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版籍類六

關燈
五十丈,闊三丈五尺。

    食溪水溉田十三頃餘。

     浩溪陳塘十三丈,闊一丈五尺,潴雨水溉田一頃餘。

     海畔裡 童續洲贍學塘八十丈,闊三丈一尺,潴雨水溉田五十畝。

     王峬翁塘三百丈,闊七丈五尺。

    潴雨水溉田一頃半。

     後嶼清福塘二十丈,闊七丈二尺。

    潴雨水溉田六畝。

     上灣王塘七百餘丈,闊五丈二尺。

    潴雨水溉田七百畝。

     白岩陳塘二百丈,闊五丈二尺。

    食溪源溉田二頃。

     良陀林塘四十丈,闊三丈一尺。

    潴雨水溉田五十畝。

     連江縣 進賢裡 東塘湖【縣之北野。

    隋開皇十二年,邑民林堯等舍田為湖,水深一丈四尺,灌七裡民田四百餘頃,原管産錢二十餘貫,均入欽平上、下二裡水利人戶,歲久壅阏,奸民侵冒,幾半為田。

    唐鹹通初,劉逵為宰,奏請盡複之,民感其德,廟祀逵于其所,後縣令李扆立碑記其事。

    皇朝淳化二年,縣令鞠仲謀以木鬥門朽壞,琢石代之,架以橋梁,覆之亭宇,外造散橋六所,小創鬥門七所,又約劉君石刻李令木樁,取西大石柱三字,每字之中,劃為“水則”,(底本自“取西大石柱”以下文句如是,崇抄作“三字月字之中畫一水則”,庫本作“立于亭宇之中畫一水則”。

    )且謂:溉田四萬畝,則其利浸廣矣。

    仲謀又奏降特敕,約束民間,四山野地,不許請佃。

    邑人又立仲謀廟而祀之。

    大中祥符元年,敕有物力者二人,歲管輸稅,三歲一更。

    時雨漲溢,告縣,登時修諸鬥門,令丁壯巡視,百姓毋得盜決。

    乾道九年,知縣曾模複增修之。

    淳熙三年,有賂縣請佃者,(底本作“淳熙□年有诏召請佃者”,缺一字,崇抄作“淳熙二年有紹名請佃者”,據庫本補改。

    )民以告郡,索縣帖毀之。

    五年,又有為道觀陳請者,亦既耕種矣,民又以告,方下縣重斷人吏給佃者,于是訟息。

    劉、鞠二廟,至今春秋祭祀不絕。

    】 東塘溪背 洋門背 柴蛇背 神宮坂背 王坂背 東灣村背 糾泉背 神宮後背 南洋石灘背石峽神宮背鄭門前坂背溪柄翁前背 南山背陳趣背新洋背 嘉賢上裡 大背 圓塘 嘉賢下裡 師子塘 龍山茭湖至新塘 水苋塘 财财溪背【(庫本、崇抄皆作“财溪背”。

    )】 王浦塘【鬥門。

    】 歸仁裡 澄田背 安義裡 石峽背 大溪背 溪東背 鳳山背 溪東大背 安定裡 溪西背 烏石背 欽平上裡 縣前塘【抵浦口塘】。

     三腳塘 峰崎塘 四木洋下塘 赤爐塘 雙木黃塘 峰崎下裡塘 北禅小崎塘 雙木蓮塘五石塘 欽平下裡 小橋塘 四木洋橫塘 王前塘 龍卧院前塘 皮屯塘 雙碑塘大渠塘 赤爐洋塘 王塘 烏石塘 劉家洞塘羅喝塘 大門塘括塘 括大塘 層窟塘 官路塘猛浦塘庵前塘 崇德裡 峽塘 水合塘 洗馬池 大小柘塘 松塢塘 新安裡 塘圳浦 秦塘 牛圳 多爻塘 王塘【鬥門。

    】 龍泉圳 龍潭溪【至荻蘆嶺圳。

    】西橋圳薦福塘 師姑塘 安慶裡 高梁大塘【鬥門。

    】 湖探塘 墥橋塘【南、北墥鬥門。

    】 官莊塘陳屋後塘 長浦塘 水洋中圳 竹橋師姑圳 南塘圳 澄岩背 西洩背 鄭崎塘城門塘石橋塘 可塘 黃崎塘【鬥門。

    】統軍塘演洋橫坑【外堘塘鬥門。

    】 光化裡 古塘 林湖塘 臨江裡 張坂背 王宅背 爐沖背 古圳 小洄背 中圳背 前塘 集政裡 下廉塘 官橋塘 安德裡【(自“安德裡”以下,底本錯簡,據崇抄、庫本參對正之。

    )】 鄭塘水圳 官圳 後塘圳 小涸溪 南般圳 烏爛塘 保安裡 王孫塘 管渎二塘 建興裡 桔木塘 土花塘 侯官縣 嘉祐二年,疏導渠浦六十九,延袤百二十五裡。

    【(底本作“延□□□□□□田主”,殘損六字,庫本同,據崇抄補。

    )】田主以四分,佃戶以六分開淘,借盤水利者亦四分助之。

    【(底本“開淘”以下損缺六字,庫本同,據崇抄補。

    )】仍令民以時修治。

    不用命者有罰。

    【明年十二月《記》。

    (底本“治不”以下損缺七字,庫本同,據崇抄補。

    )】 美宅裡十四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