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林慶旺,晉江副榜。
三十四年任。
蔡登龍,同安舉人。
林華昌,晉江舉人。
施德馨,南靖舉人。
曾輝缵,福州舉人。
杜成錦,侯官舉人(舊注雲有傳,今失之)。
張應聘,海澄舉人。
蔡時升,晉江舉人。
丁蓮,晉江人,癸巳進士。
吳啟進,南安舉人。
雍正四年六月任。
鄭拔進,南安人,甲辰進士。
薛士中,閩縣人,甲辰進士。
十年任。
十二年丁憂。
吳開業,海澄人,甲辰進士,十二年任。
乾隆三年,升徽州祁門縣知縣。
郭美,閩縣人,癸卯進士,乾隆三年任。
四年丁憂。
薛士中,見上,五年再任。
吳應造,福清人,庚戌進士。
九年二月任。
黃元寬,福清解元,進士。
十二年七月任。
林元德,福清人,丁巳進士。
十五年十一月任。
十六年八月,卒于官。
謝家樹,歸化人,己未進士。
十七年三月任。
以憂去。
唐山,莆田人,進士。
二十二年卒于官。
林清源,安溪舉人。
二十二年七月署。
王士鳌,惠安人,己未進士。
二十三年四月任。
謝家樹,見上。
二十六年六月再任。
官偉,邵武舉人。
二十九年十一月任。
尤垂青,晉江人。
丁醜進士,三十三年三月任。
董文駒,閩縣人,丙戌進士。
三十六年任(有傳)。
黃世模,福州人,丙戌進士。
三十八年十一月任。
廖玉麟,閩縣人,癸未進士。
四十二年三月任。
黃洪詩,羅源舉人。
四十五年四月任。
羅前蔭,侯官舉人。
四十八年八月任。
王簡良,閩縣舉人。
五十一年十二月任。
沈鴻儒,永定人,己醜進士,由廣西知縣改授。
五十五年五月任。
遊光缵,霞浦人,庚子進士。
五十八年九月任。
陳從龍,安溪廪貢。
嘉慶二年九月任。
黃耀彰,晉江舉人。
六年三月任。
傅淵季,南安人,庚子會魁。
十年二月任。
府儒學訓導 袁宏仁,建陽廪貢,雍正十二年任。
乾隆三年,升山東巨野縣丞(有傳)。
李瓊林,汀州歲貢,乾隆三年任。
五年告休。
楊友竹,連江廪貢,五年任。
李長芳,永安廪貢,九年四月任。
蕭國琦,惠安舉人。
十二年八月任。
十五年六月卒于官。
林起述,沙縣廪貢。
十五年十一月任。
曾應選,惠安貢生。
十九年三月任。
鄭克容,永春。
二十二年八月任。
王之玑,永定廪貢。
二十五年十一月任。
陳鵬程,侯官廪貢。
二十八年十月任。
呂天茂,順昌□□。
二十一年任。
唐象言,漳州廪貢。
三十五年四月任。
範應鬥,大田廪貢。
三十八年四月任。
謝德芳,邵武舉人。
四十一年十二月任。
張錦,晉江舉人。
四十三年十一月任。
林擎天,閩縣廪貢。
四十六年十一月任。
陳鼐,長樂舉人。
五十年四月任。
楊見龍,平和舉人。
五十三年四月任。
柯其晖,莆田舉人。
五十七年三月任。
楊梅,同安生員,軍功議叙。
六十年二月任。
李惟清,同安廪貢。
嘉慶三年十一月任。
林占梅,安溪舉人。
七年六月任。
十一年三月,卒于官。
陳開運,惠安廪貢。
十一年七月任。
縣儒學教谕 傅廷璋,南安舉人。
康熙二十六年任。
二十九年,卒于官。
林宸書,莆田歲貢。
三十年任。
升廣東歸善縣知縣。
陳铨,漳州歲貢。
三十四年任。
升河南嵩縣知縣。
黃世僯,龍溪拔貢。
三十九年任。
升山西廣靈縣知縣。
陸登選,瓯甯舉人。
四十三年任。
升浙江分水縣知縣。
康卓然,龍溪歲貢。
四十八年任。
升京衛武學教授。
鄭長濟,福清歲貢。
五十二年任。
升四川興文縣知縣。
魏藻,福清舉人,五十七年任。
卒于官。
吳應異,侯官舉人。
五十八年任。
葛鼐,閩縣附貢。
雍正元年任。
張壽介,南靖副榜。
三年任,升國子監學錄。
洪淳英,同安舉人。
六年任。
〔升〕江蘇官興縣知縣。
陳士恭,漳州舉人。
十年任。
升廣東樂會縣知縣。
陳霄九,南靖舉人。
十三年任。
卒于官。
徐宏祚,将樂舉人。
乾隆三年任。
李锺德,安溪舉人。
六年任。
吳光祖,福清明通榜。
九年九月任。
朱升元,晉江明通榜。
十二年九月任。
陳藻,莆田明通榜。
十六年十月任。
官偉,邵武舉人。
十九年二月任。
李騰镕,永安廪貢,諸羅訓導。
二十一年四月署。
林清元,安溪舉人。
二十一年十月任。
何奏成,漳浦舉人。
二十五年二月任。
張伯谟,侯官甲戌明通榜。
二十九年三月任。
翁振綱,閩縣舉人。
三十三年二月任。
饒澍,龍岩拔貢,三十六年五月任。
徐時新,建甯縣拔貢。
三十九年五月任。
陳天杏,沙縣拔貢。
四十一年十一月任。
陳雲錄,福清舉人。
四十四年十二月任。
杜梅,同安舉人。
四十八年九月任。
施寅亮,南安舉人。
五十一年八月任。
葉芳淑,順昌拔貢。
五十五年四月任。
卒于官。
黏繼任,晉江舉人。
五十七年十月任。
饒焞,光澤舉人。
嘉慶元年三月任。
吳拱極,龍岩拔貢。
五年四月任。
鄭兼才,德化拔貢。
戊午解元,九年三月任。
十二年,以軍功升江西長甯知縣。
縣儒學訓導 薛雲,瓯甯歲貢。
雍正十二年任。
黃文璇,侯官歲貢。
乾隆三年任。
吳昙,甯洋歲貢。
七年任。
卒于官。
伍兆崧,甯化優貢。
十年任。
卒于官。
郭安,侯官廪貢(有傳,今失)。
十二年七月任。
江管,海澄廪貢。
十五年九月任。
林起述,沙縣廪貢,府學訓導。
十八年六月署。
方雲錦,永春貢生。
十九年閏四月任。
黎學安,甯化廪貢。
二十年六月任。
李騰镕,永安廪貢。
諸羅訓導。
二十一年四月兼署。
蕭炳馨,泰甯拔貢。
二十三年十二月任。
陳元恕,永安廪貢。
二十七年八月任(有傳)。
何澤可,光澤廪貢。
二十年十二月任。
董尚猷,崇安廪貢。
三十五年四月任。
李振漢,福州歲貢。
黃梅,龍溪拔貢。
三十八年四月任。
孫芳時,永春舉人。
四十一年九月任。
張克綏,晉江解元。
四十四年十二月任。
邱玉軒,甯化廪貢。
四十九年閏三月任。
陳鴻猷,永安拔貢。
五十一年十一月任。
蘇調羹,德化舉人。
五十五年三月任。
蔡光邦,漳浦舉人。
五十八年八月任。
盧應鵬,永定廪貢。
嘉慶四年二月任。
黃對揚,龍溪舉人。
八年二月任。
十二年,以軍功升廣西來賓知縣。
傅呂,邵武舉人。
十一年十二月任。
右教官凡一百一十六人,舊志立傳者一人、續增者二人,凡三人有傳;而山長傅修亦并紀焉。
袁宏仁,字醇一,建陽人,廪貢生。
雍正十二年郡庠新設訓導,由福州府學調任。
至則捐赀修朱文公祠,築草亭,進諸生朝夕講肄其中。
以台處海外,士子得書維艱,複捐俸購古今載籍計六百餘本,藏于學宮,俾諸生得肆力闳覽。
秩滿升巨野縣丞(「舊志」)。
陳元恕,字敬葊,延之永安人,乾隆壬午檄調邑司訓。
至則嚴考課、勤講肄,以意氣勵諸生,多士感之。
于是職員楊志申再捐租以裕學費。
元恕愈加意振作,定章程,飯食獎賞悉準海東、崇文兩書院;而于祠廟香燈朔望打掃、歲時久遠之修葺并勒成規,刊為籍,以贻于後雲(鄭兼才撰傳)。
董文駒,字道實,号羅峰,閩縣人,乾隆丙戌科進士。
三十六年檄調府教授,有學行,月課生童,嚴扃試,盛供具以待。
遇風雨則改期,無或曠廢。
衡文慎甲乙;有所改竄,字畫必端正。
得佳文,則優賞以鼓舞之。
與諸生言,必本忠孝諸大節。
雖切磋嚴憚,而和氣仍予人以可親。
嘗兼監海東書院,逢課期稽察綦嚴,不徇情面。
生童膏火如數按給,無許丁胥脧削。
寒畯賴之(韓必昌撰傳)。
傅修,字竹漪,廣東海陽人。
乾隆壬午舉人,出泾陽張鶴山門。
鶴山觀察台灣時,南湖書院未廢,延修主講席。
修峻豐裁,見諸生未嘗不衣冠。
月課講期,有規條無或踰越。
及門如葉期頤、陳作霖、郭旁達、史錦華,皆其高足也。
尋掌鳳邑屏山書院,訓課一如南湖。
院畔有蓮池潭,居民群得采捕,為勢力占據,修言于官複之。
營卒素驕悍,某生負營債還子錢浮于母者,已累十倍,猶迫使售屋以償,鎖其門。
修廉知,往谒營帥,繩卒以法,革其籍,士多感之。
選山西山陰令,将行,士民焚香餞送,至千餘人,有泣下者(韓必昌撰傳)。
論曰:記稱『凡學之事,嚴師為難。
師嚴,然後道尊。
道尊,然後人知敬學』。
夫曰嚴者,由上之嚴之,非師之能自為嚴也。
嚴猶敬也。
不曰敬而曰嚴者,敬不足以盡其義雲爾。
是故嚴之于始,必擇賢而師。
嚴之于中,雖诏于天子無北面。
嚴之于終,必悅其學而親其師,循其教而無敢踰越焉,故曰嚴也。
今之教官,則師也,而循資格以處之,未雲嚴也。
弟子之親其師也,或以其名雲爾。
傳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說者謂人資于己,不得已而應之可也。
若好為人師,則自足而不複有進。
是言也,為學者則然,而獨不可語教官。
教官以師為官者也。
将食其祿而怠其事,曰吾固不好為師者乎?行不足以法于衆,學不足以應其求,厭然營糗糒以去者,殆皆不好為師者也。
山長傅修,風持峻厲,而鶴山觀察不以舉主屈其尊,賓主之間,殆庶幾焉。
若夫宏仁之勸士,元恕之不欺,文駒之應繩蹈墨,有足多者。
詩曰:『尚有典型』。
其是之謂矣。
選舉 學校育賢才,将求其人而用之;雖在海外,讵有異哉?國家因舊制,郡學生歲貢一人、縣學生二歲貢一人,升諸太學,曰歲貢。
歲貢者,以學生食廪之先後為序;遇覃恩,則以是年當貢者為恩貢,其次一人為歲貢。
順治初年,诏校天下郡縣學生拔其尤者赴廷試,十二年一行,曰拔貢。
雍正初,定六年一行,郡學拔二人、縣學拔一人,無其人則缺焉。
乾隆八年,遂定以十二年着為例。
台之有歲貢,自康熙二十七年始也;恩、拔二貢,自康熙三十六年始也。
若是者曰選士,三年大比。
天子命使者至其鄉,秋八月三試于鄉闱,隽者登解榜;有司表其門,具聘币,以禮緻之京師,曰舉人。
明年春三月,天子命大臣,扃禮闱三試之;得第于春官者,有诏集殿庭,天子親策問焉,遂甲乙其榜,曰進士。
台自康熙二十五年始設學。
明年春,陸路提督張雲翼疏稱:二十六年丁卯大比,在台灣為開科之始,請照甘肅甯夏之例,于閩省鄉闱另編字号,額收一、二名;俟肄業者衆,仍撤去另号,勿限額數。
于是诏以台灣生員另編字号,于額外取中文舉人一名。
台灣之有鄉科,于是始。
三十二年,邑學生王璋,以第六人登解榜;璋仕為良吏,晉秩谏垣。
邑之有舉人,自王璋始也。
先是,閩省解額僅有五十四人,康熙三十五年(丙子),诏以天下各省分上中下三等,均增解額;以福建為中省,增額一十七人為七十一人。
三十六年,總督郭世隆以四學士人佥請撤去另号,合閩省一體取中;遂入奏,诏報可。
四十七年(壬午),分官卷者七人,未有隽者。
自後遂多辍科不與額。
五十年二(癸巳),恭逢萬壽恩科,更定福建解額為八十五人,而台灣仍多辍科不與者。
他郡辍科以為常;台處重洋險遠,去省垣千裡,士之自重者不輕跋涉,倘仕進為艱,則益肆情高曠,使國家有遺才之憾,司學政者以為憂。
雍正七年,巡台禦史夏之芳奏準仍編字号,于閩省額内取中一名。
十三年巡道張嗣昌請加台灣解額,巡撫盧焯具奏:诏令于閩省解額内,加取台士一名。
于是,以二人為常額。
乾隆元年(丙辰)恩科,閩省于常額外,加中三十人,台郡亦加一人,後不為例。
嘉慶十一年,海寇犯台灣,率義勇為捍禦,多薦紳庠士,郡垣以安,寇卒遁去。
明年,糧儲道趙三元巡視台灣,韪諸生能仗義,以言于督撫監司,郡縣亦以狀聞;于是總督阿林保、巡撫張師誠奏請益廣解額;且使優行生送省考貢,并增弟子員之數;部議于福建解額外,更加台士一人。
自後以三人為定額,入泮者數亦有加(語在「泮額志」)。
副榜者,順治初定例:鄉試卷有文優而限于額者取副榜,準作貢生。
康熙十一年,定以正榜額五人,則設副榜一人。
台定額皆正榜,隽者不備,則或以副榜足之,故有副榜。
先是,乾隆四年,巡台禦史諾穆布、單德谟奏請台士會試,照鄉試例,于福建卷中另編字号,額取一名;部議:令俟台士來京會試者果至十人之多,奏請欽定。
而台之有進士,則自乾隆二十一年始矣。
昔西漢時,富豪争匿财,而蔔式請輸粟助邊。
貧民大徙,仰贍于官,式則贍之。
蔔式為天子牧羊,羊大蕃息。
曰非獨羊也,治民亦猶是也;以時起居,惡者辄斥去,毋令敗群。
武帝奇其才,且以為樸忠,卒尊顯以風百姓。
然則富民能出赀以先國家之急,其中固有賢者焉。
故赀算補官,起于西漢。
國朝康熙中,以軍興開例;後或因水利、積貯、赈運,亦間舉焉。
台灣生儒俊秀,得援例為貢生者,悉書之曰例貢,成均之士也,歸于學校之旨。
進士(本邑阙) 舉人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鄭基生榜:王璋,由府學。
以第六人中式。
官至監察禦史(有傳)。
四十四年乙酉施鴻綸榜:王茂立(龍嚴教谕)。
五十二年癸巳江日升榜:楊朝宗。
五十三年甲午林登選榜(「府志」作廷選):陳飛(本姓張)。
雍正元年癸卯恩科廖學信榜:王世臣(本姓陳。
府學中式)。
四年丙午吳士拔榜:莊飛鵬(府學中式。
浦城教谕)。
十三年乙卯黃元寬榜:石國球(海澄教谕)、陳邦傑(府學拔貢中式)。
乾隆元年丙辰蔡雲從榜:蔡朝英、張嶽(府學中式)、李樹滋(鳳山學中式)。
三年戊午出科聯榜:陳輝(分修郡邑志)、王賓。
十二年丁卯黃元吉榜:林垂芳、陳名标(府學中式。
欽賜國子監典簿。
有傳)。
十七年壬申蔡廷芳榜:林昂霄(府學中式。
甘肅通渭縣知縣,署平涼府鹽茶同知)。
二十五年庚辰張克綏榜:張源仁(府學中式)。
二十七年壬午賴濤榜:蔡霞舉、張源德(歲貢中式)。
二十三年戊子翁霪霖榜:張源俊、張植華(永春學正)。
三十五年庚寅恩科锺大受榜:張源義、周朝瀛。
三十九年甲午張舫榜:陳作霖(甯化教谕,捐升内閣中書)。
四十二年丁酉趙有成榜:劉應罴(屏南訓導)。
四十四年己亥恩科張經邦榜:王泰。
四十五年庚子陳從潮榜:黃朝輔、曾大源(彰化籍,府學中式。
軍功,現任内閣中書)。
四十八年癸卯張騰蛟榜:史錦華、郭旁達(府學中式。
福安教谕)。
五十一年丙午謝淑元榜:潘振甲(軍功加六品銜)、王搢圭(府學中式)。
五十四年己酉鄭炯榜:利瓦伊梓(本姓石)。
五十九年甲寅恩科楊惠元榜:洪禧(府學中式。
挑選,分發山西試用知縣)。
六十年乙卯龔正調榜:鄭錫金(本姓吳。
府學中式。
捐内閣中書)。
嘉慶三年戊午鄭兼才榜:郭紹芳。
五年庚甲張光浩榜:蔡其英(府學中式)。
九年甲子:林望恩(府學會試,欽賜舉人。
乙醜,欽賜翰林院檢讨)。
十二年丁卯郭尚先榜:陳玉輝(府學中式)。
副榜 陳聖彪,康熙戊子科。
許宗岱,康熙辛卯科。
代州州判。
王元晖,康熙丁酉科。
鄭聯芳,乾隆辛酉科。
陳思敬,乾隆癸酉科。
由同安學貢(有傳)。
恩貢 鄭國對,康熙三十六年。
胡琛,四十七年由府學貢。
林璲,五十二年任。
永福教谕。
洪登瀛,五十二年由府學貢。
任羅源教谕。
辜經,六十一年由府學貢。
張從政,雍正元年(有傳)。
詹捷,元年由鳳山學貢。
陳浚發,元年由諸羅學貢。
餘奮卿,十三年。
劉元相,十三年由府學貢。
張好瑛,十三年由鳳山學貢。
陳任文,十三年由諸羅學貢。
張惠迪,乾隆十五年。
陳紹黃,十六年。
陳鴻綸,十六年由府學貢。
林起廉,二十六年。
謝錫名,二十六年由彰化學貢。
李希周,三十六年。
薛登科,三十六年由府學貢。
軍功,加七品銜。
任福州訓導。
劉元俊,四十五年。
吳必達,四十五年由府學貢。
張源勳,五十年。
王昆,五十年由府學貢。
黃流,五十五年。
陳廷璧,五十五年由府學貢。
軍功,加六品銜。
林師聖,嘉慶元年。
朱鐄,元年由府學貢。
張振東,元年由鳳山學貢。
楊肇基,五年。
楊應選,五年由彰化學貢。
軍功,加六品銜,送部引見。
拔貢 王聯魁,康熙三十六年。
黃位思,三十六年由府學貢。
郭光萃,三十六年由府學貢。
施世榜,三十六年由鳳山學貢。
官至兵馬司副指揮(有傳)。
石雲路,雍正元年。
謝飛鵬,本姓陳。
元年由府學貢。
林中萊,本姓馬。
元年由諸羅學貢。
選湖南沣州州判。
陳邦傑,七年由府學貢。
乙卯中式。
張方升,七年由府學貢。
候選教谕。
黃佺,十二年。
候選州判(有傳)。
林邦彩,十二年由府學貢。
陳王選,十二年由鳳山學貢。
蔡開春,十二年由諸羅學貢。
施士膺,乾隆五年。
候選教谕。
黃繼業,五年由府學貢。
蔡培,五年由府學貢。
張花春,十八年由諸羅學貢。
王捷,三十年。
謝望梅,四十一年由府學貢。
張青峰,五十三年。
呂日瀛,五十三年由府學貢。
吳春貴,五十三年由嘉義學貢。
候選州判,捐升部郎。
黃汝濟,嘉慶五年。
軍功,加六品銜。
李宗寅,五年由府學貢。
黃缵,五年由鳳山學貢。
候選州判。
歲貢 王喜,康熙二十七年由府學貢(有傳)。
吳弼,榜姓王。
二十八年。
任松溪訓導(有傳)。
陳天機,二十八年由府學貢。
馮昆玉,三十年。
任壽甯訓導。
蔡複旦,三十年由府學貢。
任永安教谕。
陳瀾,三十一年由府學貢。
陳逸,三十二年。
任福安訓導(有傳)。
馬廷對,三十二年由諸羅學貢。
南安訓導(有傳)。
鄭萼達,三十四年。
任永福訓導(有傳)。
陳紹美,三十六年。
蘇一鳴,三十六年由府學貢。
林中桂,三十六年由諸羅學貢。
黃元倬,三十七年由府學貢。
任尤溪教谕。
辜南金,三十八年。
張铨,三十八年由府學貢。
任歸化訓導(有傳)。
張祚,三十八年由鳳山學貢。
任南平訓導。
蔡恺蘭,三十九年由府學貢。
林虞良,四十年。
許士麒,四十年由府學貢。
陳道南,四十一年由府學貢。
任長泰訓導。
陳尚最,四十二年。
任甯洋訓導。
施玮,四十四年。
任侯官訓導。
顔我揚,四十六年。
任歸化訓導。
陳文達,四十六年由府學貢(有傳)。
林萃岡,四十七年由府學貢。
任興化訓導。
郭必捷,四十八年任甯洋訓導。
葉道坦,四十八年由府學貢。
任訓導。
陳宗達,四十八年由鳳山學貢。
張缵緒,五十年。
任同安教谕。
蔡夢弼,五十二年。
蔡應新,五十三年由府學貢。
金繼美,五十四年(有傳)。
劉其灼,榜姓鄭。
五十四年由鳳山學貢。
任長泰教谕(有傳)。
張天佐,五十六年。
陳鵬南,五十八年。
任連江訓導(有傳)。
劉榮衮,五十八年由府學貢。
石锺英,六十年。
李欽文,六十年鳳山學貢。
任南靖訓導(有傳)。
洪大初,雍正元年。
李清時,元年由府學貢。
張開銑,元年由鳳山學貢。
顔宗文,三年。
陳鵬飛,三年由府學貢。
洪奕纓,本姓李。
五年。
李栖鳳,七年。
陳杏元,八年由府學貢。
林長春,九年。
黃名臣,十年由府學貢。
張士箱,十年由府學貢。
任漳州訓導(有傳)。
餘修,十一年。
任延平訓導。
王邦俊,十三年。
謝國球,十三年由府學貢。
陳奎,乾隆元年由府學貢。
任平和訓導。
郭朝宗,二年。
任閩清訓導。
李樹喬,二年由鳳山學貢。
陳衷和,二年由諸羅學貢。
任沙縣訓導。
許元珪,三年由府學貢。
楊廷棟,四年。
任福州府學訓導。
陳雲龍,四年由府學貢。
楊清時,四年由鳳山學貢。
周日燦,四年由諸羅學貢。
王大猷,五年由府學貢。
楊邦基,六年。
任泰甯訓導。
範學洙,六年由府學貢。
任安溪訓導。
林名世,七年由府學貢。
林日高,八年。
任永春州訓導。
蔡锺嶽,八年由府學貢。
任屏南訓導。
吳際元,八年由鳳山學貢。
金鳴鳳,八年由諸羅學貢。
任連江訓導。
王立新,九年由府學貢。
陳瑞奇,十年。
蘇翼宸,十二年。
朱芾,十二年由府學貢。
任德化訓導。
楊文樹,十三年由府學貢。
盧昌裔,十四年。
任将樂訓導。
黃幡然,十四年由府學貢。
楊俊,十五年由府學貢。
呂昆玉,十六年。
林栖鳳,十六年由府學貢。
侯世輝,十八年。
王化成,十九年由府學貢。
任瓯甯訓導(有傳)。
方達聖,二十年。
朱瑞麟,二十一年由府學貢。
吳元,二十二年。
張源德,二十四年。
壬午中式。
呂日臣,二十五年由府學貢。
徐廷琬,二十六年。
江中起,二十六年由府學貢。
許殿輔,二十六年由諸羅學貢。
魏天章,二十八年。
許騰龍,三十年。
吳維新,三十年由府學貢。
洪廷慶,三十一年由府學貢。
楊章,三十二年。
馬琬,三十二年由諸羅學貢(有傳)。
黃璇玑,三十四年。
楊廷秀,三十五年由府學貢。
董日勉,三十六年。
軍功,以教職用。
林瑚,三十八年。
曾希登,三十九年由府學貢。
徐克賢,四十年。
葉發祥,四十年由諸羅學貢。
郭登雲,四十二年。
吳化,四十三年由府學貢。
馬一鳴,四十四年。
林啟泰,四十六年。
郭學周,四十六年由府學貢。
鄭士模,四十八年。
林必誠,四十八年由府學貢。
陳元輝,五十年。
魏一飛,五十二年。
張有耀,五十二年由府學貢。
李廷芝,五十三年由府學貢。
韓高翔,五十四年任閩縣訓導,調同安。
林朝英,五十四年。
由府學貢。
捐中書科中書。
王國華,五十六年。
李廷柱,五十六年由府學貢。
韓必昌,六十年。
軍功,加六品銜。
楊鳴鶴,嘉慶二年。
章甫,四年。
杜朝錦,五年由府學貢。
辛齊光,六年。
高紹芳,八年。
魏璜,八年由府學貢。
張維新,九年由府學貢。
軍功八品銜,加捐訓導。
莊莅,十年。
莊文治,十年由府學貢。
陳觀光,十一年由府學貢。
例貢 吳元之,歸化訓導。
林廷芳,沙縣訓導。
李士敏,诏安訓導。
郭青雲,五十六年由鳳山學貢。
署興化訓導。
遊化,五十八年。
軍功,加六品銜。
張方高,浦城訓導,升永福教谕。
盧芳型、陳君錫、章振香。
陳鳴佩,曆任建甯、福州、連江、龍溪訓導。
吳世同,署閩清教谕。
楊有儀,署福甯訓導。
郭邦獻,署清流訓導。
韓高瑞,候選
三十四年任。
蔡登龍,同安舉人。
林華昌,晉江舉人。
施德馨,南靖舉人。
曾輝缵,福州舉人。
杜成錦,侯官舉人(舊注雲有傳,今失之)。
張應聘,海澄舉人。
蔡時升,晉江舉人。
丁蓮,晉江人,癸巳進士。
吳啟進,南安舉人。
雍正四年六月任。
鄭拔進,南安人,甲辰進士。
薛士中,閩縣人,甲辰進士。
十年任。
十二年丁憂。
吳開業,海澄人,甲辰進士,十二年任。
乾隆三年,升徽州祁門縣知縣。
郭美,閩縣人,癸卯進士,乾隆三年任。
四年丁憂。
薛士中,見上,五年再任。
吳應造,福清人,庚戌進士。
九年二月任。
黃元寬,福清解元,進士。
十二年七月任。
林元德,福清人,丁巳進士。
十五年十一月任。
十六年八月,卒于官。
謝家樹,歸化人,己未進士。
十七年三月任。
以憂去。
唐山,莆田人,進士。
二十二年卒于官。
林清源,安溪舉人。
二十二年七月署。
王士鳌,惠安人,己未進士。
二十三年四月任。
謝家樹,見上。
二十六年六月再任。
官偉,邵武舉人。
二十九年十一月任。
尤垂青,晉江人。
丁醜進士,三十三年三月任。
董文駒,閩縣人,丙戌進士。
三十六年任(有傳)。
黃世模,福州人,丙戌進士。
三十八年十一月任。
廖玉麟,閩縣人,癸未進士。
四十二年三月任。
黃洪詩,羅源舉人。
四十五年四月任。
羅前蔭,侯官舉人。
四十八年八月任。
王簡良,閩縣舉人。
五十一年十二月任。
沈鴻儒,永定人,己醜進士,由廣西知縣改授。
五十五年五月任。
遊光缵,霞浦人,庚子進士。
五十八年九月任。
陳從龍,安溪廪貢。
嘉慶二年九月任。
黃耀彰,晉江舉人。
六年三月任。
傅淵季,南安人,庚子會魁。
十年二月任。
府儒學訓導 袁宏仁,建陽廪貢,雍正十二年任。
乾隆三年,升山東巨野縣丞(有傳)。
李瓊林,汀州歲貢,乾隆三年任。
五年告休。
楊友竹,連江廪貢,五年任。
李長芳,永安廪貢,九年四月任。
蕭國琦,惠安舉人。
十二年八月任。
十五年六月卒于官。
林起述,沙縣廪貢。
十五年十一月任。
曾應選,惠安貢生。
十九年三月任。
鄭克容,永春。
二十二年八月任。
王之玑,永定廪貢。
二十五年十一月任。
陳鵬程,侯官廪貢。
二十八年十月任。
呂天茂,順昌□□。
二十一年任。
唐象言,漳州廪貢。
三十五年四月任。
範應鬥,大田廪貢。
三十八年四月任。
謝德芳,邵武舉人。
四十一年十二月任。
張錦,晉江舉人。
四十三年十一月任。
林擎天,閩縣廪貢。
四十六年十一月任。
陳鼐,長樂舉人。
五十年四月任。
楊見龍,平和舉人。
五十三年四月任。
柯其晖,莆田舉人。
五十七年三月任。
楊梅,同安生員,軍功議叙。
六十年二月任。
李惟清,同安廪貢。
嘉慶三年十一月任。
林占梅,安溪舉人。
七年六月任。
十一年三月,卒于官。
陳開運,惠安廪貢。
十一年七月任。
縣儒學教谕 傅廷璋,南安舉人。
康熙二十六年任。
二十九年,卒于官。
林宸書,莆田歲貢。
三十年任。
升廣東歸善縣知縣。
陳铨,漳州歲貢。
三十四年任。
升河南嵩縣知縣。
黃世僯,龍溪拔貢。
三十九年任。
升山西廣靈縣知縣。
陸登選,瓯甯舉人。
四十三年任。
升浙江分水縣知縣。
康卓然,龍溪歲貢。
四十八年任。
升京衛武學教授。
鄭長濟,福清歲貢。
五十二年任。
升四川興文縣知縣。
魏藻,福清舉人,五十七年任。
卒于官。
吳應異,侯官舉人。
五十八年任。
葛鼐,閩縣附貢。
雍正元年任。
張壽介,南靖副榜。
三年任,升國子監學錄。
洪淳英,同安舉人。
六年任。
〔升〕江蘇官興縣知縣。
陳士恭,漳州舉人。
十年任。
升廣東樂會縣知縣。
陳霄九,南靖舉人。
十三年任。
卒于官。
徐宏祚,将樂舉人。
乾隆三年任。
李锺德,安溪舉人。
六年任。
吳光祖,福清明通榜。
九年九月任。
朱升元,晉江明通榜。
十二年九月任。
陳藻,莆田明通榜。
十六年十月任。
官偉,邵武舉人。
十九年二月任。
李騰镕,永安廪貢,諸羅訓導。
二十一年四月署。
林清元,安溪舉人。
二十一年十月任。
何奏成,漳浦舉人。
二十五年二月任。
張伯谟,侯官甲戌明通榜。
二十九年三月任。
翁振綱,閩縣舉人。
三十三年二月任。
饒澍,龍岩拔貢,三十六年五月任。
徐時新,建甯縣拔貢。
三十九年五月任。
陳天杏,沙縣拔貢。
四十一年十一月任。
陳雲錄,福清舉人。
四十四年十二月任。
杜梅,同安舉人。
四十八年九月任。
施寅亮,南安舉人。
五十一年八月任。
葉芳淑,順昌拔貢。
五十五年四月任。
卒于官。
黏繼任,晉江舉人。
五十七年十月任。
饒焞,光澤舉人。
嘉慶元年三月任。
吳拱極,龍岩拔貢。
五年四月任。
鄭兼才,德化拔貢。
戊午解元,九年三月任。
十二年,以軍功升江西長甯知縣。
縣儒學訓導 薛雲,瓯甯歲貢。
雍正十二年任。
黃文璇,侯官歲貢。
乾隆三年任。
吳昙,甯洋歲貢。
七年任。
卒于官。
伍兆崧,甯化優貢。
十年任。
卒于官。
郭安,侯官廪貢(有傳,今失)。
十二年七月任。
江管,海澄廪貢。
十五年九月任。
林起述,沙縣廪貢,府學訓導。
十八年六月署。
方雲錦,永春貢生。
十九年閏四月任。
黎學安,甯化廪貢。
二十年六月任。
李騰镕,永安廪貢。
諸羅訓導。
二十一年四月兼署。
蕭炳馨,泰甯拔貢。
二十三年十二月任。
陳元恕,永安廪貢。
二十七年八月任(有傳)。
何澤可,光澤廪貢。
二十年十二月任。
董尚猷,崇安廪貢。
三十五年四月任。
李振漢,福州歲貢。
黃梅,龍溪拔貢。
三十八年四月任。
孫芳時,永春舉人。
四十一年九月任。
張克綏,晉江解元。
四十四年十二月任。
邱玉軒,甯化廪貢。
四十九年閏三月任。
陳鴻猷,永安拔貢。
五十一年十一月任。
蘇調羹,德化舉人。
五十五年三月任。
蔡光邦,漳浦舉人。
五十八年八月任。
盧應鵬,永定廪貢。
嘉慶四年二月任。
黃對揚,龍溪舉人。
八年二月任。
十二年,以軍功升廣西來賓知縣。
傅呂,邵武舉人。
十一年十二月任。
右教官凡一百一十六人,舊志立傳者一人、續增者二人,凡三人有傳;而山長傅修亦并紀焉。
袁宏仁,字醇一,建陽人,廪貢生。
雍正十二年郡庠新設訓導,由福州府學調任。
至則捐赀修朱文公祠,築草亭,進諸生朝夕講肄其中。
以台處海外,士子得書維艱,複捐俸購古今載籍計六百餘本,藏于學宮,俾諸生得肆力闳覽。
秩滿升巨野縣丞(「舊志」)。
陳元恕,字敬葊,延之永安人,乾隆壬午檄調邑司訓。
至則嚴考課、勤講肄,以意氣勵諸生,多士感之。
于是職員楊志申再捐租以裕學費。
元恕愈加意振作,定章程,飯食獎賞悉準海東、崇文兩書院;而于祠廟香燈朔望打掃、歲時久遠之修葺并勒成規,刊為籍,以贻于後雲(鄭兼才撰傳)。
董文駒,字道實,号羅峰,閩縣人,乾隆丙戌科進士。
三十六年檄調府教授,有學行,月課生童,嚴扃試,盛供具以待。
遇風雨則改期,無或曠廢。
衡文慎甲乙;有所改竄,字畫必端正。
得佳文,則優賞以鼓舞之。
與諸生言,必本忠孝諸大節。
雖切磋嚴憚,而和氣仍予人以可親。
嘗兼監海東書院,逢課期稽察綦嚴,不徇情面。
生童膏火如數按給,無許丁胥脧削。
寒畯賴之(韓必昌撰傳)。
傅修,字竹漪,廣東海陽人。
乾隆壬午舉人,出泾陽張鶴山門。
鶴山觀察台灣時,南湖書院未廢,延修主講席。
修峻豐裁,見諸生未嘗不衣冠。
月課講期,有規條無或踰越。
及門如葉期頤、陳作霖、郭旁達、史錦華,皆其高足也。
尋掌鳳邑屏山書院,訓課一如南湖。
院畔有蓮池潭,居民群得采捕,為勢力占據,修言于官複之。
營卒素驕悍,某生負營債還子錢浮于母者,已累十倍,猶迫使售屋以償,鎖其門。
修廉知,往谒營帥,繩卒以法,革其籍,士多感之。
選山西山陰令,将行,士民焚香餞送,至千餘人,有泣下者(韓必昌撰傳)。
論曰:記稱『凡學之事,嚴師為難。
師嚴,然後道尊。
道尊,然後人知敬學』。
夫曰嚴者,由上之嚴之,非師之能自為嚴也。
嚴猶敬也。
不曰敬而曰嚴者,敬不足以盡其義雲爾。
是故嚴之于始,必擇賢而師。
嚴之于中,雖诏于天子無北面。
嚴之于終,必悅其學而親其師,循其教而無敢踰越焉,故曰嚴也。
今之教官,則師也,而循資格以處之,未雲嚴也。
弟子之親其師也,或以其名雲爾。
傳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說者謂人資于己,不得已而應之可也。
若好為人師,則自足而不複有進。
是言也,為學者則然,而獨不可語教官。
教官以師為官者也。
将食其祿而怠其事,曰吾固不好為師者乎?行不足以法于衆,學不足以應其求,厭然營糗糒以去者,殆皆不好為師者也。
山長傅修,風持峻厲,而鶴山觀察不以舉主屈其尊,賓主之間,殆庶幾焉。
若夫宏仁之勸士,元恕之不欺,文駒之應繩蹈墨,有足多者。
詩曰:『尚有典型』。
其是之謂矣。
選舉 學校育賢才,将求其人而用之;雖在海外,讵有異哉?國家因舊制,郡學生歲貢一人、縣學生二歲貢一人,升諸太學,曰歲貢。
歲貢者,以學生食廪之先後為序;遇覃恩,則以是年當貢者為恩貢,其次一人為歲貢。
順治初年,诏校天下郡縣學生拔其尤者赴廷試,十二年一行,曰拔貢。
雍正初,定六年一行,郡學拔二人、縣學拔一人,無其人則缺焉。
乾隆八年,遂定以十二年着為例。
台之有歲貢,自康熙二十七年始也;恩、拔二貢,自康熙三十六年始也。
若是者曰選士,三年大比。
天子命使者至其鄉,秋八月三試于鄉闱,隽者登解榜;有司表其門,具聘币,以禮緻之京師,曰舉人。
明年春三月,天子命大臣,扃禮闱三試之;得第于春官者,有诏集殿庭,天子親策問焉,遂甲乙其榜,曰進士。
台自康熙二十五年始設學。
明年春,陸路提督張雲翼疏稱:二十六年丁卯大比,在台灣為開科之始,請照甘肅甯夏之例,于閩省鄉闱另編字号,額收一、二名;俟肄業者衆,仍撤去另号,勿限額數。
于是诏以台灣生員另編字号,于額外取中文舉人一名。
台灣之有鄉科,于是始。
三十二年,邑學生王璋,以第六人登解榜;璋仕為良吏,晉秩谏垣。
邑之有舉人,自王璋始也。
先是,閩省解額僅有五十四人,康熙三十五年(丙子),诏以天下各省分上中下三等,均增解額;以福建為中省,增額一十七人為七十一人。
三十六年,總督郭世隆以四學士人佥請撤去另号,合閩省一體取中;遂入奏,诏報可。
四十七年(壬午),分官卷者七人,未有隽者。
自後遂多辍科不與額。
五十年二(癸巳),恭逢萬壽恩科,更定福建解額為八十五人,而台灣仍多辍科不與者。
他郡辍科以為常;台處重洋險遠,去省垣千裡,士之自重者不輕跋涉,倘仕進為艱,則益肆情高曠,使國家有遺才之憾,司學政者以為憂。
雍正七年,巡台禦史夏之芳奏準仍編字号,于閩省額内取中一名。
十三年巡道張嗣昌請加台灣解額,巡撫盧焯具奏:诏令于閩省解額内,加取台士一名。
于是,以二人為常額。
乾隆元年(丙辰)恩科,閩省于常額外,加中三十人,台郡亦加一人,後不為例。
嘉慶十一年,海寇犯台灣,率義勇為捍禦,多薦紳庠士,郡垣以安,寇卒遁去。
明年,糧儲道趙三元巡視台灣,韪諸生能仗義,以言于督撫監司,郡縣亦以狀聞;于是總督阿林保、巡撫張師誠奏請益廣解額;且使優行生送省考貢,并增弟子員之數;部議于福建解額外,更加台士一人。
自後以三人為定額,入泮者數亦有加(語在「泮額志」)。
副榜者,順治初定例:鄉試卷有文優而限于額者取副榜,準作貢生。
康熙十一年,定以正榜額五人,則設副榜一人。
台定額皆正榜,隽者不備,則或以副榜足之,故有副榜。
先是,乾隆四年,巡台禦史諾穆布、單德谟奏請台士會試,照鄉試例,于福建卷中另編字号,額取一名;部議:令俟台士來京會試者果至十人之多,奏請欽定。
而台之有進士,則自乾隆二十一年始矣。
昔西漢時,富豪争匿财,而蔔式請輸粟助邊。
貧民大徙,仰贍于官,式則贍之。
蔔式為天子牧羊,羊大蕃息。
曰非獨羊也,治民亦猶是也;以時起居,惡者辄斥去,毋令敗群。
武帝奇其才,且以為樸忠,卒尊顯以風百姓。
然則富民能出赀以先國家之急,其中固有賢者焉。
故赀算補官,起于西漢。
國朝康熙中,以軍興開例;後或因水利、積貯、赈運,亦間舉焉。
台灣生儒俊秀,得援例為貢生者,悉書之曰例貢,成均之士也,歸于學校之旨。
進士(本邑阙) 舉人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鄭基生榜:王璋,由府學。
以第六人中式。
官至監察禦史(有傳)。
四十四年乙酉施鴻綸榜:王茂立(龍嚴教谕)。
五十二年癸巳江日升榜:楊朝宗。
五十三年甲午林登選榜(「府志」作廷選):陳飛(本姓張)。
雍正元年癸卯恩科廖學信榜:王世臣(本姓陳。
府學中式)。
四年丙午吳士拔榜:莊飛鵬(府學中式。
浦城教谕)。
十三年乙卯黃元寬榜:石國球(海澄教谕)、陳邦傑(府學拔貢中式)。
乾隆元年丙辰蔡雲從榜:蔡朝英、張嶽(府學中式)、李樹滋(鳳山學中式)。
三年戊午出科聯榜:陳輝(分修郡邑志)、王賓。
十二年丁卯黃元吉榜:林垂芳、陳名标(府學中式。
欽賜國子監典簿。
有傳)。
十七年壬申蔡廷芳榜:林昂霄(府學中式。
甘肅通渭縣知縣,署平涼府鹽茶同知)。
二十五年庚辰張克綏榜:張源仁(府學中式)。
二十七年壬午賴濤榜:蔡霞舉、張源德(歲貢中式)。
二十三年戊子翁霪霖榜:張源俊、張植華(永春學正)。
三十五年庚寅恩科锺大受榜:張源義、周朝瀛。
三十九年甲午張舫榜:陳作霖(甯化教谕,捐升内閣中書)。
四十二年丁酉趙有成榜:劉應罴(屏南訓導)。
四十四年己亥恩科張經邦榜:王泰。
四十五年庚子陳從潮榜:黃朝輔、曾大源(彰化籍,府學中式。
軍功,現任内閣中書)。
四十八年癸卯張騰蛟榜:史錦華、郭旁達(府學中式。
福安教谕)。
五十一年丙午謝淑元榜:潘振甲(軍功加六品銜)、王搢圭(府學中式)。
五十四年己酉鄭炯榜:利瓦伊梓(本姓石)。
五十九年甲寅恩科楊惠元榜:洪禧(府學中式。
挑選,分發山西試用知縣)。
六十年乙卯龔正調榜:鄭錫金(本姓吳。
府學中式。
捐内閣中書)。
嘉慶三年戊午鄭兼才榜:郭紹芳。
五年庚甲張光浩榜:蔡其英(府學中式)。
九年甲子:林望恩(府學會試,欽賜舉人。
乙醜,欽賜翰林院檢讨)。
十二年丁卯郭尚先榜:陳玉輝(府學中式)。
副榜 陳聖彪,康熙戊子科。
許宗岱,康熙辛卯科。
代州州判。
王元晖,康熙丁酉科。
鄭聯芳,乾隆辛酉科。
陳思敬,乾隆癸酉科。
由同安學貢(有傳)。
恩貢 鄭國對,康熙三十六年。
胡琛,四十七年由府學貢。
林璲,五十二年任。
永福教谕。
洪登瀛,五十二年由府學貢。
任羅源教谕。
辜經,六十一年由府學貢。
張從政,雍正元年(有傳)。
詹捷,元年由鳳山學貢。
陳浚發,元年由諸羅學貢。
餘奮卿,十三年。
劉元相,十三年由府學貢。
張好瑛,十三年由鳳山學貢。
陳任文,十三年由諸羅學貢。
張惠迪,乾隆十五年。
陳紹黃,十六年。
陳鴻綸,十六年由府學貢。
林起廉,二十六年。
謝錫名,二十六年由彰化學貢。
李希周,三十六年。
薛登科,三十六年由府學貢。
軍功,加七品銜。
任福州訓導。
劉元俊,四十五年。
吳必達,四十五年由府學貢。
張源勳,五十年。
王昆,五十年由府學貢。
黃流,五十五年。
陳廷璧,五十五年由府學貢。
軍功,加六品銜。
林師聖,嘉慶元年。
朱鐄,元年由府學貢。
張振東,元年由鳳山學貢。
楊肇基,五年。
楊應選,五年由彰化學貢。
軍功,加六品銜,送部引見。
拔貢 王聯魁,康熙三十六年。
黃位思,三十六年由府學貢。
郭光萃,三十六年由府學貢。
施世榜,三十六年由鳳山學貢。
官至兵馬司副指揮(有傳)。
石雲路,雍正元年。
謝飛鵬,本姓陳。
元年由府學貢。
林中萊,本姓馬。
元年由諸羅學貢。
選湖南沣州州判。
陳邦傑,七年由府學貢。
乙卯中式。
張方升,七年由府學貢。
候選教谕。
黃佺,十二年。
候選州判(有傳)。
林邦彩,十二年由府學貢。
陳王選,十二年由鳳山學貢。
蔡開春,十二年由諸羅學貢。
施士膺,乾隆五年。
候選教谕。
黃繼業,五年由府學貢。
蔡培,五年由府學貢。
張花春,十八年由諸羅學貢。
王捷,三十年。
謝望梅,四十一年由府學貢。
張青峰,五十三年。
呂日瀛,五十三年由府學貢。
吳春貴,五十三年由嘉義學貢。
候選州判,捐升部郎。
黃汝濟,嘉慶五年。
軍功,加六品銜。
李宗寅,五年由府學貢。
黃缵,五年由鳳山學貢。
候選州判。
歲貢 王喜,康熙二十七年由府學貢(有傳)。
吳弼,榜姓王。
二十八年。
任松溪訓導(有傳)。
陳天機,二十八年由府學貢。
馮昆玉,三十年。
任壽甯訓導。
蔡複旦,三十年由府學貢。
任永安教谕。
陳瀾,三十一年由府學貢。
陳逸,三十二年。
任福安訓導(有傳)。
馬廷對,三十二年由諸羅學貢。
南安訓導(有傳)。
鄭萼達,三十四年。
任永福訓導(有傳)。
陳紹美,三十六年。
蘇一鳴,三十六年由府學貢。
林中桂,三十六年由諸羅學貢。
黃元倬,三十七年由府學貢。
任尤溪教谕。
辜南金,三十八年。
張铨,三十八年由府學貢。
任歸化訓導(有傳)。
張祚,三十八年由鳳山學貢。
任南平訓導。
蔡恺蘭,三十九年由府學貢。
林虞良,四十年。
許士麒,四十年由府學貢。
陳道南,四十一年由府學貢。
任長泰訓導。
陳尚最,四十二年。
任甯洋訓導。
施玮,四十四年。
任侯官訓導。
顔我揚,四十六年。
任歸化訓導。
陳文達,四十六年由府學貢(有傳)。
林萃岡,四十七年由府學貢。
任興化訓導。
郭必捷,四十八年任甯洋訓導。
葉道坦,四十八年由府學貢。
任訓導。
陳宗達,四十八年由鳳山學貢。
張缵緒,五十年。
任同安教谕。
蔡夢弼,五十二年。
蔡應新,五十三年由府學貢。
金繼美,五十四年(有傳)。
劉其灼,榜姓鄭。
五十四年由鳳山學貢。
任長泰教谕(有傳)。
張天佐,五十六年。
陳鵬南,五十八年。
任連江訓導(有傳)。
劉榮衮,五十八年由府學貢。
石锺英,六十年。
李欽文,六十年鳳山學貢。
任南靖訓導(有傳)。
洪大初,雍正元年。
李清時,元年由府學貢。
張開銑,元年由鳳山學貢。
顔宗文,三年。
陳鵬飛,三年由府學貢。
洪奕纓,本姓李。
五年。
李栖鳳,七年。
陳杏元,八年由府學貢。
林長春,九年。
黃名臣,十年由府學貢。
張士箱,十年由府學貢。
任漳州訓導(有傳)。
餘修,十一年。
任延平訓導。
王邦俊,十三年。
謝國球,十三年由府學貢。
陳奎,乾隆元年由府學貢。
任平和訓導。
郭朝宗,二年。
任閩清訓導。
李樹喬,二年由鳳山學貢。
陳衷和,二年由諸羅學貢。
任沙縣訓導。
許元珪,三年由府學貢。
楊廷棟,四年。
任福州府學訓導。
陳雲龍,四年由府學貢。
楊清時,四年由鳳山學貢。
周日燦,四年由諸羅學貢。
王大猷,五年由府學貢。
楊邦基,六年。
任泰甯訓導。
範學洙,六年由府學貢。
任安溪訓導。
林名世,七年由府學貢。
林日高,八年。
任永春州訓導。
蔡锺嶽,八年由府學貢。
任屏南訓導。
吳際元,八年由鳳山學貢。
金鳴鳳,八年由諸羅學貢。
任連江訓導。
王立新,九年由府學貢。
陳瑞奇,十年。
蘇翼宸,十二年。
朱芾,十二年由府學貢。
任德化訓導。
楊文樹,十三年由府學貢。
盧昌裔,十四年。
任将樂訓導。
黃幡然,十四年由府學貢。
楊俊,十五年由府學貢。
呂昆玉,十六年。
林栖鳳,十六年由府學貢。
侯世輝,十八年。
王化成,十九年由府學貢。
任瓯甯訓導(有傳)。
方達聖,二十年。
朱瑞麟,二十一年由府學貢。
吳元,二十二年。
張源德,二十四年。
壬午中式。
呂日臣,二十五年由府學貢。
徐廷琬,二十六年。
江中起,二十六年由府學貢。
許殿輔,二十六年由諸羅學貢。
魏天章,二十八年。
許騰龍,三十年。
吳維新,三十年由府學貢。
洪廷慶,三十一年由府學貢。
楊章,三十二年。
馬琬,三十二年由諸羅學貢(有傳)。
黃璇玑,三十四年。
楊廷秀,三十五年由府學貢。
董日勉,三十六年。
軍功,以教職用。
林瑚,三十八年。
曾希登,三十九年由府學貢。
徐克賢,四十年。
葉發祥,四十年由諸羅學貢。
郭登雲,四十二年。
吳化,四十三年由府學貢。
馬一鳴,四十四年。
林啟泰,四十六年。
郭學周,四十六年由府學貢。
鄭士模,四十八年。
林必誠,四十八年由府學貢。
陳元輝,五十年。
魏一飛,五十二年。
張有耀,五十二年由府學貢。
李廷芝,五十三年由府學貢。
韓高翔,五十四年任閩縣訓導,調同安。
林朝英,五十四年。
由府學貢。
捐中書科中書。
王國華,五十六年。
李廷柱,五十六年由府學貢。
韓必昌,六十年。
軍功,加六品銜。
楊鳴鶴,嘉慶二年。
章甫,四年。
杜朝錦,五年由府學貢。
辛齊光,六年。
高紹芳,八年。
魏璜,八年由府學貢。
張維新,九年由府學貢。
軍功八品銜,加捐訓導。
莊莅,十年。
莊文治,十年由府學貢。
陳觀光,十一年由府學貢。
例貢 吳元之,歸化訓導。
林廷芳,沙縣訓導。
李士敏,诏安訓導。
郭青雲,五十六年由鳳山學貢。
署興化訓導。
遊化,五十八年。
軍功,加六品銜。
張方高,浦城訓導,升永福教谕。
盧芳型、陳君錫、章振香。
陳鳴佩,曆任建甯、福州、連江、龍溪訓導。
吳世同,署閩清教谕。
楊有儀,署福甯訓導。
郭邦獻,署清流訓導。
韓高瑞,候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