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 土俗類二

關燈
滟,笙歌歸道月華明。

    ”蓋出南台觀競渡也。

    紹興中,因鄉村争鬥殺傷,遂一切拘納,分諸院修浮橋。

    船後稍稍複造。

     采藥是日采藥用之,多以為驗。

    甯德縣安遠裡有午日岩,昔有邑人程公,于是日入岩采藥,忽然輕舉,因以為名。

     ·七夕 乞巧閩令應廓詩:“烏鵲成橋架碧空,人間天上此歡同。

    仙槎逐浪浮銀漢,青鳥傳音到帝宮。

    牛女佳期情不斷,古今遺恨意難窮。

    彩樓乞巧知多少,直至更闌漏欲終。

    ”(底本作“始終”,據庫本、崇抄改。

    )今州人率以是夕會集。

     ·中元 盂蘭盆會州人以是日嚴潔廳宇,排設祖考齋筵,逐位薦獻。

    貧者率就寺院,标題先世位号供設。

     焚紙衣前中元一二日,具酒馔享祭,逐位為紙衣焚獻。

     遊神光寺寺有佛■〈揑,氵代扌〉槃像,旁列十弟子,有扪心、按趾、哭泣、擗踴、出涕、失聲之類。

    是日,盂蘭盆會因怪像以招遊人,遂成墟市。

    相傳謂之看死佛。

    《舊記》:閩王于薛老峰西作百道階。

    每歲中元,閩人盛遊于此。

    王祠部逵《中元燕百丈小樓》詩:“薛老峰南更近西,小樓高閣與雲齊。

    中山酒熟中元節,歸去從他醉似泥。

    ”近三十年,人亦厭之,此遊遂息。

     ·重陽 登高飲菊花可以延年,茱萸以避惡氣。

    州人率以是日登高臨賞。

    《舊記》:“九仙山,亦名九日山。

    無諸王是日于此鑿石樽以泛菊。

    石樽可盛三■〈豆鬥〉,猶存。

    天聖中,陳工部绛重陽遊此山,閏月九日遊越山。

    縣尉黃虛舟獻詩。

    赓和者,至四十三篇。

    绛詩雲:“勸君莫辭滿酌酒,瑤林瓊木皆良友。

    就中此會難暫忘,一年兩經九月九。

    茱萸含香又滿頭,黃菊飄英再盈手。

    清歡未見玉山頹,高空任待金烏走。

    落帽聲名何足取,孟嘉一會登龍首。

    梅仙耳熱遺我詩,詩筆如椽膽如鬥。

    ”後,程大卿師孟遊道山亭、宴蕃宣樓,陳尚書軒遊萬歲平遠台,各有詩。

    曾師建雲:“福州,東南一都會,跨巨海,負高山,号泉石清觀。

    連峰萬仞,綿屬雲霄。

    晴岚朝開,癡霭四卷,(底本作“癡霭四□”,缺一字,庫本作“四面”,據崇抄補。

    )錦屏繡障,周圍環合,不知幾千載也。

    城郭缭繞,鼎立三山,飛閣層樓,架空聳漢,得泉石之勝,不可殚紀。

    郡人、風物,熙和沖融,故名長樂。

    昔參政元公詩雲:‘可惜閩州風物好,一生魂夢繞三山’。

    中書溫公詩雲:‘夢寐常思山水國,登臨今到鳳凰池’。

    張司封詩雲:‘金銀佛地三千界,風月人居十萬家’。

    黃尚書詩雲:‘照萬事時惟是道,(底本、庫本作“照萬事”,崇抄作“照萬乘”。

    )賞三山處最宜秋’。

    莫不以是邦為山水之勝。

    九日登高,于此、于彼,惟其所之,皆足以盡眺臨之異。

    ” ·冬至 序拜州人重此節。

    節前,鄰裡族戚更相饋遺,上冢祭享。

    至節日,則序拜如獻歲之儀。

     ·歲除 驅傩“鄉人傩”,古有之,今州人以為“打夜狐”。

    曾師建雲:“《南史》載:曹景宗為人好樂,在揚州日,至臘月,則使人邪呼逐除,遍往人家乞酒食為戲。

    迄今閩俗,乃曰打夜狐,蓋唐敬宗夜捕狐狸為樂,謂之打夜狐。

    閩俗豈以作邪呼逐除之戲與夜捕狐之戲同,故雲;抑亦作邪呼之語,訛而為打夜狐欤?” 饋歲别歲守歲歲晚相饋,酒食相邀,達旦不眠,蓋閩、蜀同風。

     火爆《荊楚歲時記》雲:“山臊、惡鬼犯人則病,惡爆竹之聲。

    ”李彤雲:“元日爆竹于庭,避山臊、惡鬼。

    ”今州人除夕以竹著火,燒爆于庭中,兒童當街燒爆相望,戲呼達旦,謂之燒火爆。

    張丞相浚為帥日,除夕,莆人鄭樵客郡中,與觀火爆。

    丞相命賦詩,給“竿”字為韻。

    樵口占雲:“駒隙光陰歲已殘,千門竹爆共團栾。

    燒成焰焰丹砂塊,碎盡琅琅碧玉竿。

    喚轉韶光新景燠,辟除惡味舊寒酸。

    主人從此占佳瑞,再入為霖灑旱幹。

    ” 宿歲《荊楚歲時記》雲:“歲暮,家家具肴馔為宿歲之儲,以迎新年,相聚酣飲。

    ”閩俗亦然。

    又于除夕留宿歲飯,謂之隔年飯,為節假内之備。

     桃符鐘馗書桃符置戶間,挂鐘馗門上,禳厭邪魅。

    今州人,歲暮,畫工市之。

     《三山志》卷第四十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