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地理類三
關燈
小
中
大
東甯德縣界,四十五裡。
西連江縣界,二十五裡。
南連江縣界,三十五裡。
北古田縣界,六十裡。
東南連江縣界,抵海四十裡。
西南連江縣界,二十五裡。
東北海,十五裡。
西北古田縣界,六十裡。
三鄉十二裡 崇德鄉縣東南。
五裡。
舊與北社為八裡。
安金裡四明山、雙石橋(名金钗)、三石橋(名崇德)、鲫魚嶼。
拜井裡松崎山。
梅溪裡(舊有上、下裡,山居) 新順裡石鼈。
善化裡(舊有上、下裡,最險僻) 常熟鄉縣東北十五裡。
舊有遷明、新豐裡,後置招賢裡。
遂并之。
招賢裡(舊無)鏡樣(瀕海險僻)。
徐公裡仙茅山。
臨濟裡(白岩山下,瀕溪) 羅平裡洪福山。
同樂鄉三屯。
縣西七十五裡(舊曰“屯”,今曰“裡”)。
霍口裡(梧桐山下,瀕溪) 黃重裡(羅漢山下,瀕溪) 林洋裡山■〈山尋〉。
○懷安縣 〔望〕 州西北二十裡。
皇朝太平興國六年,郡守何允昭奏:閩縣劃疆,不啻百裡,戶僅二萬。
吏患簿籍繁,征輸遠。
請析九鄉,八千戶置。
初治芋源江北三十裡。
【(底本作“芉源”,庫本同,據崇抄改。
)】鹹平二年,轉運使丁謂奏移石岊。
民便之。
始廣故驿為今治。
東——西八十五裡。
南——北二百一十裡。
東連江縣界,七十五裡。
西侯官縣界,十裡。
南侯官縣界,四十裡。
北古田縣界,一百七十裡。
東南閩縣界,二十六裡。
西南侯官縣界,三十裡。
東北連江縣界,八十裡。
西北侯官縣界,三十五裡。
九鄉四十四裡 敦業鄉州城北。
鐘山裡(周廣順二年,林嗣宗《鍾山記》:“螺湧一巒,奇木秀聳。
老竹、毛松,高凸倚□”)(底本于“秀聳”以下作“老竹、毛松高凸倚□”,庫本“秀聳”以下無注文,崇抄全無注文。
) 擇善裡 開化裡 (以上三裡附城) 太平裡(城北。
《十國紀年》:“王延翰葬閩縣太平山。
”即“太平地藏”也,為“普同墳”。
紹興十一年,鄉民請為之。
張丞相浚乃令芙蓉僧營于北門之外。
男左女右,各廣二丈二尺深二丈,為四穴,以待不能葬者。
乾道六年,黃監簿啟宗請于府,為三墳于天王院之東,則謂之義塚) 忠信裡興聖坑、陶穴(有九十五家,佃官池。
唐相王抟谪朱達回,卒于此。
因葬閩山塔院西)。
感應鄉縣下以西十八裡。
贊城裡 西安裡後浦。
清平裡(舊曰清義)後山(舊為陶竈。
政和初,知縣吳與乃禁之。
今陶迹猶隐于荒莽之中)。
安康裡(舊曰安義)縣市。
欽德裡文山(鄭山人居。
黃尚書裳石其路,往谒之)。
(底本作“黃尚書裳五其因往谒之”,據庫本、崇抄改。
) 八座鄉縣東北二十裡。
觀風裡(附城)東渎(東湖,嚴高築城日,與西湖同開鑿,今皆為田,人猶呼之,亦有“湖堘”之号)。
孝仁裡 溫泉裡(多湯泉)龍窟山。
高遷裡盤石(相傳:越王時,運米至浮倉,此石在湖中,因号)、炭田。
(底本于“高遷裡”下注文完整,庫本同,崇抄不載。
) 稷下裡北嶺。
靈山鄉縣東北二十五裡。
越城裡 立德裡 懷賢裡(《十國紀年》:葬夫人任氏于閩縣鳳池山。
後忠懿王亦葬焉。
今鳳池寺山也。
唐同光四年,改葬永福山,則遵化裡蓮花山也。
後唐賜《神道碑》,張文寶撰。
王氏在閩者無噍類。
今惟甥劉氏歲時祀之) 甯碁裡桑畲(底本作“桑金”,據庫本、崇抄改。
)(《舊記》餘善塚在閩縣西北十一裡,今隸懷安)。
遵化裡桃枝嶺。
侯官鄉縣西北二十五裡。
舊有崇江裡,後并。
清泰裡 北平裡 靈運裡桐口(僞閩通文四年,王昶奔至梧桐嶺)。
安定裡 德風裡 超勝裡 江陽裡 承平鄉縣南三十裡。
接下裡 黃信裡 順安裡 孝悌裡(以上四裡跨江)南洲、黃江。
安上裡 移風鄉縣西南四十裡。
長壽裡 崇福裡 清善裡 勻化裡 楊崎裡(以上五裡在江南) 積德鄉縣南五十裡。
恭順裡湖襄。
勝平裡仙崎。
高陽裡 待賓裡 孝廉裡 同樂鄉縣北四十裡。
施化裡 興城裡(二裡。
界古田、閩清、羅源)龍迹石、壽山石。
《三山志》卷第三終
西連江縣界,二十五裡。
南連江縣界,三十五裡。
北古田縣界,六十裡。
東南連江縣界,抵海四十裡。
西南連江縣界,二十五裡。
東北海,十五裡。
西北古田縣界,六十裡。
三鄉十二裡 崇德鄉縣東南。
五裡。
舊與北社為八裡。
安金裡四明山、雙石橋(名金钗)、三石橋(名崇德)、鲫魚嶼。
拜井裡松崎山。
梅溪裡(舊有上、下裡,山居) 新順裡石鼈。
善化裡(舊有上、下裡,最險僻) 常熟鄉縣東北十五裡。
舊有遷明、新豐裡,後置招賢裡。
遂并之。
招賢裡(舊無)鏡樣(瀕海險僻)。
徐公裡仙茅山。
臨濟裡(白岩山下,瀕溪) 羅平裡洪福山。
同樂鄉三屯。
縣西七十五裡(舊曰“屯”,今曰“裡”)。
霍口裡(梧桐山下,瀕溪) 黃重裡(羅漢山下,瀕溪) 林洋裡山■〈山尋〉。
○懷安縣 〔望〕 州西北二十裡。
皇朝太平興國六年,郡守何允昭奏:閩縣劃疆,不啻百裡,戶僅二萬。
吏患簿籍繁,征輸遠。
請析九鄉,八千戶置。
初治芋源江北三十裡。
【(底本作“芉源”,庫本同,據崇抄改。
)】鹹平二年,轉運使丁謂奏移石岊。
民便之。
始廣故驿為今治。
東——西八十五裡。
南——北二百一十裡。
東連江縣界,七十五裡。
西侯官縣界,十裡。
南侯官縣界,四十裡。
北古田縣界,一百七十裡。
東南閩縣界,二十六裡。
西南侯官縣界,三十裡。
東北連江縣界,八十裡。
西北侯官縣界,三十五裡。
九鄉四十四裡 敦業鄉州城北。
鐘山裡(周廣順二年,林嗣宗《鍾山記》:“螺湧一巒,奇木秀聳。
老竹、毛松,高凸倚□”)(底本于“秀聳”以下作“老竹、毛松高凸倚□”,庫本“秀聳”以下無注文,崇抄全無注文。
) 擇善裡 開化裡 (以上三裡附城) 太平裡(城北。
《十國紀年》:“王延翰葬閩縣太平山。
”即“太平地藏”也,為“普同墳”。
紹興十一年,鄉民請為之。
張丞相浚乃令芙蓉僧營于北門之外。
男左女右,各廣二丈二尺深二丈,為四穴,以待不能葬者。
乾道六年,黃監簿啟宗請于府,為三墳于天王院之東,則謂之義塚) 忠信裡興聖坑、陶穴(有九十五家,佃官池。
唐相王抟谪朱達回,卒于此。
因葬閩山塔院西)。
感應鄉縣下以西十八裡。
贊城裡 西安裡後浦。
清平裡(舊曰清義)後山(舊為陶竈。
政和初,知縣吳與乃禁之。
今陶迹猶隐于荒莽之中)。
安康裡(舊曰安義)縣市。
欽德裡文山(鄭山人居。
黃尚書裳石其路,往谒之)。
(底本作“黃尚書裳五其因往谒之”,據庫本、崇抄改。
) 八座鄉縣東北二十裡。
觀風裡(附城)東渎(東湖,嚴高築城日,與西湖同開鑿,今皆為田,人猶呼之,亦有“湖堘”之号)。
孝仁裡 溫泉裡(多湯泉)龍窟山。
高遷裡盤石(相傳:越王時,運米至浮倉,此石在湖中,因号)、炭田。
(底本于“高遷裡”下注文完整,庫本同,崇抄不載。
) 稷下裡北嶺。
靈山鄉縣東北二十五裡。
越城裡 立德裡 懷賢裡(《十國紀年》:葬夫人任氏于閩縣鳳池山。
後忠懿王亦葬焉。
今鳳池寺山也。
唐同光四年,改葬永福山,則遵化裡蓮花山也。
後唐賜《神道碑》,張文寶撰。
王氏在閩者無噍類。
今惟甥劉氏歲時祀之) 甯碁裡桑畲(底本作“桑金”,據庫本、崇抄改。
)(《舊記》餘善塚在閩縣西北十一裡,今隸懷安)。
遵化裡桃枝嶺。
侯官鄉縣西北二十五裡。
舊有崇江裡,後并。
清泰裡 北平裡 靈運裡桐口(僞閩通文四年,王昶奔至梧桐嶺)。
安定裡 德風裡 超勝裡 江陽裡 承平鄉縣南三十裡。
接下裡 黃信裡 順安裡 孝悌裡(以上四裡跨江)南洲、黃江。
安上裡 移風鄉縣西南四十裡。
長壽裡 崇福裡 清善裡 勻化裡 楊崎裡(以上五裡在江南) 積德鄉縣南五十裡。
恭順裡湖襄。
勝平裡仙崎。
高陽裡 待賓裡 孝廉裡 同樂鄉縣北四十裡。
施化裡 興城裡(二裡。
界古田、閩清、羅源)龍迹石、壽山石。
《三山志》卷第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