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羊至此。
貪泉碑,唐陳元伯文。
會仙觀,記雲:何仙居此食雲母,唐景龍中白日仙。
白水山。
杯渡山,世傳杯渡禅師渡海來居此山。
珊瑚洲,昔有人于海中綱得珊瑚。
紫溪水。
金芝岩,舊記雲:唐開元中于此獲靈芝。
龍磨角石,相傳雲:每春有龍于上磨角,新舊迹存焉。
金钅巢潭,秦時昆侖貢犀牛,帶金钅巢入此潭。
葛洪丹井。
任嚣墓,漢南越尉。
◇韶州 唐張九齡廟。
芙蓉山,郡國志雲:漢末,道士康容仙于此。
靈鹫山,山似天竺靈鹫山,因名。
桂山,上多菌桂。
玉山,昔有人得玉璞于此。
蓮花嶺。
韶石,郡國志雲:舜嘗登石,奏韶樂。
浈水。
桂水。
曹溪水。
張九齡宅。
靈池山,有碑雲:開山和尚靈震于山頂開池。
仙人石室。
昌山,士庶嬉遊。
唐武德中,夜有星如銀,墜于山頂。
錦石。
◇循州 白鹿山,唐開元中,有白鹿遊于羅浮山。
博羅山,郡國志:循州有博羅山,浮海而來,博着羅山,故名。
龍川江,有龍穴,潛通于海。
大萬湖。
◇潮州 越王走馬埒。
古義昭縣。
鳳凰山,南越志為翔鳳山,一名鳳皇。
金城山。
惡溪水。
揭陽樓,唐刺史韓愈建。
◇連州 桂陽山,舊名靈山,唐天寶中改。
方山,與九疑相對,高下相等。
貞女峽,荊州記雲:秦時有女子化為石,在東岸穴中。
湟水,漢路博德讨南越,出桂陽,下湟水。
古連州城。
陽岩山,日出先照此山。
安樂水。
二桃水,源出桃泉山。
山梯,山經雲:山高偏見四野,因名。
◇賀州 橘山,上有名橘樹。
臨賀水。
白雲觀,圖經雲:張天師于此上仙。
仙溪水,多菖蒲。
龍溪水。
是陂龍水,郡國志雲:魚登此門化為龍,不過者曝鰓黠額。
桂嶺山,山多桂竹。
蘿水。
◇封州 骐ら山。
白馬山,有巨石,上如馬。
西江,源出邕州。
封口水。
忠谠山。
猿居山,多猿。
忠谠水,源出忠谠山。
◇端州 端溪,州以此溪名。
至道觀,本名白鶴觀,至道中改。
石室山,以其下有石室。
歌樂山,風起聲如音樂。
古鹄奔亭,搜神記曰:漢何敝為交趾刺史,行部宿此。
夜半,有婦人稱冤。
敝命掘之,有雙鹄奔出。
◇新州 思龍水,源出思龍山。
氵索水。
◇康州 陸賈廟。
利人山,亦名香山。
吳錄雲:端溪山有五色石,石上多香草,俗謂香山。
端溪水。
石斛山,山出石斛。
◇南恩州 龍鼍山,郡國志雲:山有龍鼍水。
昆山。
仙人石,郡國志雲:又名仙人床。
金雞石,出郡國志。
昆水,源出昆山。
朱華谷。
◇梅州 西洋山。
程江,昔程文家此江口,鄉裡推服,州為上言,遂以為程鄉。
六目池,按圖經雲:有六目龜遊于池。
◇南雄州 貞仙二女祠,圖經雲,秦時二女子避地于此,得道飛仙。
大庾嶺。
龜湖山。
浈昌水,齊範雲為始興太守,至此賦詩雲:且汲修仁水,不飲斜階流。
樓船水,漢楊仆為樓船将軍,出豫章,下浈水,即此。
梵雲寺。
◇英州 望夫岡,昔有人南征,其妻于此登望而死。
鳴弦峰,圖經雲:舜南巡,援琴于此,峰南有薰風亭。
沱水,爾雅雲:江有曲水曰沱。
堯山,始興記雲:堯南巡經此山。
浮雲嶺。
熊耳嶺,狀如熊耳。
古衡州城。
白鹿山,始興記:晉張方為含光令,有德化,感白鹿群遊。
◇惠州 無古迹。
◇桂州 訾洲亭石記,唐柳宗元撰。
隐山。
獨秀山。
陽江。
白石水。
顔延之宅。
唐李襲志為桂州總管。
齊裴昭明為始安内史。
唐李靖為嶺南道安撫使,平蠻頌碑。
草書岩,唐有僧名雲,學王羲之書,居此。
乳洞,垂乳萬數,其色湛然。
楚王城。
橄榄山。
翠眉山。
鳳凰山,唐初有鳳皇栖其上。
越王廟,即佗也。
◇容州 牛山,方輿記雲:石如牛。
昆侖水。
都峤山,即洞天之一也。
石抱山,方輿記雲:山多竹木,蔥翠如抱。
舊繡州城。
勾漏山,即洞天之一也。
鬼門關,漢伏波将軍馬援讨林邑蠻,路由此,立碑,石龜尚在。
古銅州城。
勾漏縣城。
射爐山,形如香爐。
箫韶山,常聞樂聲。
◇邕州 苦竹山,多苦竹。
郁水。
邕水。
銀甕,昔有仙人居是岩,煉藥既成而去,遺此甕,人或上山觀之,則失其處,及下瞻望,複見之。
石魚,在江灘下,有石壁,壁上有魚形。
仙人床,在左江溪洞臨流山上岩中,往來舟人鹹望見之。
昆侖山。
石燕山,故老傳雲:天欲雨,其中石燕皆飛焉。
◇象州 象山舊城。
舊縣城。
龍泉台,春夏冷,秋冬溫。
古長風城。
舊州城。
雷江古城。
仙岩山,中有湧泉,經冬不竭。
仙人山,有仙人換骨函在。
穿山,有穴,南北相遇。
漢馬援獲白鹿,因立此州。
象山,其形如象。
居鹿山,天欲雨,雲氣如鹿。
陽口溪水。
龍泉水。
雷山,每雷雨,皆從此山而
貪泉碑,唐陳元伯文。
會仙觀,記雲:何仙居此食雲母,唐景龍中白日仙。
白水山。
杯渡山,世傳杯渡禅師渡海來居此山。
珊瑚洲,昔有人于海中綱得珊瑚。
紫溪水。
金芝岩,舊記雲:唐開元中于此獲靈芝。
龍磨角石,相傳雲:每春有龍于上磨角,新舊迹存焉。
金钅巢潭,秦時昆侖貢犀牛,帶金钅巢入此潭。
葛洪丹井。
任嚣墓,漢南越尉。
◇韶州 唐張九齡廟。
芙蓉山,郡國志雲:漢末,道士康容仙于此。
靈鹫山,山似天竺靈鹫山,因名。
桂山,上多菌桂。
玉山,昔有人得玉璞于此。
蓮花嶺。
韶石,郡國志雲:舜嘗登石,奏韶樂。
浈水。
桂水。
曹溪水。
張九齡宅。
靈池山,有碑雲:開山和尚靈震于山頂開池。
仙人石室。
昌山,士庶嬉遊。
唐武德中,夜有星如銀,墜于山頂。
錦石。
◇循州 白鹿山,唐開元中,有白鹿遊于羅浮山。
博羅山,郡國志:循州有博羅山,浮海而來,博着羅山,故名。
龍川江,有龍穴,潛通于海。
大萬湖。
◇潮州 越王走馬埒。
古義昭縣。
鳳凰山,南越志為翔鳳山,一名鳳皇。
金城山。
惡溪水。
揭陽樓,唐刺史韓愈建。
◇連州 桂陽山,舊名靈山,唐天寶中改。
方山,與九疑相對,高下相等。
貞女峽,荊州記雲:秦時有女子化為石,在東岸穴中。
湟水,漢路博德讨南越,出桂陽,下湟水。
古連州城。
陽岩山,日出先照此山。
安樂水。
二桃水,源出桃泉山。
山梯,山經雲:山高偏見四野,因名。
◇賀州 橘山,上有名橘樹。
臨賀水。
白雲觀,圖經雲:張天師于此上仙。
仙溪水,多菖蒲。
龍溪水。
是陂龍水,郡國志雲:魚登此門化為龍,不過者曝鰓黠額。
桂嶺山,山多桂竹。
蘿水。
◇封州 骐ら山。
白馬山,有巨石,上如馬。
西江,源出邕州。
封口水。
忠谠山。
猿居山,多猿。
忠谠水,源出忠谠山。
◇端州 端溪,州以此溪名。
至道觀,本名白鶴觀,至道中改。
石室山,以其下有石室。
歌樂山,風起聲如音樂。
古鹄奔亭,搜神記曰:漢何敝為交趾刺史,行部宿此。
夜半,有婦人稱冤。
敝命掘之,有雙鹄奔出。
◇新州 思龍水,源出思龍山。
氵索水。
◇康州 陸賈廟。
利人山,亦名香山。
吳錄雲:端溪山有五色石,石上多香草,俗謂香山。
端溪水。
石斛山,山出石斛。
◇南恩州 龍鼍山,郡國志雲:山有龍鼍水。
昆山。
仙人石,郡國志雲:又名仙人床。
金雞石,出郡國志。
昆水,源出昆山。
朱華谷。
◇梅州 西洋山。
程江,昔程文家此江口,鄉裡推服,州為上言,遂以為程鄉。
六目池,按圖經雲:有六目龜遊于池。
◇南雄州 貞仙二女祠,圖經雲,秦時二女子避地于此,得道飛仙。
大庾嶺。
龜湖山。
浈昌水,齊範雲為始興太守,至此賦詩雲:且汲修仁水,不飲斜階流。
樓船水,漢楊仆為樓船将軍,出豫章,下浈水,即此。
梵雲寺。
◇英州 望夫岡,昔有人南征,其妻于此登望而死。
鳴弦峰,圖經雲:舜南巡,援琴于此,峰南有薰風亭。
沱水,爾雅雲:江有曲水曰沱。
堯山,始興記雲:堯南巡經此山。
浮雲嶺。
熊耳嶺,狀如熊耳。
古衡州城。
白鹿山,始興記:晉張方為含光令,有德化,感白鹿群遊。
◇惠州 無古迹。
◇桂州 訾洲亭石記,唐柳宗元撰。
隐山。
獨秀山。
陽江。
白石水。
顔延之宅。
唐李襲志為桂州總管。
齊裴昭明為始安内史。
唐李靖為嶺南道安撫使,平蠻頌碑。
草書岩,唐有僧名雲,學王羲之書,居此。
乳洞,垂乳萬數,其色湛然。
楚王城。
橄榄山。
翠眉山。
鳳凰山,唐初有鳳皇栖其上。
越王廟,即佗也。
◇容州 牛山,方輿記雲:石如牛。
昆侖水。
都峤山,即洞天之一也。
石抱山,方輿記雲:山多竹木,蔥翠如抱。
舊繡州城。
勾漏山,即洞天之一也。
鬼門關,漢伏波将軍馬援讨林邑蠻,路由此,立碑,石龜尚在。
古銅州城。
勾漏縣城。
射爐山,形如香爐。
箫韶山,常聞樂聲。
◇邕州 苦竹山,多苦竹。
郁水。
邕水。
銀甕,昔有仙人居是岩,煉藥既成而去,遺此甕,人或上山觀之,則失其處,及下瞻望,複見之。
石魚,在江灘下,有石壁,壁上有魚形。
仙人床,在左江溪洞臨流山上岩中,往來舟人鹹望見之。
昆侖山。
石燕山,故老傳雲:天欲雨,其中石燕皆飛焉。
◇象州 象山舊城。
舊縣城。
龍泉台,春夏冷,秋冬溫。
古長風城。
舊州城。
雷江古城。
仙岩山,中有湧泉,經冬不竭。
仙人山,有仙人換骨函在。
穿山,有穴,南北相遇。
漢馬援獲白鹿,因立此州。
象山,其形如象。
居鹿山,天欲雨,雲氣如鹿。
陽口溪水。
龍泉水。
雷山,每雷雨,皆從此山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