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留藤(一名蒌藤),食之辄昏,已而醒快」。
三物合和,唾如膿血,可厭。
(蒌藤一作浮留藤,土人誤作為「荖」;字釋無「荖」字)。
台地多瘴,三邑園中多種槟榔;新港、蕭壟、麻豆、目加溜灣最多,尤佳。
七月,漸次成熟;至來年三、四月,則繼用鳳邑琅峤番社之槟榔幹。
種槟榔必種椰,有椰則槟榔結實必繁。
椰樹葉少,林高。
椰子外裹粗皮如棕片,内結堅殼;剖之白膚盈寸,極甘脆,清漿可一碗,名椰酒。
東坡詩「美酒生林不待儀」,此也。
廣東志:「椰心色白,而甘在酒中,大小不一」。
凡揀椰子,以手搖之,聽水聲清亮,則心大而甜;其肉厚,水聲濁,則否。
蓋椰心以水而養,無水則無心,往往而是。
又有椰油可佐膏火。
或雲,用火炙椰,其油自出;療齒痛、凍瘡,極效。
台地夏無他果,惟番檨、蕉子、黃梨視為珍品;春夏有菩提果,一名香果,芳馨極似玫瑰果,當以此為第一。
土人酷嗜梨仔茇,一名番石榴;肩挑擔負,一錢可五、六枚,臭味觸人,品斯下矣。
台灣随筆雲:象齒有實可食;不知何物? 檨三種;香檨、木檨、肉檨。
香檨差大,味香不可多得。
所食者,木檨、肉檨。
曬幹用糖拌蒸,亦可久藏。
台人多以鮮檨代蔬,用豆油或鹽同食。
北路自半線以上,則絕無矣。
字釋無「檨」字。
色味似杏,或是番杏誤作檨。
檨實大如豬腰子,葉尖長。
居易錄作番蒜。
五月熟,大如蘋婆,味甘香,多津液。
樹大而葉圓,非是。
波羅蜜,一名優缽昙。
廣東志:「南海廟中,舊有東西二株,高三、四丈,葉如蘋婆而光潤,蕭梁時西域達奚司空所植;他所有,皆從此分種」。
生五、六年,至徑尺,削去其梢,以銀針釘腰,即結實。
成實乃花;然常不作花,故佛氏以優缽昙花為難得。
每樹多至數十實,自根而幹、而枝條,皆有實累累疣贅。
若不實,則以刀砍樹皮,有白乳湧出,凝而不流,則實;一砍一實,十砍十實,故一名刀生果。
熟以盛夏,大如鬥,重至三、四十觔。
皮厚有軟刺,礧砢如佛頭旋螺;肉含純瓤,間疊如橘柚囊,氣甚芳郁。
有幹濕苞之分。
幹苞者液不濡膩,味尤甜。
每實有核數百枚,大如棗,仁如栗黃;■〈火刍〉熟可食,能補中益氣,悅顔色;志雲「色綠似如來頂,液黏如漆」是己。
其子卻似橡實,每一子為一房,熟而食之,味似百合;子不可生食,瓤可生食,亦不甚甘美,終不似橘柚味佳也。
土人用波羅蜜子煨肉,黃梨煮肺,亦海外奇制。
粵西以波羅蜜為天波羅,黃梨為地波羅。
居易錄謂:「黃梨曰黃來(去聲);八月熟,長可尺許,味尤甘香。
其樹類蕉,實生節間」。
按黃梨長止五、六寸,草木叢生根下,葉似萱,兩邊如鋸齒,頂上葉小,攢簇如雞帚;謂其樹類蕉,非也。
龍眼,顆小味薄,六、七月熟。
荔枝皆自内地來。
藍總戎廷珍每贻漳州狀元紅,紫绡玉膚,甘如醴酪;每以海上風阻,不得日食三百,殊為憾事。
香橼,初夏即熟。
長似木瓜,上下微尖,拌蠟勻檀,較軟羅圓皺稍遜矣。
木瓜,樹幹亭亭,色青如桐。
每一枝一葉,葉似萆麻,大者尺餘;花白色,生杈桠間。
瓜凡五棱,無香味;居民用鹽漬以充蔬。
諸羅志謂:毛詩「投我以木瓜」即此;殊非。
按果譜:木瓜一名楙,一名鐵腳梨。
樹叢枝,葉花俱如鐵腳海棠。
葉光而厚,春末花開,紅色微白;實如小瓜,或似梨稍長,色黃,如着粉,津潤不水者為木瓜。
此地所産,與内地木瓜絕不類;豈可以稱謂偶同,遂妄為引據乎! 『鳳山縣有姜,名三保姜;相傳明初三保太監所植,可療百病』(香祖筆記)。
『楠生深山中,裂土而出,全體悉具蓋,與竹筍相同。
兩葉始蘗,已大十圍;歲久則堅,終不加大』(稗海紀遊)。
大松生水沙連,合抱成林;生番所居,莫敢采伐。
相傳山後崇爻、黑沙晃諸山有松、有杉、有梅。
蕭朗木,大者數圍,性極堅重,入土千年不朽。
然在深山中,野番盤踞,人不能取;洪水漂出,僞鄭取以為棺,實美材也。
南路打狗山有香木,色類沈香,味較檀尤烈;不名何香,土人亦不知貴。
傳說:昔年有蘇州客商能辨之,載數十擔去;後有官某,作為香杖。
今所存者,零星碎木,見為扇器者。
娑羅樹,中空,四圍折疊成圓形,尤異;花紋糾結盤屈,如古木狀。
用貯管城,因其材也。
水沙連茶,在深山中。
衆木蔽虧,霧露蒙密,晨曦晚照,總不能及。
色綠如松蘿,性極寒,療熱症最效。
每年,通事于各番議明入山焙制。
内山林木叢雜,多不可辨,樵子采伐鬻于市,每多堅質;紫色竈煙,間有香氣拂拂。
若為器物,必系精良,徒供爨下之用,實可惜!傥得匠氏區别,則異材不緻終老無聞,斯亦山木之幸也。
木有交标,可為梁柱。
九荊小而不高,茆屋用以為柱,入土不朽。
又有白樹,色白可以為器;此皆内地所無者。
竹亦可為器用;但質薄劣,蛀蟲易生,不能經久。
遍處皆竹,數十竿為一叢;遠望若柳,絕無蕭疏之緻。
生筍不出叢外,皆不堪食。
夏月,街市亦有煮熟肩賣者,味酸苦,難以充庖。
諸羅志謂:「竹塹、岸裡之筀竹筍,味甚佳」。
觀音竹,枝弱葉小;蓻植盆中,亦可供玩,一名鳳尾竹。
志載佛眼竹、金絲竹,俱未見。
江南竹,亦名南竹;魚港籬落每用之。
築室,一椽、一木、一瓦、一石,向皆取給内地;以此處沙土不可以陶蓋瓦級磚,竹木不勝棟楹榱桷。
康熙壬寅,巡曆南北兩路,窯亦錯列,殆不足供全郡之需。
小民草寮,以竹為柱,上覆以茅,用土塗附;傾盆疾雨,沙土漂流,卷地狂氷,棟桷摧折。
且經年之竹,蠹已蛀盡,烏能久支耶!藤最多,盤旋裡餘,可為碇索,可縛茅屋。
嫩者合槟榔食之。
海風藤治拘攣風濕,極效。
葵藤縛器用之。
又茭藤生海濱水中;内山有此,大可合抱,不适于用。
隆冬木葉不脫;惟佛桑、番花落葉,至春敷榮。
餘于春日生新葉,逐漸舊葉脫去;青林暗換,紅蕊續開,亦見大造密移之妙。
志載藥品有内地所不經見者:如斑節草、桕菰、菻茶菰、穿山龍草、土木瓜、風藤
三物合和,唾如膿血,可厭。
(蒌藤一作浮留藤,土人誤作為「荖」;字釋無「荖」字)。
台地多瘴,三邑園中多種槟榔;新港、蕭壟、麻豆、目加溜灣最多,尤佳。
七月,漸次成熟;至來年三、四月,則繼用鳳邑琅峤番社之槟榔幹。
種槟榔必種椰,有椰則槟榔結實必繁。
椰樹葉少,林高。
椰子外裹粗皮如棕片,内結堅殼;剖之白膚盈寸,極甘脆,清漿可一碗,名椰酒。
東坡詩「美酒生林不待儀」,此也。
廣東志:「椰心色白,而甘在酒中,大小不一」。
凡揀椰子,以手搖之,聽水聲清亮,則心大而甜;其肉厚,水聲濁,則否。
蓋椰心以水而養,無水則無心,往往而是。
又有椰油可佐膏火。
或雲,用火炙椰,其油自出;療齒痛、凍瘡,極效。
台地夏無他果,惟番檨、蕉子、黃梨視為珍品;春夏有菩提果,一名香果,芳馨極似玫瑰果,當以此為第一。
土人酷嗜梨仔茇,一名番石榴;肩挑擔負,一錢可五、六枚,臭味觸人,品斯下矣。
台灣随筆雲:象齒有實可食;不知何物? 檨三種;香檨、木檨、肉檨。
香檨差大,味香不可多得。
所食者,木檨、肉檨。
曬幹用糖拌蒸,亦可久藏。
台人多以鮮檨代蔬,用豆油或鹽同食。
北路自半線以上,則絕無矣。
字釋無「檨」字。
色味似杏,或是番杏誤作檨。
檨實大如豬腰子,葉尖長。
居易錄作番蒜。
五月熟,大如蘋婆,味甘香,多津液。
樹大而葉圓,非是。
波羅蜜,一名優缽昙。
廣東志:「南海廟中,舊有東西二株,高三、四丈,葉如蘋婆而光潤,蕭梁時西域達奚司空所植;他所有,皆從此分種」。
生五、六年,至徑尺,削去其梢,以銀針釘腰,即結實。
成實乃花;然常不作花,故佛氏以優缽昙花為難得。
每樹多至數十實,自根而幹、而枝條,皆有實累累疣贅。
若不實,則以刀砍樹皮,有白乳湧出,凝而不流,則實;一砍一實,十砍十實,故一名刀生果。
熟以盛夏,大如鬥,重至三、四十觔。
皮厚有軟刺,礧砢如佛頭旋螺;肉含純瓤,間疊如橘柚囊,氣甚芳郁。
有幹濕苞之分。
幹苞者液不濡膩,味尤甜。
每實有核數百枚,大如棗,仁如栗黃;■〈火刍〉熟可食,能補中益氣,悅顔色;志雲「色綠似如來頂,液黏如漆」是己。
其子卻似橡實,每一子為一房,熟而食之,味似百合;子不可生食,瓤可生食,亦不甚甘美,終不似橘柚味佳也。
土人用波羅蜜子煨肉,黃梨煮肺,亦海外奇制。
粵西以波羅蜜為天波羅,黃梨為地波羅。
居易錄謂:「黃梨曰黃來(去聲);八月熟,長可尺許,味尤甘香。
其樹類蕉,實生節間」。
按黃梨長止五、六寸,草木叢生根下,葉似萱,兩邊如鋸齒,頂上葉小,攢簇如雞帚;謂其樹類蕉,非也。
龍眼,顆小味薄,六、七月熟。
荔枝皆自内地來。
藍總戎廷珍每贻漳州狀元紅,紫绡玉膚,甘如醴酪;每以海上風阻,不得日食三百,殊為憾事。
香橼,初夏即熟。
長似木瓜,上下微尖,拌蠟勻檀,較軟羅圓皺稍遜矣。
木瓜,樹幹亭亭,色青如桐。
每一枝一葉,葉似萆麻,大者尺餘;花白色,生杈桠間。
瓜凡五棱,無香味;居民用鹽漬以充蔬。
諸羅志謂:毛詩「投我以木瓜」即此;殊非。
按果譜:木瓜一名楙,一名鐵腳梨。
樹叢枝,葉花俱如鐵腳海棠。
葉光而厚,春末花開,紅色微白;實如小瓜,或似梨稍長,色黃,如着粉,津潤不水者為木瓜。
此地所産,與内地木瓜絕不類;豈可以稱謂偶同,遂妄為引據乎! 『鳳山縣有姜,名三保姜;相傳明初三保太監所植,可療百病』(香祖筆記)。
『楠生深山中,裂土而出,全體悉具蓋,與竹筍相同。
兩葉始蘗,已大十圍;歲久則堅,終不加大』(稗海紀遊)。
大松生水沙連,合抱成林;生番所居,莫敢采伐。
相傳山後崇爻、黑沙晃諸山有松、有杉、有梅。
蕭朗木,大者數圍,性極堅重,入土千年不朽。
然在深山中,野番盤踞,人不能取;洪水漂出,僞鄭取以為棺,實美材也。
南路打狗山有香木,色類沈香,味較檀尤烈;不名何香,土人亦不知貴。
傳說:昔年有蘇州客商能辨之,載數十擔去;後有官某,作為香杖。
今所存者,零星碎木,見為扇器者。
娑羅樹,中空,四圍折疊成圓形,尤異;花紋糾結盤屈,如古木狀。
用貯管城,因其材也。
水沙連茶,在深山中。
衆木蔽虧,霧露蒙密,晨曦晚照,總不能及。
色綠如松蘿,性極寒,療熱症最效。
每年,通事于各番議明入山焙制。
内山林木叢雜,多不可辨,樵子采伐鬻于市,每多堅質;紫色竈煙,間有香氣拂拂。
若為器物,必系精良,徒供爨下之用,實可惜!傥得匠氏區别,則異材不緻終老無聞,斯亦山木之幸也。
木有交标,可為梁柱。
九荊小而不高,茆屋用以為柱,入土不朽。
又有白樹,色白可以為器;此皆内地所無者。
竹亦可為器用;但質薄劣,蛀蟲易生,不能經久。
遍處皆竹,數十竿為一叢;遠望若柳,絕無蕭疏之緻。
生筍不出叢外,皆不堪食。
夏月,街市亦有煮熟肩賣者,味酸苦,難以充庖。
諸羅志謂:「竹塹、岸裡之筀竹筍,味甚佳」。
觀音竹,枝弱葉小;蓻植盆中,亦可供玩,一名鳳尾竹。
志載佛眼竹、金絲竹,俱未見。
江南竹,亦名南竹;魚港籬落每用之。
築室,一椽、一木、一瓦、一石,向皆取給内地;以此處沙土不可以陶蓋瓦級磚,竹木不勝棟楹榱桷。
康熙壬寅,巡曆南北兩路,窯亦錯列,殆不足供全郡之需。
小民草寮,以竹為柱,上覆以茅,用土塗附;傾盆疾雨,沙土漂流,卷地狂氷,棟桷摧折。
且經年之竹,蠹已蛀盡,烏能久支耶!藤最多,盤旋裡餘,可為碇索,可縛茅屋。
嫩者合槟榔食之。
海風藤治拘攣風濕,極效。
葵藤縛器用之。
又茭藤生海濱水中;内山有此,大可合抱,不适于用。
隆冬木葉不脫;惟佛桑、番花落葉,至春敷榮。
餘于春日生新葉,逐漸舊葉脫去;青林暗換,紅蕊續開,亦見大造密移之妙。
志載藥品有内地所不經見者:如斑節草、桕菰、菻茶菰、穿山龍草、土木瓜、風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