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赤嵌筆談
雜着
郡縣志藝文,榆林高拱幹台灣賦率藉中土景物渲染,似不足以形容。
無錫季麒光所著客問,獨不作泛設語,頗極台地山川物産之勝;諸志略而不載,節錄數則于左。
一曰:「僭号承天,東甯錫字。
乾坤東港,華嚴南島。
近接彭湖,遙分哈喇;荷蘭起之,琉球倚之;北憑瓯、閩,西距交、廣;屬揚州之分,隸女虛之躔。
外環大海,雲漲煙平;内阻重山,沙迷霧列。
中有平原,可耕可牧。
隸水長連,昆流交峙。
呂宋之估颿時集,日本之夷舶常通;南澳銅山,風樯可接,海壇、柬埔,飛葦直達。
蛟龍蜃虺,兕豕鲸鲵;隐隐沄沄,沆沆莽莽;遏雲怒風,轟雷遁雨。
固海山之僻壤,亦宇宙之奧區」。
二曰:「木岡、大岡,以分南北;前嶺、後嶺,以界東西。
鹿耳當海外之咽喉,半線為内山之鎖鑰。
鳳山則蔥郁宏開,猴悶則離奇盤結。
赤山、烏山,上港、中港,鈎嬰珉突,攫搏呷呀。
至若鬥六門攀緣鳥道,傀儡山曲折羊腸;觀音志如來之勝迹,鬼仔實魑魅之淵薮。
萆目、琅■〈王喬〉,迤南巨嶂;雞籠、竹塹,極北重關。
奇嶺之雪峰萬仞,南日之煙嶂千尋。
大武壟、大傑巅、小琉球、小雙寮,皆疊岫參差,連岡撼憂。
阿猴林障蔽頑番,哆啰嘓交蟠遠社。
龜佛、龜侖,雙标天半;貓羅、貓霧,接峙雲中。
圭心、石門,崩山、後壟,重洋底柱,攫浪搏潮,觑關蹀戶,當者失據」。
三曰:「東甯之地,惟水是衛。
澹水江北注之津梁,濁水溪南來之門戶。
鹿耳門沖突海口,大線頭高據沙洋。
雞籠城下,颿指閩安;琉球社外,舟通呂宋。
至如北線尾、中樓仔,夜靜潮平;海翁窟、歐汪溪,春明浪秀。
蚊港、笨港、新港、後港、竹滬、三林,或依山回冱,冒沒騰流;或聚石奔沖,昂澎湧溢;千裡雷馳,萬潮煙洶。
七鲲身毗連環護,三茅港彙聚澄泓。
路分東渡、西渡,洋别大鄉、小鄉。
鲫魚潭、打狗澳,漁舟雲集;洲仔尾、濑口港,鹽格星屯。
扼其險可以制患,資其利可以裕民」。
四曰:「鹿之生也,或斑而文,或黧而黝;忽散忽聚,乍往乍來。
于是弓矢殪之,镖■〈木朔〉搦之,罟阱伏之,鉛炮擊之。
肉堪調簋,角則成膠;皮毛稇載,外洋是資。
牛之來也,千百為群,憑陵溪谷;聚飲則涓源為涸,回食則蔓草皆赭。
閑以圍稠,制以鈎盾;百步就羁,以耕以駕。
至乃犬能攫罴;羊可燖羹;朝飛之雉,倚草栖林;夜嘯之猿,依山緣木;豹文隐霧,兔窟藏煙。
若夫大缯斷流,修縺橫海,魦、鲳、鯉、鰋,蛏、蛤、蚶、蟳,挽青猊之鬣,截白鼋之皮,■〈扌叜〉龍籍,羅蜃府,莫不布雕俎,就脔切;具糅五味,腥膏餍饫」。
五曰:「重山之中,産有異材;工師操斧,匠氏持柯。
楠、榕、杉、樟,桑、桕、槐、柳,莫不枝覆層岡,幹依連麓;舒目而望之,青茅、白葦,紫藁、蒼蘆,郁苔深林,叢如列嶂;代瓦以覆,易牆以圍。
至如檨、柚之茂葉翳日,槟榔之修幹參雲,蕉擅綠天,荔垂朱實。
山則不童,地鮮不毛,土之良也」。
六曰:「噴垆斥鹵,五谷是滋,以稼則蕃,以種則碩,水耕火耨,不營而足。
上地可七,下地可二;宜粳宜稻,宜菽宜稷。
禾秫、赤秫,早占、晚占,秬黍、蘆黍,紅籼、白籼;豆分黃綠,麥别大小;莫不累累淋淋,顆顆的的,瓯簍滿篝,污邪滿車,黃雲紅玉,相積陳陳。
于是牛馬運之,舟航載之,以征以貢,和鈞兵卒。
家有稼穑之利,人有作甘之用」。
桐城孫元衡,字湘南,素工詩。
官台灣同知,所著赤嵌集,王阮亭司寇謂:裸人叢笑篇及詠禽魚花草諸什,可作台灣圖經風土志,竟可自為一書。
而諸志絕不之及,餘因摘錄一帙,并無錫季麒光蓉洲文藁數十篇,書付陳觀察大辇,續修府志,為之補入。
東吟詩,一名福台新詠,四明沈光文、宛陵韓又琦、關中趙行可、會稽陳元圖、無錫華衮、鄭廷桂、榕城林奕、丹霞吳蕖、輪山楊宗城、螺陽王際慧前後倡酬之作;吳有桴園詩集、楊有碧浪園詩、又東吟倡和詩、季麒光與台令沈省軒所作省軒郊行一集,多寫民間疾苦。
麒光着有山川考略、海外集,惜俱未見。
今則兵燹之後,官僚救過不暇,無複寄情翰墨矣。
武林郁永河台灣竹枝詞:「鐵闆沙連到七鲲,鲲身激浪海天昏;任教巨舶難輕犯,天險生成鹿耳門」!「雪浪排空小艇橫,紅毛城勢獨峥嵘;渡頭更上牛車坐(沙堅水淺,小艇不能達岸,必藉牛車挽之),日暮還過赤嵌城」。
「編竹為垣取次增(官署皆無垣牆,插竹為籬),衙齋清暇冷如冰;風聲撼醒三更夢,帳底斜穿遠浦燈」。
「耳畔時聞軋軋聲,牛車乘月夜中行;夢回幾度疑吹角,更有床頭蝘蜓鳴」。
「蔗田萬頃碧萋萋,一望茏蔥路欲迷;稇載都來糖廍裡,隻留蔗葉饷群犀」。
「青蔥大葉似枇杷,臃腫枝頭着白花;看到花心黃欲滴,家家一樹倚籬笆」。
「芭蕉幾樹植牆陰,蕉子累累冷沁心;不為臨池堪代紙,因貪結子種成林」。
「獨幹淩霄不作枝,垂垂青子任紛披;摘來還共蒌根嚼,赢得唇間盡染脂」。
「惡竹參差透碧霄,叢生如棘任風搖;那堪節節都生刺,把背林間血已漂」!「不是哀梨不是楂,酸香滋味似甜瓜;枇杷不見黃金果,番檨何勞向客誇」。
「肩披鬒發耳垂珰,粉面朱唇似女郎(梨園子弟垂髫穴耳,傅粉施朱,俨然女子);媽祖宮前鑼鼓鬧(海舶演劇酬願),咮■〈口離〉唱出下南腔(閩以漳、泉為下南)」。
「台灣西向俯汪洋,東望層巒千裡長;一片平沙皆沃土,誰為長慮教耕桑」。
各志多取沈文開雜記,未得全書,亦不知其人。
蓉洲文藁文開傳:「名光文,四明故相文恭公世孫,字文開,别字斯庵;以恩貢曆仕紹興、福州、肇慶,由工部郎中加太仆寺少卿。
明鼎革後,遯迹不仕。
辛卯,從肇慶至潮州,由海道抵金門;當事書币邀之,不就。
七月,挈眷買舟赴泉;過圍頭洋,遇飓風,飄泊至台。
及鄭大木掠有其地,斯庵以客禮相見。
鄭經嗣爵,多所變更;斯庵以一賦寓譏諷,為忌者所中。
乃改服為僧,入山不出。
在廈門時,與将軍施侯為舊識;及侯安撫東甯,慰問夙昔,斯庵仍着僧衣。
姚少保亦與友善,許贈資回籍;姚死,事遂寝,亦遂不能作歸計矣。
所著台灣賦、東海賦、檨賦、桐花賦、芳草賦及花草果木雜記、古近體詩,俱系存藁,未及梓行」。
餘巡曆所至,見台地花果有内地所無者,命工繪圖,得二十餘種;餘為考其種類,辨其色味以識之。
或曰,此可作埤雅爾雅翼外紀,則吾豈敢!華亭吳太史王坦、陸太學榮秬、崇明柏太史謙,展圖題句。
吳詩雲;「爾雅自姬公,搜讨窮大塊;後有山海經,所言同志怪;荒略何從稽
無錫季麒光所著客問,獨不作泛設語,頗極台地山川物産之勝;諸志略而不載,節錄數則于左。
一曰:「僭号承天,東甯錫字。
乾坤東港,華嚴南島。
近接彭湖,遙分哈喇;荷蘭起之,琉球倚之;北憑瓯、閩,西距交、廣;屬揚州之分,隸女虛之躔。
外環大海,雲漲煙平;内阻重山,沙迷霧列。
中有平原,可耕可牧。
隸水長連,昆流交峙。
呂宋之估颿時集,日本之夷舶常通;南澳銅山,風樯可接,海壇、柬埔,飛葦直達。
蛟龍蜃虺,兕豕鲸鲵;隐隐沄沄,沆沆莽莽;遏雲怒風,轟雷遁雨。
固海山之僻壤,亦宇宙之奧區」。
二曰:「木岡、大岡,以分南北;前嶺、後嶺,以界東西。
鹿耳當海外之咽喉,半線為内山之鎖鑰。
鳳山則蔥郁宏開,猴悶則離奇盤結。
赤山、烏山,上港、中港,鈎嬰珉突,攫搏呷呀。
至若鬥六門攀緣鳥道,傀儡山曲折羊腸;觀音志如來之勝迹,鬼仔實魑魅之淵薮。
萆目、琅■〈王喬〉,迤南巨嶂;雞籠、竹塹,極北重關。
奇嶺之雪峰萬仞,南日之煙嶂千尋。
大武壟、大傑巅、小琉球、小雙寮,皆疊岫參差,連岡撼憂。
阿猴林障蔽頑番,哆啰嘓交蟠遠社。
龜佛、龜侖,雙标天半;貓羅、貓霧,接峙雲中。
圭心、石門,崩山、後壟,重洋底柱,攫浪搏潮,觑關蹀戶,當者失據」。
三曰:「東甯之地,惟水是衛。
澹水江北注之津梁,濁水溪南來之門戶。
鹿耳門沖突海口,大線頭高據沙洋。
雞籠城下,颿指閩安;琉球社外,舟通呂宋。
至如北線尾、中樓仔,夜靜潮平;海翁窟、歐汪溪,春明浪秀。
蚊港、笨港、新港、後港、竹滬、三林,或依山回冱,冒沒騰流;或聚石奔沖,昂澎湧溢;千裡雷馳,萬潮煙洶。
七鲲身毗連環護,三茅港彙聚澄泓。
路分東渡、西渡,洋别大鄉、小鄉。
鲫魚潭、打狗澳,漁舟雲集;洲仔尾、濑口港,鹽格星屯。
扼其險可以制患,資其利可以裕民」。
四曰:「鹿之生也,或斑而文,或黧而黝;忽散忽聚,乍往乍來。
于是弓矢殪之,镖■〈木朔〉搦之,罟阱伏之,鉛炮擊之。
肉堪調簋,角則成膠;皮毛稇載,外洋是資。
牛之來也,千百為群,憑陵溪谷;聚飲則涓源為涸,回食則蔓草皆赭。
閑以圍稠,制以鈎盾;百步就羁,以耕以駕。
至乃犬能攫罴;羊可燖羹;朝飛之雉,倚草栖林;夜嘯之猿,依山緣木;豹文隐霧,兔窟藏煙。
若夫大缯斷流,修縺橫海,魦、鲳、鯉、鰋,蛏、蛤、蚶、蟳,挽青猊之鬣,截白鼋之皮,■〈扌叜〉龍籍,羅蜃府,莫不布雕俎,就脔切;具糅五味,腥膏餍饫」。
五曰:「重山之中,産有異材;工師操斧,匠氏持柯。
楠、榕、杉、樟,桑、桕、槐、柳,莫不枝覆層岡,幹依連麓;舒目而望之,青茅、白葦,紫藁、蒼蘆,郁苔深林,叢如列嶂;代瓦以覆,易牆以圍。
至如檨、柚之茂葉翳日,槟榔之修幹參雲,蕉擅綠天,荔垂朱實。
山則不童,地鮮不毛,土之良也」。
六曰:「噴垆斥鹵,五谷是滋,以稼則蕃,以種則碩,水耕火耨,不營而足。
上地可七,下地可二;宜粳宜稻,宜菽宜稷。
禾秫、赤秫,早占、晚占,秬黍、蘆黍,紅籼、白籼;豆分黃綠,麥别大小;莫不累累淋淋,顆顆的的,瓯簍滿篝,污邪滿車,黃雲紅玉,相積陳陳。
于是牛馬運之,舟航載之,以征以貢,和鈞兵卒。
家有稼穑之利,人有作甘之用」。
桐城孫元衡,字湘南,素工詩。
官台灣同知,所著赤嵌集,王阮亭司寇謂:裸人叢笑篇及詠禽魚花草諸什,可作台灣圖經風土志,竟可自為一書。
而諸志絕不之及,餘因摘錄一帙,并無錫季麒光蓉洲文藁數十篇,書付陳觀察大辇,續修府志,為之補入。
東吟詩,一名福台新詠,四明沈光文、宛陵韓又琦、關中趙行可、會稽陳元圖、無錫華衮、鄭廷桂、榕城林奕、丹霞吳蕖、輪山楊宗城、螺陽王際慧前後倡酬之作;吳有桴園詩集、楊有碧浪園詩、又東吟倡和詩、季麒光與台令沈省軒所作省軒郊行一集,多寫民間疾苦。
麒光着有山川考略、海外集,惜俱未見。
今則兵燹之後,官僚救過不暇,無複寄情翰墨矣。
武林郁永河台灣竹枝詞:「鐵闆沙連到七鲲,鲲身激浪海天昏;任教巨舶難輕犯,天險生成鹿耳門」!「雪浪排空小艇橫,紅毛城勢獨峥嵘;渡頭更上牛車坐(沙堅水淺,小艇不能達岸,必藉牛車挽之),日暮還過赤嵌城」。
「編竹為垣取次增(官署皆無垣牆,插竹為籬),衙齋清暇冷如冰;風聲撼醒三更夢,帳底斜穿遠浦燈」。
「耳畔時聞軋軋聲,牛車乘月夜中行;夢回幾度疑吹角,更有床頭蝘蜓鳴」。
「蔗田萬頃碧萋萋,一望茏蔥路欲迷;稇載都來糖廍裡,隻留蔗葉饷群犀」。
「青蔥大葉似枇杷,臃腫枝頭着白花;看到花心黃欲滴,家家一樹倚籬笆」。
「芭蕉幾樹植牆陰,蕉子累累冷沁心;不為臨池堪代紙,因貪結子種成林」。
「獨幹淩霄不作枝,垂垂青子任紛披;摘來還共蒌根嚼,赢得唇間盡染脂」。
「惡竹參差透碧霄,叢生如棘任風搖;那堪節節都生刺,把背林間血已漂」!「不是哀梨不是楂,酸香滋味似甜瓜;枇杷不見黃金果,番檨何勞向客誇」。
「肩披鬒發耳垂珰,粉面朱唇似女郎(梨園子弟垂髫穴耳,傅粉施朱,俨然女子);媽祖宮前鑼鼓鬧(海舶演劇酬願),咮■〈口離〉唱出下南腔(閩以漳、泉為下南)」。
「台灣西向俯汪洋,東望層巒千裡長;一片平沙皆沃土,誰為長慮教耕桑」。
各志多取沈文開雜記,未得全書,亦不知其人。
蓉洲文藁文開傳:「名光文,四明故相文恭公世孫,字文開,别字斯庵;以恩貢曆仕紹興、福州、肇慶,由工部郎中加太仆寺少卿。
明鼎革後,遯迹不仕。
辛卯,從肇慶至潮州,由海道抵金門;當事書币邀之,不就。
七月,挈眷買舟赴泉;過圍頭洋,遇飓風,飄泊至台。
及鄭大木掠有其地,斯庵以客禮相見。
鄭經嗣爵,多所變更;斯庵以一賦寓譏諷,為忌者所中。
乃改服為僧,入山不出。
在廈門時,與将軍施侯為舊識;及侯安撫東甯,慰問夙昔,斯庵仍着僧衣。
姚少保亦與友善,許贈資回籍;姚死,事遂寝,亦遂不能作歸計矣。
所著台灣賦、東海賦、檨賦、桐花賦、芳草賦及花草果木雜記、古近體詩,俱系存藁,未及梓行」。
餘巡曆所至,見台地花果有内地所無者,命工繪圖,得二十餘種;餘為考其種類,辨其色味以識之。
或曰,此可作埤雅爾雅翼外紀,則吾豈敢!華亭吳太史王坦、陸太學榮秬、崇明柏太史謙,展圖題句。
吳詩雲;「爾雅自姬公,搜讨窮大塊;後有山海經,所言同志怪;荒略何從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