寳慶四明志卷十五

關燈
經總制司四百二十九貫二百二十六文 籴本司四百九十八貫四百五十八文 本府八百七十二貫三百一十六文于内除豁諸司頭子錢四十六貫一百九十一文實收八百二十六貫一百二十五文 公塘白杜二稅場慶元四年守鄭興裔奏罷【詳見郡志】 雜賦 免役錢兩料共一萬五千五百九十六貫六百九十二文【實到一萬三千九百七十六貫四百七十八文補支發一千六百二十貫二百一十四文】 縣吏支六千七百一十八貫四十四文 本府一千六百五十九貫六百八文【解?減省人吏錢在京官員雇 錢及支府吏錢并在内】 經總制司六千四百六十四貫四百二十四文官戶不減半六百二貫六百一十六文【常平司】 提舉司頭子錢一百五十二貫文 茶租錢四百四十九貫七百三十九文【元額管七百四十九貫五百 五十一文除豁逃亡戶絶四分錢外有今額】 水腳錢一千五十五貫八百八十二文 醋息錢七百八十貫文 河渡錢二百三十貫八十七文【専常平司】 叙兵 弓手 縣尉司八十四人 土軍 公塘寨額九十人今六十八人 鲒埼寨五十人元系浙東都巡檢寨撥 叙人【見郡志】 叙祠 神廟 天齊仁聖帝殿縣東北四裡虛白觀後 誠惠廟縣東北三百步廟之上有山曰日嶺嶺有怪石髙七八丈宛如婦人之狀十道四蕃志所謂奉化新婦岩者是已自唐以來始植廟宇曰貞固夫人之廟按古廟碑雲廟雖不在祀典葢古老相承之久民率服衆矣凡有禱請如影響焉皇朝景祐中縣令于房廢以增學區學徙邑人複請建祠宇元豐五年縣令盛穆仲嘗記其禱請之驗于碑隂宣和四年賜今額紹興二十一年诏賜号昭徳夫人诰詞雲朕閱輿圖之籍知日嶺之山有石肖人而能錫人之福水旱盜賊之禱應如響荅心甚異焉豈烈婦貞女一念堅固先天地而常存形寓于石使人觀感而化者可百世祀乎維神聞于有唐賜廟号于我國家朕今渙明恩寵以徽稱從民欲也其侈神休荅斯民所以告朕之意【日嶺山脊上有古廟縣西一裡有昭徳夫人廟東五裡新婦湖之西有湖頭新婦廟金溪鄉聖山之南有聖姑廟又有所謂橋頭聖姑廟皆别廟也俗謂昭徳夫人與聖姑新婦姊妹三人血食一方葢俚語爾】 顯佑廟縣南鲒埼鎮神仇氏創始于唐禱之辄應紹興末隂相校尉王剛乗艦敗金于采石嘉定初民慮艱食神招商人米舟踵至人甚異之始謝散騎捐地立祠死配食焉久而圯裔孫彥瓊廷俊裒衆力複新之三年計台列其靈乃賜廟額參政樓公鑰記其事十七年十二月告封靈惠侯詞雲鲒埼有亭志自漢世民業生聚獨盛于今爾神廟食此方衆所依怙曩縁捍患已錫嘉名茲複覽于奏封俾肇開于侯爵尚歆茂典益着靈休 佽飛廟縣北市門下一裡即府佽飛之别廟也【詳見郡志】 宮觀 虛白觀縣東北四裡唐昭宗時賜額觀有三清像制度精巧老君像袖中有一蛇長數尺潔白如雪隠現不常 寺院 禅院二十三 雪窦山資聖寺縣西北五十裡舊名瀑布寺唐光啓中置大中末為賊裘甫所毀鹹通八年重建改為瀑布觀音禅院皇朝鹹平三年賜今額常住田一千七百八十七畝山七千三百畝雪窦山屬祀典南有隠潭東有石蒼潭前有含珠林千丈岩瀑布上下有亭三曰飛雪曰妙峯曰潄玉丹碧照爛飛檐鱗鱗蔚在青嶂間晨霞暮霭遮露萬狀尤為勝槩至道年中有僧守能雲遊寺中出淳化四年太宗皇帝所賜石刻禦書二部四十有一卷在本寺蔵院奉蔵具數列于左真書秘蔵诠二十卷 逍遙詠十一卷 懷感詩四卷   幽隠詩四卷 回向文詩一卷   佛賦一首 大中嶽林寺縣東北五裡舊名崇福院梁大同二年置在大溪西唐相李紳為書院額廢于會昌中大中三年閑曠禅師複建于溪東皇朝大中祥符八年賜今額常住田一千三百八十二畝山九十一畝寺乃布袋和尚化現之處唐末有僧形裁腲脮蹙額膰腹常以杖荷布囊随處偃卧時号長汀子布袋師毎卧雪中體不霑濡或示人以禍福随語即應天将雨則着濕草屦塗中驟行或亢陽則曵髙齒木履植膝而卧于橋上梁貞明二年于寺之東廊端坐磐石説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偈畢即示寂葬寺之西南二裡其塔亭曰彌勒庵後有人于它州見和尚提隻舄而行者及發棺視之惟隻舄存焉水旱祈禱靈應如響元符元年賜号定應大師三年有見祥光于彌勒庵側者掘土得所遺錫杖淨瓶邑人建閣藏之并所書偈坐石至今猶存崇甯三年賜閣名崈甯遇天甯節度僧一人先是皇祐中仁宗皇帝召寺僧文嶽禅師入禁中累賜禦制詩偈并禦劄今蔵崇甯閣其數列于左 飛白書佛法二字賜文嶽禅師 飛白書佛字賜文嶽禅師 禦注文嶽禅師墨書環像頌一首 禦注文嶽禅師所進頌一首 禦注文嶽禅師回舊居院頌一首 胎蔵教念誦儀三防印本 安岩山華嚴院縣南五十裡舊名四明院漢幹祐三年置皇朝天聖中居照禅師遷入山數裡慶厯三年改今額勝槩頗多人号小雪窦常住田三百二十九畝山一千一百二十畝 清涼院縣東九十裡朱梁龍平二年茅将軍舍宅為之吳越王錢氏給額曰歸順皇朝治平中賜今額常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