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起。
仙人嶺,嶺表記雲:象州武仙縣舊有神人聚集高山,羽駕時見。
大藤溪。
郁林水。
舊桂林縣城。
思玉山。
雷江。
古郎城,在古郎山,因名。
◇融州 蓉山。
筒嶺。
真仙崖,岩洞中有白石,高丈餘,如天尊像,道服霞披俨然。
本名靈岩山,鹹平元年改今名。
鸬鹚山,多鸬鹚。
浔江。
真仙岩溪。
武陽江。
古龍溪水。
◇昭州 開元觀,有唐明皇帝禦容。
目岩山。
荔浦水,源出桂州荔浦縣。
平樂水。
樂州城。
銀殿山。
甘岩山,有泉甘美。
龍母廟,蒼梧郡有媪,因浣得卵,大如鬥,貯器中,浃旬有物如守宮出焉。
秦始皇聞之曰,此龍子也,乃具禮聘之。
媪戀土不樂。
及媪殒,因立廟。
◇梧州 火山,嶺表錄雲:每三五夜一見于山頂。
鶴奔岡,漢太守劉曜嘗鑿斷岡,有雙鶴飛去。
班石,輿地志雲:廣信縣東有孤岩,有班石,皆五色。
桂江。
三江,郡國志雲:州有朱丘臨水,南枕廣江,左帶郁江,謂之三江。
鳄魚池,搜神記雲:扶南王範尋常養鳄魚十頭,若有犯罪者,投與鳄,不噬,乃赦之。
◇藤州 龍母廟,圖經雲:昔有溫姥,後人立廟。
◇龔州 石人山,每亢陽,祈禱有應。
在子州,上有黑石狀人。
◇浔州 思靈山。
石鹿山,有石如鹿。
師子山,狀如師子。
浔水。
郁江。
思苑水。
◇貴州 南山,在郁林縣南,故老相傳葛仙翁于此煉丹。
龍馬山,狀如馬。
文章嶺,以山石文,故名。
石牛,郡國志雲:歲旱,民割牲取血以和泥,塗牛背,祀畢即雨。
郁林石。
龍山。
府城,俚人藤氏。
◇柳州 仙人山,有石形如仙人。
烏岩山。
龍壁山。
浔江水。
龍江水。
羅池。
羅池侯廟碑,唐吏部侍郎韓愈文。
伏波将軍廟,即漢馬援也。
◇宜州 玉虛觀。
會仙山,常有紫雲、玄鶴乘空而下,止于此山,如神仙之會。
龍江,相傳江道如龍。
高峰山,昔有陸猿仙隐于此山。
◇賓州 貞翠亭。
壁仙亭。
古漏關。
錢山,圖經雲:昔有居人蒇銅錢于此。
賓水。
古漏水,經古漏山,因名。
镆耶山,昔得古劍于此。
◇橫州 烏蠻山,昔有烏蠻人居此。
登高嶺,九月九日居人置酒聚樂于此。
香桷山,傍有稻田。
◇化州 三江水。
靈山,昔士俗嘗聞山上有音樂聲,遂名。
陵山,昔有鄉人姓陵居此。
特思山。
水。
大海。
水月台。
◇高州 射狼山,圖經雲:有人于山中射得白狼。
高涼山。
龍湫山,下有泉,邑人置龍湫廟。
潘山,昔有方士潘茂于此煉丹。
仙山,藩茂于此仙。
方輿記:故潘州。
◇雷州 威化雷公廟,嶺表異錄雲:雷州之西有雷公廟,每歲配率造連鼓、雷車,置廟内,有以魚彘肉食者立為雷震,人皆畏憚。
擎雷水。
陷湖,圖經雲:本陸地,陷為湖。
貞女台,故老傳雲:昔有女子父母殁後獨居此。
◇白州 宴石山。
二角山,二峰角立,因名。
蟠龍山,形蟠屈如龍。
大江,源出容州大容山。
博白水。
馬門灘,馬援南征,以江流迅激,舟楫不通,乃疏作盡去其石。
餘有二巨石,雙立若門,因謂之馬門,如奔馬。
溫湯。
綠珠宅基。
◇欽州 欽水。
羅浮水。
羅浮山,見隋書。
◇郁林州 寒山,南越王尉佗遣人入山采橘,經七日方回,問其故,雲山中大寒,不得歸,因名。
獨蓮山,上有池,中有蓮。
漸大山。
郡國志雲:黨州山北漸大,狀如塔,一名寶塔山。
鬼門關。
郡國志雲:在牢州界。
諺雲,若度鬼門關,十去九不還。
言多瘴也。
羅望江。
故牢州城。
故黨州城,郡國志雲:在黨州界,即古城。
黃都山,昔有樵夫迷路,見五黃衣黃冠語曰,吾都此山。
◇廉州 開元宮。
狼頭山,方輿記雲:昔南越王尉佗屯軍于此,舂谷而如山。
北龍山,其形似龍,山從北來。
五黃山,有樵者迷路,見五人黃冠朱顔相與談笑,指示迷者得歸。
蘇磨橋,見南越志。
明月溪。
綠雲溪。
珠池,郡國志雲,合浦海曲出珠,号曰珠池。
合浦水,方輿記雲:去合浦八十裡有圍州,其地産珠。
古城,在古廉州西南,即漢孟嘗為太守還珠之處。
古城,在古廉城東,宋太始中,陳伯紹獲青牛之處。
◇瓊州 漢朱崖儋耳郡地。
黎母水,源出黎母山。
龍眼水,在瓊山界。
龍母廟,事見昭州。
焚ズ。
小江水,舊經:水即漢将平儋耳焚ズ船之處。
連延水,在瓊山縣界。
◇昌化軍 景星觀,唐乾封中置。
伏波王廟,即漢馬援也。
天慶觀,大中祥符四年置。
師子石,形如師子。
昭山。
黎母山水。
昌化石,雲極靈異,祈禱多應。
◇萬安軍 唐貞觀中,崖州都督、雲南公馮世接分所部文昌縣地,立為此州。
◇朱崖軍 開寶中,準敕改今名。
仙人嶺,嶺表記雲:象州武仙縣舊有神人聚集高山,羽駕時見。
大藤溪。
郁林水。
舊桂林縣城。
思玉山。
雷江。
古郎城,在古郎山,因名。
◇融州 蓉山。
筒嶺。
真仙崖,岩洞中有白石,高丈餘,如天尊像,道服霞披俨然。
本名靈岩山,鹹平元年改今名。
鸬鹚山,多鸬鹚。
浔江。
真仙岩溪。
武陽江。
古龍溪水。
◇昭州 開元觀,有唐明皇帝禦容。
目岩山。
荔浦水,源出桂州荔浦縣。
平樂水。
樂州城。
銀殿山。
甘岩山,有泉甘美。
龍母廟,蒼梧郡有媪,因浣得卵,大如鬥,貯器中,浃旬有物如守宮出焉。
秦始皇聞之曰,此龍子也,乃具禮聘之。
媪戀土不樂。
及媪殒,因立廟。
◇梧州 火山,嶺表錄雲:每三五夜一見于山頂。
鶴奔岡,漢太守劉曜嘗鑿斷岡,有雙鶴飛去。
班石,輿地志雲:廣信縣東有孤岩,有班石,皆五色。
桂江。
三江,郡國志雲:州有朱丘臨水,南枕廣江,左帶郁江,謂之三江。
鳄魚池,搜神記雲:扶南王範尋常養鳄魚十頭,若有犯罪者,投與鳄,不噬,乃赦之。
◇藤州 龍母廟,圖經雲:昔有溫姥,後人立廟。
◇龔州 石人山,每亢陽,祈禱有應。
在子州,上有黑石狀人。
◇浔州 思靈山。
石鹿山,有石如鹿。
師子山,狀如師子。
浔水。
郁江。
思苑水。
◇貴州 南山,在郁林縣南,故老相傳葛仙翁于此煉丹。
龍馬山,狀如馬。
文章嶺,以山石文,故名。
石牛,郡國志雲:歲旱,民割牲取血以和泥,塗牛背,祀畢即雨。
郁林石。
龍山。
府城,俚人藤氏。
◇柳州 仙人山,有石形如仙人。
烏岩山。
龍壁山。
浔江水。
龍江水。
羅池。
羅池侯廟碑,唐吏部侍郎韓愈文。
伏波将軍廟,即漢馬援也。
◇宜州 玉虛觀。
會仙山,常有紫雲、玄鶴乘空而下,止于此山,如神仙之會。
龍江,相傳江道如龍。
高峰山,昔有陸猿仙隐于此山。
◇賓州 貞翠亭。
壁仙亭。
古漏關。
錢山,圖經雲:昔有居人蒇銅錢于此。
賓水。
古漏水,經古漏山,因名。
镆耶山,昔得古劍于此。
◇橫州 烏蠻山,昔有烏蠻人居此。
登高嶺,九月九日居人置酒聚樂于此。
香桷山,傍有稻田。
◇化州 三江水。
靈山,昔士俗嘗聞山上有音樂聲,遂名。
陵山,昔有鄉人姓陵居此。
特思山。
水。
大海。
水月台。
◇高州 射狼山,圖經雲:有人于山中射得白狼。
高涼山。
龍湫山,下有泉,邑人置龍湫廟。
潘山,昔有方士潘茂于此煉丹。
仙山,藩茂于此仙。
方輿記:故潘州。
◇雷州 威化雷公廟,嶺表異錄雲:雷州之西有雷公廟,每歲配率造連鼓、雷車,置廟内,有以魚彘肉食者立為雷震,人皆畏憚。
擎雷水。
陷湖,圖經雲:本陸地,陷為湖。
貞女台,故老傳雲:昔有女子父母殁後獨居此。
◇白州 宴石山。
二角山,二峰角立,因名。
蟠龍山,形蟠屈如龍。
大江,源出容州大容山。
博白水。
馬門灘,馬援南征,以江流迅激,舟楫不通,乃疏作盡去其石。
餘有二巨石,雙立若門,因謂之馬門,如奔馬。
溫湯。
綠珠宅基。
◇欽州 欽水。
羅浮水。
羅浮山,見隋書。
◇郁林州 寒山,南越王尉佗遣人入山采橘,經七日方回,問其故,雲山中大寒,不得歸,因名。
獨蓮山,上有池,中有蓮。
漸大山。
郡國志雲:黨州山北漸大,狀如塔,一名寶塔山。
鬼門關。
郡國志雲:在牢州界。
諺雲,若度鬼門關,十去九不還。
言多瘴也。
羅望江。
故牢州城。
故黨州城,郡國志雲:在黨州界,即古城。
黃都山,昔有樵夫迷路,見五黃衣黃冠語曰,吾都此山。
◇廉州 開元宮。
狼頭山,方輿記雲:昔南越王尉佗屯軍于此,舂谷而如山。
北龍山,其形似龍,山從北來。
五黃山,有樵者迷路,見五人黃冠朱顔相與談笑,指示迷者得歸。
蘇磨橋,見南越志。
明月溪。
綠雲溪。
珠池,郡國志雲,合浦海曲出珠,号曰珠池。
合浦水,方輿記雲:去合浦八十裡有圍州,其地産珠。
古城,在古廉州西南,即漢孟嘗為太守還珠之處。
古城,在古廉城東,宋太始中,陳伯紹獲青牛之處。
◇瓊州 漢朱崖儋耳郡地。
黎母水,源出黎母山。
龍眼水,在瓊山界。
龍母廟,事見昭州。
焚ズ。
小江水,舊經:水即漢将平儋耳焚ズ船之處。
連延水,在瓊山縣界。
◇昌化軍 景星觀,唐乾封中置。
伏波王廟,即漢馬援也。
天慶觀,大中祥符四年置。
師子石,形如師子。
昭山。
黎母山水。
昌化石,雲極靈異,祈禱多應。
◇萬安軍 唐貞觀中,崖州都督、雲南公馮世接分所部文昌縣地,立為此州。
◇朱崖軍 開寶中,準敕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