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福州 九仙山,越王無諸九月九日嘗宴于此,大石為樽尚存。

    越王山,即越王舊城中,有越王井。

    金崎江。

    鳝溪,溪大鳝長丈餘。

    石鼓山。

    行山,郡國志雲:閩縣有行山,一名霍山,形似香鐘。

    飛山,越王時,自海飛來。

    越王石,方輿記:常隐雲霧,惟清廉太守乃得見,宋虞願觀見之。

    營頭戍,越王所置。

    螺江,搜神記雲:閩人謝端釣得異螺,因名之。

    香爐山,道士章壽于此學道。

    延平津有蛟龍害人,壽入水斬之。

    香爐山仙人壇,唐天寶七載置。

    仙遊山,列仙霍童遊處之所。

    本名霍童山,天寶中改之。

    峰上有壇,又有一小石甕,中有水,味甚甘。

    峰南有石步廊、石堂,東複有石橋,跨澗,居人或時聞鐘鼓之音。

    佛迹石,大盤石上有大足迹,昔有胡僧經此,雲是佛迹。

    海壇山。

    石亢嶺。

    大妃小妃山,故老雲:越王葬溪岸大石上。

     ◇建州 黎山,郡之勝概也。

    梅福山,方輿記雲:福煉丹于此,今有仙壇。

    茶山。

     仙人洲,一名墜馬洲,蕭子開建安記雲:梅真人上墜馬于此。

    小松溪。

    玉清洞,圖經雲:晉世有漁者遊潭中,見石室,額有金字雲“玉清洞”,因前其庭。

    有人出曰:此司命之府也。

    漁者駭而退。

    蘿筆山,俗雲:江淹蘿筆之所。

    武夷山。

     漢祀山。

    浮石山。

    芹溪。

    子期山,建安記:華子期嘗師角裡先生,得隐仙靈寶之法,後居此山。

    湛爐山,圖經雲:昔湛王鑄劍于其上,因而為名。

    九石潭。

    越王台。

    武夷山君廟。

    雞岩,建安記:與武夷山相對,半岩有雞窠焉。

    洞宮山,圖經雲:洞中有蓮花石,又嘗有人遊之,獲石龜、鶴、藤、竹、仙人繩。

    蓮花峰。

     ◇泉州 夾山廟,每歲旱,祈禱多應,故祠祀特盛。

    島嶼在海中,上居民。

    晉江。

    樂洋江。

    放生池。

    天水淮,唐太和三年刺史趙所開,長二百三十步。

    尚書塘,唐刺史趙昌置,号常稔塘,昌後為戶部尚書,鎮南海,因改名。

    趙淮,在晉江縣西一百步,刺史趙所開,長二百三十步,闊一十六步。

    飛陽神廟,晉太康年,夜有雷電起于廟庭,明已移于江北,故曰飛陽廟。

    延福寺,中有西峰,即唐徵君所處,有石硯、石器等并存,并有石篆題曰“高士峰”。

    佛迹山,上有足迹,故老相傳以為佛迹。

    金雞山,昔常有金雞見于上。

    蕉山。

    桃林溪。

    九窦山。

    卧龍山。

    三髻山。

    嶼山,在海中。

    錦田山。

    越王山。

    唐翰林學士韓墓。

     ◇南劍州 演仙山,圖經雲:仙人演氏煉丹于此。

    演仙水。

    天階山,蕭子開建安記雲:山下有寶華洞,即赤松子采藥之所。

    金泉山。

    石帆山。

    落星穴,建安記雲:晉義熙年,長星堕其處為此穴也。

    并榈山,上有天柱石,不生群木,有徑号走馬埒,石上仙人馬迹存焉,中多産并榈木。

    七台山。

     ◇汀州 至道宮,唐開元一十八年置,本名開元宮,内有明皇真容,皇朝改今額。

    靈蛇山。

    雞龍山。

    {襄}荷嶺。

    九龍水。

    寅湖。

    勤江溪,或曰龍潭,歲旱,祈禱多應。

     ◇潭州 苦竹溪。

    九侯山。

    天公山,陰晦則聞箫鼓之聲。

    藿溪。

    雙髻山。

    羅溪。

    董奉山,仙人董奉遊此,石上琴台、丹竈猶存。

    牛嶺。

    龍溪。

    馬嶺。

     ◇邵武軍 九龍觀,唐貞觀中,九龍見于陂池,各有天尊馭之。

    長圖寫以聞,遂置觀。

     高平苑,建安記雲:越王校獵之所。

    烏君山,山頂有二石,各十丈,蒼黑,間葉分枝,狀如雙蔓,謂之“雙石”。

    鳴铙山,圖經雲:越王無諸嘗畋獵于此,鳴铙載旗,因以名焉。

    龍門溪。

     ◇興化軍 壺公山,昔有人隐于此,遇一老人引于絕頂,見宮阙台殿,雲此壺中日月也。

     九仙山,何氏兄弟九人栖此登仙。

    九鯉湖。

    壺公廟。

     龜山,院圖經雲:僧無了嘗隐于此,遇一神龜,蹑四小龜而行,無了異之,遂居其地為院。

     大飛山,山地本平湖數頃,一夕風雨暴至,旦見此山聳峙,因名焉。

    飛烏溪。

    大目溪。

    百丈嶺。

    百丈溪。

    轉水台,在百丈溪山岩下,有水,或歲旱,居人壅之回流入城,即應期澍雨。

     ◇廣州 南越王墓,南越志雲:尉佗葬于此。

    南海廣利王廟。

    王仙□菖蒲,因菖蒲澗為名。

    番山,山海經雲:桂林八樹,在贲禺東。

    贲禺,即番禺也。

    禺山,吳錄雲:尉佗葬。

    靈洲山,南越志雲:肅連山西有靈洲。

    郭璞雲:南海之間有衣冠之氣,即斯地。

    羅浮山。

    鳳水,自高流下,巨石激散,如鳳舞之形。

    貪泉,晉刺史吳隐之飲而成詩,即此泉。

    菖蒲澗,有菖蒲叢生于澗中,一寸九節。

    浮練洲,有白沙,望之如練。

    荔支洲,南越志雲:其上多荔枝。

    琵琶洲,圖經雲:形若琵琶。

    萬歲井、千秋井,皆都督劉巨置。

    牛潭,昔有漁人見金牛自水而出。

    廢番禺縣。

    鼓門,廣州刺史周敞采龍山木傑門鼓,一給桂林郡,一給交州,擊則二鼓相應。

    五羊城,南越志:昔有五仙人騎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