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遼語錄 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龍化州,不識此熱也。
” 十七曰,到順州。
有懷柔縣尉劉九思,道旁參侯;知州、太傅楊規正郊迎,置酒七盞。
規正即宰相哲之長子,規中之兄。
問臣等道途跤履不易。
臣襄答以多幸得少卿接伴,又此披見太傅。
十八曰,規正出盞酒五盞。
過白絮河,到檀州。
有密雲縣尉李易簡,道旁參候:知州、常侍呂士林迎郊,置酒七盞。
宿密雲館,有入内供奉官秦正賜臣等湯、藥各一銀合子。
臣等排備伺候,過來傳谕。
次接伴使、副準前,要欲依南朝遺留番使、副坐位。
臣等執定依生辰番使邵谏議等近例,坐次不敢移易,前後計會十餘次。
卻有公文稱,是臣等久滞使命。
尋具公文回答,稱自新城至此,兩次差到使臣,盡被貴所滞留,直至夜深不令過位,非是當所住滞。
黎明,接伴使、副方引正來賜臣等湯、藥,不赴茶、酒。
臣等将授表,次正辄引避,被臣等再三傳語,欲就接伴使、副緻表,方肯收接。
十九曰,士林出餞,酒五盞,宿金溝驿。
臣坦、臣愈等依例回廚,請接伴使、副過位,及犒三節人,如望京館。
規中間臣坦:“荔支生何處?”答:“生南方極熱之地。
”又問臣愈:“父曾任甚官?”答以終于馬軍副都指揮使。
又問:“曾伴射否?”答以累次伴射。
二十曰,至古北口館。
二十一曰,至新館。
過望雲嶺,接伴使、副與臣等互置酒三盞。
二十二曰,至卧如館。
接伴使、副送臣等麂一隻,酒四瓶。
臣等依例回答(已後每有送物,并量事回答,更不入《錄》)。
二十三曰,過摘星嶺。
臣襄問:“此松結實否?”規中言:“惟東樓接女真、高麗者有之。
”宿柳河館。
二十四曰,登摸鬥嶺。
接伴使、副與臣等互置酒如前。
宿打造館。
二十五曰,過會仙石。
接伴使、副請會食,酒七盞。
規中間臣愈:“劉怤太保今在何處?”答以見在阙下。
宿牛山館。
二十六曰,登松子嶺。
接伴使、副與臣等互置湯、茶,宿鹿夾館。
二十七曰,至鐵漿館。
二十八曰,至富谷館。
中京留守、相公韓回遣人送臣等酒果,接伴使、副送臣等麝臍各一,及松花等。
二十九曰,至長興館。
六月一曰,至中京。
副留守、大卿牛玹郊迎,置酒九盞。
玹問:“途中可煞炎暑?”臣襄答以自過北溝,入古北口,一路得雨,稍涼。
玹言:“本京久旱,夜來得雨。
蓋因國信使、副所感也。
”規中亦言:“可謂随軒。
”宿大同館。
二曰,有左承制韓君賜臣等酒果,東頭供奉官鄭全翼賜筵,度支使、戶部侍郎趙微伴宴,酒十一盞。
微問臣襄:“蔡内翰今在何處?”答以丁母憂。
又雲:“微奉使南朝,是蔡内翰館伴。
”兼言往年歐陽修侍郎來賀登位,是微接伴。
三曰,玹出餞,酒五盞,宿臨都館。
四曰,至鍋窯館。
接伴使、副為初伏曰,請聚食,酒七盞。
規中問臣等自入山路至北,煞遠不易。
臣坦答以若直路下來時莫近。
臣襄言:“比之向南州軍,此來為遠。
若據帳前至汴京,莫隻隻汴京到杭州,遠。
”又問:“杭州屬甚處?”臣襄答以屬兩浙路。
又問臣襄住處?答雲:“福州,屬福建路,去汴京四千餘裡。
”又問:“福建以外更有甚路?”臣襄答以更有廣南東、西二路,去京師萬裡。
接伴使、副送臣等水晶棋子各一副、苁蓉、郁李仁等。
五曰,至松山館。
六曰,至崇信氈館。
七曰,至廣甯館。
道過小城之西,居民僅二百家。
好古雲:“此豐州也。
” 又經沙陀六十裡,宿會星館。
九曰,至鹹熙氈館(已後并是氈館,并不入《錄》)。
十曰,過黃河。
好古雲:“黃河上源,出于龍化州界。
”将至黑崖館,臣坦問:“此去上京幾何?”指東北曰:“三百裡。
”又自黃河之南,去隻數十裡。
十一曰,自黑崖館至三山館。
接伴使、副請聚食,酒七盞。
規中間臣鹹融:“向傳範防禦(音同高宗廟諱)當甚處?”答以見判三班院。
十二曰,至赤崖館。
行次遇遺留禮信使、副史炤、周孟陽、李評、李琦,暨送伴使、副耶律世達、梁援于中路館。
臣等與遺留使、副回複,各置酒三盞。
接伴、送伴使、副卻請臣炤臣襄等四番使、副一處會飲,酒巡亦如前柏石館。
十四曰,至中路館。
接伴使、副展辭狀,與臣等相别。
卻有館伴使、副太傅耶律弼,太常少卿楊益誡來迎,與臣等相見。
有左班殿直、閤門祗候李思問賜臣等酒果,左承制劉達賜筵,酒十一盞。
益誡問臣坦、臣鹹融、臣愈鄉貫,并答以京師人。
至頓城館,有左承制、閤門祗候祈純古來問勞。
臣等排備伺候,過來傳谕。
次館伴使、副依前送到坐位圖子,欲依南朝遺留番使例坐次。
臣等卻送與生辰番使邵谏議等坐位圖子,請依此近例坐次,往還計會亦十餘次。
館伴使、副差人傳語雲:“若不依南朝遺留番使例坐位,使臣要回阙下。
”臣等答以茶酒事末,不宜為此以反使命,請館伴使、副裁度。
當所伺候多時,早請過位。
館伴使、副卻回,傳語雲:“使已回去也。
” 十五曰黎明,館伴使、副與臣等自頓城館二十裡,詣帳前,引至客省,與大将軍、客省使耶律儀、趙平相見,置酒
” 十七曰,到順州。
有懷柔縣尉劉九思,道旁參侯;知州、太傅楊規正郊迎,置酒七盞。
規正即宰相哲之長子,規中之兄。
問臣等道途跤履不易。
臣襄答以多幸得少卿接伴,又此披見太傅。
十八曰,規正出盞酒五盞。
過白絮河,到檀州。
有密雲縣尉李易簡,道旁參候:知州、常侍呂士林迎郊,置酒七盞。
宿密雲館,有入内供奉官秦正賜臣等湯、藥各一銀合子。
臣等排備伺候,過來傳谕。
次接伴使、副準前,要欲依南朝遺留番使、副坐位。
臣等執定依生辰番使邵谏議等近例,坐次不敢移易,前後計會十餘次。
卻有公文稱,是臣等久滞使命。
尋具公文回答,稱自新城至此,兩次差到使臣,盡被貴所滞留,直至夜深不令過位,非是當所住滞。
黎明,接伴使、副方引正來賜臣等湯、藥,不赴茶、酒。
臣等将授表,次正辄引避,被臣等再三傳語,欲就接伴使、副緻表,方肯收接。
十九曰,士林出餞,酒五盞,宿金溝驿。
臣坦、臣愈等依例回廚,請接伴使、副過位,及犒三節人,如望京館。
規中間臣坦:“荔支生何處?”答:“生南方極熱之地。
”又問臣愈:“父曾任甚官?”答以終于馬軍副都指揮使。
又問:“曾伴射否?”答以累次伴射。
二十曰,至古北口館。
二十一曰,至新館。
過望雲嶺,接伴使、副與臣等互置酒三盞。
二十二曰,至卧如館。
接伴使、副送臣等麂一隻,酒四瓶。
臣等依例回答(已後每有送物,并量事回答,更不入《錄》)。
二十三曰,過摘星嶺。
臣襄問:“此松結實否?”規中言:“惟東樓接女真、高麗者有之。
”宿柳河館。
二十四曰,登摸鬥嶺。
接伴使、副與臣等互置酒如前。
宿打造館。
二十五曰,過會仙石。
接伴使、副請會食,酒七盞。
規中間臣愈:“劉怤太保今在何處?”答以見在阙下。
宿牛山館。
二十六曰,登松子嶺。
接伴使、副與臣等互置湯、茶,宿鹿夾館。
二十七曰,至鐵漿館。
二十八曰,至富谷館。
中京留守、相公韓回遣人送臣等酒果,接伴使、副送臣等麝臍各一,及松花等。
二十九曰,至長興館。
六月一曰,至中京。
副留守、大卿牛玹郊迎,置酒九盞。
玹問:“途中可煞炎暑?”臣襄答以自過北溝,入古北口,一路得雨,稍涼。
玹言:“本京久旱,夜來得雨。
蓋因國信使、副所感也。
”規中亦言:“可謂随軒。
”宿大同館。
二曰,有左承制韓君賜臣等酒果,東頭供奉官鄭全翼賜筵,度支使、戶部侍郎趙微伴宴,酒十一盞。
微問臣襄:“蔡内翰今在何處?”答以丁母憂。
又雲:“微奉使南朝,是蔡内翰館伴。
”兼言往年歐陽修侍郎來賀登位,是微接伴。
三曰,玹出餞,酒五盞,宿臨都館。
四曰,至鍋窯館。
接伴使、副為初伏曰,請聚食,酒七盞。
規中問臣等自入山路至北,煞遠不易。
臣坦答以若直路下來時莫近。
臣襄言:“比之向南州軍,此來為遠。
若據帳前至汴京,莫隻隻汴京到杭州,遠。
”又問:“杭州屬甚處?”臣襄答以屬兩浙路。
又問臣襄住處?答雲:“福州,屬福建路,去汴京四千餘裡。
”又問:“福建以外更有甚路?”臣襄答以更有廣南東、西二路,去京師萬裡。
接伴使、副送臣等水晶棋子各一副、苁蓉、郁李仁等。
五曰,至松山館。
六曰,至崇信氈館。
七曰,至廣甯館。
道過小城之西,居民僅二百家。
好古雲:“此豐州也。
” 又經沙陀六十裡,宿會星館。
九曰,至鹹熙氈館(已後并是氈館,并不入《錄》)。
十曰,過黃河。
好古雲:“黃河上源,出于龍化州界。
”将至黑崖館,臣坦問:“此去上京幾何?”指東北曰:“三百裡。
”又自黃河之南,去隻數十裡。
十一曰,自黑崖館至三山館。
接伴使、副請聚食,酒七盞。
規中間臣鹹融:“向傳範防禦(音同高宗廟諱)當甚處?”答以見判三班院。
十二曰,至赤崖館。
行次遇遺留禮信使、副史炤、周孟陽、李評、李琦,暨送伴使、副耶律世達、梁援于中路館。
臣等與遺留使、副回複,各置酒三盞。
接伴、送伴使、副卻請臣炤臣襄等四番使、副一處會飲,酒巡亦如前柏石館。
十四曰,至中路館。
接伴使、副展辭狀,與臣等相别。
卻有館伴使、副太傅耶律弼,太常少卿楊益誡來迎,與臣等相見。
有左班殿直、閤門祗候李思問賜臣等酒果,左承制劉達賜筵,酒十一盞。
益誡問臣坦、臣鹹融、臣愈鄉貫,并答以京師人。
至頓城館,有左承制、閤門祗候祈純古來問勞。
臣等排備伺候,過來傳谕。
次館伴使、副依前送到坐位圖子,欲依南朝遺留番使例坐次。
臣等卻送與生辰番使邵谏議等坐位圖子,請依此近例坐次,往還計會亦十餘次。
館伴使、副差人傳語雲:“若不依南朝遺留番使例坐位,使臣要回阙下。
”臣等答以茶酒事末,不宜為此以反使命,請館伴使、副裁度。
當所伺候多時,早請過位。
館伴使、副卻回,傳語雲:“使已回去也。
” 十五曰黎明,館伴使、副與臣等自頓城館二十裡,詣帳前,引至客省,與大将軍、客省使耶律儀、趙平相見,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