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頭外收入内埯寄泊,回媽祖宮澳』。

    『再媽祖宮澳開船出哨,由西往南,經雞籠嶼、四角仔、桶盤嶼、虎井,直抵八罩、金雞澳,入挽門汛(南北風可泊五、六船);按季輪撥千、把各一員,汛後山頂炮台一。

    由塘口往西南一裡至網埯,南為半砰嶼、頭巾礁、鐵砧嶼、碀仔嶼,西南為大嶼,西北為花嶼、貓嶼、草嶼,西北半裡至甕菜堀,北四裡至花宅,四裡至水埯;埯口北炮台一(南風時可泊船),複回挽門汛。

    東隔半裡為将軍澳,與挽門汛對峙(立冬後可泊四、五船)。

    東臨海有石山,名船帆嶼,山頂炮台一。

    向北為金雞嶼(南北風俱可泊船),在将軍澳後,北有馬鞍嶼。

    由挽門登舟,出金雞嶼口往東南,至東吉、西吉、鋤頭精嶼,至文良港駕回,經過鎖管港、豬母落水、虎井、嵵裡、風櫃尾、雞籠嶼、四角仔,回媽祖宮澳』。

    『陸巡由媽祖宮澳四裡至暗澳,有巡檢司;三裡至東衛,五裡至大;城北三裡至隘門仔,一裡至林頭仔、埯南、香爐嶼、鼓架礁,四裡至尖山仔,一裡至文良港、東鼻頭,烽台一,可望陽嶼、陰嶼;北五裡至果葉仔,二裡至奎壁港,北三裡即奎壁港山;西三裡白灣坑,二裡至湖東,二裡至湖西,五裡至紅羅罩;北三裡至青螺仔。

    紅羅罩半裡至西溪仔,南三裡至太武仔,西三裡至港底,北一裡至東石,六裡至沙港頭,南三裡至鼎灣,西北三裡至中墩嶼,潮退可通;西南二裡至潭邊,南二裡至港仔尾,三裡至蚱腳嶼,二裡至東衛,四裡至西衛,三裡至後堀潭,四裡至媽祖宮澳』。

    『再陸巡用大杉闆往嵵裡後山登岸;嵵裡澳口炮台一,山頂烽台一。

    五裡至風櫃尾澳口;炮台一,烽台一。

    東二裡至井仔埯,東南四裡豬母落水,東北二裡鎖管港,西北一裡雞母塢,北五裡至鐵線尾,八裡至烏嵌,五裡至雙頭挂,與大城北相對;三裡至菜園,三裡至暗澳,回媽祖宮澳』(副将薄有成出哨月報)。

     康熙辛醜,兵部奏準:彭湖系台灣咽喉緊要适中之地,移台灣總兵駐澎湖,台灣陸路改設副将。

    金門總兵黃英奏言:「彭湖為台灣之門戶,今将台灣總兵移改彭湖,台灣設立副将,與水師彼此接應,遙度形勢,盡善之謀無大于此。

    臣閱地勢輕重,彭湖雖稱三十六島,居于台、廈之中,究皆一抔之土,錯落彈丸,除媽宮、八罩略有人煙,餘悉冷落荒嶼,原設副将盡堪防守。

    茲台灣南北延袤二千餘裡,村莊、番社,闾井戶口,不下百餘萬,叢山深林,最易藏奸,非總兵不足以資彈壓。

    況安平水師及南北路副、參各員,與台灣副将職位不相上下,有事勢必各懷己見,非若總兵可行調度。

    今若将總兵設在彭湖,與台灣懸隔,往來船隻俱候風時;台灣水陸各營傥有緊急事機,不能朝發夕至。

    是彭湖固台灣之門戶,而台灣實彭湖之腹心,形勢重于彭湖,關系沿海各省要害。

    請将總兵仍設台灣,庶得居重馭輕之道,以造海宇無疆之福」。

    提督姚堂亦為陳請,仍照舊制駐劄。

     安平水師額設戰船:中營平字号十八号,内趕缯十、雙篷艍六、雙篷■〈舟古〉二;左營定字号十六号,内趕缯八、雙篷艍八;右營澄字号十八号,内趕缯十、雙篷艍八。

    彭湖水師額設戰船:左營綏字号十八号,右營甯字号十八号,與安平中、右營同。

    趕缯長四、五丈至七、八丈,雙篷艍長二丈至五丈。

    設為分、總巡哨之法,每年二、三、四、五月為一巡期,六、七、八月為一巡期;輪撥本營将備一員帶領兵船四分巡所轄洋面,副将統領兵船四總巡各營所轄洋面。

    大趕缯配兵六十、小趕缯五十、大艍四十、小艍三十四。

    巡期滿日,官兵船隻撤回安平水次。

    十月至正月,各船配兵一半,于本轄水汛巡哨。

    澹水營舊撥左營趕缯二,近又撥道标波字号趕缯四;又道标雙篷艍四,亦歸鎮标。

    各船三年小修、六年大修、九年再大修、十二年拆造;小修自三十兩至一百五、六十兩,大修自四十兩至二百三十餘兩,拆造自五十兩至三百六十兩不等。

     鳳山打狗港距鹿耳門水程三更,北風盛發,鹿耳門港道狹隘,舟不得進,而打狗可揚帆直入,由此登岸者甚多。

    水師把總配哨船二隻,領兵防汛。

    下澹水離邑既遠,奸宄易滋,陸路千總領兵防汛。

    此二處,為南路水陸扼要之地。

     僞鄭在台,民人往來至半線而止。

    自歸版圖後,澹水等處亦從無人蹤。

    故北路營汛,止大肚安設百總一名,領兵防守;沙辘、牛罵二社,則為境外。

    自海盜鄭盡心脫逃,部文行知:夥盜供稱鄭盡心約在江、浙交界之盡山、花鳥、台州之魚山、福建台灣之澹水等處藏匿;維時總兵崔相國分撥千總一員領兵分防澹水。

    自後遂以為常,而業戶開墾,往來漸衆。

     鎮标原額兵三千三百五十名,道标兵三百六十名。

    康熙六十一年,提督姚堂奏準将道标裁歸鎮标。

    安平協二千五百名,彭湖協二千名,南路營八百九十名,北路營八百九十名,澹水營五百名;全郡共兵九千四百九十名(合撥閩省将軍兵五百名,共一萬)。

    六十年,總督滿保疏請于府治增一千名,四面協護。

    南路增一千名,以五百駐岡山,前護本營,後護府東,并保護羅漢門口;以五百駐下澹水、新園,後護本營,前查龍橋東之阿猴林等處。

    北路增一千名,以五百駐鬥六門,後護半線,前護本營,并查笨港海口,防禦生番;以五百駐半線,後護澹水,前護鬥六門,稽查鹿仔港,防護大江口。

    再北路營去府兩日,又有大河,不能實時接應,于适中之地亦應增五百名,前則協護府治,後則稽查北路橫港海口,堵截内山。

    共計增兵三千五百名。

    九卿議覆:「匪類聚衆為亂,并非兵少之故;添設官兵,甚屬無用」。

    遂寝其議。

     癸巳九月,福督範時崇題準:在台逃亡汰革兵丁,不得在台募補,應于各原營挑選年力精壯有家業者,計有十名以上,即撥百隊一名,押往補額。

    兵米:鎮标三營,台邑支給;安平水師,鳳山支給;彭湖水師,諸羅支給。

     半線、澹水兵米,向皆折給:半線每石連腳價至九錢,澹水每石連腳價至一兩五錢;盡派裡民。

    邑令周锺瑄于半線建倉三間,貯榖三千七百有奇;澹水建倉二間,貯谷千餘;随便撥補,就地砻給。

     偷渡來台,廈門是其總路。

    又有自小港偷渡上舡者,如曾厝埯、白石頭、大擔、南山邊、鎮海、岐尾;或由劉武店至金門、料羅、金龜尾、安海、東石,每乘小漁船私上大船。

    曾厝埯、白石頭、大擔、南山邊、劉武店系水師提标營汛,鎮海、岐尾系海澄營汛,料羅、東石、金龜尾系金門鎮标營汛,安海系泉州城守營汛:各汛亦有文員會同稽查。

    餘有清台地莫若先嚴海口一疏。

     近海港口哨船可出入者,隻鹿耳門、南路打狗港(打狗山南岐後水中有雞心礁)、北路蚊港、笨港、澹水港、小雞籠、八尺門。

    其餘如鳳山大港、西溪、蚝港、蛲港、東港(通澹水)、茄藤港、放■〈纟索〉港(冬月沙淤,至夏秋溪漲,船始可行)、大昆麓社、寮港、後灣仔(俱琅峤地)、諸羅馬沙溝、歐汪港、布袋澳、茅港尾、鐵線橋、鹽水港、井水港、八掌溪、猴樹港、虎尾溪港、海豐港、二林港、三林港(二港亦多沙線,水退去口五、六裡)、鹿仔港(潮長,大船可至内線,不能抵港,外線水退,去口十餘裡,不知港道,不敢出入)、水裡港、牛罵、大甲、貓幹、吞霄、房裡、後壟、中港、竹塹、南嵌、八裡坌、蛤仔爛,可通杉闆船。

    台灣州仔尾、西港仔、灣裡,鳳山喜樹港、萬丹港,諸羅海翁堀、崩山港,隻容■〈舟古〉仔小船。

    再鳳山岐後、枋寮、加六堂、謝必益、龜壁港、大繡房、魚房港,諸羅冂仔、穵象領,今盡淤塞,惟小魚船往來耳。

    山後大洋,北有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