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三子:釆、為、孚,亦相繼擢高科。

    釆字君用,終提舉常平;為字仲謙,終嚴陵守;孚字端中,崇、觀間有聲於太學。

    士行甚美,每試必居前列,皆目之為顏夫子,人欲識其面而不可得。

    既登第,滕樞密康許嫁以女,尋即下世。

     信義縣 崑山在蕭梁時,分婁置縣號信義,屬信義郡。

    大同初,分信義置崑山焉[64]。

    華亭,舊亦為蘇之屬邑,或雲嘗割崑山之境以縣華亭,今華亭亦有崑山,時人嘗以片玉比機、雲兄弟,而以此為北崑山。

    縣舊有城,《古圖經》雲,在縣東三百步,今謂之東城者是也。

    近歲耕者於薦嚴寺田中,得城磚甚多,及箭鏃以銅為之,識者疑其為春秋時物。

    今縣之西二十裡許,有邨曰信義,如婁縣之存舊名也,俗遂訛為「鎮義」。

    汴人龔猗,仕至殿中侍禦史,居於是邨之南,因插銀杏枝活,時人異之,目為遇仙雲。

     李無悔 李無悔,名行中,本霅川人,徙居淞江。

    高尚不仕,獨以詩酒自娛。

    晚治園亭,號「醉眠」。

    東坡先生與之遊從,嘗以詩贈之。

    無悔有《讀顏魯公碑》詩雲:「平生肝膽衛長城,至死圖回色不驚。

    世俗不知忠義大,百年空有好書名。

    」又《賦佳人嗅梅圖》雲:「蠶眉鴉鬢縷金衣[65],折得梅花第幾枝。

    嗅盡餘香不回面,思量何事立多時。

    」其詩意尚深遠,大率類此。

     蟹 吳之出蟹舊矣。

    《吳越春秋》雲:「蟹稻無遺種。

    」又陸魯望集有《蟹志》,雲:「漁者緯蕭,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斷[66]。

    」又曰:「稻之登也,率執一穗,以朝其魁,然後縱其所之,今吳人謂之輪芒。

    」 大本錢王後身 圓照在靈巖時,有一藍縷道人,自號「同水客」,往造其室中,守門者莫能遏。

    既而圓照屏侍者與語,有竊聽之者,聞圓照末後一語雲:「汝今幾甲子矣?」答雲:「八萬四千恒河沙數甲子。

    」圓照雲:「八萬四千恒河沙數甲子以前,又作麼生?」道人拂袖而出,雲:「錢大錢大,又待瞞人也。

    」當時疑圓照為吳越後身,道人為洞賓。

     郟正夫失鶴詩 正夫童時作《失鶴詩》雲:「久鎖沖天鶴,金籠忽自開。

    無心戀池沼,有意出塵埃。

    鼓翼離幽砌,淩雲上紫臺。

    應陪鸞鳳侶,仙島任徘徊。

    」其志已不凡矣。

     黃姑織女 崑山縣東三十六裡,地名黃姑。

    古老相傳雲:嘗有織女牽牛星降于此地,織女以金篦劃河,河水湧溢,牽牛因不得渡。

    今廟之西,有水名百沸河。

    鄉人異之,為之立祠。

    按《荊楚歲時記》,黃姑者,河鼓也。

    牽牛謂之河鼓,後人訛其聲為黃姑。

    潘子直雲:「亦猶桑落之語,轉呼為索郎耳。

    」鄉人因以名其地。

    見於題詠甚眾,古樂府雲:「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李太白詩雲:「黃姑與織女,相去不盈尺。

    」李後主詩雲:「迢迢牽牛星,杳在河之陽。

    粲粲黃姑女,耿耿遙相望。

    」劉筠內翰詩雲:「伯勞東翥燕西飛,又報黃姑織女期。

    」其它不能盡載。

    雖非指此黃姑,然得名之由,亦可類推也。

    祠中舊列二像,建炎兵火時,士大夫多避地東岡,有範姓者經從祠下,題於壁間雲:「商飈初至月埋輪,烏鵲橋邊綽約身。

    聞道佳期唯一夕,因何朝暮對斯人?」鄉人遂去牽牛像,今獨織女存焉。

    禱祈之間,靈蹟甚著。

    每遇七夕,人皆合錢為青苗會,所收之多寡,持杯珓問之,無毫釐不驗,一方甚敬之。

    舊有廟記,今不復存矣。

     孫積中 孫載,字積中,其曾祖漢英仕錢氏,嘗為蘇州崑山鎮防遏使,故為崑山人。

    公幼岐嶷如成人,既學,為師友所推譽。

    治平二年,進士及第,為河中府戶曹。

    更三守,皆立威嚴者,公獨與之爭曲直,矯矯不少下,終以此見知,或稱薦之。

    中書撿正官察訪關中,辟公為官屬,公務佽助之,亦不苟與之合。

    乾祐縣去永興最遠,青苗法行,乾祐獨不以予民。

    察訪怒,移其令,檄公往案之。

    公還,言邑小民貧,其徒歲以禾麥博易為生,且立法之初,民未知稱貸於公家為利。

    令無罪,宜復其任。

    公用薦者遷官,知湖州德清縣。

    公聽斷精明,不專任刑罰,以開說其是非,出於至誠。

    訟有累年不決者,聞公一言,感悟相捨而去。

    熙寧八年,吳越饑,獨縣中熟,公勸大家乘時倍糴,得米十餘萬斛。

    明年春,米價翔踴,公平其直使糶,賴以全活者不可數計。

    其他便民者,別有數十事[67],德清人至今德公。

    又用薦者遷官,知考城懸。

    官制行,換奉議郎。

    其治考城,如德清於方田也,以最聞。

    縣四隣皆重法,地素饒盜,公明賞格,嚴保伍,姦無所囊橐。

    一日,都監與尉來告盜集境上,將以上元掠近郭。

    至期,公張燈與其僚樂飲,許民嬉遊,不禁夜如故事。

    盜叵測,遂遁去。

    迄公受代,亦無復鼠竊者。

    府界提點薦公于朝,他使者亦相繼上公治狀。

    神宗出氏名付中書,蓋欲用公矣。

    未幾,除廣東路常平,召見便殿以遣之。

    二廣使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