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版籍類六
關燈
小
中
大
水利
○水利
西北土厚而腴潤,故五谷皆宜;東南土薄而善燥,【(崇抄作“焦燥”。
)】故所種惟芒種。
《周禮》:“稻人掌稼下地。
”稻田以水為命,于是有潴蓄、溝蕩之制。
閩,山多于田。
人率危耕側種,堘級滿山,宛若缪篆,而水泉自來,迂絕崖谷,輪汲筩遊,忽至其所。
瀕江善地,【(底本作“濑江”,崇抄同,據庫本改。
)】梁渎橫從,【(底本“梁續橫從”,據庫本、崇抄改。
)】淡潮四達,而龍骨之聲,【(崇抄作“龍角”。
)】荦确如語。
惟是并海之鄉,斥鹵不字;飲天之地,寸澤如金;然而,得水獲必三倍。
詩人謂“一掬清流一杯飯”。
蓋歌水難得也。
大潴,小遏。
今取其見于記載者著于此雲。
閩縣 嘉祐二年,蔡密學襄命三縣疏導渠浦。
權閩縣朱定【知連江。
】開淘負城河浦百七十六,計二萬一千九百七十四丈,均用民力凡八萬九千,溉田三千六百餘頃。
崇賢裡浦、圳、車頭二十條:【(底本作“浦州”,庫本同,據崇抄改。
)】 康山浦九百五十丈,三等開:四分,廣三丈;三分,二丈七尺;二分半,二丈。
鎖港邊浦七十丈,二等開:四分,二丈三尺,三分,二丈。
石浦橋浦百六十丈,二等開:六分,五丈;四分,二丈八尺;又二分半,同上;一分半,二丈;二分,二丈一尺。
西石浦小橋四百丈,五等開:十分,二丈五尺;八分,一丈九尺;九分,一丈八尺;十一分,一丈六尺;二分,一丈四尺。
後王浦七十丈,二等開:四分,二丈五尺;二分,二丈。
後浦六百七十丈,五等開:十五分,三丈;又十二分,同上;十三分,二丈三尺;十一分,一丈八尺;十六分,一丈六尺。
湯門外浦七十丈,三等開:三分半,二丈;二分半,一丈五尺;二分,一丈。
茶焙浦三百一十丈,闊丈二尺,深六尺。
石浦南浦八十丈。
深四尺五寸三分,闊一丈五尺八寸。
官河北頭小浦九十丈。
闊八尺,深三尺。
南頭小浦二十丈。
闊五尺,深二尺五寸。
稅務前浦一百三十丈。
闊八尺,深三尺。
茶焙浦車頭三十二丈。
闊一丈,深四尺。
第二小車頭五十丈。
闊四尺,深二尺。
後浦四石車頭四十丈。
闊四尺,深三尺。
古山車頭四十八丈。
闊六尺,深二尺。
石浦小橋車頭四十丈。
闊八尺,深二尺。
康山浦車頭九十五丈。
闊七尺,深二尺。
又車頭三十丈。
闊五尺,深一尺。
城外官河六百十八丈。
闊三丈,深六尺。
易俗裡二十七條: 石浦橋浦接崇賢裡界至台頭八百二十丈,【(底本作“八十二十丈”,據崇抄、庫本改。
)】三等開:五分半,二丈五尺;一分半,二丈;一分半弱,二丈八尺。
深六尺。
石浦橋裡第一小港至牛路二百三十丈,二等開:十三分,一丈八尺;(底本作“□丈八尺”,缺一字,據庫本、崇抄補。
)十分,一丈二尺。
深六尺。
第二小港七十三丈,二等開:二分,七尺;五分,六尺;深五尺五寸。
無量壽院前第三港浦四百三丈,【(底本作“四百丹三丈”,庫本作“四百三十丈”,據崇抄改。
)】三等開:十九分,一丈八尺;十一分,一丈五尺;十分,一丈。
深六尺。
第四小港至嶽前四十丈,二等開:二分半,一丈八尺;一分半,一丈二尺;深五尺五寸。
寶月院前浦三百一十丈,二等開。
弱半,一丈五尺;強半,一丈二尺,深五尺五寸。
寶月院前洋中湖塘一百五丈,二等開:半分,一丈二尺;十分,九尺。
深五尺。
統軍塘浦一百五十丈,三等開:一分,二丈;一分,二丈五尺;一分,一丈二尺。
深五尺。
中間接曲五十五丈,二等開:二分,一丈;二分半,一丈四尺。
深五尺二寸。
圳乾浦百三十丈,三等開:五分,二丈五尺;五分,二丈四尺;三分,一丈一尺。
深六尺。
塘尾浦百二十丈,三等開:五分,二丈一尺;四分,一丈五尺;三分,二丈五尺。
深五尺。
湖塘浦五段開一橋外瑞聖裡,十丈開,闊十七丈;一橋内,七丈,闊如之。
二段共四十丈,闊九尺;一段十六丈,闊二丈五尺。
林娘塘四十五丈,闊六尺。
西塘二十丈,闊八尺。
寶月油車浦道頭及小浦七條一、長五丈;一、四丈;一、五丈三尺;二、二丈;一、一丈;一、三丈。
林太博車頭二十一丈。
牛路口車頭并圳五條十六丈。
浦西圳四十丈;浦東圳二十五丈五尺;小圳十四丈;大圳三十丈。
【(底本作“浦西□四十丈浦東圳二十五丈五尺十四丈丈圳三十丈”,當有訛錯,庫本作“浦西四十丈浦東圳二十五丈五尺十四丈大圳三十丈”,據崇抄補改。
)】 大浦畔二十五丈,闊四尺。
華嚴牆角圳
)】故所種惟芒種。
《周禮》:“稻人掌稼下地。
”稻田以水為命,于是有潴蓄、溝蕩之制。
閩,山多于田。
人率危耕側種,堘級滿山,宛若缪篆,而水泉自來,迂絕崖谷,輪汲筩遊,忽至其所。
瀕江善地,【(底本作“濑江”,崇抄同,據庫本改。
)】梁渎橫從,【(底本“梁續橫從”,據庫本、崇抄改。
)】淡潮四達,而龍骨之聲,【(崇抄作“龍角”。
)】荦确如語。
惟是并海之鄉,斥鹵不字;飲天之地,寸澤如金;然而,得水獲必三倍。
詩人謂“一掬清流一杯飯”。
蓋歌水難得也。
大潴,小遏。
今取其見于記載者著于此雲。
閩縣 嘉祐二年,蔡密學襄命三縣疏導渠浦。
權閩縣朱定【知連江。
】開淘負城河浦百七十六,計二萬一千九百七十四丈,均用民力凡八萬九千,溉田三千六百餘頃。
崇賢裡浦、圳、車頭二十條:【(底本作“浦州”,庫本同,據崇抄改。
)】 康山浦九百五十丈,三等開:四分,廣三丈;三分,二丈七尺;二分半,二丈。
鎖港邊浦七十丈,二等開:四分,二丈三尺,三分,二丈。
石浦橋浦百六十丈,二等開:六分,五丈;四分,二丈八尺;又二分半,同上;一分半,二丈;二分,二丈一尺。
西石浦小橋四百丈,五等開:十分,二丈五尺;八分,一丈九尺;九分,一丈八尺;十一分,一丈六尺;二分,一丈四尺。
後王浦七十丈,二等開:四分,二丈五尺;二分,二丈。
後浦六百七十丈,五等開:十五分,三丈;又十二分,同上;十三分,二丈三尺;十一分,一丈八尺;十六分,一丈六尺。
湯門外浦七十丈,三等開:三分半,二丈;二分半,一丈五尺;二分,一丈。
茶焙浦三百一十丈,闊丈二尺,深六尺。
石浦南浦八十丈。
深四尺五寸三分,闊一丈五尺八寸。
官河北頭小浦九十丈。
闊八尺,深三尺。
南頭小浦二十丈。
闊五尺,深二尺五寸。
稅務前浦一百三十丈。
闊八尺,深三尺。
茶焙浦車頭三十二丈。
闊一丈,深四尺。
第二小車頭五十丈。
闊四尺,深二尺。
後浦四石車頭四十丈。
闊四尺,深三尺。
古山車頭四十八丈。
闊六尺,深二尺。
石浦小橋車頭四十丈。
闊八尺,深二尺。
康山浦車頭九十五丈。
闊七尺,深二尺。
又車頭三十丈。
闊五尺,深一尺。
城外官河六百十八丈。
闊三丈,深六尺。
易俗裡二十七條: 石浦橋浦接崇賢裡界至台頭八百二十丈,【(底本作“八十二十丈”,據崇抄、庫本改。
)】三等開:五分半,二丈五尺;一分半,二丈;一分半弱,二丈八尺。
深六尺。
石浦橋裡第一小港至牛路二百三十丈,二等開:十三分,一丈八尺;(底本作“□丈八尺”,缺一字,據庫本、崇抄補。
)十分,一丈二尺。
深六尺。
第二小港七十三丈,二等開:二分,七尺;五分,六尺;深五尺五寸。
無量壽院前第三港浦四百三丈,【(底本作“四百丹三丈”,庫本作“四百三十丈”,據崇抄改。
)】三等開:十九分,一丈八尺;十一分,一丈五尺;十分,一丈。
深六尺。
第四小港至嶽前四十丈,二等開:二分半,一丈八尺;一分半,一丈二尺;深五尺五寸。
寶月院前浦三百一十丈,二等開。
弱半,一丈五尺;強半,一丈二尺,深五尺五寸。
寶月院前洋中湖塘一百五丈,二等開:半分,一丈二尺;十分,九尺。
深五尺。
統軍塘浦一百五十丈,三等開:一分,二丈;一分,二丈五尺;一分,一丈二尺。
深五尺。
中間接曲五十五丈,二等開:二分,一丈;二分半,一丈四尺。
深五尺二寸。
圳乾浦百三十丈,三等開:五分,二丈五尺;五分,二丈四尺;三分,一丈一尺。
深六尺。
塘尾浦百二十丈,三等開:五分,二丈一尺;四分,一丈五尺;三分,二丈五尺。
深五尺。
湖塘浦五段開一橋外瑞聖裡,十丈開,闊十七丈;一橋内,七丈,闊如之。
二段共四十丈,闊九尺;一段十六丈,闊二丈五尺。
林娘塘四十五丈,闊六尺。
西塘二十丈,闊八尺。
寶月油車浦道頭及小浦七條一、長五丈;一、四丈;一、五丈三尺;二、二丈;一、一丈;一、三丈。
林太博車頭二十一丈。
牛路口車頭并圳五條十六丈。
浦西圳四十丈;浦東圳二十五丈五尺;小圳十四丈;大圳三十丈。
【(底本作“浦西□四十丈浦東圳二十五丈五尺十四丈丈圳三十丈”,當有訛錯,庫本作“浦西四十丈浦東圳二十五丈五尺十四丈大圳三十丈”,據崇抄補改。
)】 大浦畔二十五丈,闊四尺。
華嚴牆角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