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朝賜觀額。
皖伯廟。
朱邑祠,漢大司農也,有墓并碑。
面令祠,唐望江令面信陵也,有墓并碑。
◇濠州 當塗,塗山氏之邑。
鐘離,徐之别封也。
莊子觀魚台。
陰陵故城,項羽迷失道于此。
禹廟,在塗山上。
項羽廟。
莊子墓。
◇光州 唐刺史郭道瑜德政碑。
期思城,本楚之下邑,古蔣國也。
春秋時弦子邑。
白公廟,楚白公勝。
孫叔敖廟并墓。
木母冢,下蘭母也。
◇黃州 古邾城。
古黃城,周之侯國也。
木蘭山。
穆陵山,舊有關,見方輿記。
峥嵘洲,晉劉毅破桓玄處。
武湖,南朝武湖戍主執謝晦是也。
蔡太守廟,郡守蔡道恭也。
岐亭故縣。
◇無為州 廬子邑城,見漢書志。
潛城,楚之邑也。
範增祠并冢。
周瑜冢。
何充冢。
◇杭州 古州城,隋楊素創,見圖經。
錢塘,初為潮水所損,州人華信自以私錢作塘捍海,因号錢塘。
靈隐山,晉梵僧雲:自天竺靈鹫山飛來也。
臨平山,晉武帝時岸隋,出一石鼓,叩之無聲。
張華雲:可以蜀桐,刻作魚,而叩之。
聞數裡。
天竺山,葛仙翁得道之所。
浙江,按山海經雲:禹治水以氵至氵制河,又莊子雲:氵制河之水,是也。
明星渎,敕使往天柱山投龍,必先祭之。
葛仙翁丹井,今曰葛塢。
阿姥墩,昔裴氏姥居此醞酒,忽有三人至,飲訖因授藥數丸,姥餌之月馀,忽不知所在。
郭先生祠并墓,東晉郭文也,有墓。
伍員廟。
赤松子廟。
唐徑山禅師碑二,崔元翰、李吉甫詞。
◇越州 侯城,夏後氏少康封子無餘于越,始邑于此城。
州城,隋楊素築。
勾踐城。
會嵇山,有禹井,周禮:揚州之鎮山曰會稽。
法華山,晉時僧昙冀居此,誦法華經,感普賢應見,因名之。
秦望山,秦始皇刻石,前有方石廣數丈,雲是始皇座;兩廂亦有方石八所,雲是丞相以下座。
天姥山。
沃洲山。
若耶溪,即歐冶子鑄劍處。
徐浩遊之,雲曾子不居勝母之間,吾豈遊若耶之溪,因改為五雲溪。
箪醪河,勾踐投醪之所。
王右軍墨池。
養鵝池。
天長觀,唐賀知章宅也。
承天寺,晉徵士許詢宅也。
戒珠寺,王右軍宅也。
天章寺,王右軍蘭亭也。
禹廟,夏後少康立,在禹陵上。
勾踐廟。
禹陵,在會稽山上,有禹井在。
漢靈文園,薄太後父茔也,文帝置為園邑。
文種冢。
朱隽冢。
郗冢。
徐浩冢。
賀知章墓。
嚴子陵墓。
劉綱墓。
禹穴碑。
越王碑。
江淹碑。
曹娥碑,即蔡邕題者。
虞世南碑。
◇蘇州 羅城,蓋闾所築。
吳城,伍子胥築。
館娃宮、姑蘇台,阖闾起。
響■廊、采香徑,并吳王置。
言偃宅。
虎丘山,有平石容千人。
松江,即吳江也。
太湖,即震澤也。
女墳湖。
蔡經宅。
丁令威宅。
慧安寺,有張僧繇畫龍存焉。
吳太伯廟。
吳王夫差廟。
勾踐廟。
阖闾冢,左阊門外。
慶忌墳,吳王僚之子。
要離冢,在阊門南城。
伍子胥墓。
幹将墓,在将門外。
申公巫臣冢。
澹台滅明墓。
梁鴻墓,在要離冢北。
何充墓。
顧野王墓。
◇潤州 吳季劄廟,内有唐刺史蕭定重刻孔子十字碑。
漢荊王廟,在州衙内。
甘露寺,前對北固山,後枕大江,唐寶曆中李德裕建,時甘露降于此,因以名。
茅山,一名句曲山。
金山寺,在揚子江中,寺記雲:金山舊名浮玉山,唐時有頭ヌ挂錫于此,因不頭ヌ,後斷手以建伽藍,忽一日于江際獲金數镒,尋以表聞,因賜名金山。
北固山,京口記雲:回嶺入江,懸水峻壁,北望海口,實為狀觀,因曰北固。
于此見本地志。
◇湖州 古吳興郡城。
鄣城,秦置鄣郡于此。
桑墟,昔太守周敏勸人種桑藝麥,百姓賴之,見吳興記。
大雷山。
石郭山,張茂先曰:石郭生楊梅。
是也。
夏駕山,山墟名雲:昔帝杼南巡經此,因名之。
溪,四水合為一溪。
放生池碑,在文宣王廟内。
吳文帝廟,有碑。
項王廟。
吳夫王廟。
郭文先生廟堂。
漢太尉施延墓。
姚信墓。
覺法師、西生并葬于此,見高僧傳。
◇婺州 古東陽郡,隋曰婺州,以其地當婺女之分野,故以名之。
金華山,抱樸子雲:此山可以居神,免五嶽洪水之患。
甑山,其形似甑,東陽山水記雲:東晉東安學道于此,有石壇在。
唐叔倫去思碑,達州刺史陸長文。
義烏縣,漢烏傷縣也,異苑雲:東陽顔烏以淳孝聞,父死,負土成墳,群烏銜土助焉,而烏口皆傷,因以名縣。
烏傷侯廟,後漢趙炳以方術治病,百姓神服,從者如雲,令以其惑衆,收而殺之,民為之立祠室于永康,至今蚊蚋不入,人呼為趙侯祠。
金勝山,異苑曰:孫權時永康人入此山,遇大龜,烹之不爛。
白陽山,東陽山水記雲:晉陳留阮搖公之弟妻劉氏伶之小女,性愛山水,渡隐于此山。
◇明州 羅城,夏侯曾先地志雲:晉劉牢之築城以遏
皖伯廟。
朱邑祠,漢大司農也,有墓并碑。
面令祠,唐望江令面信陵也,有墓并碑。
◇濠州 當塗,塗山氏之邑。
鐘離,徐之别封也。
莊子觀魚台。
陰陵故城,項羽迷失道于此。
禹廟,在塗山上。
項羽廟。
莊子墓。
◇光州 唐刺史郭道瑜德政碑。
期思城,本楚之下邑,古蔣國也。
春秋時弦子邑。
白公廟,楚白公勝。
孫叔敖廟并墓。
木母冢,下蘭母也。
◇黃州 古邾城。
古黃城,周之侯國也。
木蘭山。
穆陵山,舊有關,見方輿記。
峥嵘洲,晉劉毅破桓玄處。
武湖,南朝武湖戍主執謝晦是也。
蔡太守廟,郡守蔡道恭也。
岐亭故縣。
◇無為州 廬子邑城,見漢書志。
潛城,楚之邑也。
範增祠并冢。
周瑜冢。
何充冢。
◇杭州 古州城,隋楊素創,見圖經。
錢塘,初為潮水所損,州人華信自以私錢作塘捍海,因号錢塘。
靈隐山,晉梵僧雲:自天竺靈鹫山飛來也。
臨平山,晉武帝時岸隋,出一石鼓,叩之無聲。
張華雲:可以蜀桐,刻作魚,而叩之。
聞數裡。
天竺山,葛仙翁得道之所。
浙江,按山海經雲:禹治水以氵至氵制河,又莊子雲:氵制河之水,是也。
明星渎,敕使往天柱山投龍,必先祭之。
葛仙翁丹井,今曰葛塢。
阿姥墩,昔裴氏姥居此醞酒,忽有三人至,飲訖因授藥數丸,姥餌之月馀,忽不知所在。
郭先生祠并墓,東晉郭文也,有墓。
伍員廟。
赤松子廟。
唐徑山禅師碑二,崔元翰、李吉甫詞。
◇越州 侯城,夏後氏少康封子無餘于越,始邑于此城。
州城,隋楊素築。
勾踐城。
會嵇山,有禹井,周禮:揚州之鎮山曰會稽。
法華山,晉時僧昙冀居此,誦法華經,感普賢應見,因名之。
秦望山,秦始皇刻石,前有方石廣數丈,雲是始皇座;兩廂亦有方石八所,雲是丞相以下座。
天姥山。
沃洲山。
若耶溪,即歐冶子鑄劍處。
徐浩遊之,雲曾子不居勝母之間,吾豈遊若耶之溪,因改為五雲溪。
箪醪河,勾踐投醪之所。
王右軍墨池。
養鵝池。
天長觀,唐賀知章宅也。
承天寺,晉徵士許詢宅也。
戒珠寺,王右軍宅也。
天章寺,王右軍蘭亭也。
禹廟,夏後少康立,在禹陵上。
勾踐廟。
禹陵,在會稽山上,有禹井在。
漢靈文園,薄太後父茔也,文帝置為園邑。
文種冢。
朱隽冢。
郗冢。
徐浩冢。
賀知章墓。
嚴子陵墓。
劉綱墓。
禹穴碑。
越王碑。
江淹碑。
曹娥碑,即蔡邕題者。
虞世南碑。
◇蘇州 羅城,蓋闾所築。
吳城,伍子胥築。
館娃宮、姑蘇台,阖闾起。
響■廊、采香徑,并吳王置。
言偃宅。
虎丘山,有平石容千人。
松江,即吳江也。
太湖,即震澤也。
女墳湖。
蔡經宅。
丁令威宅。
慧安寺,有張僧繇畫龍存焉。
吳太伯廟。
吳王夫差廟。
勾踐廟。
阖闾冢,左阊門外。
慶忌墳,吳王僚之子。
要離冢,在阊門南城。
伍子胥墓。
幹将墓,在将門外。
申公巫臣冢。
澹台滅明墓。
梁鴻墓,在要離冢北。
何充墓。
顧野王墓。
◇潤州 吳季劄廟,内有唐刺史蕭定重刻孔子十字碑。
漢荊王廟,在州衙内。
甘露寺,前對北固山,後枕大江,唐寶曆中李德裕建,時甘露降于此,因以名。
茅山,一名句曲山。
金山寺,在揚子江中,寺記雲:金山舊名浮玉山,唐時有頭ヌ挂錫于此,因不頭ヌ,後斷手以建伽藍,忽一日于江際獲金數镒,尋以表聞,因賜名金山。
北固山,京口記雲:回嶺入江,懸水峻壁,北望海口,實為狀觀,因曰北固。
于此見本地志。
◇湖州 古吳興郡城。
鄣城,秦置鄣郡于此。
桑墟,昔太守周敏勸人種桑藝麥,百姓賴之,見吳興記。
大雷山。
石郭山,張茂先曰:石郭生楊梅。
是也。
夏駕山,山墟名雲:昔帝杼南巡經此,因名之。
溪,四水合為一溪。
放生池碑,在文宣王廟内。
吳文帝廟,有碑。
項王廟。
吳夫王廟。
郭文先生廟堂。
漢太尉施延墓。
姚信墓。
覺法師、西生并葬于此,見高僧傳。
◇婺州 古東陽郡,隋曰婺州,以其地當婺女之分野,故以名之。
金華山,抱樸子雲:此山可以居神,免五嶽洪水之患。
甑山,其形似甑,東陽山水記雲:東晉東安學道于此,有石壇在。
唐叔倫去思碑,達州刺史陸長文。
義烏縣,漢烏傷縣也,異苑雲:東陽顔烏以淳孝聞,父死,負土成墳,群烏銜土助焉,而烏口皆傷,因以名縣。
烏傷侯廟,後漢趙炳以方術治病,百姓神服,從者如雲,令以其惑衆,收而殺之,民為之立祠室于永康,至今蚊蚋不入,人呼為趙侯祠。
金勝山,異苑曰:孫權時永康人入此山,遇大龜,烹之不爛。
白陽山,東陽山水記雲:晉陳留阮搖公之弟妻劉氏伶之小女,性愛山水,渡隐于此山。
◇明州 羅城,夏侯曾先地志雲:晉劉牢之築城以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