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 地理類六

關燈
,【狀如帆。

    】泊大、小練。

    【二練門相去十裡,無便風,停留或逾月。

    】 西北:松林塞。

     〔六潮〕出練門,至東、西洛止。

    【雖近,過此無泊所。

    】 〔七潮〕泊慈澳。

    【敕号慈孝洋。

    】 西:長樂槳過港。

    【長樂溪源極微,大概潴為陂湖,溢則洩而入海。

    】 〔八潮〕轉南交,山峙海中。

    【港内沙淺,大潮二丈六尺,小潮丈有九尺,最為險厄。

    舟人多于慈澳候便,及晨潮,方挾橹而濟。

    便風,則自外洋縱繂。

    僞閩時,蠻舶至福州城下。

    國朝以南交之險,遂置司溫陵,時有飄風入港者。

    】嶺口鹽埕。

    【于曆嶼頭、永豐、石馬、砂坑、鄭胡、闾山。

    】歲納二百四十二萬斤。

    【舊三百萬斤。

    】陸運二十裡,避南交之險,輸長樂倉。

     西:梅花澳閩安鎮港。

    源出處州龍泉,東流經松溪、政和。

    一出建甯之浦城。

    一出于崇安。

    其間小溪數十,彙于建城。

    出南劍之東曰東溪。

    一出邵武之光澤,北流經順昌,至沙溪北。

    一出汀州之甯化,西至清流、沙縣之西,合流至南劍,與東溪合。

    百八十裡至水口,左合古田溪。

    【源出建甯縣界,東南流,号橫溪,至上生院,南合薦溪潭水,數裡合桃溪東流至縣東北隅龍津橋,合東北溪。

    知縣李堪名曰潤澤。

    南經戴星洲、鳴玉灘、磨劍石,下百丈漈,入大溪,故曰水口。

    】過大、小溪乃無灘,平流至猴山。

    右納閩清水。

    【源自蓋平裡,合仁壽、孝順、金沙等裡小溪,土人多以小艇力勝至江口,謄于巨舟,(底本作“瞻于巨舟”,庫本同,據崇抄改。

    )乃浮江而下。

    小溪有三橋:良石、普賢、寶山,通尤溪黃洋諸場。

    尤小者,土民堰以溉田。

    】次鼋溪,【唐大曆中,有女子浣紗溪次,為鼋所食。

    其父哭之哀。

    既而得鼋,乃烹以釋憤,名士多為記述。

    其山,源深險多,不逞民盜販茗、鹵,官莫誰何。

    俗号七村鼋裡。

    】次左納大目溪,次右小目溪,【源出閩清界,六七十裡入江。

    】次螺女江,【侯官縣西北三十裡。

    《搜神記》:“閩人謝端,江濱得大螺一,蓄之家。

    每出歸,盤飨必具。

    乃密伺,見一姝,麗甚。

    遂突入問之,曰:‘我天漢中白水素女也。

    帝哀卿少孤,遣為卿具食。

    (底本作“遣為卿具”,下無“食”字,庫本同,據崇抄補。

    )今已悉,不可止。

    卿宜以居糧,可使盡市,更盈。

    ’(底本作“卿宜以居良可使盡市更盈”,據崇抄改“良”為“糧”。

    )言訖,化去。

    端如其言,資給數世。

    ”今足迹尚存。

    或曰江形如螺。

    】至甘蔗北分,數裡複合,至石門南分,【赤岸山尾與沩山尾相迎如門,(崇抄作“僞山尾”。

    )水中有石阈。

    】過石門為馬渎江中流,至洪塘歧為二:北行者為南台江,納北山衆流,【桑溪,自鵝鼻嶺經大坑嶺出東峰後,至茶焙浦通潮。

    鳝溪至浦東橋通潮。

    】過鼓山;南行者合馬渎江,納永福溪、【源自南劍尤溪縣。

    西流至泉州德化縣;南流至永福洑口埕,會溪流,行七十裡,合興化縣遊洋青桐溪,至重光寺前六十裡,合閩清縣界水至大章六十裡,合福清縣界十八溪入江。

    縣以西有師姑等六灘,東有太原等十灘,不為害。

    潮至保安裡,溯三十裡至縣。

    】金崎江、【閩縣東西南七十裡,昔漁者于此釣得金鎖,因見金牛,急挽至岸。

    (“閩縣”下各本皆作“東西南七十裡”,“西”字疑衍。

    又,底本、庫本“漁者”下皆無“于”字,據崇抄補。

    又,底本作“急投至岸”,據庫本、崇抄改。

    )俄而鎖絕,猶得二尺許。

    因名金崎江。

    《寰宇記》:“晉康帝诏于此立廟。

    ”】螺洲,【州形也。

    在大義西北,納龍泉坑溪。

    】合大義江、濑江,出西峽門,合琅琦江。

    【西浦溪出福清縣界,經泥嶼至琅崎接潮。

    一星溪,(底本作“一□溪”,缺一字,崇抄同,據庫本補。

    )出長樂界,至白田,接琅崎潮。

    】會鼓山之派,經石馬、雞嶼洋,【中有石,号師子,對方山。

    巨浸未嘗沒。

    俗謂:“水浸方山鼻,不到師子耳。

    ”】抵東峽,二十裡入海。

    【潮自西峽上者,先至洪塘;由南台上者,差遲,(底本作“差逢”,庫本同,據崇抄改。

    )大潮至大若。

    南台江中有洲數裡。

    潮至鼓山分為二:南廣而北狹,由北上者,入直渎浦;由南上者,涉洲尾,反東流而與之遇。

    諺謂:“南台江水颠倒流”,以此。

    】 東:劉崎、王浦、湖江。

     〔九潮〕至埕角,【每歲二月,烏頭數萬,至自東海,萃于此。

    】泊關澳。

     西:萩蘆【(底本作“蘆”,庫本同,崇抄作“荻蘆”。

    )連江東南四十裡,有九龍江,根連鼓山。

    相傳,秦始皇以東南氣王,自江而南,秀拔者皆鑿之。

    至是得蘆根,長可數丈,朝劚暮合,終不殊。

    執役者夢有告曰:“鍬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