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 土俗類二
關燈
小
中
大
青韭供盤餅面圓”
·上元
燈球燃燈,弛門禁。
自唐先天始,本州準假令三日。
舊例:官府及在城乾元、萬歲、大中、慶成、神光、仁王諸大刹,皆挂燈球、蓮花燈、百花燈、琉琉屏及列置盆燎。
惟左右二院燈各三或五,并徑丈馀,(底本作“并經丈馀”,據庫本、崇抄改。
)簇百花其上,燃蠟燭十餘炬,對結采樓,争靡鬥豔;(底本作“鬥焰”,據崇抄改。
)又為紙偶人,作緣竿、履索、飛龍、戲獅之像,縱士民觀賞。
朱門華族設看位,東、西衙廊外,通衢大路,比屋臨觀。
仍弛門禁,遠鄉下邑來遊者,通夕不絕。
彩山州向谯門設立。
巍峨突兀,中架棚台,集俳優、娼妓,大合樂其上。
渡江後,停寝。
紹興九年,張丞相浚為帥,複作。
自是不廢。
觀燈舊例:太守以三元會監司,(底本作“三□”,缺一字,崇抄作“三日”,庫本作“三元”。
疑是“上元”,今從庫本。
)命僚屬招郡寄居者,置酒臨賞。
既夕,太守以燈炬千百、群妓、雜戲迎往一大刹中以覽勝。
(底本作“□□覽勝”,缺二字,庫本作“登臨覽勝”,據崇抄補。
)州人、士女卻立企望、排衆争睹以為樂。
本州司理王子獻詩:“春燈絕勝百花芳,元夕紛華盛福唐。
銀燭燒空排麗景,鳌山聳處現祥光。
管弦喧夜‘千秋歲’,羅绮填街百和香。
(底本作“百合香”,據庫本、崇抄改。
)欲識使君行樂意,姑循前哲事祈禳。
”又司理方孝能詩:“街頭如晝火山紅,(底本、庫本作“如晝”,據崇抄改。
)酒面生鱗錦障風。
佳客醉醒春色裡,新妝歌舞月明中。
”“薄薄春衫新镂金,樽前風細怯輕陰。
酒香隐約生紅粉,正與桃花共淺深。
”又“燈外風搖沽酒旆,月中人數買花錢。
少年心緒如飛絮,争逐遺香拾墜钿。
”元豐,劉待制瑾為守。
元夕,不問富貧,(底本作“富貴”,據庫本改。
)每戶科燈十盞。
陳先生烈以詩題鼓門大燈籠雲:“富家一盞燈,太倉一粒栗。
貧家一盞燈,父子相聚哭。
風流太守知不知,惟恨笙歌無妙曲。
”瑾聞而謝之。
·寒食 開花園州園在牙門之西,所謂春台館是也。
歲二月啟鑰,縱民遊賞,常閱一月,與民同樂也。
蔡密學襄為郡日,有《開州園》詩:“風物朝來好,園林雨後清。
魚遊知水樂,蝶戲見春晴。
草軟迷行迹,花深隐笑聲。
觀民聊自适,不用管弦迎。
”又詩雲:“節候近清明,遊人已踏青。
插花穿戲戶,沽酒似旗亭。
日向林光潤,風回海氣腥。
未知何處樂,歸路已嚴扃。
”程大卿師孟《春風亭》詩:“為報尋芳沽酒客,年年到此且徘徊”。
秋千古《清明》詩:“萬裡秋千習俗同”。
州設于春台館内外。
遊山州民踏青,東郊尤盛。
多拾野菜煮臛,(臛,音蒿,肉羹。
有菜曰羹,無菜曰臛。
蓋今清明馃之濫觞。
)謂之“煮菜臛”,亦唐人杏粥、榆羹之意也。
太守以假日拉寮屬登臨。
蔡密學襄有《寒食遊西湖》詩:“山前雨氣曉才收,水際風光翠欲流。
盡處旌旗停曲岸,滿潭钲鼓競飛舟。
浮來煙島疑相就,引去沙禽好自由。
歸騎不令歌吹歇,萬枝燈燭度花樓。
”是時西湖競渡可知也。
程大卿師孟《寒食遊九仙、烏石山》詩:“城中無事喜尋山,千裡提封并海寬。
賓客相從筵既冷,士民同出食猶寒。
芳園病葉堆何限,古院閑花落幾般。
(底本作“?花”,字迹不清,據庫本、崇抄補。
)誰道異鄉多感慨,登臨遲卻十年官。
”通判馬益和雲:“屬吏參陪宴二山,金杯滿沃酒腸寬。
公私不禁三朝火,(底本前句作“酒觞”,後句作“三朝天”,皆據庫本、崇抄改。
)風雨都無一日寒。
花引遊蜂香四座,人穿蕭寺景千般。
清明休暇歡心洽,飽德鹹知有上官。
”是日,早登烏石,晚遊九仙。
墓祭士庶不合廟祭,宜許上墓,自唐明皇始。
柳宗元文:“近世,禮重拜掃”。
《五代史》曰:“野祭而焚紙錢”。
謂此也。
(底本、庫本前句皆作“五代史”,崇抄作“五代始”;底本末句作“謂□也”,缺一字,崇抄作“謂是也”,據庫本補。
)州人,寒食春祀,必拜墳下。
富室大姓有贍茔田産,祭畢,合族多至數百人,少數十人,因是燕集,序列款昵。
尊祖睦族之道也。
自唐先天始,本州準假令三日。
舊例:官府及在城乾元、萬歲、大中、慶成、神光、仁王諸大刹,皆挂燈球、蓮花燈、百花燈、琉琉屏及列置盆燎。
惟左右二院燈各三或五,并徑丈馀,(底本作“并經丈馀”,據庫本、崇抄改。
)簇百花其上,燃蠟燭十餘炬,對結采樓,争靡鬥豔;(底本作“鬥焰”,據崇抄改。
)又為紙偶人,作緣竿、履索、飛龍、戲獅之像,縱士民觀賞。
朱門華族設看位,東、西衙廊外,通衢大路,比屋臨觀。
仍弛門禁,遠鄉下邑來遊者,通夕不絕。
彩山州向谯門設立。
巍峨突兀,中架棚台,集俳優、娼妓,大合樂其上。
渡江後,停寝。
紹興九年,張丞相浚為帥,複作。
自是不廢。
觀燈舊例:太守以三元會監司,(底本作“三□”,缺一字,崇抄作“三日”,庫本作“三元”。
疑是“上元”,今從庫本。
)命僚屬招郡寄居者,置酒臨賞。
既夕,太守以燈炬千百、群妓、雜戲迎往一大刹中以覽勝。
(底本作“□□覽勝”,缺二字,庫本作“登臨覽勝”,據崇抄補。
)州人、士女卻立企望、排衆争睹以為樂。
本州司理王子獻詩:“春燈絕勝百花芳,元夕紛華盛福唐。
銀燭燒空排麗景,鳌山聳處現祥光。
管弦喧夜‘千秋歲’,羅绮填街百和香。
(底本作“百合香”,據庫本、崇抄改。
)欲識使君行樂意,姑循前哲事祈禳。
”又司理方孝能詩:“街頭如晝火山紅,(底本、庫本作“如晝”,據崇抄改。
)酒面生鱗錦障風。
佳客醉醒春色裡,新妝歌舞月明中。
”“薄薄春衫新镂金,樽前風細怯輕陰。
酒香隐約生紅粉,正與桃花共淺深。
”又“燈外風搖沽酒旆,月中人數買花錢。
少年心緒如飛絮,争逐遺香拾墜钿。
”元豐,劉待制瑾為守。
元夕,不問富貧,(底本作“富貴”,據庫本改。
)每戶科燈十盞。
陳先生烈以詩題鼓門大燈籠雲:“富家一盞燈,太倉一粒栗。
貧家一盞燈,父子相聚哭。
風流太守知不知,惟恨笙歌無妙曲。
”瑾聞而謝之。
·寒食 開花園州園在牙門之西,所謂春台館是也。
歲二月啟鑰,縱民遊賞,常閱一月,與民同樂也。
蔡密學襄為郡日,有《開州園》詩:“風物朝來好,園林雨後清。
魚遊知水樂,蝶戲見春晴。
草軟迷行迹,花深隐笑聲。
觀民聊自适,不用管弦迎。
”又詩雲:“節候近清明,遊人已踏青。
插花穿戲戶,沽酒似旗亭。
日向林光潤,風回海氣腥。
未知何處樂,歸路已嚴扃。
”程大卿師孟《春風亭》詩:“為報尋芳沽酒客,年年到此且徘徊”。
秋千古《清明》詩:“萬裡秋千習俗同”。
州設于春台館内外。
遊山州民踏青,東郊尤盛。
多拾野菜煮臛,(臛,音蒿,肉羹。
有菜曰羹,無菜曰臛。
蓋今清明馃之濫觞。
)謂之“煮菜臛”,亦唐人杏粥、榆羹之意也。
太守以假日拉寮屬登臨。
蔡密學襄有《寒食遊西湖》詩:“山前雨氣曉才收,水際風光翠欲流。
盡處旌旗停曲岸,滿潭钲鼓競飛舟。
浮來煙島疑相就,引去沙禽好自由。
歸騎不令歌吹歇,萬枝燈燭度花樓。
”是時西湖競渡可知也。
程大卿師孟《寒食遊九仙、烏石山》詩:“城中無事喜尋山,千裡提封并海寬。
賓客相從筵既冷,士民同出食猶寒。
芳園病葉堆何限,古院閑花落幾般。
(底本作“?花”,字迹不清,據庫本、崇抄補。
)誰道異鄉多感慨,登臨遲卻十年官。
”通判馬益和雲:“屬吏參陪宴二山,金杯滿沃酒腸寬。
公私不禁三朝火,(底本前句作“酒觞”,後句作“三朝天”,皆據庫本、崇抄改。
)風雨都無一日寒。
花引遊蜂香四座,人穿蕭寺景千般。
清明休暇歡心洽,飽德鹹知有上官。
”是日,早登烏石,晚遊九仙。
墓祭士庶不合廟祭,宜許上墓,自唐明皇始。
柳宗元文:“近世,禮重拜掃”。
《五代史》曰:“野祭而焚紙錢”。
謂此也。
(底本、庫本前句皆作“五代史”,崇抄作“五代始”;底本末句作“謂□也”,缺一字,崇抄作“謂是也”,據庫本補。
)州人,寒食春祀,必拜墳下。
富室大姓有贍茔田産,祭畢,合族多至數百人,少數十人,因是燕集,序列款昵。
尊祖睦族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