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鞑靼

關燈
鎮等歎惋而退。

    虜見我壁不動,分勁騎掠前營。

    前營者,桓營也。

    營腳動,諸軍方議援之,虜已魚貫而渡。

    畢渡,勁騎亦引去。

    初虜至,被驅婦女千餘人在營,見官軍自分得生,及渡,皆南向痛哭,聲聞數裡。

     按此清水河之設也,論者以為自景泰以來得胡之便,無逾于此。

    虜深入馬疲,一也;近塞欲遁,無鬥志,二也;河冰初合,滑不可遁,三也;我兵大集,九營同列,四也;縱之前驅,邀其半渡,五也。

    籲,桓罪深矣。

     十八年三月,命兵部尚書翟銮往勞九邊将士。

    時車駕巡幸承天府。

    特命銮宣布德意,勞賞将士。

     五月,城弘賜五堡,置分守。

    北路參将張文錦之遇害也。

    水口諸堡悉廢。

    是後虜寇無歲不警,警無不至大同城下者。

    時論惜之。

    尚書毛伯溫既總軍務,行邊至大同。

    北望大漠歎曰:“國初置鎮于此,以北無山險,獨當虜沖也。

    是故可以藩蔽雁門、紫荊矣。

    然鎮北屬堡不立,斥堠鮮施,則何以遏驅追奔相犄角邪!”乃上疏力言之,且曰:“時不可苟失,言不可人廢。

    文錦昔畫不為不偉,但其作事不識通變,重拂人心耳。

    後來主者遂以為諱,今臣修複之。

    地置不必仍舊,但求要害;土田不必起科,但令開墾;戍卒不必摘發,但取樂從。

    ”及條上諸設官添倉事宜。

    诏下巡撫。

    于是巡撫史道奮然曰:“吾事也!”與總兵官梁震同出塞規視之,以鎮胡地險,移置稍西名鎮邊堡;水頭地僻,移置稍東名鎮川堡;沙河地沮洳,移置河南名鎮河堡;紅寺仍舊,改名弘賜。

    又于弘賜西置鎮虜堡,号曰北路。

    置分守參将,駐弘賜堡。

    諸堡各置守備,募人墾田。

    為軍三日而伍實,三月而工就,期年而田盡墾。

     按此之謂經略也。

    方當戕築之時,且猶多口;迄于工就,乃始帖然。

    夫仁願三城,文正環慶,古人以為美談,胡今時舉事之難也。

    然嘗論五堡之事,伐斫傷手,文錦之謂矣;而因噎廢食,則繼事諸君有焉。

    夫桀纣以女色亡天下,而湯武不屏内禦,勢不可也。

    自甲午之變,繼事諸君言及五堡,搖手閉目,深惡痛絕。

    甚至曰:“此為複修文錦之舊也,何以安反側?”夫文錦以五堡召禍,将遂廢五堡;然則文錦以巡撫敗,遂将廢巡撫乎?伯溫此舉可謂破群惑而铮铮者矣! 閏七月,北虜由石窯溝入,寇大同。

    時五堡初就,兵戌新合,且垣塹為險可據。

    總兵梁震督兵禦之。

    虜退。

    此五堡之功也。

    秋九月,兵部尚書翟銮行邊還。

    上疏曰:“宣府生齒日繁,供費日廣,方面臣止有分巡佥事一員,恐不暇給。

    夫國家置守巡于諸道,所以督糧儲理獄訟,不可偏廢者也。

    宣府獨置分巡臣,愚以為非制也。

    ”乃诏置分守布政司參議一員,給敕行事視分巡。

     十九年,虜号十萬,一入宣府右衛,掠順聖城、蔚州、廣靈縣。

    一入弘賜東口,掠懷仁、渾源、靈丘、馬邑、朔州,複由弘賜東口而出。

    殺戮甚衆。

    遊擊将軍戴升承調援廣靈,至紅山遇虜,兵敗,死者千餘人。

     按是時梁震死。

    祝雄代鎮,失良将,捍禦隳績,然自是山西之禍成矣。

    聞之父老,震建節時,虜亦無此大舉。

    所謂畜謀日深,發之一旦也。

    近年邊将負才名者三人:李瑾、梁震、祝雄也。

    三人之中,瑾為上,震次之,雄複次之。

    夫世之稱瑾者曰:“性孝友,勇而有智,料敵多中,治人不敢于以私。

    ”稱震者曰“巧于襲營,善用人,下樂為死。

    ”稱雄者曰:“循循如書生,與人信,士卒同甘苦。

    ”瑾以行法遇害,可深惜也;震數立功境外,其時鮮失事;而雄則敗衄偏師,戕艾生齒。

    且弘賜之外捍不嚴,而全鎮瘡痍,西路之中堅失據,而山西蹂踐。

    将所值之異邪?胡名實之不副乃爾!噫,震、雄同事者,巡撫史道也。

    道之疏曰:“震剛愎驕橫,雖稱難處,而壯勇多機,閑習戎務,臣與矢心,少答恩眷。

    今之将帥未可倚恃,臣誠傍觀無以自甯,則又安可委之所值邪!” 十九年秋七月,虜由宣府右衛紅糖口入。

    總兵白爵将鎮兵一接戰不利。

    虜遂大掠而南,逾十八盤渡口,過蔚州,進薄廣昌,殺戮極慘毒。

    又欲循山而東,犯保安、懷來諸處。

    爵尾其後,不複進。

    參将鎮計曰:“虜衆,尾之無益也。

    ”乃分精騎伏蔚東山下。

    時參将徐珏已遣兵斷美峪口。

    于是虜不得東,先驅入山者,多棄馬步返。

    鎮因邀擊之于大比莊,敗之,斬七十餘級。

    虜引去。

     秋,虜酋吉囊擁衆數萬,由偏頭等關入寇太原,大掠居民。

    而出零賊為鄉兵所殲。

    既而又犯延綏西路,從定邊營毀牆入境。

    是日雷雨大作,連旬不止,泥淖深陷,馬足不能馳逐。

    總制劉天和豫往花馬池,調集都禦史楊守禮、尹嗣忠、趙廷瑞,各鎮參遊守備官軍分布城堡及隘口,按伏夾攻。

    九月朔,虜至硝河城結營自固,不敢縱掠。

    逾五日,陝西總兵魏時兵至,遏其南;黃恩兵阻其西;崔嵩、楊琮環其北;鄭東、王升、高、陳爵等兵聯絡以擊其背;廬瞻等所統莊浪、涼州、西甯、永昌援兵接踵渡河,軍聲大振。

    任傑、周尚文皆在行督戰,斬首四百餘。

    吉囊次子曰小十王者及其妻弟、一大将皆被殺。

    十一月,虜衆恐懾,皆出河套,離為二地以居:其一駐舊東勝,大同兵邀擊之,斬首九十一;其一駐賀蘭山外,莊浪、甯夏兵互擊之,斬首一百八十一。

    時套中俱無虜矣。

     二十年,吉囊入寇報怨。

    不敢犯延綏,複由山西偏頭關入,犯岚石等州。

    殺一參将,大掠,直抵平定州。

    窺井陉諸關,欲犯畿甸,以冰滑嶺峻,不能攀援渡馬而止。

    然山西自來被虜,殺人之多,未有過此者。

    入朔州等處而去。

    是時所在居民無避者多受禍,有備居城中者皆得免。

     二十六年夏六月,虜酋俺答阿不孩者,小王子别部也,機詐,雄于沙漠。

    至是遣所虜漢人石天爵與虜使一人至大同,言:“累年犯塞,兵刃殘傷,所得諸畜出塞辄死失。

    且北部素通中國,進貢不絕,後因小失乖異。

    今願入貢,獻馬駝,貢道得通,則兩不猜忌。

    中國可出二邊,墾田北部。

    自于礙北畜牧。

    請飲血為盟,以示誠信。

    ”于是撫臣史道、總兵官王升以聞。

    诏購斬俺答阿不孩,且令不得私釋石天爵還。

    時石天爵已去,于是撫鎮鹹獲罪。

    後石天爵複至塞,為墩卒誘擒斬之。

    诏備北虜。

    俺答求貢,撫鎮許為疏請。

    後俺答親自塞下邀戍官相見,席地傳飲,又歸近時别虜所驅墩卒。

    于是撫鎮複以為言,且曰:“求我愈深,則望我愈厚,倘無許貢之期,應有诘兵之令。

    ”诏申嚴守備。

     都禦史楊守謙論曰:“壬寅夏,俺答叩邊通款,楊職方博過謙曰:‘俺答求貢,今當如何?’謙曰:‘宜許。

    ’楊意亦同。

    及兵部疏上,當道駁之。

    再上,而議論異矣。

    既而斬石天爵,又購斬俺答。

    夫兵交使在其間,況求貢乎!殺一天爵何武?借曰不許,亦當善其辭說;乃購斬之,此何理也?橫挑強胡,塗炭百萬,至今無一人知其非者。

    巡撫史道乃以交通外夷拟死刑,雖釋不誅,當事者懼矣。

    夫今之以貢為疑者,必曰宋以和議誤國。

    不知此貢也,非和也。

    九夷八蠻皆許其貢,何獨北虜而絕之。

     秋七月,虜寇大同。

    由左衛豬兒窊入,掠馬邑、朔州,遂入陽武峪,抵太原,複掠靈丘諸處而出。

     此二十年之役也。

    督軍者懼獲罪,于是始有尋功抓級之事矣。

     是年九月,宣府叛賊張雄伏誅。

    雄與僧人王姓者結庵隆慶之青風砦。

    州人劉伯川、趙天祿輩尊禮之。

    聚衆既多,遂謀不軌。

    雄衣黃,出鐵印,署伯川輩僞職,謀潛使人約胡。

    守備丘陵、知州辛住聞變,使軍人徐龍往從之,潛為内應。

    陵随以兵至,擒雄等送鎮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