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太公避地處 常熟海隅山有石室十所,昔太公避紂居之。

    孟子謂「太公避紂居東海之濱」者,此也。

    常熟去東海止六七十裡,故謂之海濱。

    楊備郎中嘗作詩紀其事。

     範忠宣公 範純仁,字堯夫,為人寬厚長者。

    文正嘗使至鄉,還至京口,見石曼卿數喪未舉,盡以麥舟與之。

    蘇黃門稱其為佛地位中人,觀此亦可以見矣。

    元祐初,自慶帥召為給事中,遂執政柄。

    未幾,拜右僕射,凜然有父風烈。

    為宰相一年,出知潁昌府。

    既而復入相,坐元祐黨,散官安置。

    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復欲召為相,尋即下世。

    遺表有雲:「蓋賞先天下而憂,期不負聖人之學,此先臣所以教子,而微臣所以事君。

    」後禦筆題其墓碑雲「世濟忠直之碑」。

    子正平,字子夷;正思,字子默;學行亦為士林所稱。

     滕章敏公結客 滕章敏公,慷慨豪邁,不拘小節。

    少嗜酒,浮湛裡市,與鄭獬毅夫為忘形友,議論風釆,照映一世。

    嘗與毅夫及楊繪元素同試京師,自謂必魁天下,與二公約,若其言不驗,當厚緻其罰。

    已而鄭居榜首,楊次之,公在第三,二公責所約之金,答曰:「一人解,一人會,吾安得不居第三?」俱一笑而散。

    公平生不妄交遊,嘗作《結客詩》雲:「結客結英豪,休同兒女曹。

    黃金裝箭鏃,猛獸畫旗旄。

    北閣芒星落[56],中原王氣高,終令賀蘭賊,不著赭黃袍。

    」其立志可見矣。

     思賢堂 郡齋後舊有思賢堂,以祠韋、白,劉三太守,後更名「三賢」。

    紹興末,洪內相景嚴為郡,益以唐王常侍仲舒、本朝範文正之像,復號為思賢堂,今參政範公作記。

    (郡庠亦有三賢堂,繪文正範公,并安定胡先生,及光祿朱公像於其中。

    ) 顧學正 顧襄,字公甫,為太學上舍生,名聲籍甚,士流皆推之。

    登熙寧九年第[57],調潤州丹徒尉。

    召還,為太學正。

    元豐五年,卒於京師,時二親猶在。

    鄭達夫太宰與公甫為同舍生,以詩挽之雲:「可惜病相如,誰尋封禪書?(公病渴而卒。

    )雙親千裡外,一葉九秋餘。

    風露翻歸旐,塵埃鎖故廬。

    虎丘山下路,會葬有鄉車。

    」「廣文官舍冷如冰,幾歎朝衫脫未能。

    忽買春田埋玉地,猶懸絳帳讀書燈。

    佳名空綴仙都石,妙偈爭傳海寺僧。

    一幅粉旌春水漫,惜君誰不涕奔騰。

    」 鄭希尹 鄭景平,字希尹,居帶城橋。

    為人剛正不詭隨,蒞官有廉聲。

    嘗為大理,每有疑獄,中夜焚香露拜,蘄得其情,以故人無寃死者。

    既而請老家居,朝廷以其精力有餘,落職緻仕,守鄱陽。

    到官未半歲,拂袖而歸。

    先君與公厚善,因問其故,答曰:「天子命景平為郡守,當以撫字為職,乃不得行其志,今日須金錢百兩,明日須銀幾千兩,枯骨頭上打不出也,景平後世要人身在。

    」其志竟不可奪也。

    時朱勔用事,勢可炙手,士大夫俛節從之者甚多,惟公終始無阿附意。

    子絪,字天和。

     執爨詩 程光祿自幼穎悟,年五六歲時,戲劇竈下,家奴嫚之曰:「汝能狹劣爾,豈解為文章邪?」公怒曰:「吾豈不能!」家奴曰:「試為我吟一燒火詩。

    」即應聲曰:「吹火鶯脣斂,投柴玉腕斜。

    回看煙裹面,恰似霧中花。

    」甫冠登第。

     王元之畫像 虎丘禦書閣下,有王黃州畫像。

    東坡過蘇日見之,自謂想其遺風餘烈,願為執鞭而不可得,因為之作贊。

    今猶書其上。

     雙蓮堂 雙蓮堂在木蘭堂東,舊芙蓉堂是也。

    至和初,光祿呂大卿濟叔,以雙蓮花開,故易此名。

    楊備郎中有詩雲:「雙蓮倒影面波光,翠蓋風搖紅粉香。

    中有畫船鳴鼓吹,瞥然驚起兩鴛鴦。

    」政和中,盛密學季文作守,亦產雙蓮,範無外賦《木蘭花》詞雲:「美蘭堂晝永,晏情暑,晚迎涼。

    控水檻風簾,千花競擁,一朶偏雙。

    銀塘,盡傾醉眼,訝湘娥、倦倚兩霓裳。

    依約凝情鑑裏,竝頭宮面高粧。

    蓮房,露臉盈盈,無語處,恨何長。

    有翡翠憐紅,鴛鴦妒影,俱斷柔腸。

    淒涼,芰荷暮雨,褪嬌紅、換紫結秋房。

    堪把丹青對寫,鳳池歸去攜將。

    」 孫若虛滑稽 孫實,字若虛。

    早年英聲籍甚,性好滑稽。

    郡庠有同舍生牛其姓者,因作《牛秀才賦》嘲之雲:「腰帶頭垂,尚有田單之火;幞頭腳上,猶聞寗戚之歌。

    」又作《書》、《語》集句,譏一老生雲:「孜孜為善雞鳴起,先王之道斯為美。

    四十五十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時樂圃先生為教授,知之,命其父訓敕。

    孫由此發憤遊太學,不數歲登第而歸。

    嘗入朝為寺丞,後守台州卒。

     慧感夫人 慧感夫人,舊謂之聖姑,或以為大士化身,靈異甚著。

    祝安上通守是邦,事之尤謹,每有水旱,惟安上禱祈立驗。

    後以剡薦就除台守,既至錢唐,詰旦欲絕江,夢一白衣婦人告之曰:「來日有風濤之險。

    」既覺,頗異之,卒不渡。

    至午,颶風倏起,果覆舟數十,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