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 土俗類二

關燈
·上巳 禊飲《舊記》:“桑溪,在閩縣東,乃越王無諸于此為流杯宴集之地。

    國朝以來,太守禊飲之地有三:一曰,南湖禊遊亭。

    政和乙未,黃尚書裳更名洞霄堂;宣和五年,俞憲向攝郡,仍舊名。

    二曰,東禅秉蘭堂,(底本、庫本作“肖蘭堂”,據崇抄改。

    )宣和中,俞憲向立,今廢。

    三曰,聖泉曲水亭,亦向立,今更名聚星。

    惟暮春,祓除之日,率群僚,惟意所适。

    王祠部逵有《上巳遊東禅》詩:“紫陌破清晨,雕鞍映畫輪。

    因修洛陽禊,重憶永和春。

    錦繡荀香度,樓台梵宇新。

    忙中得閑暇,來見解空人。

    ”程大卿師孟《上巳遊東禅》詩:“出城林徑起蒼煙。

    白馬遺蹤俗尚傳。

    第一僧居蘭若處,幾番身醉荔支前。

    百年騷客來題寺,三月遊人作樂天。

    更愛堂頭迎太守,路旁先墜碧雲鞭。

    ”(底本、庫本作“百年騷客來題寺”,崇抄作“百年騷客來閑處”;末句,底本、庫本作“碧雲編”,據崇抄改。

    ) 競渡政和、宣和中,自黃尚書裳至陸侍郎藻為守,皆登禊遊亭,臨南湖,令民競渡。

    時徽宗禦制《上巳》詩雲:“韶光三月恰芬芳,禊飲池邊泛羽觞。

    畫鹢翩翩戲龍虎,一時佳景勝端陽。

    ”(底本作“畫□翩翩戲龍虎,一□□景類江鄉”,缺三字;庫本上句作“畫舫”,下句作“一時風景類江鄉”,據崇抄補、改。

    ) 青飯南柷木,冬夏常青,取其葉搗碎,(底本、庫本作“取□葉搗碎”,缺一字,據崇抄補。

    )漬米為飯,染成绀青之色,日進一合,可以延年。

    《本草》雲:“吳越多有之。

    ”今上巳青飯以此。

    《舊記》:“任敦仙去,取柷葉染飯。

    閩俗效之”。

     ·三月廿八 東嶽焚香州民以是日為嶽帝生日,結社薦獻,觀者如堵。

    俚詩有“三月廿八出郭東”之句,蓋其來舊矣。

     ·四月八 慶佛生日是日,州民所在與僧寺共為慶贊道場。

    蔡密學襄為州日,有《四月八日西湖觀民放生》詩,此風蓋久矣。

    元豐五年,住東禅僧沖真始合為慶贊大會于城東報國寺,齋僧尼等至一萬餘人,探阄分施衣、巾、扇、藥之屬。

    迄建炎四年,為會四十有九而罷。

    紹興三年,複就萬歲寺作第一會。

    是日,缁黃至一萬六千餘人。

    凡會,僧俗号“勸首”數十人,分路抄題,戶無富貧,作“如意袋”散俵,聽所施予無免者,真僞莫考。

    至乾道四年,歲大饑,谷價騰湧,城市會首有取至三千餘缗。

    王參政之望為帥,聞之,谕令籴谷赈濟,不服,乃命根治,盡拘其錢入官,至是遂絕。

    然所至鄉社亡業之民,猶有自為之者甚衆。

    (底本作“□衆”,缺一字,庫本作“鄉衆”,據崇抄補。

    )似斯之類,借是為利。

    歲無時節,率旬以三二日,或集民居,或聚社廟,闾閻翁媪辍食谇語來赴者亦數百人。

    此近歲之俗也。

     ·端午 插艾午日,天未明,采艾插戶上,以禳毒氣,亦有結艾為人者,與荊楚同。

    鄉村或采楝木葉插之,父老相傳可以禁蚊。

     系五色絲線舊傳:三闾大夫語人:“五色絲,蛟龍所畏。

    ”故是日長幼悉以五色綵系臂,一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

    (底本作“□命縷”,缺一字,據庫本、崇抄補。

    )父老相傳,可以避蛇。

    至七夕,(底本作“至□夕”,缺一字,據崇抄補。

    )始解棄之。

     簪榴花婦女競插花,榴花為多,亦喜梧桐花。

     飲菖蒲酒李彤《四序總要》雲:“五日,婦禮:上續壽菖蒲酒”。

    以《本草》雲:“菖蒲可以延年”。

    今州人是日飲之,名曰飲續。

     角黍楚人是日以竹筒貯米祭屈原,名筒粽。

    四方相傳,皆以為節物。

    今州人以大竹葉裹米為角黍,亦有為方粽,以相饋遺。

    舊俗婦禮,是日上續壽衣服、鞋履、團粽、扇子、菖蒲酒。

    今鮮行之矣。

     競渡楚人以吊屈原,後四方以為故事,是日競渡以為戲。

    州南台江沿内諸河,皆龍舟鼓楫,钲鼓喧鳴,彩服鮮衣,共鬥輕駛。

    士女觀者,或乘潮解縴,(底本、庫本作“縴”,崇抄作“繂”。

    )或置酒臨流,或緣堤夾岸骈首争睹,竟日乃歸。

    程大卿師孟《端午出遊》詩:“三山缥缈藹蓬瀛,一望青天十裡平。

    千騎臨流搴翠幄。

    萬人擁道出重城。

    參差螮蝀橫波闊,飛躍鲸鲵鬥楫輕。

    且醉樽前金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