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版籍類六
關燈
小
中
大
白竈浦二百十四丈五尺,闊二丈五尺。
深五尺。
報恩寺前浦九百八十丈,闊二丈五尺。
【(底本缺“八十丈”以上七字,庫本同,據崇抄補。
)】 林野莊前浦百八十三丈九尺,闊一丈,深五尺。
【(注文,底本缺“三丈九尺”、“深五尺”和後一條“高”字,庫本同,皆據崇抄補。
)】 高宅前浦一百八十三丈九尺,闊、深同上。
大王小浦一百五十七丈八尺。
【(底本隻存“大王小”三字并缺注文,庫本同,據崇抄補。
)】 林周園下浦四十八丈。
末山浦六十丈。
新橋浦一百丈。
【(底本缺此六字,庫本同,據崇抄補。
)】 趙宅前浦百四十八丈八尺。
曾家橋二百八十丈。
石山浦一百二十丈。
【(底本缺“石山浦”三字及前條注文“二百八十丈”,庫本同,皆據崇抄補。
)】 白竈小浦一百二十丈八尺。
南浦二百丈。
橋亭小浦一百二十二丈四尺。
以上闊、深同。
孝順裡 興福院小浦二百二十七丈三尺,闊一丈,深五尺。
正節裡六條: 山後大浦八百八十八丈,闊二丈五尺,深五尺。
高弄浦四百二十丈,闊二丈五尺,深五尺。
錢塘王浦九百三十丈,闊、深同上。
浦東屬閩縣。
王石堂小浦一百七十五丈,闊一丈,深五尺。
錢塘小浦百九十丈。
西橋南小浦三十九丈。
以上闊、深同。
孝成裡六條: 潮塘浦六百丈。
口闊三丈,深七尺;中闊一丈五尺,深五尺;尾闊二丈,深五尺。
中浦五百三十丈,口、中、尾闊、深同上。
楊宅浦三百二十丈,口闊二丈八尺,中、尾同上。
五曹浦五百十丈,口二丈五尺,深六尺,中、尾同上。
翁宅浦三十二丈二尺,闊一丈,深四尺五寸。
宋塘浦四十丈,闊一丈,深四尺。
新安裡六條: 白竈浦六百九十四丈,石橋外闊四丈,浦橫三丈,【(崇抄作“浦口闊三丈”。
)】中闊二丈五尺,深六尺。
趙宅浦至水陸塘三百八十五丈,闊二丈五尺,深五尺。
道浦二一、百二十丈,口闊一丈五尺,中闊一丈,深五尺;一、長九十丈,尾闊一丈,深五尺。
邦浦二百丈。
闊一丈,其内深五尺。
宋浦六十丈。
五曹浦尾八十丈。
以上闊同。
方樂裡十三條: 洪塘浦五百七十丈。
不用開。
橋裡四百四十丈,【(底本無“丈”字,庫本同,據崇抄補。
)】闊三丈五尺,深八尺。
裡洲塔前浦四十丈四尺,闊一丈,深五尺。
外洲浦一百二十一丈,闊二丈,深五尺。
後崎浦七十丈,闊二丈五尺,深五尺。
窯頭浦六十丈,闊一丈三尺,深五尺。
庵頭浦六十九丈,闊一丈五尺,深五尺。
白葉崎浦三十九丈。
館前浦六十七丈。
王簡浦六十丈。
林師浦五十丈。
功德院浦至懷安界五十五丈。
大章浦五十五丈。
以上闊、深同。
自石岊右而東,經甓渎至柳橋,以通舟楫。
貞元十一年,觀察使王翃開。
【(各本皆作“王翊”,當是“王翃”,據《唐書》正之。
)】縣西南五裡,有湖二百四十步,與西湖通,今柳橋是也。
方興裡八條: 牛墩浦四百四十五丈五尺,闊二丈五尺,深五尺。
鄭崎下浦二百四十八丈,闊一丈,深五尺。
【(崇抄置“鄭崎下浦”條于“張崎下浦”、“上浦”二條之後。
)】 張崎下浦二百四十丈,闊一丈五尺,深五尺。
上浦五十丈。
西禅園浦四十丈。
翁前浦六十丈。
墩頭浦六十丈。
鹽嶼上浦三十丈。
以上闊、深同。
永欽裡九條: 石湖浦至報恩祠前【(底本無“祠”字,庫本同,據崇抄補。
)】一百十二丈,闊二丈。
王山西橋至石湖橋一百七十二丈,闊二丈五尺。
菱角塘浦二百九十二丈,闊二丈。
以上深六尺。
官塘浦四百三十一丈,闊一丈二尺,深五尺。
西禅塘浦一百四十二丈,闊一丈二尺。
深六尺。
末山院前小圳九十六丈,闊八尺,深四尺。
丘公官池二百四十丈,舊闊六丈,今闊二丈,深六尺。
應真前小圳二百四十二丈,闊六尺。
西禅前小圳八十丈,闊六尺。
并深四尺。
處仁裡五條: 三會浦一百四十二丈,闊一丈,深五尺。
張家洋浦一百七十六丈,闊一丈,深五尺。
橫圳一百一十丈,闊一丈,深五尺。
松柏橋浦一百七十五丈。
闊、深同上。
長定官池一百七十七丈,闊一丈五尺,深五尺。
長溪縣 擢秀裡 鬥門【建善院前,宣化橋下。
】 《三山志》卷第十五終
深五尺。
報恩寺前浦九百八十丈,闊二丈五尺。
【(底本缺“八十丈”以上七字,庫本同,據崇抄補。
)】 林野莊前浦百八十三丈九尺,闊一丈,深五尺。
【(注文,底本缺“三丈九尺”、“深五尺”和後一條“高”字,庫本同,皆據崇抄補。
)】 高宅前浦一百八十三丈九尺,闊、深同上。
大王小浦一百五十七丈八尺。
【(底本隻存“大王小”三字并缺注文,庫本同,據崇抄補。
)】 林周園下浦四十八丈。
末山浦六十丈。
新橋浦一百丈。
【(底本缺此六字,庫本同,據崇抄補。
)】 趙宅前浦百四十八丈八尺。
曾家橋二百八十丈。
石山浦一百二十丈。
【(底本缺“石山浦”三字及前條注文“二百八十丈”,庫本同,皆據崇抄補。
)】 白竈小浦一百二十丈八尺。
南浦二百丈。
橋亭小浦一百二十二丈四尺。
以上闊、深同。
孝順裡 興福院小浦二百二十七丈三尺,闊一丈,深五尺。
正節裡六條: 山後大浦八百八十八丈,闊二丈五尺,深五尺。
高弄浦四百二十丈,闊二丈五尺,深五尺。
錢塘王浦九百三十丈,闊、深同上。
浦東屬閩縣。
王石堂小浦一百七十五丈,闊一丈,深五尺。
錢塘小浦百九十丈。
西橋南小浦三十九丈。
以上闊、深同。
孝成裡六條: 潮塘浦六百丈。
口闊三丈,深七尺;中闊一丈五尺,深五尺;尾闊二丈,深五尺。
中浦五百三十丈,口、中、尾闊、深同上。
楊宅浦三百二十丈,口闊二丈八尺,中、尾同上。
五曹浦五百十丈,口二丈五尺,深六尺,中、尾同上。
翁宅浦三十二丈二尺,闊一丈,深四尺五寸。
宋塘浦四十丈,闊一丈,深四尺。
新安裡六條: 白竈浦六百九十四丈,石橋外闊四丈,浦橫三丈,【(崇抄作“浦口闊三丈”。
)】中闊二丈五尺,深六尺。
趙宅浦至水陸塘三百八十五丈,闊二丈五尺,深五尺。
道浦二一、百二十丈,口闊一丈五尺,中闊一丈,深五尺;一、長九十丈,尾闊一丈,深五尺。
邦浦二百丈。
闊一丈,其内深五尺。
宋浦六十丈。
五曹浦尾八十丈。
以上闊同。
方樂裡十三條: 洪塘浦五百七十丈。
不用開。
橋裡四百四十丈,【(底本無“丈”字,庫本同,據崇抄補。
)】闊三丈五尺,深八尺。
裡洲塔前浦四十丈四尺,闊一丈,深五尺。
外洲浦一百二十一丈,闊二丈,深五尺。
後崎浦七十丈,闊二丈五尺,深五尺。
窯頭浦六十丈,闊一丈三尺,深五尺。
庵頭浦六十九丈,闊一丈五尺,深五尺。
白葉崎浦三十九丈。
館前浦六十七丈。
王簡浦六十丈。
林師浦五十丈。
功德院浦至懷安界五十五丈。
大章浦五十五丈。
以上闊、深同。
自石岊右而東,經甓渎至柳橋,以通舟楫。
貞元十一年,觀察使王翃開。
【(各本皆作“王翊”,當是“王翃”,據《唐書》正之。
)】縣西南五裡,有湖二百四十步,與西湖通,今柳橋是也。
方興裡八條: 牛墩浦四百四十五丈五尺,闊二丈五尺,深五尺。
鄭崎下浦二百四十八丈,闊一丈,深五尺。
【(崇抄置“鄭崎下浦”條于“張崎下浦”、“上浦”二條之後。
)】 張崎下浦二百四十丈,闊一丈五尺,深五尺。
上浦五十丈。
西禅園浦四十丈。
翁前浦六十丈。
墩頭浦六十丈。
鹽嶼上浦三十丈。
以上闊、深同。
永欽裡九條: 石湖浦至報恩祠前【(底本無“祠”字,庫本同,據崇抄補。
)】一百十二丈,闊二丈。
王山西橋至石湖橋一百七十二丈,闊二丈五尺。
菱角塘浦二百九十二丈,闊二丈。
以上深六尺。
官塘浦四百三十一丈,闊一丈二尺,深五尺。
西禅塘浦一百四十二丈,闊一丈二尺。
深六尺。
末山院前小圳九十六丈,闊八尺,深四尺。
丘公官池二百四十丈,舊闊六丈,今闊二丈,深六尺。
應真前小圳二百四十二丈,闊六尺。
西禅前小圳八十丈,闊六尺。
并深四尺。
處仁裡五條: 三會浦一百四十二丈,闊一丈,深五尺。
張家洋浦一百七十六丈,闊一丈,深五尺。
橫圳一百一十丈,闊一丈,深五尺。
松柏橋浦一百七十五丈。
闊、深同上。
長定官池一百七十七丈,闊一丈五尺,深五尺。
長溪縣 擢秀裡 鬥門【建善院前,宣化橋下。
】 《三山志》卷第十五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