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臯橋者,漢臯伯通所居之地。
梁鴻娶孟光,同至吳,居伯通廡下,為人舂役。
後伯通察而異之,乃舍之於家。
皮日休嘗賦詩雲:「臯橋依舊綠楊中,閭裡猶生隱士風。
惟我到來居上館,不知何道勝梁鴻。
」陸龜蒙詩雲:「橫絕春流架斷虹,憑闌猶想《五噫》風。
今來未必非梁孟,卻是無人繼伯通。
」 謝賓客 公諱濤,字濟之,其先三世仕吳越。
公幼而奇敏,嘗講學于陽山澄照寺之西廡。
時王翰林禹偁宰長洲,羅拾遺處約宰吳縣,皆器重之,自此名顯於時。
登淳化三年第,知益州華陽縣,通判壽州,知興國軍。
真宗即位,銳意任人,一日中,出朝士姓名有治狀者,凡二十四人,付中書門下,令驛召至闕。
公在選中,命知曹州,有兇人趙諫者,交權勢,結豪俠,務乘人之弊以告訐。
公奏之朝延,斬于都市。
乃下詔:「凡民非幹己事,無得告言。
」遂著于令。
為兩川安撫,還除三司度支判官,出守海陵、新安二郡。
俄召試直史館,出為兩浙轉運使。
還判司農寺、兼待禦史知雜事。
知越州,任滿,拜太常少卿、判登聞檢院。
又得請權西京留司禦史臺,就拜祕書監,遂分司洛下。
朝廷嘉其恬退,遷太子賓客。
其子既入臺閣,迎侍于京師。
景祐元年卒,年七十五。
贈禮部尚書。
子絳,女適梅堯臣聖俞,孫景初、景溫。
公始以文學中進士上第,而子孫世踐其科。
又父子更直館殿,出處僅二十餘年,皆衣冠之盛事。
公分務洛下,悉屏去外累,於筆硯歌詩素所耽嗜,亦不復為,曰:「佚我以老也。
」數年間,惟日看舊史一編,以代賓話。
一日,因假寐,夢中作《讀史》一絕雲:「百年奇特幾張紙,千古英雄一窖塵。
惟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義浹生民。
」越一夕捐館。
範文正為記其事。
張子野吳江詩 張子野宰吳江日,嘗賦詩雲:「春後銀魚霜下鱸,遠人曾到合思吳。
欲圖江色不上筆,靜覓鳥聲深在蘆。
落日未昏聞市散,青天都淨見山孤。
橋南水漲虹垂影,清夜澄光合太湖。
」為當時之絕唱。
春申君 姑蘇城隍廟神,乃春申君也。
按《史記》,春申君初相楚,後請封於江東,考烈王許之,因城故吳墟以為都邑。
《吳地志》亦雲:春申君嘗造蛇門以禦越軍。
其廟食於此也,固宜。
(《越絕書》雲:「幽王立,封春申君於吳。
」其說又似不同,要當以《史記》之言為正[20]。
) 蔣密學 蔣堂,字希魯,嘗兩守此郡。
後既謝事,因家焉,自號曰「遂翁」,所居曰「靈芝坊」,作園曰「隱圃」。
圃之內如巖扃、水月菴、煙蘿亭、風篁亭、香巖峰,皆極登臨之勝。
公喜賓客,日為燕會,時以詩篇為樂,範貫之龍圖嘗賦詩雲:「勇退人難事,明公識慮長。
波濤濟舟楫,霜雪見松篁。
林下開前圃,花間撤亞槍。
二疏良宴會,老杜好篇章。
道向清來勝,機於靜處忘。
常除印如鬥,試一較閒忙。
」 丁晉公拜老郁先生 祥符中,丁晉公自參知政事拜平江軍節度使、知昇州。
時建節鉞者,出入必陳其儀度。
既還本鎮,鄉人為之改觀。
公在童齠時,嘗從老郁先生學。
(先生居光盪巷,師孟之父,戶部師淳之伯父,予嘗從師孟學。
)至是,首入陋巷,詣先生之居,以兩朱衣掖之,拜于其下。
先生惶懼,大聲呼之曰:「拜殺老夫矣。
」既坐,話舊極款密,且雲:「小年狹劣,荷先生教誨,痛加榎楚,使某得成立者,皆先生之賜也。
」先生愈不自安,不數月果卒。
公遣吏為辦棺斂,葬埋之物甚厚。
吳人至今以為美譚。
李璋 李璋,(忘其字。
)居盤門內,為人不羈。
王荊公甚愛其才,嘗有《送行》詩雲:「湖海聲名二十年,尚隨鄉賦已華顛。
卻歸甫裡無三徑,擬傍胥山就一廛。
朱轂風塵休悵望,青鞋雲水且留連。
故人亦見如相問,為道方尋木鴈篇。
」又有公《下第》詩雲:「浩蕩宮門白日開,君王高拱試羣才。
學如吾子何憂失,命屬天公不可猜。
意氣未宜輕感概,文章尤忌數悲哀。
男兒獨患無名爾,將相誰雲有種哉!」由此聲譽益著,後以特恩補官。
孫益,字彥中。
擢高科,歷監察禦史,徙居常熟。
公素好譏謔。
有一故相遠派在吳中,嘗於嬉遊之地,書其壁曰:「大丞相再從妷某嘗遊。
」公因題其傍曰:「混元皇帝三十七代孫李璋繼至。
」嘗赴特奏恩,語同試者雲:「廷唱日,必不以名見呼,止稱某排第耳。
」眾皆不以為然,厚與之約。
已而進狀雲:「因在京師,有遠族相遇,譜系亦有以璋名者,欲以玖易之。
」它日殿下,果唱李玖,蓋公排第九也。
木蘭堂詩 木蘭堂,多為太守燕遊之地。
範文正公作守時,嘗賦詩雲:「堂上列歌鐘,多慚不如古。
卻羨不蘭花,曾見《霓裳》舞。
」白樂天在蘇,嘗教倡人為此舞也。
(堂之前後,皆植木蘭,幹極高大,兵火後不存。
) 林大卿買宅 州民有宅一區,多出變怪,無有售之者,林顏大卿獨求買之。
既徙入,中夜據廳事獨坐,以示其不恐。
忽見一白衣婦人,縱其所如,俄至一處所,潛伏不見。
詰朝,使人穿其地,得銀百餘鋌,其上皆鐫一「林」字。
此無異尉遲敬德事也。
富祕監
梁鴻娶孟光,同至吳,居伯通廡下,為人舂役。
後伯通察而異之,乃舍之於家。
皮日休嘗賦詩雲:「臯橋依舊綠楊中,閭裡猶生隱士風。
惟我到來居上館,不知何道勝梁鴻。
」陸龜蒙詩雲:「橫絕春流架斷虹,憑闌猶想《五噫》風。
今來未必非梁孟,卻是無人繼伯通。
」 謝賓客 公諱濤,字濟之,其先三世仕吳越。
公幼而奇敏,嘗講學于陽山澄照寺之西廡。
時王翰林禹偁宰長洲,羅拾遺處約宰吳縣,皆器重之,自此名顯於時。
登淳化三年第,知益州華陽縣,通判壽州,知興國軍。
真宗即位,銳意任人,一日中,出朝士姓名有治狀者,凡二十四人,付中書門下,令驛召至闕。
公在選中,命知曹州,有兇人趙諫者,交權勢,結豪俠,務乘人之弊以告訐。
公奏之朝延,斬于都市。
乃下詔:「凡民非幹己事,無得告言。
」遂著于令。
為兩川安撫,還除三司度支判官,出守海陵、新安二郡。
俄召試直史館,出為兩浙轉運使。
還判司農寺、兼待禦史知雜事。
知越州,任滿,拜太常少卿、判登聞檢院。
又得請權西京留司禦史臺,就拜祕書監,遂分司洛下。
朝廷嘉其恬退,遷太子賓客。
其子既入臺閣,迎侍于京師。
景祐元年卒,年七十五。
贈禮部尚書。
子絳,女適梅堯臣聖俞,孫景初、景溫。
公始以文學中進士上第,而子孫世踐其科。
又父子更直館殿,出處僅二十餘年,皆衣冠之盛事。
公分務洛下,悉屏去外累,於筆硯歌詩素所耽嗜,亦不復為,曰:「佚我以老也。
」數年間,惟日看舊史一編,以代賓話。
一日,因假寐,夢中作《讀史》一絕雲:「百年奇特幾張紙,千古英雄一窖塵。
惟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義浹生民。
」越一夕捐館。
範文正為記其事。
張子野吳江詩 張子野宰吳江日,嘗賦詩雲:「春後銀魚霜下鱸,遠人曾到合思吳。
欲圖江色不上筆,靜覓鳥聲深在蘆。
落日未昏聞市散,青天都淨見山孤。
橋南水漲虹垂影,清夜澄光合太湖。
」為當時之絕唱。
春申君 姑蘇城隍廟神,乃春申君也。
按《史記》,春申君初相楚,後請封於江東,考烈王許之,因城故吳墟以為都邑。
《吳地志》亦雲:春申君嘗造蛇門以禦越軍。
其廟食於此也,固宜。
(《越絕書》雲:「幽王立,封春申君於吳。
」其說又似不同,要當以《史記》之言為正[20]。
) 蔣密學 蔣堂,字希魯,嘗兩守此郡。
後既謝事,因家焉,自號曰「遂翁」,所居曰「靈芝坊」,作園曰「隱圃」。
圃之內如巖扃、水月菴、煙蘿亭、風篁亭、香巖峰,皆極登臨之勝。
公喜賓客,日為燕會,時以詩篇為樂,範貫之龍圖嘗賦詩雲:「勇退人難事,明公識慮長。
波濤濟舟楫,霜雪見松篁。
林下開前圃,花間撤亞槍。
二疏良宴會,老杜好篇章。
道向清來勝,機於靜處忘。
常除印如鬥,試一較閒忙。
」 丁晉公拜老郁先生 祥符中,丁晉公自參知政事拜平江軍節度使、知昇州。
時建節鉞者,出入必陳其儀度。
既還本鎮,鄉人為之改觀。
公在童齠時,嘗從老郁先生學。
(先生居光盪巷,師孟之父,戶部師淳之伯父,予嘗從師孟學。
)至是,首入陋巷,詣先生之居,以兩朱衣掖之,拜于其下。
先生惶懼,大聲呼之曰:「拜殺老夫矣。
」既坐,話舊極款密,且雲:「小年狹劣,荷先生教誨,痛加榎楚,使某得成立者,皆先生之賜也。
」先生愈不自安,不數月果卒。
公遣吏為辦棺斂,葬埋之物甚厚。
吳人至今以為美譚。
李璋 李璋,(忘其字。
)居盤門內,為人不羈。
王荊公甚愛其才,嘗有《送行》詩雲:「湖海聲名二十年,尚隨鄉賦已華顛。
卻歸甫裡無三徑,擬傍胥山就一廛。
朱轂風塵休悵望,青鞋雲水且留連。
故人亦見如相問,為道方尋木鴈篇。
」又有公《下第》詩雲:「浩蕩宮門白日開,君王高拱試羣才。
學如吾子何憂失,命屬天公不可猜。
意氣未宜輕感概,文章尤忌數悲哀。
男兒獨患無名爾,將相誰雲有種哉!」由此聲譽益著,後以特恩補官。
孫益,字彥中。
擢高科,歷監察禦史,徙居常熟。
公素好譏謔。
有一故相遠派在吳中,嘗於嬉遊之地,書其壁曰:「大丞相再從妷某嘗遊。
」公因題其傍曰:「混元皇帝三十七代孫李璋繼至。
」嘗赴特奏恩,語同試者雲:「廷唱日,必不以名見呼,止稱某排第耳。
」眾皆不以為然,厚與之約。
已而進狀雲:「因在京師,有遠族相遇,譜系亦有以璋名者,欲以玖易之。
」它日殿下,果唱李玖,蓋公排第九也。
木蘭堂詩 木蘭堂,多為太守燕遊之地。
範文正公作守時,嘗賦詩雲:「堂上列歌鐘,多慚不如古。
卻羨不蘭花,曾見《霓裳》舞。
」白樂天在蘇,嘗教倡人為此舞也。
(堂之前後,皆植木蘭,幹極高大,兵火後不存。
) 林大卿買宅 州民有宅一區,多出變怪,無有售之者,林顏大卿獨求買之。
既徙入,中夜據廳事獨坐,以示其不恐。
忽見一白衣婦人,縱其所如,俄至一處所,潛伏不見。
詰朝,使人穿其地,得銀百餘鋌,其上皆鐫一「林」字。
此無異尉遲敬德事也。
富祕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