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六 版籍類七

關燈
千餘石。

     清平裡 鏡石、何師、新三堰合為一。

    長二百丈,高二丈一尺,闊七尺,溉田十頃。

     招賢裡 獲洋王背大溪,中圳、劉背二溪皆出白龍潭。

    有五圳:橫圳、尺圳、函口圳、十犢圳、東攬圳,共長一千九百一十丈,四閘。

    溉田種三十頃。

     永勝裡 黃弄溪長二百丈。

    陂長五十丈。

    溉田十二頃。

     溪口溪三坑共長一千四百九十丈。

    溉田五頂。

     橫圳九百丈,闊八尺,深六尺,溉田五頂。

     進賢裡 桃坑湖即桃枝湖也。

    東西一百三丈四尺,南北三百六十一丈五尺。

    垾堘圳四派。

    溉田種千餘石。

    僞閩時,為指揮使丘進所有,後售林琏等為田,僅四頃。

    鹹平四年,劉轉等訟之。

    乃以其田産一千二百三十六文、米二十三石一鬥半,均湖下百七十餘戶。

    田,敕仍為湖。

    熙甯四年,林注等又訟高建等侵耕。

    知縣蕭竑因括湖、塘、陂、堰,簿而圖之,擇主領,立經界,培堤岸,碑于湖之旁。

    今周五百一十丈,闊一丈,高八尺,石鬥門三,圳長二千二百餘丈,闊一丈二尺,深六尺。

    潴乾溪,溉田二十九頃,跨逍遙、清平裡。

     沙坂後洋溪【(底本“後洋溪”條以下錯簡,參對崇抄、庫本正之。

    )】共長五百丈,入桃枝湖。

    溉田七頃。

     同榮裡 石濑陂食龍潭水,長五百丈,闊二丈,深一丈,【(底本于此條及以後各條注文皆作“食×××”,庫本同,崇抄亦先書“食”,複改寫為“合”字,今依底、庫本作“食”。

    又,此處底、庫本皆作“深一尺”,據崇抄改“尺”為“丈”。

    )】溉田種七百石。

     古散陂食龍潭水,長七百一十丈,高一丈,闊七尺,溉田種三千石。

     靈石裡 新田陂食童溪,長六十丈,闊一丈五尺,深七尺,溉田種四十石。

     灌洋陂食童溪,長一百一十丈,闊七尺,深五尺,溉田種一百三十石。

     湖前陂長三百丈,闊一丈,(底本作“闊一尺”,庫本同,據崇抄改為“闊一丈”。

    )深七尺,溉田種四百石。

     坵溪并食童溪,長二百一十丈,闊五丈,深一丈,溉田種二百五十石。

     依福裡 周陂食童溪,長一千丈,闊二丈,深一丈,【(底本作“深一尺”,庫本同,據崇抄改為“深一丈”。

    )】溉田種四百石。

     前曾塘食龍潭,長二百丈。

    口闊二丈,深四之一;腹闊五丈,深三丈;尾闊、深皆一丈五尺。

    口為石閘禦溪洪,尾為石函。

    垾長一丈五尺,【(底本作“埠長”,庫本同,據崇抄改。

    )】高如之,闊五尺。

    溉田種七十石。

     丁塘食龍潭、石濑,陂長七百丈。

    溪口闊一丈七尺,橋下闊六丈。

    溉田種三百石。

     昆由裡 大塘跨敦素、崇賢、同榮裡。

    大鬥門二,知縣徐谟築基,方廣二十餘丈,兩旁抵海,長一千五十丈,高一丈八尺,闊一丈。

    溝、港共長二千七百丈,闊一丈二尺,深八尺。

    潴福清界水,溉田千石。

     萩蘆陂長六十丈,闊二十丈,深七尺,圳長三百五十丈。

    大圳闊一丈,深七尺;【】(底本錯簡至“深”字止,已正。

    )小圳闊八尺,深五尺,潴高陂水,溉田種五百石。

     方樂裡 陳塘港會七十二洋水,溢則開鬥門,歸弦歌裡溝及林花溝渎入海。

     陳塘大官溝跨和風、教化、大宏裡,長三千二百丈,闊二丈,底深六尺,【(底本作“底四丈深六尺”,庫本同,據崇抄改。

    )】溉田二十頃。

     賓闾湖周一千二百丈,闊高一丈五尺,上闊二丈,八窦,八溝。

    溝闊一丈二尺,深七尺。

    舊載:“上下湖,海風飛沙,積而成之。

    ” 上湖石塘長一百二十丈,閷高上闊如賓闾,鬥門一,溉田七百頃。

     逍遙裡 淩古塘周一百二十丈,高一丈五尺,闊二丈,二窦,圳長一百五十丈,溉田種六十石。

     和風裡 董塘長二十六丈,一長五十丈。

    食山泉,溉田五頃半。

     丞天溝長六百八十丈。

    母溝闊二丈,深六尺;子溝闊八尺,深五尺。

    溉田七頃。

     韓塘溝長六百丈,闊二丈,深六尺,有小圳,潴橫源溪,溉田種七頃。

     百石溝沙漠,下食賓闾尾,長六十丈,闊二丈,深一丈二尺,溉田七十畝。

     良田裡舊載:“金漆湖近江,為飛沙填塞。

    ” 章坂童溪陂長五百丈,一塘,二圳,溉田三十頃。

     東港食新塘,長一千五百丈,闊三丈,深八尺,八圳,計長八百丈,溉田十頃。

     方安裡 保豐塘橫埭長十丈,高一丈,闊八尺,溉田種百石。

     嶺口上塘長九十丈,【(底本作“長□十丈”,缺一字,庫本作“長十丈”,據崇抄補。

    )】橫闊十二丈,垾長八尺,高一丈三尺,闊六尺。

    下塘長三十丈,橫闊十六丈,垾長十丈,【(底本作“垾長□丈”,庫本作“垾長三丈”,據崇抄補。

    )】高一丈一尺,闊五尺。

    溪尾塘長二十丈,闊十丈,垾長十丈,高五尺,闊五尺。

    食大象、大帽二山水,【(底本作“食大□大□二山水”,崇抄同,據庫本補。

    )】溉田種百四十石。

     金冬坑長九丈,【(崇抄作“長九尺”。

    )】高一丈,闊七尺。

    溉田種十餘石。

     倪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