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地理類二

關燈
叙縣 閩,宅東南,負山而舐海。

    【(底本作“負山而舐海”,庫本同,崇抄作“負山而抵海”。

    )】由建、劍至嵩溪,岩壑夾駛不留。

    其間州、縣若鎮,雖僅啟廓,竟不能容與十數裡。

    道出甘洲,山川揖遜,乃百裡如掌。

    海潮漲鹵至東峽,【(東峽位置,對西峽而言。

    本志“驿鋪”、“江潮”等篇所述“西峽”皆指今烏龍江峽口,則東峽當别在其東閩安鎮一帶江流狹束處。

    )】激淡潮而西。

    脈絡敷貫,委蛇詳緩。

    州治其中,有中州氣象。

    縣十二,瀕海七。

    【福清,距海六十裡;長樂,二十裡;閩,五十裡;連江,二十裡;羅源,十五裡;甯德,縣東;長溪,十裡。

    依山三。

    古田、閩清、永福。

    挾江二。

    侯官、懷安。

    】按國初吏部格:【(底本于“吏部格”之旁,以小字校改“格”為“括”,崇抄及庫本皆作“格”字,據改。

    )】“戶二千以上為‘望’,千五百以上為‘緊’,千為‘中’,五百為‘下’。

    ”今“中”縣,并主、客戶皆萬以上。

    姑以建置先後為次雲。

     閩縣 連江縣 侯官縣 長溪縣 長樂縣 ○閩縣 〔望〕 州東南隅。

    閩越故都--冶。

    漢末為侯官。

    吳屬建安。

    晉太康三年,置晉安郡,省典船校尉,【(本志卷一《叙州》有“吳景帝時置曲郍都尉”之說,于此《叙縣》中複有“省典船校尉”,卷二十《職官》又作“曲那都尉”,注“又曰典船校尉”,知是東吳時之同一官職,并存之。

    )立原豐。

    置原豐縣,郡治在焉。

    】侯官仍舊。

    隋平陳,郡廢,改縣曰原豐。

    【與侯官俱為原豐。

    】開皇十二年,改為閩。

    至大業初,置郡,複治閩縣。

    僞閩龍啟元年,【長興四年。

    】改為長樂。

    三年,仍舊。

    永隆三年,【天福六年。

    】又為長樂。

    四年,仍舊。

     東--西九十三裡。

     南--北八十裡六十步。

     東連江縣界,九十二裡。

     西侯官縣界,一裡。

     南福清縣界,八十裡。

     北懷安縣界,縣治後,絕河。

     東南長樂縣界,七十五裡。

     西南懷安縣界,十七裡。

     東北懷安縣界,二十裡。

     西北懷安縣界,一裡。

     十二鄉三十七裡 鳳池西鄉縣東南。

    舊名雙桂鄉。

    有都尉、聯榮、上仁、棠陰、崇賢五裡。

    今并為崇賢。

     崇賢裡縣治,在城。

     鳳池東鄉縣東二十裡。

    舊無東字。

    有清謹、新昌與今三裡為五。

    今并焉。

     歸善裡(底本作“歸善裡裡”,衍一“裡”字,據庫本、崇抄删。

    )前、後嶼。

     鼓山裡阮洋、灰崎、磕下石、劍山(石如劍痕,臨江)。

     桑溪裡獵嶺。

     晉安東鄉縣東七十裡。

    舊無“東”字。

     海曲裡湖江山,在海中。

     合浦南裡浮崎、洋嶼、猴嶼、閩安鎮。

     北裡(舊名海濱裡)鐵場、殷嶼、翁崎。

     海畔裡王晡山(海中)、海雷石(波濤所穿,其下成竅,風搖則訇然有聲)。

     晉安西鄉縣東五裡,舊名靈芝。

    有清平、永樂、習賢、易俗、孝義為五裡,今并為三裡。

    閩越王郢塚霥,縣東田鄉。

     孝義裡鹧鸪、秋竹、鵝鼻嶺。

     瑞聖裡大乘前、竹嶼、橫嶼。

     易俗裡舶塔頭、東嶽前、奉真橋(元豐三年,道士顔象環作)、草參亭橋(靖國年作)、茶園山(王延禀為李仁達敗,奔之)(底本作“奔之”,庫本同,崇抄作“奔之處”。

    )、茶山館(舊閩縣尉廨也。

    崇甯三年敕以常平錢置漏澤園,遂于此創。

    今為東禅菜園,即雞公巷口也)。

     高蓋南鄉縣南十五裡。

    舊無“南”字。

    有仁德、方勝與今三裡為五。

    今并焉。

     時升裡(舊龍政裡)浮橋頭、下渡。

     仁豐裡蓋竹、高蓋、仙人井。

    (底本作“仙人非”,據崇抄改。

    ) 光德裡高湖。

     高蓋北鄉縣南十裡。

    舊烏石鄉,(底本作“烏石鄉”,崇抄同,庫本作“鳥石鄉”。

    )有周鼎、下惟、(底本作“下惟”,庫本同,崇抄作“下帷”。

    )令德與今二裡為五。

    今并焉。

     加崇裡王坂洋、橫山頭、河口、烏石洋、(底本作“烏石洋”,崇抄同,庫本作“鳥石洋”。

    )上、中、下航、釣龍台(閩王時,江邊号新市堤。

    翁承閤還朝,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