寳慶四明志卷十五

關燈
一百六十畝山九百六十二畝距院五裡有茅嶺以茅君所居故名其下民猶有以茅佾為一戶籍者院之殿宇所覆皆古瓦上有已已茅号四字茅君祠在院東庑水旱疾疫禱無不驗紹興已巳勅塟王參政于其山人謂已已之應 靈隠院縣西七十裡唐天祐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六十一畝山三千一百四十六畝 解空院縣東八十裡唐長興元年置名泰靖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二百二十八畝山三百九十畝 妙峯山護國院縣西十五裡唐中和元年有神人現遂置寺以天王名之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四十三畝山九十五畝 圓覺院縣西南八十裡唐鹹通九年置名西峯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七十一畝山七百五十三畝 九峯山靈鹫院縣東六十裡舊名明霸院皇朝開寶八年置在山外慶厯中僧象先遷入山五裡對九峯建立而增廣之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二百三十畝山六千七百六十七畝 栖真院縣東七十裡晉天福八年置名栖鳳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二百七十畝山三百九十四畝 興化院縣東七十裡唐長興元年置名墅市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二畝山一百三十畝 清福院縣東七十裡晉天福八年置名太清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一十畝山二百三十畝 離相院縣東九十裡唐幹符二年置名福慶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一十畝山二百五十畝 資福院縣西三十裡唐鹹通八年置名法會皇朝大中祥符八年改今額常住田九十三畝山四百一十九畆 上雪窦山奉慈院縣西六十裡唐鹹通八年置名奉國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三百四十畆山五百三十二畝 資國院縣西南五裡舊名防國院唐元和十四年置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有人迹印石上指文皆具世?為佛迹常住田一百一十七畝山九百三十畝 安隠院縣西一百裡唐鹹通十一年置名聖壽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二百二十一畝山八千九百畝 淨慈院縣西六十裡唐幹符六年置名仁王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二百九畝山一百七十八畆 法喜院縣西五十裡唐鹹通九年置名永泰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七十五畝山二百八十九畝 證道院縣西七十裡唐光啓二年置名靈橋皇朝治平二年賜今額常住田七十畝山四千二百八十畝寺西登山半裡有龍湫為鄉民雩禱之所南百步有岩穴深不可測習習風生寒氣襲人曰風谷谷下泉流寒甚于冰曰冰鑒路轉萦回巉岩虎踞前有方丈之地足可憩息曰振衣岩又數步列嶂前橫晚霞舒錦如對畫屏曰宜晚攝裳而升漸入平夷多景所聚有堂曰蘊秀端憲沈公煥摭少陵剡溪蘊秀異之句名之又築清心亭于冰鑒之左臨淵疊矶垂釣牓曰桐廬古意渭水遺風雲 無為院縣東一百裡唐天祐三年置名松奧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六畝山一百三十六畝 顯親崇福院縣西三十裡唐光啓三年置名上山皇朝治平二年改名常樂其後魏丞相請為香火院改今名常住田一百畝山一百三十畝 移孝忠報院縣西北三十五裡王參政功徳院皇朝紹興十八年賜今額常住田三十六畝山無 教院二十三 慈氏院縣南三裡唐天祐二年置名寶化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五十四畝山五十畝【寺有杜鵑花蟠如鳳形樊主簿詩雲山僧取巧結真叢九苞占盡千葩紅倚闌精采欲飛動百鳥不敢啼春風】 瑞相院縣東南二十裡唐大中四年置名雲峯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二十畝山四百一十五畝 演教院縣西十裡後唐清泰二年置名鹿苑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九十五畝山二百七十五畝 禅悅院縣北二十裡舊名保安皇朝開寶二年置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九十五畝山無 寶林院縣西北三十裡唐幹寜二年置名栖林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一十七畝山無 永固院縣西南五十裡唐光啓二年置名三石皇朝天聖十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二十畝山一千一百畝 金地院縣西南三十裡唐大中元年置名福慶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六十畝山無 福聖院縣東二十裡唐大中四年置名龍光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五十七畝山無 登岱院縣西三十裡唐鹹通五年置皇朝治平二年賜今額常住田二百畝山七百畝 普明院縣南十五裡唐大中元年置名觀音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四十六畝山無 明化院縣東十裡舊名建城唐寶厯二年置光化中改名建甯梁開成中改名善因皇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常住田六十三畝山無 清蓮院縣西南五十裡後唐清泰二年建号靈峯皇朝治平二年賜今額本甲乙住持久而圯皇子魏王申請為十方祝聖道場以傳天台宗教由是内外棟宇革故一新惟留舊殿古佛右偏有輪藏及諸天像極精巧常住田四十六畝山一百九十六畝 福海院縣東五十裡唐鹹通九年置名興福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二十六畝山無 上乗院縣西南五十裡唐鹹通九年置名幹符皇朝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六十六畝山無 法昌院縣北二十五裡舊名石芝皇朝開寶元年置治平二年改今額常住田一百一畝山無 淨明院縣北二十裡唐龍紀元年置名唐灣皇朝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常住田三十三畝山無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