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地理類二

關燈
裡辛洋溪、丹洋、下屯、洪路。

     中鹄裡南坂山、黃岩村。

    (舊名通化。

    唐張瑩嘗有詩:“一箭不中鹄,五湖歸釣魚。

    ”景德中,以更裡名)。

     敦賢裡翠林山。

     安定裡洋尾、東充。

     名聞上鄉 加賢裡九彎溪、西際。

     下裡麥浦。

     進賢裡東塘、黃坑。

     歸仁裡(舊屬太平鄉)米令橋頭。

     五賢上鄉縣東北百五十裡。

     集政裡上洪、(崇抄有旁注改“洪”為“鴻”。

    )白鹄、下廉、麻村、臨海。

     安德裡狀元坊(以鄭侍講鑒兩優釋褐,名)。

     招賢下裡(舊不分上、下裡)峽口鎮(今廢)。

     五賢下鄉 保安裡瓷窯、管渎。

     建興裡浮曦、赤石村。

     招賢上裡 ○侯官縣 〔望〕 州西南百步。

    唐武德六年置,治州西江岸,水陸三十一裡。

    貞觀五年,省入閩縣。

    長安二年,析閩縣西十二鄉複置。

    貞元五年,洪水漂壞。

    後團練觀察使鄭叔則奏,移入州城。

    元和二年,省;五年,複置。

    【先是同長樂省,(底本作“先見同長樂省”,崇抄同,據庫本改。

    )仍置場征,世不便,(庫本作“民不便”。

    )遂複置。

    】僞閩龍啟元年,改為閩興,以長樂為侯官。

    三年,皆複舊。

     東--西百八十裡。

     南--北二百九十裡。

     東閩縣界,五十步。

     西永福縣界,八十裡。

     南閩縣加崇裡,二裡。

     北懷安縣崎山界,五裡。

    界首至縣,二十裡。

     東南閩縣甯越門,一裡。

     西南永福縣筇溪村,五十裡。

    界首至縣,五十裡。

     東北懷安縣界,二裡。

     西北閩清縣仁溪埕,百裡。

    界首至縣,三十裡。

     十鄉五十裡 桂枝鄉縣西南二裡。

    以唐陳去疾登元和十四年科第,改名。

    劉若虛作“陳淑”。

    《唐登科記》無“陳淑”,有“陳蜀,閩縣人”。

     榮親裡(舊名延福。

    鹹平五年,劉若虛登第,授大理評事,知溫州永嘉縣。

    解任歸鄉時,王父母、父母俱無恙。

    謝侯泌因改今名以寵之。

    若虛自記,仍賦詩)。

     聚星裡城内。

     永平裡城内。

     東孝悌鄉縣南八十裡(舊無東字)。

     安平裡陳湖。

     馴翚裡小目溪。

     永欽裡柳橋。

     處仁裡(舊屬桂枝鄉)。

     孝順裡(城西草市)。

     美宅裡祭酒嶺(俗呼為“進酒”。

    湛溫,光州人,事王延翰,官至禦史大夫、國子祭酒。

    時,延禀守建州,與延翰有隙,遣使觇之。

    延翰命溫往餞,因鸩之。

    溫歎曰:“唇亡則齒寒,吾甯以一身代萬人肝腦塗地。

    ”引卮獨酌,斃于嶺下)。

     西孝悌鄉縣西百裡。

    舊修文鄉。

     揚名裡赤岸。

     惠化裡赤岸。

     齊禮裡塘岸。

     招賢裡石門。

     順平裡石門。

     勝業鄉縣西十五裡。

     新安裡瓦埕。

     孝成裡新道、玉山(宿猿洞之西南,僞閩望祀之所)。

     正節裡廊回。

     方興裡後塢。

     方樂裡洪塘。

     修仁鄉縣西南七十裡。

     永康裡橫棣。

     遷蝗裡南嶼。

     綏平裡坎下。

     靈鳳裡高崎。

     海平裡昙崎。

     永安鄉縣西北百六十裡。

     嘉祥東裡大湖洋。

     西裡白沙。

     保安上裡大目溪(崇慶院前豐澤潭。

    相傳:龍每二年一興,(底本作“相傳龍□二年一興”,缺一字,庫本作“相傳有龍二年一興”,崇抄作“相傳龍每二年一興”,據補。

    )興則暴雨漲溪,沖梁突岸。

    乃以鐵纜纜之,上鑄鐵佛,縫罅皆藏鐵。

    自此不為患)。

     下裡蒙溪。

     永興裡鼋村。

     清化裡鼋村。

     守仁裡仁溪、湯背。

     石門鄉縣西北八十五裡。

     九功上裡甘蔗。

     下裡甘蔗。

     歸德裡唐舉。

     萬安裡彭蜞。

     東太平鄉縣西北百二十裡。

     興禾裡嶼頭。

     東安裡黃沙嶺。

     安仁裡雪峰、湯院。

     加川裡後尾。

     疇川裡後尾。

     西太平鄉縣西北百二十裡(舊原豐)。

     仁德裡大、小若。

    (底本有關各處皆作“大小若”,庫本同,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