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陽風土記全文

關燈
也。

     洞庭湖中舊有蚌,其大如半席。

    深夜側立,一殻乗風往來煙波間中,吐巨珠與月相射。

    漁者百端取之,終莫可得,近久不見。

     嶽州夏秋水漲卽生飛蛾,蔽空而飛,夜見明卽投,至不可燃燭。

    雖樽俎之間,須臾徧滿,久之復投水中,俗謂天蛾。

     嶽州人極重鰉魚子。

    毎得之,瀹以皂角水少許,鹽漬之卽食,味甚甘美。

     江蟹大而肥,實第、殻軟。

    漁人以為厭,自雲“網中得蠏,無魚可賣。

    ”十年前土人亦不甚食,近差珍貴。

     嶽人以兔爲地神,無敢獵取者。

    巴陵鴉甚多,土人謂之神,無敢弋者,穿堂入庖廚畧不畏;園林果實未熟,耗啄巳半,故土人未嘗見成實之果,半生半熟採之。

     湖湘間賔客燕集,供魚清羮,則衆皆退,如中州之水飯也。

     馬援征諸溪蠻,病死壺頭山。

    民思之,所到處祠廟具存。

    至今婦人皆用方素蒙首、屈兩角、繫腦後,雲爲伏波將軍持服。

    鼎澧之民率皆如此。

    巴陵、江西及華容間民有皁者,習俗巳久,不可頓革。

    問其故,則曰:“去之則神怒,立患頭疼。

    ”殊不知去包裹自畏風寒也。

    雖雲風俗,然用方素蒙首,郡邑亦自當禁止。

     江西婦人皆習男事,採薪負重,往往力勝男子,設或不能則陰相詆誚;衣服之上以帛為帶,交結胷前後,富者至用錦繡,其實便操作也,而自以爲禮服。

    其事甚著皆雲:“武侯擒縱時所結,人畏其威,不敢輙去。

    ”因以成俗,巴陵、江西華容之民猶間如此,鼎澧亦然。

     湖湘之民,生男往往多作贅;生女反招壻舍。

    居然男子爲其婦家承門戶,不憚勞苦,無復怨悔,俗之移人有如此者。

     荊湖民俗,歲時會集,或禱祠、多擊鼓,令男女踏歌,謂之歌場。

    疾病不事醫藥,惟灼龜、打瓦、或以雞子占蔔,求祟所在,使俚巫治之;親族不相視病,而鄰裡往往問勞之,謂親戚視之則傳染,鄰裡則否;死者多不埋葬,或暴露風日,或置之朩杪,謂之死喪祥葬,多舉樂、飯僧。

     鄂嶽之民,生子計産授口,有餘則殺之,大抵類閩俗。

     湖湘間南風三日,則陂塘積水耗減已盡。

    土人謂之南馬杓。

     舟中有朱砂,過洞庭多爲風濤所苦,相傳以爲龍神所寶也。

    載人柩者亦然。

    近日扶柩過者往往少驚恐。

    秋深,洞庭水落,皛皛皆陂濼衆魚所聚,一夕風色便順,則所得之魚厭飫。

    鄰境湖上漁人有善沒者雲“洞庭湘湖,夏秋水漲,深不過數十尺,而荊口水深一二百尺。

    窮冬,洞庭湖水巳退盡,江湖寒洪,在徒涉處得魚數百斤者,而荊江魚重不過數十斤。

    ” 傍湘之民歲暮取江水一■〈豆鬥〉,歲旦取江水一■〈豆鬥〉,較其輕重,則知其年水勢髙下,雲“重則水大,輕則水小。

    ”甚驗。

     江上漁人取江豚,冬深水落,視其絶沒處布網,圍而取之,無不獲;或用鈎釣,若鈎中喉吻,雖巨綸亦掣斷;或桂(按:當改作挂)牙齒間,則隨上下,惟人所制,畧不頓掣。

    然至腥臭,不可近,惟取脂油以供點照,土人間有能食者。

     江上漁人取巨魚,以兩舟夾江,以一人持綸,鈎共一綸,繫其兩端,度江所宜用,餘皆軸之;中至十鈎;有大如秤鈎,皆相連,毎鈎相去一二尺;鈎盡處各置黒鉛一斤,形如錘,以候水勢深淺;錘上■〈折〉以五寸許,正鈎使欹側。

    絶江往來,牽挽以待。

    魚行,亟取之,謂之擺鈎。

    數舟聨比而下,毎中魚,則候其緩急,急則縱、緩則收,隨之上下,待其力困,然後引而取之,至有相逐數日者。

    雖數百斤之魚皆可鈎,綸用一百二十絲成,魚至大者力不能勝,卽以環循綸投副鈎助之,亦須漁人得之於心、應之於手也。

    巴陵樂府舊傳《臨江仙》一闋,滕子京所作,其詞曰:“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外澄清。

    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帝子有靈能鼓瑟,凄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馨。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峯青。

    ” 華容,漢孱陵縣也。

    或曰“漢武陵縣地;呉太皇帝分孱陵縣地,於今縣東二裡,置安南縣。

    ”或曰“劉景升所置。

    ”《宋志》為晉武帝分江安縣立也。

    隋平陳,改安南爲華容縣,屬羅州,取古容城名之。

    世傳爲章華臺,非也。

    古章華在景陵界,今監利縣,離湖上與今邑相近耳。

    大業三年以州爲巴陵郡,十年移縣於今地。

    垂拱二年以犯武氏諱,改爲容城縣。

    神龍元年又改為華容縣。

    華容地皆面湖,夏秋霖潦,秋水時至,建寧南堤決,卽被水患。

    中民之産不過五十緡,多以舟爲居處,隨水上下。

    漁舟爲業者十之四五,所至爲市謂之潭戶,其常産卽湖地也。

     華容令宅東北有老子祠,曰大皇觀。

    門之左右有二神,像道家所謂青龍、白虎也,揑塑精巧,非常人所能。

    形質甚大,可動搖。

    遊觀者往往驗之以爲異。

    其實胎素中虗如,夾紵作也。

    祥符八年春二月旣望,雷震白虎,西北楹上有倒書謝仙火字,入朩踰分,字畫遒勁,人莫之測。

    慶厯六年滕子京令摹而刻之,問零陵何氏女,俗謂之何仙姑者。

    乃曰:“謝仙,火雷部火神也。

    兄弟二人,各長三尺,形質如玉,好以鐵筆書字,其字髙下當以身等。

    ”驗之皆然。

    東南楹亦有謝仙二字,逼近柱礎,又不知何也。

    其後摹刻嶽陽樓上。

    元豐二年嶽陽樓火,土朩碑碣悉爲煨燼,惟此三字曾無少損,至今尚存。

    謝仙火與歐陽永叔所記大同小異,永叔之説恐得之傳聞耳。

     墨山謂之玄石山,楚詞曰:“驅予車於玄石,步予馬於洞庭。

    ” 大雲寺雲母泉,李華詩序雲:洞庭湖西玄石山,俗謂之墨山,山之南有佛寺,寺倚松嶺之下。

    有雲母泉自泉口而流入渠,周徧于庭,發源如乳,大旱不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