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内地,事無巨細,皆得早聞為備;故以咫尺地與大兵拒守三十餘年。

    我朝嚴禁通洋,片闆不得入海;而商賈壟斷,厚賂守口官兵,潛通鄭氏以達廈門,然後通販各國。

    凡中國各貨,海外皆仰資鄭氏。

    于是通洋之利,惟鄭氏獨操之,财用益饒』。

    『日本最富強,聞鄭氏兵精,頗憚之。

    又成功為日本婦所出,有求必與,故府藏日盈。

    自傳位子經,适當耿逆叛亂,與鄭失好;耿兵方圖内向,鄭兵即蹑其後。

    已據閩之興、漳、泉、汀、粵之潮、惠七郡,養兵之用,悉資台灣。

    自此府藏虛耗,敗歸之後,不可為矣』。

    『成功蓄志内侵,造戰艦三千餘艘。

    順治十三年,窺江南,過浙之東瓯,泊舟三日,連樯八十裡。

    至江南羊山,山神嗜羊,海舶過者必置一生羊,日久畜息,不可數計。

    鄭氏戰艦泊山下,将士競取羊為食。

    大風驟至,人船傷損什之七、八。

    十六年,複大舉入寇,襲京口,犯江甯』。

    『成功重操練,舳舻陳列,進退以法;将士在驚濤駭浪中,無異平地,跳踯上下,趫捷如飛。

    将帥谒見,甲冑僅蔽身首,下體多跣足不裈;有以靴履見者,必遭斥罵。

    凡海岸多淤泥陷沙,惟跣足得免沾滞,往來便捷』。

    『閩督陳景駐師漳郡,力圖進剿,鄭氏沿海拒守。

    有門子李文忠,素機警,為景親信,實陰通鄭氏。

    一日,夜入制府卧内,刺其首;并竊令箭出南門,稱有軍機,無敢诘者。

    以首獻成功,成功惡其弒主,薄與一官,不滿所望;歲餘以他事斬之』。

    『龍碩者,大銅炮也。

    成功泊舟粵海中,見水底有光上騰,數日不滅;使善泅者入海,見兩銅炮浮遊往來,命多人持巨緪出之。

    一化龍去,一縛出,斑駁陸離,光豔炫目,較紅衣炮不加大,而受藥獨多。

    先投小鐵丸鬥許,乃入大彈;所至糜爛。

    成功行師,必載與俱。

    龍碩有前知,利即數人曳之不知重,否則百人挽之不動;以蔔戰勝,莫不驗。

    康熙十八年,劉國軒将攻泉郡,龍碩不肯行,強舁之往;及發,又不然。

    國軒怒杖之,一發炸烈如粉,傷者甚衆』(僞鄭逸事)。

     鄭成功攻取紅毛,改台灣為東都;鄭經自銅山入台,改東都為東甯省。

     ■〈門外吉内〉■〈門外失内〉,鄭國城門名;僞鄭據紅毛城,因取以名内城之門。

     『順治十六年,鄭成功大舉入寇。

    七月抵焦山,進據瓜州;趨鎮江,直薄金陵。

    八月,至觀音門。

    我師以步卒搗其中堅,而以騎兵繞山後出其背,前後夾擊;成功大敗。

    十七年五月,世祖命将軍達素、總督李奉泰率兵大■〈扌叜〉兩島(廈門、金門)。

    十八年,議取台灣。

    三月,成功泊彭湖,次鹿耳門,紅夷大驚;成功引兵登陸,克赤嵌城。

    十二月,圍王城不下,成功乃使人告之曰:「此地乃先人故物,今我所欲得者地耳;餘悉以歸爾」。

    荷蘭乃降。

    康熙元年,成功卒。

    二年,天子銳意南征,遣人約紅夷合兵攻島;大兵入,兩島之賊爛焉』(三藩紀事)。

     『康熙庚申十月,僞鄭毀雞籠城。

    雞籠系海嶼,隸台灣北山,居澹水上遊;其澳堪泊百餘艘。

    先時,呂宋化人裔占據此城,與土番貿易;因出米稀少,遠饋不給,棄去。

    後紅毛及鄭國姓據台灣,皆不守。

    癸卯,總督李奉泰召紅毛合攻兩島,約複台灣後許貢,就閩省交商。

    紅毛于乙巳年重修雞籠城,圖複台灣。

    丙午,鄭經令勇衛黃安督水陸諸軍進攻,僞鎮林鳳戰死;紅毛慮無外援,随棄去。

    至是,有傳我師欲從北飛渡;恐踞此城,乃遣右武衛北哨密令督兵将城拆毀。

    辛酉,令僞鎮何佑等北汛雞籠;驅兵負土,就舊址砌築;并于大山别立老營,以為犄角。

    兵士疲勞,兼時值炎天,居處磺地,手足斷爛,不可勝計。

    僞鄭無定謀,猶如兒戲。

    雞籠一城,始也毀而棄之,繼也築而守之;模梭之見,徒苦生靈耳』(海上事略)。

     『明時,原住彭湖百姓五、六千人,原住台灣二、三萬人,俱耕漁為生。

    順治十八年,鄭成功帶内地水陸僞官兵弁男女計三萬有奇。

    康熙三年間,鄭經複帶内地僞官兵弁男女約六、七千人。

    賊中無家者十五、六』(靖海紀)。

     『天下一統,胡為一鄭經殘孽盤踞絕島,而折五省邊海地方畫為界外,以避其患?自古帝王緻治,得一土則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複割棄?況東南膏腴田園及所産魚鹽,最為财賦之薮,可資中國之潤;不可以西北長城、塞外風土為比。

    傥不讨平台灣,匪特賦稅缺減,民困日蹙,即防邊若永為定制,錢糧動費加倍。

    又邊防持久,萬一懼罪弁兵及冒死窮民以為逋逃之窟,遺害叵測!且鄭成功有十子,遲之數年長成;假有一、二機覺才能,收拾黨類,結連外國,聯絡土番,羽翼複長,終為後患』。

    『督臣姚啟聖調兵制器,獎勵士卒,精敏整暇,咄嗟立辦,捐造船隻,無所不備,矢志滅賊,非臣所能及。

    惟是生長北方,雖有經緯全才,汪洋巨浪中恐非所長。

    臣謂督臣宜駐廈門,居中節制,别有調遣;臣得專統前進,行間将士知有督臣後趱糧運策應,則壯志勝于數萬甲兵。

    今若與巨偕行,征糧何以催趱?封疆何有仰賴?安内攘外,非督臣斷難彈壓緩急。

    所有督臣題定功罪賞格,俾臣循例而行,則大小将士鹹皆懔遵』(施壯襄疏略)。

     癸亥,我師議取台灣;鄭克塽将僞鎮營兵官眷口監羁紅毛、赤嵌二城,堅其死戰。

     僞延平王鄭克塽、僞侯劉國軒差僞禮官鄭平英、僞賓客司林惟榮等赍表請降。

    表雲:「臣祖成功,筚路以辟東土;臣父經,韎韋而雜文身;甯敢負固重險,自拟夜郎;抑亦保全遺黎,孤栖海角而已。

    乃者,舳舻西下,自揣履蹈之獲愆;念此氣血東來,無非霜露之所墜。

    顔行何敢再逆,革心以表後誠。

    昔也威未見德,無怪鳥駭于虞機;今者悟已知迷,敢後麟遊于仁圃」! 癸亥七月,鄭克塽差僞兵官馮錫珪等赍降本藁到彭湖軍前,施琅差侍衛吳啟爵、筆帖式常在往台灣看驗僞官兵薙發。

    克塽複差錫珪等同啟爵、在赍降本,并繳延平王印一顆、冊一副、輔政公鄭總印一顆、武平侯劉國軒印一顆、忠誠伯馮錫範印一顆、左武衛将軍何佑印一顆;尚有招讨大将軍印一顆,稱有戶口兵馬冊籍未造,暫留候繳。

     琅攻取彭湖,獲紅衣大銅炮十二位,每位重四、五千觔,炮子大者二十餘觔,中者十七、八觔,次者十四、五觔;生鐵大炮二位,每位重七千餘觔,炮子三十餘觔。

     雞籠城貯鐵炮,明崇祯三年鑄,兵部尚書何喬遠監造;鄭成功得之鎮江者。

     『彭湖、台灣,向屬夷島;明末迄國初,鄭寇竊據。

    迨鄭歸命,夷島亦入版圖,為海中島。

    海中島,各一方;耳無帝,目無王,古若茲,況漢唐。

    勝國末,鄭寇強;踞其壤,恣跳梁;乘潮汐,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