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鞑靼
關燈
小
中
大
十三年之役有三失焉:主兵不睦;幾斷不早;進攻太逼也。
夫二卿相惡,楚師以敗;将相交歡,漢祚斯安。
源清号稱忠正,而遇事頗疏;永則陰險貪婪之資,而濟之以彌縫鑽剌之奸者也。
二人共事,同執兵權。
則舉動何能無掣肘,臂指何能悉如意乎?且永曾建節上谷矣,源清兩疏論罷之,則相為猜忌也深矣。
夫以陰險貪婪之人而重之以夙昔猜嫌之深,此其人能如李臨淮、範文正忻然相得戮力平賊也邪!是故羽檄甫馳于諸道,而科索已聞于四境,校佐未谒其牙纛,而贽貨已滿其私囊。
殆夫進兵無謀,遼陽盡銳而無繼,馭軍失律。
南關縱戮以邀功,則源清已不能制永。
而付之浩歎矣!古曰将帥不睦,其兵可禽,此之謂也。
裴度平蔡,惟斷乃成;亞夫制楚,從天而下。
方大同之初變也,建議盈庭,莫能适主。
然究其指歸,不過二端:曰撫,曰剿而已。
乃若撫矣,而首惡之誅必嚴剿矣,而脅從之罪宜宥,則适中之說也。
夫蔡天者,世所謂應變之才,大同人深信而誠服之者也。
使決于撫矣,則天可用也。
匹馬叩關,無不解甲,首惡可以漸禽,餘黨可使解散,蓋不特免朱振之紛擾,縛乞丐以希恩,亦且無聚落之倉皇,挾腥膻以危衆也。
又大同一城生齒甚庶,爨薪食米仰給他方,神器火藥發自内帑,居常推挽輸之轍結毂系尚且不支,而絕源俟涸,斷哺待饑,彼鳥能與我持久邪。
況初變之時,人心搖抗,事勢未一,首惡未敢訟言以主謀,肋從未至一心以效力。
蓋聞十日之外,且猶未斷行旅,親藩宗室相繼遜奔,諸司吏長往返省視,使決于剿矣,則間可用也,或募人入城以燒其倉廪,或購中伺便以焚其戎揣,刻日齊發,百炬并熱,比其戒嚴,灰燼遍矣。
而衆論紛舛以莫定,主者觀望以徘徊,則雖源清輩亦莫有一定之見,而況其他乎!古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此之謂也。
又用兵之道,量敵而後進,慮勝而後戰,勝于戰先,謀于事始。
夫大同為西北之極徼,自韓信、陳倚外援以中陵,盧绾、盧芳視窮荒為逋薮,不待今日始知之也。
彼變一聞,則我備宜預。
連精騎于塞下,而重募邏徼之人,申守備于三關,而大嚴出入之禁。
夫大同之邊有限,通虜之使微行,付心膂于忠誠,重恩賞于捕獲,彼豈能飛越邪!外備既嚴,内間用命,徐以偏師壁其四面,去城二三十裡不必造郊,連營十四五屯不必合網,巡哨則騎兵遞相往來,設伏則步卒互為耳目。
夫錫臘溝之炭不入則爨釜不鳴,諸城堡之米不繼則枵腹莫赈,軍器火藥焚于内,樓橹陣毀于外,然後縣格軍門,射書城上,束手者皆為良民,斬級者必書上績,嚴首惡則詢訪必實,謹根蔓則緝捕必盡,名姓有定稽,形貌有定識。
逮夫兇惡盡誅,然後恩宥大布。
諸軍解嚴以旋鎮,撫臣建節而入城。
除彼苛煩,與之更始,已前之事置不複言。
斯或撫剿之中庸,恩威之極緻也。
而乃議未成謀,備未周險,倉卒配發,輕用大衆。
五六萬騎頓之堅城,欲戰不能,欲攻不克。
夫未有陷堅之議也,而雲梯沖車羅列于陣前;未有悉屠之說電,而嬰孩白首橫戮于南郭。
堅肋從之心,實狂之口,卒之虜騎再南,人情忄匈懼,舉天下精兵幾盡殲于一旦,所失豈細故邪!古曰“急而走險,将失厥鹿”,此之謂也。
遼東巡撫呂經委指揮武勳、經曆郝人英審編定遼左等二十五衛均徭。
武勳妄将老幼一概編役,又将原幫壯丁撥出徵銀。
呂經又聽廣甯中軍都指揮袁、劉尚德修築城牆,栽柳種田,不得休息,月糧失期,衆軍怨憤。
有左所馬軍趙憨兒倡亂,衆軍擁入都察院喊叫,先将劉尚德捉打。
呂經越牆走苑馬寺避之。
憨兒等遂放火劫獄,将肅清等九門關閉,仍在獄中劫出高大恩。
尋至苑馬寺圍經采打,擡送都司霸住。
時巡按禦史曾銑在栾古驿,聞變即趨遼陽。
出示曉渝本城軍人等各安生業,毋得驚疑,各官旗依舊操防,及将經所行不便事件盡行除革。
憨兒等聽信散訖,銑疏參經激變,乞為罷黜,另選練達邊務者代任。
及言開端鼓禍者容查究,脅從者暫寬斧钺。
上乃命呂經革職閑住,以都禦史仟洛巡撫遼東。
經離任行至廣甯,取原留衣服書廂。
袁傳稱經要辦氈扛,将草價每石扣除二分,收買軍人于蠻兒等欲乘機劫掠,鼓惑衆軍,遂打開院門,将經剝衣拔須,拉送衛監。
蠻兒等将迎恩等五門關閉,又将袁赤身頭帶草圈上插小旗肘鐐,同經擡在車上,執旗呐喊,推遊五門。
遊畢仍送在監。
太監王純、總兵劉淮、遊擊史俊見經被蠻兒等打傷沉重,央浼保出分司存住。
蠻兒等又與管糧郎中李欽昊講要糧賞。
李欽昊每軍放草七束,銀一錢一分外,又多加銀一錢二分,及添銀一分作袁克扣之數。
曾銑聞之,遣武舉韓承慶宣谕衆軍,暫依甯息。
蠻兒等又脅逼劉總兵奏讨舊巡撫周、都禦史總兵前來安撫。
事聞,上遣官校蔡玺赍捧駕帖将呂經拿解來京,總兵劉淮等俱往會府迎接開讀。
蠻兒等疑說既來捉經如何無敕書黃榜,止用一片白紙,必是經家人诓他脫身。
遂一擁将蔡玺扯打送監。
曾銑乃差指揮柯玺執案驗告示曉谕。
蠻兒等方将經送交蔡玺赴京。
上命工部侍郎兼都禦史林庭昂往遼東勘問。
趙憨兒乃潛至廣甯與蠻兒謀同拒勘。
詐稱林侍郎領兵要将兩城追究,以惑衆軍。
謀于六月二十五日夜劉準進表會府,糾各擺隊軍人殺淮,将各官關在城外,逼他順從,并掠各衙錢糧人家财物。
劉淮知覺,時值天雨,命各軍散訖,至天明方拜表。
蠻兒不得間。
乃造妖言紫微星下界,真人出世,白龍駒出現,二十八宿扶助,天兵百萬,要從開原殺起,直抵山海關。
有順從者升用,不順者全家不饒,用黃紙寫成貼各門。
又謀劫獄。
銑聞之。
密計行副總兵李鑒、參議高登、韓承慶等,督令官軍楊世祿等将憨兒七名擒獲;史俊、劉淮複密計命郎山、金鎮擒陳羊兒。
羊兒亦賊首也,宿于娼婦張大兒家。
金鎮往擒,羊兒執刀迎敵。
郎山用鐵尺打倒,拖至豬市街殺死。
銑乃遣百戶崔捷傳示遼陽,首惡已擒,即分布官軍擒蠻兒等。
奏乞依法處決,其餘脅從俱免究。
上诏:“這悖亂軍人,有名首惡,既都擒獲,地方已甯,不必查勘。
法司從重拟罪來說。
林庭昂取回,曾銑升大理寺右寺丞,賞銀二十兩。
林廷昂、任洛各十兩。
” 時撫順城守禦指揮劉雄刻減軍士月糧,士兵王經等不忿,糾衆乘夜打入雄宅,劫掠家财。
明日,衆軍縛雄各上樓,嗚鐘吹号,将城關閉。
銑聞之,即遣指揮胡承恩代雄備禦,曉谕衆軍照舊操守。
經等見事不諧逃躲。
銑行胡承恩捉獲經等斬決。
城中始安。
按三城之變,起于一時,亦甚危矣。
況各鎮之變,相循于數年,抑何故哉?蓋上有假借之法,則下多放蕩之情。
往者,甯夏之軍曾一變矣,未幾,而後有大同之變。
說者謂所以處甯夏者啟之也;大同殺參将,殺巡撫,既變于前矣,未幾,而又有殺總兵李瑾之變。
說者謂所以處張文錦者啟之也。
然則,遼東之變謂非生尤于處大同者乎?蠢茲小醜,習于耳目,自謂陵辱命臣、賊殺主帥,其禍不過如彼。
而我等縱一為之。
料無遠害。
此所以倡之即應誘之無忌爾。
今銑不動兵奉,潛消大亂,其功足多。
而鑒往懲來,尚剛制以法雲。
初(十三年),大同叛賊未伏辜,朝中猶有難于用兵者。
嶽倫請早定大計,疏曰:“大同軍士往年嘗殺都禦史張文錦,繼又執總兵官桂勇矣,今此舉則三變也,其進兵征讨必矣。
臣獨慮撫巡鄉宦在利害中為生死所迫,鮮不為彼陳乞。
而在廷之臣主利害者計難易,較錢谷者計勞費,保全宗室者計俱焚,有一于此皆足誤事。
萬一複蹈往年故
夫二卿相惡,楚師以敗;将相交歡,漢祚斯安。
源清号稱忠正,而遇事頗疏;永則陰險貪婪之資,而濟之以彌縫鑽剌之奸者也。
二人共事,同執兵權。
則舉動何能無掣肘,臂指何能悉如意乎?且永曾建節上谷矣,源清兩疏論罷之,則相為猜忌也深矣。
夫以陰險貪婪之人而重之以夙昔猜嫌之深,此其人能如李臨淮、範文正忻然相得戮力平賊也邪!是故羽檄甫馳于諸道,而科索已聞于四境,校佐未谒其牙纛,而贽貨已滿其私囊。
殆夫進兵無謀,遼陽盡銳而無繼,馭軍失律。
南關縱戮以邀功,則源清已不能制永。
而付之浩歎矣!古曰将帥不睦,其兵可禽,此之謂也。
裴度平蔡,惟斷乃成;亞夫制楚,從天而下。
方大同之初變也,建議盈庭,莫能适主。
然究其指歸,不過二端:曰撫,曰剿而已。
乃若撫矣,而首惡之誅必嚴剿矣,而脅從之罪宜宥,則适中之說也。
夫蔡天者,世所謂應變之才,大同人深信而誠服之者也。
使決于撫矣,則天可用也。
匹馬叩關,無不解甲,首惡可以漸禽,餘黨可使解散,蓋不特免朱振之紛擾,縛乞丐以希恩,亦且無聚落之倉皇,挾腥膻以危衆也。
又大同一城生齒甚庶,爨薪食米仰給他方,神器火藥發自内帑,居常推挽輸之轍結毂系尚且不支,而絕源俟涸,斷哺待饑,彼鳥能與我持久邪。
況初變之時,人心搖抗,事勢未一,首惡未敢訟言以主謀,肋從未至一心以效力。
蓋聞十日之外,且猶未斷行旅,親藩宗室相繼遜奔,諸司吏長往返省視,使決于剿矣,則間可用也,或募人入城以燒其倉廪,或購中伺便以焚其戎揣,刻日齊發,百炬并熱,比其戒嚴,灰燼遍矣。
而衆論紛舛以莫定,主者觀望以徘徊,則雖源清輩亦莫有一定之見,而況其他乎!古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此之謂也。
又用兵之道,量敵而後進,慮勝而後戰,勝于戰先,謀于事始。
夫大同為西北之極徼,自韓信、陳倚外援以中陵,盧绾、盧芳視窮荒為逋薮,不待今日始知之也。
彼變一聞,則我備宜預。
連精騎于塞下,而重募邏徼之人,申守備于三關,而大嚴出入之禁。
夫大同之邊有限,通虜之使微行,付心膂于忠誠,重恩賞于捕獲,彼豈能飛越邪!外備既嚴,内間用命,徐以偏師壁其四面,去城二三十裡不必造郊,連營十四五屯不必合網,巡哨則騎兵遞相往來,設伏則步卒互為耳目。
夫錫臘溝之炭不入則爨釜不鳴,諸城堡之米不繼則枵腹莫赈,軍器火藥焚于内,樓橹陣毀于外,然後縣格軍門,射書城上,束手者皆為良民,斬級者必書上績,嚴首惡則詢訪必實,謹根蔓則緝捕必盡,名姓有定稽,形貌有定識。
逮夫兇惡盡誅,然後恩宥大布。
諸軍解嚴以旋鎮,撫臣建節而入城。
除彼苛煩,與之更始,已前之事置不複言。
斯或撫剿之中庸,恩威之極緻也。
而乃議未成謀,備未周險,倉卒配發,輕用大衆。
五六萬騎頓之堅城,欲戰不能,欲攻不克。
夫未有陷堅之議也,而雲梯沖車羅列于陣前;未有悉屠之說電,而嬰孩白首橫戮于南郭。
堅肋從之心,實狂之口,卒之虜騎再南,人情忄匈懼,舉天下精兵幾盡殲于一旦,所失豈細故邪!古曰“急而走險,将失厥鹿”,此之謂也。
遼東巡撫呂經委指揮武勳、經曆郝人英審編定遼左等二十五衛均徭。
武勳妄将老幼一概編役,又将原幫壯丁撥出徵銀。
呂經又聽廣甯中軍都指揮袁、劉尚德修築城牆,栽柳種田,不得休息,月糧失期,衆軍怨憤。
有左所馬軍趙憨兒倡亂,衆軍擁入都察院喊叫,先将劉尚德捉打。
呂經越牆走苑馬寺避之。
憨兒等遂放火劫獄,将肅清等九門關閉,仍在獄中劫出高大恩。
尋至苑馬寺圍經采打,擡送都司霸住。
時巡按禦史曾銑在栾古驿,聞變即趨遼陽。
出示曉渝本城軍人等各安生業,毋得驚疑,各官旗依舊操防,及将經所行不便事件盡行除革。
憨兒等聽信散訖,銑疏參經激變,乞為罷黜,另選練達邊務者代任。
及言開端鼓禍者容查究,脅從者暫寬斧钺。
上乃命呂經革職閑住,以都禦史仟洛巡撫遼東。
經離任行至廣甯,取原留衣服書廂。
袁傳稱經要辦氈扛,将草價每石扣除二分,收買軍人于蠻兒等欲乘機劫掠,鼓惑衆軍,遂打開院門,将經剝衣拔須,拉送衛監。
蠻兒等将迎恩等五門關閉,又将袁赤身頭帶草圈上插小旗肘鐐,同經擡在車上,執旗呐喊,推遊五門。
遊畢仍送在監。
太監王純、總兵劉淮、遊擊史俊見經被蠻兒等打傷沉重,央浼保出分司存住。
蠻兒等又與管糧郎中李欽昊講要糧賞。
李欽昊每軍放草七束,銀一錢一分外,又多加銀一錢二分,及添銀一分作袁克扣之數。
曾銑聞之,遣武舉韓承慶宣谕衆軍,暫依甯息。
蠻兒等又脅逼劉總兵奏讨舊巡撫周、都禦史總兵前來安撫。
事聞,上遣官校蔡玺赍捧駕帖将呂經拿解來京,總兵劉淮等俱往會府迎接開讀。
蠻兒等疑說既來捉經如何無敕書黃榜,止用一片白紙,必是經家人诓他脫身。
遂一擁将蔡玺扯打送監。
曾銑乃差指揮柯玺執案驗告示曉谕。
蠻兒等方将經送交蔡玺赴京。
上命工部侍郎兼都禦史林庭昂往遼東勘問。
趙憨兒乃潛至廣甯與蠻兒謀同拒勘。
詐稱林侍郎領兵要将兩城追究,以惑衆軍。
謀于六月二十五日夜劉準進表會府,糾各擺隊軍人殺淮,将各官關在城外,逼他順從,并掠各衙錢糧人家财物。
劉淮知覺,時值天雨,命各軍散訖,至天明方拜表。
蠻兒不得間。
乃造妖言紫微星下界,真人出世,白龍駒出現,二十八宿扶助,天兵百萬,要從開原殺起,直抵山海關。
有順從者升用,不順者全家不饒,用黃紙寫成貼各門。
又謀劫獄。
銑聞之。
密計行副總兵李鑒、參議高登、韓承慶等,督令官軍楊世祿等将憨兒七名擒獲;史俊、劉淮複密計命郎山、金鎮擒陳羊兒。
羊兒亦賊首也,宿于娼婦張大兒家。
金鎮往擒,羊兒執刀迎敵。
郎山用鐵尺打倒,拖至豬市街殺死。
銑乃遣百戶崔捷傳示遼陽,首惡已擒,即分布官軍擒蠻兒等。
奏乞依法處決,其餘脅從俱免究。
上诏:“這悖亂軍人,有名首惡,既都擒獲,地方已甯,不必查勘。
法司從重拟罪來說。
林庭昂取回,曾銑升大理寺右寺丞,賞銀二十兩。
林廷昂、任洛各十兩。
” 時撫順城守禦指揮劉雄刻減軍士月糧,士兵王經等不忿,糾衆乘夜打入雄宅,劫掠家财。
明日,衆軍縛雄各上樓,嗚鐘吹号,将城關閉。
銑聞之,即遣指揮胡承恩代雄備禦,曉谕衆軍照舊操守。
經等見事不諧逃躲。
銑行胡承恩捉獲經等斬決。
城中始安。
按三城之變,起于一時,亦甚危矣。
況各鎮之變,相循于數年,抑何故哉?蓋上有假借之法,則下多放蕩之情。
往者,甯夏之軍曾一變矣,未幾,而後有大同之變。
說者謂所以處甯夏者啟之也;大同殺參将,殺巡撫,既變于前矣,未幾,而又有殺總兵李瑾之變。
說者謂所以處張文錦者啟之也。
然則,遼東之變謂非生尤于處大同者乎?蠢茲小醜,習于耳目,自謂陵辱命臣、賊殺主帥,其禍不過如彼。
而我等縱一為之。
料無遠害。
此所以倡之即應誘之無忌爾。
今銑不動兵奉,潛消大亂,其功足多。
而鑒往懲來,尚剛制以法雲。
初(十三年),大同叛賊未伏辜,朝中猶有難于用兵者。
嶽倫請早定大計,疏曰:“大同軍士往年嘗殺都禦史張文錦,繼又執總兵官桂勇矣,今此舉則三變也,其進兵征讨必矣。
臣獨慮撫巡鄉宦在利害中為生死所迫,鮮不為彼陳乞。
而在廷之臣主利害者計難易,較錢谷者計勞費,保全宗室者計俱焚,有一于此皆足誤事。
萬一複蹈往年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