卷第五

關燈
唯室先生 唯室先生,姓陳氏,諱長方,字齊之,其先本長樂人。

    父侁,字復之,擢進士第,娶林氏大卿旦之女、大雲翁宓之妹。

    與陳了翁交從甚密,了翁謫廉州,侁以書賀之,至千餘言,由此得罪。

    又嘗從遊定夫學,深得治氣養心、行己接物之道,故其子亦為道學之士。

    唯室因外家居于步裡,終日閉戶,研窮經史。

    著書名《步裡客談》,又有《漢唐論》,俱行於世。

    其弟少方,字同之,亦端慧不羣,號「二陳」。

     姑蘇百題詩 楊備郎中,天聖中為長溪令,夢中忽作詩曰:「月俸蚨錢數甚微,不知從宦幾時歸。

    東吳一片煙波在,欲問何人買釣磯?」及寤,心潛異之。

    明道初,宰華亭。

    俄丁內艱,遂家于吳中,樂其風土之美,安而弗遷。

    因悟夢中所作,幾於前定。

    嘗效白體作《我愛姑蘇好》十章。

    居吳中既久,土風人物皆深詳之,又作《姑蘇百題》詩,每題箋釋其事,至今行於世。

     範祕書 範雩,字伯達,予之同舍也。

    嘗試《禹稷顏回同道論》,先生見之,以為奇作,置之魁選,遂馳譽於太學,學者至今以為模範。

    入館除祕書郎,今參政公即其子也。

     張子韶與周煥卿簡 崑山周煥卿,與張子韶待郎為布衣交,相與之意極厚。

    煥卿有母喪,貧不能舉,及有妹未嫁;子韶自貶所專價賫錢銀供其費,書詞懇惻,讀之令人竦然生敬。

    前輩恤朋友之難,每每如此,範忠宣之於石曼卿,蘇文忠之於李方叔,皆同比一念也。

    今錄其書于後,以警薄俗雲。

     九成頓首:日俟車馬之來,乃杳然無耗,不勝瞻仰,即辰孝履多福。

    九成此間學生,例不受其束脯。

    有信州劉益秀才,在此多時,告以公未葬母及未嫁妹,許以二百千足助公。

    今付去半,則銀三鋌、錢二十五千足,掩子內角子有九成親批「字紹祖」三字[70],及兩頭有「如此」二字,及封印全。

    遣去親隨兩人,便令歸也。

    發去此物時,已焚香對諸聖,願公無障難,幸見悉也。

    他節哀自重,不宣。

    九成再拜。

     蝦子和尚 承平時,有蝦子和尚,好食活蝦,乞丐于市,得錢即買蝦,貯之袖中,且行且食。

    或隨其所往,密視之,遇水則出哇,羣蝦皆遊躍而去。

    後不知所終。

     郭家朱砂圓 郭氏,本郡中一小民。

    所謂林酒仙者,每至其家,必解衣以醉之。

    酒仙遷化前數日,語郭氏曰:「疇昔荷相接之勤,以藥一杯為報。

    」郭氏以味惡,頗難之。

    力強之,飲至三呷而止。

    酒仙自舉而盡,遂授以朱砂圓方曰:「惜乎,富及三世爾!」郭氏竟售此藥,四方爭求買之,自此家大富。

    三世之後,絕無有欲之者。

     陳了翁鱸鄉亭詩 陳文惠公留題松陵詩,其末有「秋風斜日鱸魚鄉」之句。

    屯田郎林肇為吳江日,作亭江上,因以「鱸鄉」名之。

    了翁初主吳江簿,嘗為賦詩雲:「中郎亭榭據江鄉,雅稱詩翁賦卒章。

    蓴菜鱸魚好時節,秋風斜日舊煙光。

    一杯有味功名小,萬事無心歲月長。

    安得便拋塵網去,釣舟閑傍畫欄旁。

    」了翁筮仕之初,已無戀官職之意矣。

     起隱子 季父諱況,字濬之。

    登崇寧五年進士第,再遷入館。

    在館八年,學術文章俱不在人下,時同列知名者,惟季父與蘇元老在庭爾,當時號為「龔蘇」。

    葉石林俊聲籍甚,嘗為文字交。

    其他所與酬唱者,如洪玉父、朱新仲、王豐父、張敏叔,亦皆一時名士。

    用先都官中隱故事,自號「起隱子」。

    有文集三十卷,曰《起隱集》。

    終祠部員外郎、朝議大夫。

    季父詩格清古,如《詠劉伶》:「逃名以酒轉名高,醉裏張髯罵二豪。

    日月已為吾戶牖,何妨東海作醇醪。

    」《九日》雲:「家家高會錦模糊,誰信貧家菊也無。

    多謝東隣送醅至,旋於籬畔覓茱萸。

    」「自古誰無九日詩?詩成須道菊花枝。

    直饒無菊何妨醉,野蓼村葵總是題。

    」《遊天峰寺》雲:「杖藜高踏半山雲,不見此山知幾春。

    異時人物凋零盡,隻有青山似故人。

    」《午歇惠安寺》雲:「寒食都來數日閒,顏卿家帖到今傳。

    此公剛鯁無情煞,到得春時也自憐。

    」《送唐大監》雲:「東門相別又相逢,轉覺衰頹一老翁。

    子約重來我方去,滿庭黃葉正秋風。

    」《古樂府》雲:「妖嬈破瓜女,爭上鞦韆架。

    香飄石榴裙,影落薔薇下。

    牆外見鴛鴦,雙雙春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