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廈,慰安居民;雇募船隻,招納鄉勇,調遣将士。
将梁文煊、王珍、王禮摘印看守。
王珍于看守後病故,系其子跟究錢糧倉庫着落。
其文職吳觀域等五員,武職周應龍、張彥賢等十六員,俱押赴軍前,沖鋒效力。
十六日提督舟抵澎湖,金門鎮右營遊擊兵船同到。
提督在澎,操練軍士,捐雇小艇,為攏岸之用。
台灣霪雨連月,賊人坐困,總督密募商船入台偵探,多載魚鲞。
賊喜得鲞,酬以米粟。
又令漁舟托言遭風漂泊,使壯士附船,用竹筒貯告示蠟封之,系腰間。
至港,辄從海底潛行登岸,入府遍挂谕村莊市鎮,有建大清旗号者,即為順民。
諸邑人等有寫大清二字貼縫衣帽者,即免誅戮。
由是各裡社紛紛遵辦,以候王師。
六月初九至十一日,各路官兵集澎湖,凡萬七千人,将領十餘員,船六百餘艘。
十三日提督統大軍放洋,總督在廈時傳令諸将,從笨港、打鼓港、鹿耳八門三道進攻,以分賊勢,仍各授錦囊,約澎湖放洋後啟視;則令齊攻鹿耳。
十六日黎明,王師蔽海而至,壯士洪就、王速跳海,尋港插标。
澎協右營守備林亮、台協左營千總董方,催船入港。
潮水驟漲八尺,諸船盤礁并進,巨炮轟天。
守口賊目鄭廷瑞等奔回府治。
午刻抵安平鎮,居民持香跪接,壺漿歡迎,遂登城。
艨艟泊台江,賊從海岸發巨炮,炸而自傷。
十七日,提督樓船進安平港。
巳刻,賊千餘人涉喜樹仔至四鲲身,将犯安平;官軍發炮,賊仍故智,辄伏沙中。
炮彈入沙,屍首飛越,亟遁歸。
十九日辰刻,負載車輪,直犯鎮城,男婦齊出堵禦,官軍奮勇殺賊百餘,複遁歸。
自五月中,賊黨既分,閩、粵屢相并殺。
閩恒散處,粵悉萃居,勢常不敵。
南路賴君奏等所糾大莊十三,小莊六十四,并稱客莊,肆毒閩人。
而永定、武平、上杭各縣之人,複與粵合。
諸泉、漳人多舉家被殺被辱者。
六月十三日,漳、泉糾黨數千,陸續分渡淡水,抵新園、小赤山、萬丹、濫濫莊等處,圖并客莊。
王師已入安平,不之知也;連日互鬥,各有勝負。
十九日,客莊齊豎大清旗,漳、泉賊黨不鬥自潰,疊遭截殺,群奔至淡水溪。
溪闊水深,溺死無算,積屍填港,後至者踐屍以渡。
生還者數百人。
府治之賊,猶連日列陣海岸,南至鹽埕,北至洲仔尾,凡十餘裡,如堵如林。
二十一日,總鎮藍廷珍、守備林亮等,分兵從圓港、西港仔登岸,暗渡竿藔,遇賊于蘇厝甲,敗之。
二十二日,複敗之于木栅仔、茑松溪。
是日水師前營守備林秀等,由七鲲身、濑口入,進擊朱文、謝希賢等由塗墼埕、新街尾入。
賊徒奔潰。
已刻,各路官軍并會府治。
二十三日,提标行視郡中,宣布威惠。
提督駐北教場,總鎮駐萬壽亭。
二十七日,遣林秀等往北路剿捕。
二十八日,遇賊大目降莊,截殺之。
一貴等走灣裡溪,夜遁下加冬,絕食,複遁月眉潭,賊徒尚數百。
閏月初二日,再遣遊擊朱文略北路。
先是提督自澎遣遊擊張駥帶兵五百名,總督自廈、巡撫自省,共調兵千三百名,前往接應。
北路淡水營之兵下府夾攻。
于是都司陳策兼程而下,未至,府治已克。
随饬朱文等相機剿撫。
初七日奉到六月初三日上谕台灣衆民:『據督臣滿保等所奏,台灣百姓似有變動。
滿保于五月初十日領兵起程。
朕思爾等俱系内地之民,非賊寇之比,或為饑寒所迫,或為不肖官員克剝,遂緻一、二匪類倡誘衆人殺害,情知罪不能免,乃妄行強拒。
其實與衆何涉。
今若遽行征剿,朕心大有不忍,故谕總督滿保,令其暫停進兵。
爾等若即就撫,自諒原爾罪。
若執迷不悟,則遣大兵圍剿,俱成灰燼矣。
台灣隻一海島,四面貨物俱不能到;本地所産不敷所用,祗賴閩省錢糧養生。
前海賊占據六十餘年,猶且剿服不遺餘孽。
今匪類數人,又何能為?谕旨到時,即将困迫情由訴明,改惡歸正,仍皆朕之赤子。
朕知此事非爾等本願,必有不得已苦情。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苟且偷生,因而肆行擄掠。
原其緻此之罪,俱由不肖官員。
爾等系朕曆年豢養良民,朕不忍剿除,故暫停進兵。
若總督、提督、總兵官統領大兵前往圍剿,爾等安能支持。
此旨一到,諒必就撫,不得執迷不悟,妄自取死。
特谕欽此』!遵即于初八日,遣官招撫,而一貴、飛虎等為官軍所迫,竄入諸羅縣溝尾莊民楊旭家。
旭與弟雄謀擒獻,醉之以酒,詭集六莊鄉壯為防護,密約義民王仁和、楊石秀,中夜盡縛之。
是早交帶兵官林秀,獻俘軍門。
吳外等亦漸次擒獲。
杜君英等就撫,俱械送京師。
九月,餘夥黃輝、卓敬等,複糾衆屯小岡山。
十二月又有莿瓜成、蘇清等豎旗為孽。
總鎮藍廷珍随時捕獲,俱斬之。
明年二月二十二日奉旨,朱一貴、翁飛虎、王玉全、張阿山、吳外、李勇、陳印,淩遲處死。
杜君英、陳福壽,既自行就撫,改為即處斬。
其激變陣逃、失陷地方各文武員弁,分别治罪。
南路豎大清旗之李直三、侯觀德等,從優議叙。
給台地守土義民劄付一百一十五張,引兵殺賊義民劄付三十六張,擒賊義民劄付二十三張。
雍正元年論功授賞,奉旨:總督滿保着兼兵部尚書銜,提督施世骠着給與世襲頭等阿達哈哈番,總兵藍廷珍着給與世襲三等阿達哈哈番,陣亡副将許雲着與拜他拉布勒哈番,參将羅萬倉、遊擊遊崇功着給與沲色拉哈番,歐陽凱着追贈太子少保。
其餘身故副将、遊擊、守備、千總、把總,均準蔭一子監生。
陣亡官兵,各賞赉有差。
乾隆三十五年(戊子)秋九月,大穆降莊奸民黃教謀亂,伏誅。
黃教素跳梁,為鄉裡所畏。
莊左右多盜牛賊,而皆服于教。
于是畜牛者必與教約,每畜一牛,歲納粟一石于教,牛卒出入無患。
頃之,教為許弼所控,恨甚,使人要弼,割其耳鼻,郡縣莫之問。
弼窮,乃控于制府,檄台郡守嚴緝,于是郡役四出捕教。
教不就縛,乃與其黨陳宗寶、鄭純、石桑、黃芳輩謀為亂。
十月朔日,豎旗岡山,就近汛兵多被戕殺,南北搖動。
郡守鄒應元聞警,丞領壯役民番剿捕。
事聞,有旨限四閱月蕩平,乃獲鄭純、黃芳置之法。
教遁,巡道張珽被議奪職。
繼任者複令搜捕,有報教逸于番社者,求之不得;或雲教拒敵,死于亂軍之中矣。
乃具報事熄。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冬十有一月,北路賊林爽文謀亂,陷彰化、淡水、諸羅,南路賊莊大田應之,陷鳳山。
五十二年春正月,提督黃仕簡、任承恩引兵剿之,弗克。
三月,诏以兩湖總督常青、江南提督藍元枚,帥師剿賊。
賊弗靖,元枚卒于軍。
冬十月,大學士陝甘總督嘉勇侯福康安、超勇侯海蘭察,複奉旨帥師剿賊。
五十三年春正月,平之,賊伏誅。
爽文,漳州平和人,徙居彰化大裡杙。
少充縣捕,奸狡叵測。
尋去役,糾諸亡命,行劫掠,為民害。
大裡杙去彰化五十裡,逼近内山,溪墈圍抱,匿奸其中,吏不能問。
初,漳人嚴煙渡台,傳天地會。
其法随處聚衆,少者數十,多則數百,設香案,歃血瀝酒,誓為黨援。
爽文匪黨素多,又入此會為聯絡,于是氣類通四邑。
初結會時,人已衆,北路即分為三房。
爽文為長房,蔡福為次房葉省為三房。
而南路莊大田、大韭輩,亦為會焉。
五十一年七月,巡道永福、知府孫景燧,遣有司會營緝治。
石溜班把總陳和獲匪黨黃锺,解縣。
有楊光勳者,富民楊文麟養子也;既入會,其弟媽世與光勳不睦,乃創為雷公會,與敵焉。
于是同知攝諸羅縣事董啟■〈王延〉,獲文麟與光勳子楊狗。
狗以賄釋去,遂與其黨謀殺陳和。
适和又獲匪黨張烈,夜宿鬥六門。
狗與衆縱火焚劫,遂殺和。
巡道與總兵柴大紀,率兵捕之,獲數十人。
而啟■〈王延〉所獲楊光勳仍逸去。
同知攝彰化縣事劉亨基又獲光勳,于是鎮道欲小其事,改天地會為添弟會,謂光勳兄弟不睦,故為此會以相勝;而歸罪于文麟一家,置爽文等不問。
斬會匪何慶、楊輝等數十人。
時按察使司李永祺來台勘審,亦如拟覆奏,旋内渡去。
于是會黨悉入大裡杙愈嘯聚,抗法不可制。
時新任彰化縣俞峻初莅事,謂此輩非急治不可,乃急捕之。
獲者即斃杖下。
然竟不可遏,且益熾。
十一月戊子,總鎮使遊擊耿世文領軍三百人往彰化,知府孫景燧與之俱行。
丁酉夜,賊陷大墩,遊擊耿世文、北路副将赫生額、彰化令俞峻皆遇害。
己亥,賊陷彰化,殺攝縣劉亨基、知府孫景燧、同知長庚、都司王宗武、典史馮啟宗皆死之。
亨基女滿姑罵賊死。
十有二月庚子朔,賊陷淡水,署同知台灣縣知縣程峻、竹塹巡檢張芝馨死之。
賊衆推爽文為盟主,僞号順天,僞封王作為大元帥、王芬為将軍。
是日宴群賊。
爽文以烏緞為冠,蟠金龍二,黃線結蕤,自頂垂背。
掠取官幕袍服衣之。
其衆悉以烏布帕頭。
乙巳,賊陷諸羅,殺攝縣董啟■〈王延〉、原署諸羅縣唐镒、典史锺燕超、南投縣丞周大綸、羅漢門縣丞陳聖傳、貓霧拺巡檢渠永湜、左營遊擊李中揚,均死之。
郡城戒嚴。
台灣縣知縣王露病不能視事,台防同知楊廷理兼理府事,率員弁晝夜葺城栅,令街巷居民每數十家添置木栅。
巡道永福遣俸滿教授羅前蔭、海東掌教粵舉人曾中文、幕友劉繩祖,共往鳳山,募粵莊義民,赴郡守禦。
同知楊廷理率經曆羅倫、晉江監生郭友和,步行于市,手執大書招募義民旗,三日中得八千人。
複至海口,招得水手一千人。
鸠工匠制賬房,整鎗炮、鑄鉎子、造器械,分給民番,以備戰守。
報警踵至,廷理日促總鎮出兵,不許。
巡道、總鎮皆自設大炮于衙署前,而無用兵意。
廷理日躍馬巡城警部伍,比複至總鎮處促出兵,聲色俱厲,更晝夜不歸署。
丙午,總鎮柴大紀始領兵出城﹐留演武廳。
丁未,守于鹽埕。
賊大至,并力禦之,不勝。
營中貯大銅炮一,乃乾隆四十七年海水漂出者,燃火發擊,斃賊無算,賊乃退。
越日,北路監生李安善,起義克複彰化城,擒僞将楊振國、高文麟、陳高、楊軒舉,而幕賓壽同春亦舉義攻複淡水,擒王作、許律、陳覺、鄭加等。
由是賊無鬥志,爽文引而北。
壬子,南路賊首莊大田陷鳳山,知縣湯大奎、典史史謙死之。
參将瑚圖裡走郡城,衆心懼。
巡道遣典史易鳳翊内渡請兵。
同知楊廷理使諸生曾廷豪赴澎湖告警。
癸醜,澎湖遊擊蔡攀龍領兵八百人至,遂出劄城南之桶盤棧。
南路賊踵至,同知楊廷理與經曆羅倫、外委王國志,領民番出擊之。
賊奔。
奪鎗炮器械無算。
時南北路賊欲合謀郡東北大武壟。
為南北要沖。
于是同知楊廷理與守備王天植哨大目降以要之。
千總沈瑞先行。
甲子,遇賊于大灣。
沈瑞戰死,廷理、天植破圍出。
戊辰,南北賊會攻東門,以蔗葉枯藤,灌硫磺引火之物,密置城下,将以夜分燒城栅。
比夜大雨達且,賊計窘。
除日己巳,複四面攻城,于大東門縱火。
廷理率義民,沿城撲救,城幾陷。
武舉人葉顯名率義旅,加磚土力堵,賊不能入。
廷理乃率衆出小東門,左關出小南門,與守備邱能成、李步雲,斜沖互擊之,賊敗。
适蔡攀龍亦領番兵至,夾攻之。
賊大敗,藏伏蔗林中,被火死者以千計。
生擒陳允、蔡茂等,于是人心乃定。
時内地以十二月六日聞警,總督常青馳駐泉州,奏請以水師提督黃仕簡,率師自廈門赴台灣;陸路提督任承恩,率師自蚶江赴鹿港。
巡撫徐嗣曾奏請以閩安協副将徐鼎士領督撫各标營官四十一員,水師兵一千八百人,同原任理番同知王隽,由五虎門赴淡水,均以風信不利,泊海口。
五十二年春正月癸酉,黃提軍以二千人至郡城。
乙亥,任提軍以二千人至于鹿港。
壬午,黃提軍遣海壇鎮總兵郝壯猷領兵二千人征南路,遊擊蔡攀龍副之;台灣鎮總兵柴大紀領兵二千人征北路,安平協副将林光玉副之。
郝将赴南路,未行,鳳山教谕葉夢苓、訓導訓導陳龍池,于埤頭糾義旅出迎,猝遇賊,均死之。
義民殲焉。
賊勢大盛,郝燒莊焚剿而往,卒不能進,駐兵于大湖。
柴北行,鹿仔草武舉人陳宗器,統同安義民為之前導;雙溪口武舉人黃奠邦,亦統義民為之接應。
壬辰,遂複諸羅,獲僞軍師侯元當。
其時,爽文方與衆賊還攻北路,焚掠義民莊社,彰化再陷。
丙申,興化協副将格繃額,領兵一千六百人,從汀州鎮總兵普吉保至。
黃提軍使往北路,會柴大紀攻鬥六門。
普趨鹿港,與任承恩深溝高壘,以屯守為計。
賊勢日盛,而郝壯猷困于大湖不進。
頃之,福甯鎮遊擊延山領兵一千人至,同知楊廷理言于黃提軍,請以救郝,而使安平遊擊鄭嵩領義民從水路協濟。
二月辛酉複鳳山。
未幾複陷于賊。
延山、鄭嵩與隽死之,郝棄城走。
語在鄭嵩傳。
丁醜,總督常青至,甫入鹿耳門,知鳳山複陷,即飛劄調兵,令同知楊廷理選募義民六千人,協守城池;遊擊蔡攀龍領兵九百人,仍守桶盤棧;遊擊曾紹龍、守備李步雲,領兵六百人,守東門外草店尾;遊擊邱維揚、守備林象新,領兵七百人,守北門外柴頭港;副将丁朝雄,領兵三百人防護海口;參将潘韬領兵五百人,與廷理守城中。
奉旨:以黃仕簡、任承恩調度失宜,遞刑部治罪,斬郝壯猷以徇于軍。
以常青為将軍,節制台灣。
以江南提督藍元枚為參贊,令飛渡鹿港。
以李侍堯為閩浙總督。
是時南北路賊勢大盛,間日常來圍攻。
丁未,南路賊首莊大田率其衆攻大東、小東二門。
賊黨莊錫舍攻大南門。
番婦金娘攻小東門。
北路許尚等分攻大小北門。
自卯至午,箐、坎中賊衆蟻聚,旗幟分列,鎗炮如雨。
副将丁朝雄,于紅毛城中得舊貯大炮十餘位,複掘地得大炮子百枚,運緻各營。
賊至,辄轟擊之,直達數裡,賊死無算。
莊錫舍者,泉人也,其弟達德,勸使歸順,使莊允持書告之。
允以書示莊子才。
時子才館于道役,巡道永福廉知之,使楊廷理訊問,得其實,乃使赍劄谕之降。
及錫舍攻大南門,先夕遣來告,遂乘間入詣投誠。
常将軍使建功自贖。
時賊四面攻擊,日夕将退,錫舍倒戈相向,呼聲動地,楊廷理與遊擊蔡攀龍乘勢追殺,賊敗去。
錫舍南駐大湖,願立功自贖。
自是賊中有謀,錫舍皆洩于我。
夏四月乙巳,廣東肇慶協副将官福,領兵二千五百人,香山協副将謝延選領兵一千五百人,至郡北二十裡。
麻豆等三十八莊,守莊民乞兵告急,常将軍以三百人應之。
莊陷,千總廬思聰陣亡。
五月丁醜,常将軍克南潭莊,錫舍擒僞女軍師金娘及其衆,獲南路僞元帥王坑郎及賊黨林洪。
乙酉,福州将軍授參贊恒瑞與侍衛八人,領兵一千人,溫州鎮總兵魏大斌、副将詹田擢,以兵一千五百人往諸羅,困于鹿仔草。
複令遊擊藍田玉以千人由海道往。
賊集如蟻,方攻諸羅。
柴大紀發大炮擊之,斃賊葉省,大斌不能進。
秋七月庚辰,大斌自鹿仔草請濟師。
癸酉,以侍衛二人及參将特克什布、遊擊張萬魁領兵一千四百人,往大斌軍,複進戰不利,不能達諸羅。
丙戌,廣東遊擊馬文龍領兵一千人至。
八月庚子,按察使李永祺來,奉廷寄饬令進兵諸羅,擢柴大紀為水師提督,授參贊。
丙午,廣東副都督博清額、江甯将軍永慶領兵至。
辛亥,常将軍遵旨北征。
時霪雨連旬,水平四野,我軍自内地來者,十病五、六,郡城以外,盡為賊踞。
署知府楊廷理與衆會議,謂大兵一動,賊必乘虛攻郡,輕重得失,不可不審,遂以白于将軍。
已而城外之賊,已偵知我兵将行,分三路直犯大營。
将軍親統大兵出戰,賊退,乃不果行。
癸醜,提督藍元枚卒于鹿港。
甲寅,賊攻大營。
于是遣兵将相繼援諸羅,霖雨中田水阻深,軍裝盡濕,鎗炮不施。
副将貴林輩軍陷于正音莊。
貴林及諸将皆戰死,惟副将蔡攀龍、參将孫全謀潰圍入于諸羅。
語在攀龍傳。
北路賊前後陷鄉莊,不可勝計。
賊黨分踞牛稠山、大埔林、打貓、鬥六門、水沙連、庵古坑諸處。
諸羅困圍日久,民食草根荳■〈艹〈黑告〉〉,而賊營米榖堆積。
諸羅民有夜出偷米者,賊衆獲見,爽文必殺之,無有釋者。
募獲偷米民者有重賞。
由是諸羅民甘于死守。
九月,擢同知楊廷理為台灣府知府。
先是,八月中有旨以大學士陝甘總督嘉勇侯福康安為将軍,超勇侯海蘭察領隊大臣普爾普、舒亮、四川将軍鄂輝為參贊,統領巴圖魯侍衛一百二十餘員,調湖南兵二千人、貴州兵二千人、廣西兵三千人、四川屯練番兵二千人,赴台灣剿賊。
冬十月二十有九日癸亥,至于鹿港。
先使馳檄招徕,凡不從賊者,給與盛世良民旗一杆,領歸守莊,得無罪。
于是侯定計先清北路。
十有一月丁卯,賊敗于八卦山。
已巳解諸羅圍,癸酉搜剿諸羅近山賊莊,皆破之。
癸未攻複鬥六門,乙酉,進兵水沙連,盡破山内賊莊。
丁亥,滅大裡杙。
十有二月丁酉,破集集埔,縛爽文父林勸、母曾氏,妻黃氏及其弟壘。
辛亥剿小半天,擒賊林追、林二、林添、孫東海、王若敬等。
爽文遁入番社。
福侯使通事領番兵守阿裡山,将軍恒瑞、總兵許世亨守小半天山下,總兵普吉保守科仔坑口,領隊普爾普守科仔坑,将軍鄂輝、總兵穆克登阿守小半天,副将格繃額守清水溝。
又使參将張奉廷防淹水莊,參贊舒亮防歸仔頭,參将琢靈阿防集集埔,遊擊葉有光防盧厝莊,翼長六十七、遊擊吳琇分防大裡杙,守備潘國材分防東大墩,都司敏祿防軍功寮,副将徐鼎士防沙裡巴來,遊擊裴起鳌防犁頭店,同知徐夢麟由三貂橫截蛤仔難。
知府楊廷理督運各路糧饷。
福侯自與參贊海蘭察遍搜山谷番社。
數日間擒殺六千餘賊,獲鎗炮刀矛數千。
餘匪四散。
五十有三年春正月 四日丁卯,獲北路賊首林爽文于老衢崎及其弟躍興、賊黨何有志。
癸酉,巡撫徐嗣曾抵台灣。
丁醜,嘉勇侯進兵剿南路。
丁亥複鳳山城。
二月戊戌,獲南路賊首莊大田于琅■〈王喬〉及其弟大韭、母黃氏,賊黨簡天德、許光來、許尚輩四十餘人。
大田囚至郡,病亟,即磔之。
其養子天儀、天養,孫阿若,妻盧氏,媳陳氏,與北路賊黨蔡福、謝桧、葉省輩各家屬,及爽文弟林勇,又賊黨陳甯、陳秀英、陳泮等凡數百人。
至傳會之嚴煙,首陷大墩之劉升,皆緝獲,檻緻京師。
餘鹹斬于市。
是役也,台南北千餘裡,賊衆不下百萬,自福侯至,凡三閱月,兵無停機,奸無漏網。
深山窮谷,搜剔靡遺。
過郡城不入,馬無息足。
其所經略措置,具詳福侯傳,不複載。
南北路悉平。
庚戌,嘉勇侯福康安班師,入台灣郡城。
超勇侯海蘭察、領隊普爾普及侍衛巴圖魯,俱領兵内渡。
将軍常青、恒瑞奉旨入京。
柴大紀贻誤軍機,革職拿問。
按察使李永祺、巡道永福,俱被議。
以蔡攀龍為水師提督,梁朝桂為陸路提督,張芝元為建昌總兵,普吉保補台、澎鎮總兵。
以新授福州将軍魁倫渡台協理善後事宜,以台灣府知府楊廷理護理台灣道,以淡水同知徐夢麟署台灣府知府。
其餘官将,各升賞有差。
義民首有功者,俱得擢用。
其它奏辦事宜,悉見福侯傳。
嘉慶十年(乙醜)冬十一月二十四日,海逆蔡牽由滬尾入踞鹿耳門。
十二月二十四日,浙、閩水師提督李長庚,統舟師至鹿耳門困蔡牽。
十一年丙寅二月,蔡牽逸去。
三月初一日,廣東将軍賽沖阿,自江西道中奉旨剿賊入城。
五月,蔡牽再來,複逸。
十三年戊辰,以王得祿提督浙、閩水師。
十四年己已八月十八日,追擊于黑水外洋,蔡牽落海死。
蔡牽,泉之同安人。
初傭工自食,繼為寇,出沒海上,遂成巨憝;為浙、粵、閩三省大患。
其來台灣,入鹿耳門,始嘉慶五年。
越九年四月又至,乘雨登岸,北汕炮不得發。
戕遊擊武
将梁文煊、王珍、王禮摘印看守。
王珍于看守後病故,系其子跟究錢糧倉庫着落。
其文職吳觀域等五員,武職周應龍、張彥賢等十六員,俱押赴軍前,沖鋒效力。
十六日提督舟抵澎湖,金門鎮右營遊擊兵船同到。
提督在澎,操練軍士,捐雇小艇,為攏岸之用。
台灣霪雨連月,賊人坐困,總督密募商船入台偵探,多載魚鲞。
賊喜得鲞,酬以米粟。
又令漁舟托言遭風漂泊,使壯士附船,用竹筒貯告示蠟封之,系腰間。
至港,辄從海底潛行登岸,入府遍挂谕村莊市鎮,有建大清旗号者,即為順民。
諸邑人等有寫大清二字貼縫衣帽者,即免誅戮。
由是各裡社紛紛遵辦,以候王師。
六月初九至十一日,各路官兵集澎湖,凡萬七千人,将領十餘員,船六百餘艘。
十三日提督統大軍放洋,總督在廈時傳令諸将,從笨港、打鼓港、鹿耳八門三道進攻,以分賊勢,仍各授錦囊,約澎湖放洋後啟視;則令齊攻鹿耳。
十六日黎明,王師蔽海而至,壯士洪就、王速跳海,尋港插标。
澎協右營守備林亮、台協左營千總董方,催船入港。
潮水驟漲八尺,諸船盤礁并進,巨炮轟天。
守口賊目鄭廷瑞等奔回府治。
午刻抵安平鎮,居民持香跪接,壺漿歡迎,遂登城。
艨艟泊台江,賊從海岸發巨炮,炸而自傷。
十七日,提督樓船進安平港。
巳刻,賊千餘人涉喜樹仔至四鲲身,将犯安平;官軍發炮,賊仍故智,辄伏沙中。
炮彈入沙,屍首飛越,亟遁歸。
十九日辰刻,負載車輪,直犯鎮城,男婦齊出堵禦,官軍奮勇殺賊百餘,複遁歸。
自五月中,賊黨既分,閩、粵屢相并殺。
閩恒散處,粵悉萃居,勢常不敵。
南路賴君奏等所糾大莊十三,小莊六十四,并稱客莊,肆毒閩人。
而永定、武平、上杭各縣之人,複與粵合。
諸泉、漳人多舉家被殺被辱者。
六月十三日,漳、泉糾黨數千,陸續分渡淡水,抵新園、小赤山、萬丹、濫濫莊等處,圖并客莊。
王師已入安平,不之知也;連日互鬥,各有勝負。
十九日,客莊齊豎大清旗,漳、泉賊黨不鬥自潰,疊遭截殺,群奔至淡水溪。
溪闊水深,溺死無算,積屍填港,後至者踐屍以渡。
生還者數百人。
府治之賊,猶連日列陣海岸,南至鹽埕,北至洲仔尾,凡十餘裡,如堵如林。
二十一日,總鎮藍廷珍、守備林亮等,分兵從圓港、西港仔登岸,暗渡竿藔,遇賊于蘇厝甲,敗之。
二十二日,複敗之于木栅仔、茑松溪。
是日水師前營守備林秀等,由七鲲身、濑口入,進擊朱文、謝希賢等由塗墼埕、新街尾入。
賊徒奔潰。
已刻,各路官軍并會府治。
二十三日,提标行視郡中,宣布威惠。
提督駐北教場,總鎮駐萬壽亭。
二十七日,遣林秀等往北路剿捕。
二十八日,遇賊大目降莊,截殺之。
一貴等走灣裡溪,夜遁下加冬,絕食,複遁月眉潭,賊徒尚數百。
閏月初二日,再遣遊擊朱文略北路。
先是提督自澎遣遊擊張駥帶兵五百名,總督自廈、巡撫自省,共調兵千三百名,前往接應。
北路淡水營之兵下府夾攻。
于是都司陳策兼程而下,未至,府治已克。
随饬朱文等相機剿撫。
初七日奉到六月初三日上谕台灣衆民:『據督臣滿保等所奏,台灣百姓似有變動。
滿保于五月初十日領兵起程。
朕思爾等俱系内地之民,非賊寇之比,或為饑寒所迫,或為不肖官員克剝,遂緻一、二匪類倡誘衆人殺害,情知罪不能免,乃妄行強拒。
其實與衆何涉。
今若遽行征剿,朕心大有不忍,故谕總督滿保,令其暫停進兵。
爾等若即就撫,自諒原爾罪。
若執迷不悟,則遣大兵圍剿,俱成灰燼矣。
台灣隻一海島,四面貨物俱不能到;本地所産不敷所用,祗賴閩省錢糧養生。
前海賊占據六十餘年,猶且剿服不遺餘孽。
今匪類數人,又何能為?谕旨到時,即将困迫情由訴明,改惡歸正,仍皆朕之赤子。
朕知此事非爾等本願,必有不得已苦情。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苟且偷生,因而肆行擄掠。
原其緻此之罪,俱由不肖官員。
爾等系朕曆年豢養良民,朕不忍剿除,故暫停進兵。
若總督、提督、總兵官統領大兵前往圍剿,爾等安能支持。
此旨一到,諒必就撫,不得執迷不悟,妄自取死。
特谕欽此』!遵即于初八日,遣官招撫,而一貴、飛虎等為官軍所迫,竄入諸羅縣溝尾莊民楊旭家。
旭與弟雄謀擒獻,醉之以酒,詭集六莊鄉壯為防護,密約義民王仁和、楊石秀,中夜盡縛之。
是早交帶兵官林秀,獻俘軍門。
吳外等亦漸次擒獲。
杜君英等就撫,俱械送京師。
九月,餘夥黃輝、卓敬等,複糾衆屯小岡山。
十二月又有莿瓜成、蘇清等豎旗為孽。
總鎮藍廷珍随時捕獲,俱斬之。
明年二月二十二日奉旨,朱一貴、翁飛虎、王玉全、張阿山、吳外、李勇、陳印,淩遲處死。
杜君英、陳福壽,既自行就撫,改為即處斬。
其激變陣逃、失陷地方各文武員弁,分别治罪。
南路豎大清旗之李直三、侯觀德等,從優議叙。
給台地守土義民劄付一百一十五張,引兵殺賊義民劄付三十六張,擒賊義民劄付二十三張。
雍正元年論功授賞,奉旨:總督滿保着兼兵部尚書銜,提督施世骠着給與世襲頭等阿達哈哈番,總兵藍廷珍着給與世襲三等阿達哈哈番,陣亡副将許雲着與拜他拉布勒哈番,參将羅萬倉、遊擊遊崇功着給與沲色拉哈番,歐陽凱着追贈太子少保。
其餘身故副将、遊擊、守備、千總、把總,均準蔭一子監生。
陣亡官兵,各賞赉有差。
乾隆三十五年(戊子)秋九月,大穆降莊奸民黃教謀亂,伏誅。
黃教素跳梁,為鄉裡所畏。
莊左右多盜牛賊,而皆服于教。
于是畜牛者必與教約,每畜一牛,歲納粟一石于教,牛卒出入無患。
頃之,教為許弼所控,恨甚,使人要弼,割其耳鼻,郡縣莫之問。
弼窮,乃控于制府,檄台郡守嚴緝,于是郡役四出捕教。
教不就縛,乃與其黨陳宗寶、鄭純、石桑、黃芳輩謀為亂。
十月朔日,豎旗岡山,就近汛兵多被戕殺,南北搖動。
郡守鄒應元聞警,丞領壯役民番剿捕。
事聞,有旨限四閱月蕩平,乃獲鄭純、黃芳置之法。
教遁,巡道張珽被議奪職。
繼任者複令搜捕,有報教逸于番社者,求之不得;或雲教拒敵,死于亂軍之中矣。
乃具報事熄。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冬十有一月,北路賊林爽文謀亂,陷彰化、淡水、諸羅,南路賊莊大田應之,陷鳳山。
五十二年春正月,提督黃仕簡、任承恩引兵剿之,弗克。
三月,诏以兩湖總督常青、江南提督藍元枚,帥師剿賊。
賊弗靖,元枚卒于軍。
冬十月,大學士陝甘總督嘉勇侯福康安、超勇侯海蘭察,複奉旨帥師剿賊。
五十三年春正月,平之,賊伏誅。
爽文,漳州平和人,徙居彰化大裡杙。
少充縣捕,奸狡叵測。
尋去役,糾諸亡命,行劫掠,為民害。
大裡杙去彰化五十裡,逼近内山,溪墈圍抱,匿奸其中,吏不能問。
初,漳人嚴煙渡台,傳天地會。
其法随處聚衆,少者數十,多則數百,設香案,歃血瀝酒,誓為黨援。
爽文匪黨素多,又入此會為聯絡,于是氣類通四邑。
初結會時,人已衆,北路即分為三房。
爽文為長房,蔡福為次房葉省為三房。
而南路莊大田、大韭輩,亦為會焉。
五十一年七月,巡道永福、知府孫景燧,遣有司會營緝治。
石溜班把總陳和獲匪黨黃锺,解縣。
有楊光勳者,富民楊文麟養子也;既入會,其弟媽世與光勳不睦,乃創為雷公會,與敵焉。
于是同知攝諸羅縣事董啟■〈王延〉,獲文麟與光勳子楊狗。
狗以賄釋去,遂與其黨謀殺陳和。
适和又獲匪黨張烈,夜宿鬥六門。
狗與衆縱火焚劫,遂殺和。
巡道與總兵柴大紀,率兵捕之,獲數十人。
而啟■〈王延〉所獲楊光勳仍逸去。
同知攝彰化縣事劉亨基又獲光勳,于是鎮道欲小其事,改天地會為添弟會,謂光勳兄弟不睦,故為此會以相勝;而歸罪于文麟一家,置爽文等不問。
斬會匪何慶、楊輝等數十人。
時按察使司李永祺來台勘審,亦如拟覆奏,旋内渡去。
于是會黨悉入大裡杙愈嘯聚,抗法不可制。
時新任彰化縣俞峻初莅事,謂此輩非急治不可,乃急捕之。
獲者即斃杖下。
然竟不可遏,且益熾。
十一月戊子,總鎮使遊擊耿世文領軍三百人往彰化,知府孫景燧與之俱行。
丁酉夜,賊陷大墩,遊擊耿世文、北路副将赫生額、彰化令俞峻皆遇害。
己亥,賊陷彰化,殺攝縣劉亨基、知府孫景燧、同知長庚、都司王宗武、典史馮啟宗皆死之。
亨基女滿姑罵賊死。
十有二月庚子朔,賊陷淡水,署同知台灣縣知縣程峻、竹塹巡檢張芝馨死之。
賊衆推爽文為盟主,僞号順天,僞封王作為大元帥、王芬為将軍。
是日宴群賊。
爽文以烏緞為冠,蟠金龍二,黃線結蕤,自頂垂背。
掠取官幕袍服衣之。
其衆悉以烏布帕頭。
乙巳,賊陷諸羅,殺攝縣董啟■〈王延〉、原署諸羅縣唐镒、典史锺燕超、南投縣丞周大綸、羅漢門縣丞陳聖傳、貓霧拺巡檢渠永湜、左營遊擊李中揚,均死之。
郡城戒嚴。
台灣縣知縣王露病不能視事,台防同知楊廷理兼理府事,率員弁晝夜葺城栅,令街巷居民每數十家添置木栅。
巡道永福遣俸滿教授羅前蔭、海東掌教粵舉人曾中文、幕友劉繩祖,共往鳳山,募粵莊義民,赴郡守禦。
同知楊廷理率經曆羅倫、晉江監生郭友和,步行于市,手執大書招募義民旗,三日中得八千人。
複至海口,招得水手一千人。
鸠工匠制賬房,整鎗炮、鑄鉎子、造器械,分給民番,以備戰守。
報警踵至,廷理日促總鎮出兵,不許。
巡道、總鎮皆自設大炮于衙署前,而無用兵意。
廷理日躍馬巡城警部伍,比複至總鎮處促出兵,聲色俱厲,更晝夜不歸署。
丙午,總鎮柴大紀始領兵出城﹐留演武廳。
丁未,守于鹽埕。
賊大至,并力禦之,不勝。
營中貯大銅炮一,乃乾隆四十七年海水漂出者,燃火發擊,斃賊無算,賊乃退。
越日,北路監生李安善,起義克複彰化城,擒僞将楊振國、高文麟、陳高、楊軒舉,而幕賓壽同春亦舉義攻複淡水,擒王作、許律、陳覺、鄭加等。
由是賊無鬥志,爽文引而北。
壬子,南路賊首莊大田陷鳳山,知縣湯大奎、典史史謙死之。
參将瑚圖裡走郡城,衆心懼。
巡道遣典史易鳳翊内渡請兵。
同知楊廷理使諸生曾廷豪赴澎湖告警。
癸醜,澎湖遊擊蔡攀龍領兵八百人至,遂出劄城南之桶盤棧。
南路賊踵至,同知楊廷理與經曆羅倫、外委王國志,領民番出擊之。
賊奔。
奪鎗炮器械無算。
時南北路賊欲合謀郡東北大武壟。
為南北要沖。
于是同知楊廷理與守備王天植哨大目降以要之。
千總沈瑞先行。
甲子,遇賊于大灣。
沈瑞戰死,廷理、天植破圍出。
戊辰,南北賊會攻東門,以蔗葉枯藤,灌硫磺引火之物,密置城下,将以夜分燒城栅。
比夜大雨達且,賊計窘。
除日己巳,複四面攻城,于大東門縱火。
廷理率義民,沿城撲救,城幾陷。
武舉人葉顯名率義旅,加磚土力堵,賊不能入。
廷理乃率衆出小東門,左關出小南門,與守備邱能成、李步雲,斜沖互擊之,賊敗。
适蔡攀龍亦領番兵至,夾攻之。
賊大敗,藏伏蔗林中,被火死者以千計。
生擒陳允、蔡茂等,于是人心乃定。
時内地以十二月六日聞警,總督常青馳駐泉州,奏請以水師提督黃仕簡,率師自廈門赴台灣;陸路提督任承恩,率師自蚶江赴鹿港。
巡撫徐嗣曾奏請以閩安協副将徐鼎士領督撫各标營官四十一員,水師兵一千八百人,同原任理番同知王隽,由五虎門赴淡水,均以風信不利,泊海口。
五十二年春正月癸酉,黃提軍以二千人至郡城。
乙亥,任提軍以二千人至于鹿港。
壬午,黃提軍遣海壇鎮總兵郝壯猷領兵二千人征南路,遊擊蔡攀龍副之;台灣鎮總兵柴大紀領兵二千人征北路,安平協副将林光玉副之。
郝将赴南路,未行,鳳山教谕葉夢苓、訓導訓導陳龍池,于埤頭糾義旅出迎,猝遇賊,均死之。
義民殲焉。
賊勢大盛,郝燒莊焚剿而往,卒不能進,駐兵于大湖。
柴北行,鹿仔草武舉人陳宗器,統同安義民為之前導;雙溪口武舉人黃奠邦,亦統義民為之接應。
壬辰,遂複諸羅,獲僞軍師侯元當。
其時,爽文方與衆賊還攻北路,焚掠義民莊社,彰化再陷。
丙申,興化協副将格繃額,領兵一千六百人,從汀州鎮總兵普吉保至。
黃提軍使往北路,會柴大紀攻鬥六門。
普趨鹿港,與任承恩深溝高壘,以屯守為計。
賊勢日盛,而郝壯猷困于大湖不進。
頃之,福甯鎮遊擊延山領兵一千人至,同知楊廷理言于黃提軍,請以救郝,而使安平遊擊鄭嵩領義民從水路協濟。
二月辛酉複鳳山。
未幾複陷于賊。
延山、鄭嵩與隽死之,郝棄城走。
語在鄭嵩傳。
丁醜,總督常青至,甫入鹿耳門,知鳳山複陷,即飛劄調兵,令同知楊廷理選募義民六千人,協守城池;遊擊蔡攀龍領兵九百人,仍守桶盤棧;遊擊曾紹龍、守備李步雲,領兵六百人,守東門外草店尾;遊擊邱維揚、守備林象新,領兵七百人,守北門外柴頭港;副将丁朝雄,領兵三百人防護海口;參将潘韬領兵五百人,與廷理守城中。
奉旨:以黃仕簡、任承恩調度失宜,遞刑部治罪,斬郝壯猷以徇于軍。
以常青為将軍,節制台灣。
以江南提督藍元枚為參贊,令飛渡鹿港。
以李侍堯為閩浙總督。
是時南北路賊勢大盛,間日常來圍攻。
丁未,南路賊首莊大田率其衆攻大東、小東二門。
賊黨莊錫舍攻大南門。
番婦金娘攻小東門。
北路許尚等分攻大小北門。
自卯至午,箐、坎中賊衆蟻聚,旗幟分列,鎗炮如雨。
副将丁朝雄,于紅毛城中得舊貯大炮十餘位,複掘地得大炮子百枚,運緻各營。
賊至,辄轟擊之,直達數裡,賊死無算。
莊錫舍者,泉人也,其弟達德,勸使歸順,使莊允持書告之。
允以書示莊子才。
時子才館于道役,巡道永福廉知之,使楊廷理訊問,得其實,乃使赍劄谕之降。
及錫舍攻大南門,先夕遣來告,遂乘間入詣投誠。
常将軍使建功自贖。
時賊四面攻擊,日夕将退,錫舍倒戈相向,呼聲動地,楊廷理與遊擊蔡攀龍乘勢追殺,賊敗去。
錫舍南駐大湖,願立功自贖。
自是賊中有謀,錫舍皆洩于我。
夏四月乙巳,廣東肇慶協副将官福,領兵二千五百人,香山協副将謝延選領兵一千五百人,至郡北二十裡。
麻豆等三十八莊,守莊民乞兵告急,常将軍以三百人應之。
莊陷,千總廬思聰陣亡。
五月丁醜,常将軍克南潭莊,錫舍擒僞女軍師金娘及其衆,獲南路僞元帥王坑郎及賊黨林洪。
乙酉,福州将軍授參贊恒瑞與侍衛八人,領兵一千人,溫州鎮總兵魏大斌、副将詹田擢,以兵一千五百人往諸羅,困于鹿仔草。
複令遊擊藍田玉以千人由海道往。
賊集如蟻,方攻諸羅。
柴大紀發大炮擊之,斃賊葉省,大斌不能進。
秋七月庚辰,大斌自鹿仔草請濟師。
癸酉,以侍衛二人及參将特克什布、遊擊張萬魁領兵一千四百人,往大斌軍,複進戰不利,不能達諸羅。
丙戌,廣東遊擊馬文龍領兵一千人至。
八月庚子,按察使李永祺來,奉廷寄饬令進兵諸羅,擢柴大紀為水師提督,授參贊。
丙午,廣東副都督博清額、江甯将軍永慶領兵至。
辛亥,常将軍遵旨北征。
時霪雨連旬,水平四野,我軍自内地來者,十病五、六,郡城以外,盡為賊踞。
署知府楊廷理與衆會議,謂大兵一動,賊必乘虛攻郡,輕重得失,不可不審,遂以白于将軍。
已而城外之賊,已偵知我兵将行,分三路直犯大營。
将軍親統大兵出戰,賊退,乃不果行。
癸醜,提督藍元枚卒于鹿港。
甲寅,賊攻大營。
于是遣兵将相繼援諸羅,霖雨中田水阻深,軍裝盡濕,鎗炮不施。
副将貴林輩軍陷于正音莊。
貴林及諸将皆戰死,惟副将蔡攀龍、參将孫全謀潰圍入于諸羅。
語在攀龍傳。
北路賊前後陷鄉莊,不可勝計。
賊黨分踞牛稠山、大埔林、打貓、鬥六門、水沙連、庵古坑諸處。
諸羅困圍日久,民食草根荳■〈艹〈黑告〉〉,而賊營米榖堆積。
諸羅民有夜出偷米者,賊衆獲見,爽文必殺之,無有釋者。
募獲偷米民者有重賞。
由是諸羅民甘于死守。
九月,擢同知楊廷理為台灣府知府。
先是,八月中有旨以大學士陝甘總督嘉勇侯福康安為将軍,超勇侯海蘭察領隊大臣普爾普、舒亮、四川将軍鄂輝為參贊,統領巴圖魯侍衛一百二十餘員,調湖南兵二千人、貴州兵二千人、廣西兵三千人、四川屯練番兵二千人,赴台灣剿賊。
冬十月二十有九日癸亥,至于鹿港。
先使馳檄招徕,凡不從賊者,給與盛世良民旗一杆,領歸守莊,得無罪。
于是侯定計先清北路。
十有一月丁卯,賊敗于八卦山。
已巳解諸羅圍,癸酉搜剿諸羅近山賊莊,皆破之。
癸未攻複鬥六門,乙酉,進兵水沙連,盡破山内賊莊。
丁亥,滅大裡杙。
十有二月丁酉,破集集埔,縛爽文父林勸、母曾氏,妻黃氏及其弟壘。
辛亥剿小半天,擒賊林追、林二、林添、孫東海、王若敬等。
爽文遁入番社。
福侯使通事領番兵守阿裡山,将軍恒瑞、總兵許世亨守小半天山下,總兵普吉保守科仔坑口,領隊普爾普守科仔坑,将軍鄂輝、總兵穆克登阿守小半天,副将格繃額守清水溝。
又使參将張奉廷防淹水莊,參贊舒亮防歸仔頭,參将琢靈阿防集集埔,遊擊葉有光防盧厝莊,翼長六十七、遊擊吳琇分防大裡杙,守備潘國材分防東大墩,都司敏祿防軍功寮,副将徐鼎士防沙裡巴來,遊擊裴起鳌防犁頭店,同知徐夢麟由三貂橫截蛤仔難。
知府楊廷理督運各路糧饷。
福侯自與參贊海蘭察遍搜山谷番社。
數日間擒殺六千餘賊,獲鎗炮刀矛數千。
餘匪四散。
五十有三年春正月 四日丁卯,獲北路賊首林爽文于老衢崎及其弟躍興、賊黨何有志。
癸酉,巡撫徐嗣曾抵台灣。
丁醜,嘉勇侯進兵剿南路。
丁亥複鳳山城。
二月戊戌,獲南路賊首莊大田于琅■〈王喬〉及其弟大韭、母黃氏,賊黨簡天德、許光來、許尚輩四十餘人。
大田囚至郡,病亟,即磔之。
其養子天儀、天養,孫阿若,妻盧氏,媳陳氏,與北路賊黨蔡福、謝桧、葉省輩各家屬,及爽文弟林勇,又賊黨陳甯、陳秀英、陳泮等凡數百人。
至傳會之嚴煙,首陷大墩之劉升,皆緝獲,檻緻京師。
餘鹹斬于市。
是役也,台南北千餘裡,賊衆不下百萬,自福侯至,凡三閱月,兵無停機,奸無漏網。
深山窮谷,搜剔靡遺。
過郡城不入,馬無息足。
其所經略措置,具詳福侯傳,不複載。
南北路悉平。
庚戌,嘉勇侯福康安班師,入台灣郡城。
超勇侯海蘭察、領隊普爾普及侍衛巴圖魯,俱領兵内渡。
将軍常青、恒瑞奉旨入京。
柴大紀贻誤軍機,革職拿問。
按察使李永祺、巡道永福,俱被議。
以蔡攀龍為水師提督,梁朝桂為陸路提督,張芝元為建昌總兵,普吉保補台、澎鎮總兵。
以新授福州将軍魁倫渡台協理善後事宜,以台灣府知府楊廷理護理台灣道,以淡水同知徐夢麟署台灣府知府。
其餘官将,各升賞有差。
義民首有功者,俱得擢用。
其它奏辦事宜,悉見福侯傳。
嘉慶十年(乙醜)冬十一月二十四日,海逆蔡牽由滬尾入踞鹿耳門。
十二月二十四日,浙、閩水師提督李長庚,統舟師至鹿耳門困蔡牽。
十一年丙寅二月,蔡牽逸去。
三月初一日,廣東将軍賽沖阿,自江西道中奉旨剿賊入城。
五月,蔡牽再來,複逸。
十三年戊辰,以王得祿提督浙、閩水師。
十四年己已八月十八日,追擊于黑水外洋,蔡牽落海死。
蔡牽,泉之同安人。
初傭工自食,繼為寇,出沒海上,遂成巨憝;為浙、粵、閩三省大患。
其來台灣,入鹿耳門,始嘉慶五年。
越九年四月又至,乘雨登岸,北汕炮不得發。
戕遊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