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公廨類二

關燈
役、方田、保甲并罷,凡此類十八事。

    民間歡呼相慶。

    遂下诏責躬、求言。

    越七日,大雨。

    上出圖示宰執,(底本作“賜宰執”,據崇抄改。

    )且責之。

    安石遂力求去,薦呂惠卿執政。

    先生上書言:“安石本為惠卿所誤,今複相拔援,以遂前非,不為宗社計。

    ”又疏切谏用兵,它語譏大臣甚衆,并诋台谏如刍靈、木偶。

    惠卿怒,以為謗讪,編置汀州,移英州。

    先生徒步赴貶所。

    居十年。

    陳先生襄在經筵,薦司馬光而下,最後言先生忠直。

    哲宗登極,放還。

    用蘇轼、孫覺等薦,除泉州教授。

    秩滿,諸生借留,州奏,得再任。

    元符元年,再貶英州。

    徽宗登極,遇赦東歸,複為泉州教授。

    崇甯初,又勒停。

    尋複将仕郎。

    卒年七十八。

    建炎間,诏錄熙甯、元祐忠谠子孫。

    中書舍人林遹以聞。

    紹興初,贈朝奉郎,授孫嘉正官。

    嘉正,終朝散郎、知建昌軍。

     祥道,字用之。

    博學,尤精于《禮》,嘗著《禮書》,王安石以聞。

    诏尚書給筆劄以進,除國子監直講,遷館閣校勘,兼太常博士。

    卒年五十二。

    有《論語解》行于世。

     康夫,字公南。

    從周先生希孟學。

    知州張公伯玉、元公绛、程公師孟皆慕重之。

    熙甯中,五路置學官。

    有請以康夫主番禺學。

    進《志述》二十七篇。

    其文皆羽翼詩書,根柢仁義。

    元祐三年,以六舉該恩,(崇抄作“皆恩”。

    )先唱名二日卒,年五十三。

    鄭先生俠表其墓。

     祐,字亦顔。

    刻意學問。

    為莆田簿,荊湖廣南路宣撫司準備差遣,福建茶事司幹辦公事。

    所至有惠愛,察識冤枉,于茶法講究,尤不苟。

    每謂:“榷,無良法。

    能以仁恕存心,寬其禁網,使公家不失大利之源,足矣。

    ”與使者論辯不屈。

    泉南當海舶運輸之沖,(底本無“當”字,庫本、崇抄皆有,據補。

    )使者欲複市易。

    (底本作“使者與複交易”,據庫本、崇抄改。

    )公曰:“此漁奪之術。

    ”言之切至,乃出。

    (崇抄作“乃止”。

    )盡心職事,不求榮進。

    或勸以治生,笑不答。

    讀《論語》、《尚書》、《中庸》、《大學》,反複玩味,究其旨歸。

    居母憂,終喪不忍去墳墓。

    不随俗之好尚,亦不顧人之是非,率以《禮經》從事。

    既老,裡居。

    士大夫狀其質德,乞添差教授本州。

    時葉公夢得以聞。

    從之。

    命下而卒。

    】 紹興十年,張丞相浚增養士為二百四十人。

    【紹興九年十月,張丞相浚奏:“據州學學正陳備中等三百三十八人狀:‘竊見本州科場,赴試至七千餘人。

    補試終場二千五百五十五人。

    今系籍學生五百餘人。

    本養士止二百人額,每人食錢止一十九文,餘皆供給不到。

    ’乞别給田五十七頃,(崇抄、庫本作“五七頃”。

    )仍以五百人為額。

    ”不報。

    明年,奏以甯德芹溪院籍沒田入學。

    許之。

    遂增養二百四十人。

    教授張洙為《記》。

    】乾道改元,王參政之望定三百人為額。

    【教授馮摅為《增田廣士額記》。

    】淳熙四年,陳丞相俊卿始創射圃,南北三十步,東西五十步有奇。

    仍創亭以序賓。

    【(底本作“乃創亭”,據庫本、崇抄改。

    )】今歲春秋補、終場,各五千餘人,取五百人,養士三百人。

     ○祠廟 武烈英護鎮閩王廟【(底本作“隆閩王”,據崇抄改。

    )】釣龍台山之西。

    昔,漢遣使封王為閩粵王,授冊命于此。

    其後即此立廟。

    武帝既誅郢,【(底本作“□帝”,據《史記》補。

    )】封繇君醜奉王祭祀,居股繼之,及殺餘善以降,祀遂廢,至唐大中十年建祠。

    後唐長興元年,【(底本自“及殺”以下脫一整行文字,據庫本、崇抄補“餘善……後唐長”。

    )】閩忠懿王複追封為閩粵王。

    皇朝因之,号顯聖武勇王。

    【見慶曆《記》。

    】廟有左右二王,相傳王二将也,不顯姓氏,英靈間發,惠佑一方,土人世祀之。

    熙甯中,閩出戍熙河,二王現雲端,大戰獲捷。

    政和間,複戍桂府,征蠻之際,二王複現,降大雹、飛黃蜂以退蠻兵。

    宣和二年,浙寇竊發,連陷數郡,将及境。

    俞提刑向自建安領兵南下,黃蜂數萬随舟蔽江,居民鹹謂神兵之助,境内貼然。

    乃五月,大新祠宇。

    建楹之日,有青紅二小蛇蜿蜒香幾間累日。

    暨上梁,俄又見其兩端,舉首北向,移時即隐。

    六月以儀曹陳琎奉二王像入廟,二蛇又現。

    七月,廟成。

    俞公向臨奠前夕,夢有神人,青色,謝以遷祠者。

    祀事畢,青蛇忽現左王前,神色如所夢,瞻歎久之,禱右王曰:“願賜降臨。

    ”尋亦現。

    邦人信敬益笃。

    州以其實聞于朝,十一月,敕賜廟号武濟。

    【并見俞提刑向《廟記》。

    】六年,進封閩粵王為鎮閩王;二王,左封靈應侯,右封顯應侯。

    建炎四年,王加封武烈,靈應侯加廣惠,顯應侯加嘉澤。

    【(底本自“右封顯應侯”下脫一整行文字,據庫本、崇抄補“建炎四年……顯應侯”。

    )】紹興三十一年,膠西之役,舟師禱戰獲捷。

    王加封英護,夫人封贊靈,左侯加協威,右侯加翊忠。

    【州諸廟,惟此廟夫人坐東、王坐西。

    以廟尚循漢制,漢尚右故也。

    】 明德贊福王廟西湖之旁。

    【後隔城牆,城外為湖。

    】昔閩粵王郢開州西大路,畚土成丘。

    後人即其地立廟,郢塚在閩縣東田中。

    血食不衰。

    自唐大曆以前,閩城通得祀者四:南台、善溪、城隍與此而已。

    【見檢校太傅陳郯《烏石廟記》。

    】累封至本朝,為“明德贊福”。

    【見慶曆《記》。

    】 善溪沖濟廣應靈顯孚祐王廟祐鼓山之北,大乘之南山峽間有二潭:下潭廣六丈,深不可計。

    距上潭五裡。

    昔閩粵王郢第三子有勇力,射中大鳝于此潭,其長三丈。

    土人因為立廟,号白馬三郎。

    唐貞元十年,觀察使王翃旱禱得雨,【(底本作“王栩”,庫本、崇抄皆同,底本于“郡守”條中又有作“王雄”者。

    皆據《唐書》本傳改“王翃”。

    )】崇飾廟貌。

    自後,太守躬禱辄應。

    【唐大和元年,(底本作“唐太和元年”,他本同。

    按《唐書·文宗紀》之年号當是“大和”,據改。

    )觀察使王仲方祈禱回,屆聖泉寺,雨已至,遂題詩曰:“入門池色淨,登閣雨聲來。

    ”團練副使李贻孫和雲:“旌旆憂民至,風雲逐馬來。

    ”團練判官李敬彜和雲:“雨随青嶂合,雲拂畫旗來。

    ”内供奉彭城侍禦和雲:“雲陰随雨度,桂馥逐風來。

    ”今詩牌在聖泉。

    】唐鹹通六年,觀察使李瓒奏封龍骧侯。

    梁貞明中,閩忠懿王奏封弘潤王。

    本朝建隆二年,知閩縣江文秉葺廟,有《記》。

    慶曆六年六月,旱。

    蔡公襄齋戒,自為文禱,讀徹大雨。

    乃命知縣賈太沖新其祠,文學範宗韓作《記》。

    熙甯八年,敕封沖濟廣應王。

    紹興十一年,以張丞相浚奏,增封靈顯,仍賜廟額曰永甯。

    十七年秋大雨,中夜水暴出,聲聞數十裡。

    诘朝,有石高廣可二丈,峙廟後如堵,水左右注,庭除無恙,人異之。

    紹定五年,李大卿駿以“靈應如響”奏,增封孚祐。

    淳祐八年,【(紹定及淳祐年間以下内容均《三山志》成書後數十年之事,非梁氏原志所有,當為後人所增。

    )】陳侍郎垲為鄉帥。

    以田疇缺雨,率知閩縣師輿緻禱有驗。

    因閱廟前華表,扁曰‘鳝溪’,詢其故,則土俗疑傳以鳝為靈,不知王親殺鳝以為靈也,其可以鳝名溪乎?遂判雲:“善溪龍潭,以神能體天而福善,利澤可蘇焦槁,故以‘善’得名。

    方言誤以為鳅鳝之‘鳝’。

    鳝,微物也,豈能化為龍?近乎誣神矣。

    ”帖縣:“宜與改正”。

    閩令承命,易扁以“善溪”名,锓梓祠下雲:“仁者樂山,知者樂水。

    山水之性,是豈專乎仁知哉?亦惟人之所樂然耳。

    故《易》曰:‘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閩之東,舊有鳝溪,分三潭,神實居之,雨、旸,禱必應。

    今帥守侍郎可齋陳公以旱親谒于上潭之石壇,精忱洞徹,疑其稱謂之訛,遂舍‘魚’而取諸‘善’。

    善,嘉号也;心,善淵也。

    字,心畫也,茲非善者見之謂之善乎?退而考諸廟牒。

    則鳝之為說,前守尚書郎王公陶嘗辨析之,謂其類野老言,不足據。

    可齋之名斯溪也,一洗痼陋,善與人同,千古在後,德厚流光。

    越王之宅斯土也,一靈如在,福善好直,百世在前,有德必祀。

    柳子省愚溪之對。

    昌黎寝惡溪之文。

    吉水、廉泉、慈湖、直渎,蓋将齊聲并價而不得颛美矣。

    豈惟人樂斯稱;吾意神亦歆是名矣。

    昔唐人守古栝有善政,改惡溪名好溪,後世美談。

    今溪以善名,事有類是。

    用敢并書。

    眉山師輿立,郡人馬載書梓,劉自書扁。

    ” 忠懿王廟慶成寺之東。

    王諱審知,字詳卿,姓王氏,本琅琊人。

    高祖晔,唐貞元中,為光州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