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鞑靼
關燈
小
中
大
上疏曰:“陝西三邊地方十餘年來,虜患侵擾不時,債帥貪官剝削尤甚。
京運民運之糧銀拖欠數多,修邊買馬之勞費徵派未息,甚至月糧布花經年不得關支。
祗因貧苦之極,遂萌悖逆之謀,将巡撫重臣殺害。
雖其逆理戕上,自取極刑,而饑寒困迫亦當轸念。
且延綏巡撫姚镆奏要修理邊牆;甯夏巡撫王時中奏要招募軍士,用銀不下十萬,俱未給發。
所據見差巡視經略李越奏讨糧饷馬價銀兩,殊不可缺。
請行太仆寺常盈庫及敕戶部于内府抄銀并太倉收貯銀兩俱如數給發,以救三邊倒懸之苦,用舒皇上西顧之慮。
所屬應解各邊民運糧料本色折色及布花一應拖欠侵盜之數,一并查究,督發施行。
其戶部并本部累次解去糧料馬價銀兩支銷出入的确數目,行李越逐一清查明白。
甘肅見監并未獲人犯仍咨行巡按禦史從公勘問,查議明白,奏請。
”上乃命動支内府并太倉銀兩各十萬兩,前去支用馬價。
太仆寺動支十萬兩。
甘肅勘問罪人、各邊清查錢糧等項事情,俱依拟行。
新任巡撫陳九疇着上緊去。
禦史王應鵬疏曰:“朝廷之所恃以控制海内者惟威與福耳。
威福不行,則朝廷不尊,不尊則人心不葺。
于是有畔渙不軌者,無忌而肆行矣。
今天下承平日久,言治者每病其恩之多、威之不足也。
近見甘肅都禦史許銘被旗軍殺死,何以有此?往年閩阃作亂,其禍起于鎮守太監羅鑰,未幾鑰亦不免。
蓋亂不可啟,禍不可長,可以犯彼則可以犯此矣。
固理勢之必至也,李隆等獨不鑒欤!《易》曰:‘履霜堅冰。
’至若今日之事,則可以言冰不可以言霜矣。
切恐天下之強軍捍卒聞而效尤,斯不為之寒心耶!” 兵科都給事中許複禮疏曰:“唐臣兵部侍郎許孟容上憲宗之言曰:‘自古未有大臣橫死路隅而盜不獲者,此朝廷之辱也。
’宋太宗亦謂宰臣曰:‘五代諸侯跋扈,有枉法殺人者,朝廷置而不問,姑息當如是耶!’我國家自正德以來,政教号令不大行于天下,而姑息苟且之政足以廢法度而攵綱常。
況甘肅窮荒極鄙之隅,亦常有需求征調之擾,人心玩揭,思變久矣。
請以往事陳之:昔年都禦史才寬被害不明,竟未查究;都禦史安惟學被亂軍殺死,未正典刑;”都禦史屈銳被軍衆因禁,亦未伸法。
至于福建效尤福州衛,則擁入布政司打碎屏風,要将布政伍符殺害;郡武衛則群呼攘鬧,将教谕洪鼐捉鎖遂行;建甯衛則将通判張鴻亂打辱罵;宣府則于三堂教場演武,傳示呐喊,無一人應之,幾至成變。
此皆以缺糧為由,倡亂梗化,目中已無法度矣。
而地方之官常隐忍而不報,朝廷之上每每視為泛常。
但以招撫為名,反加酬勞之典,養其騙橫狂悖之氣,良可慨也。
故曰封建非能弱周,周自弱也;藩鎮非能亡唐,唐白亡也。
臣等讀董文忠、李隆等章奏,反覆玩味,事有可疑。
都禦史、太監、總兵号稱三堂,同功一體之人也。
古稱将相調和,則士豫附。
今都堂受害,而太監、總兵安全無恙,有是理乎?為各官者正宜引罪自責,以俟朝廷之處分為當。
且羅織事端,妄行參效,欲脫己罪而歸咎于人,末複稱變亂已平,内患已弭,誇張自是,不以為罪,而反以為功。
蓋謂天高可欺,誠誣罔也。
伏望痛懲往事之愆,大奮乾剛之斷。
乞敕該部議處選差三法司堂上官各一員,前去甘州地方從公查勘,追究根由,細分等第,奏請處治。
以剪削渠魁,屈此群醜,以伸朝廷之法,以洩九原之冤。
六月二十六日,達賊一萬七千餘騎自平涼府一帶泾河、陽保二州原擁進。
塵土蔽天,直抵窯店等處地方紮營。
三日至七月朔起營,通共五日聯接老營五十餘裡,四散鎖牽漢人指引掏挖搶殺。
陝西巡按俞茂堅疏稱:“甯夏中路住紮小鹽池參将楊義、陝西住紮固原衛總兵官劉淮膽喪魄奪,百千生靈被其糜爛而官軍不聞有一矢之或遺,此其故何哉?實由虧折官軍,難于回護,則各将之罪難逃。
殺搶人民,難以查考,則各将之罪易掩。
故為将者每每坐視,甯殺萬姓,不折一軍。
夫民以供軍,而民反為軍而死。
軍以衛民,而軍卻倚将而生。
吾民何辜,一至此極!乞敕将楊義等提問如律。
” 禦史黎貫等疏稱:“陝西總兵官劉淮、延綏副總兵朱銮、甯夏副總兵劉玉、甯夏遊擊周尚文、固原遊擊陶文喪師辱國,巡撫陝西都禦史王羽、鎮守陝西太監晏宏、總制陝西、延甯、甘肅侍郎李钺覆将敗軍。
乞敕兵部議拟,即将失事将官劉淮、神揖等拿解來京,從重治罪。
王羽、晏宏取回究治。
李钺亦乞降敕嚴加戒責,令其戴罪備禦。
”或者又謂:“臨敵易将,兵家所忌,隻宜姑記其罪。
然趙用廉頗而易之以趙括則敗;秦用王羽而易之以白起則勝。
蓋臨敵易将顧所易何如耳!”上诏:“這套賊為患,先因守土官員調度失宜,堤備不謹,彼此推托,節次誤事。
朝廷特簡素有才望大臣前去總制軍務,各該鎮巡等官不行協謀共濟,合兵追剿,以緻虜寇深入,肆行殺掠。
本當拿解來京,從重治罪,但有事之際,劉玉、朱銮、神揖、周尚文、陶文、時陳,且着戴罪殺賊。
着巡按禦史查勘有無後功,并各官失事情罪,明白奏來定奪。
各該巡撫鎮守宮都着從實回将話來。
劉淮革回原衛,帶俸還。
寫敕與李钺,着展布四體,加意規畫,先事如何遏截,臨事如何追剿,查照你部裡節次題奉事宜,議撥方略,處置停當,嚴督各屬同心戮力,以責後效。
再有互相觀望阻壞軍情的,指實奏來處治。
” 五月,大同鎮城軍士因出教場演試武藝,各軍慮恐生疏比較,張的祥等遂以邊糧修邊為詞,哄然呐喊。
回到四牌樓将賣米蔣彪等在市糧米或搶或撤,擁衆到于巡撫門首。
時都禦史楊志學因病不曾開門,各軍呐喊嗔言,不與主張及不讨糧,将告示牌面打毀。
又到管糧郎中巡按禦史門首,因見各官閉門,将門前照壁折取磚瓦抛打門外,排栅告示牌面俱各打毀。
提督侍郎臧鳳上其事。
上诏:“張的祥等驕縱狂悖,漸不可長。
著臧鳳再審為首及情重的,即于軍前斬首示衆。
為從的調發極邊衛分常川哨守。
其餘旗軍人還出榜曉谕,令各安心護守城池,再有違犯,不饒。
鎮巡官節制欠嚴,張欽簡閱欠處,本當究問,且都饒這遭。
” 禦史俞集疏曰:“宣府乃京師巨蔽,大同亦西藩。
先帝往來巡幸,而江彬諸黨席寵怙權,頤指撫臣殆若下吏,下之人見甯呆輩忍恥屈辱,遂有輕亵撫臣之心,滋寝成俗。
雖有巡撫都禦史如楊志學之鎮靜養士,李铎之振起頹弊,風猶未殄。
伏望特降中敕,得以專斷外阃。
人或幹紀,許以軍法從事。
使人皆知撫臣之威,凜然有不可犯。
朝廷之勢,隐然日益以尊,豈非所以奸宄之心乎!兩鎮頻歲荒歉,而權家勢要耗損邊儲,軍士衣糧虧欠,未支者約有數十餘萬之多。
伏望轸恤窮軍,誕敷渥澤。
舊欠者将臣等查出銀兩照數追補,新支者悉得以按月關給,無令乏匮。
否則宣大之患不在夷虜之遠,而在鎮城之近矣。
宣府地方有屯田團種地畝等,糧歲不下十餘萬石。
有椿朋尖丁團種馬價等銀,歲不下五萬兩。
郎中總糧儲,分巡理刑名,固未遑于催督也。
例該屬之都司。
往者甯杲侵漁數多,悉焚都司案卷,以緻漫無稽考,侵克蠹費。
伏望該部議處,添設分守參議一員,專以督司各項出納,庶事體歸一。
宣府一鎮分東西南北中五路,大同一鎮分東西中三路,其土:馬之供應,錢谷之出入,責皆萃于郎中也。
迩來拘于資格,往往多不得人。
且以正德年來郎中觀之,宣府僅有解經一人操守,深為可稱人才,誠為難得。
今後差遣總理母得拘泥常資,郎中乏人,即于員外内選差,員外乏人,即于主事内委用。
取其操履清修,而不在年限之深淺。
求其才識端敏,而不在爵序之崇卑可也。
” 老營堡地方舊規,遊擊将軍俱在本堡住紮。
窦钅訇畏懼邊境,擅自呈請回關,扇搖各軍。
後在教場操練,有管隊步軍四千餘人執旗,齊聲說稱先年拖欠月糧通未補給,去年五月至今,雖每月阙支銀陸錢,米價騰貴,止買米三鬥,父母妻子不能相顧。
一齊擁入,要赴巡撫衙門訴告。
鎮守山西太監張景昌、提督都禦史胡錠各參稱:“窦钅訇回家旬餘,各軍未應便迫于饑苦,當放軍點卯之際,即為下操潰亂之舉,縱軍虜掠,事殊狂悖。
夫指缺糧為由,倡亂脅逼之事,其來已久。
自福建軍士打入布政司,要将伍符殺害,七衛同風相繼而起。
在先朝姑示薄罰,未及議處,是以前日又有甘州之變。
甘州殺害撫臣,宜早正典刑,以輯人心,迄今未見歸結。
是以前日宣府、大同又有擁衆呐喊,打毀公廨之變。
宣大未久,而此又繼之。
識治體者豈不寒心!”上命窦钅訇革任,提問為首人犯,體勘情罪。
上請定奪。
八月二十四日,三山堡境外達賊約有五萬前到本堡西安等墩掏開邊牆七處,陸續行走徑往甯夏地方去訖。
總制侍郎李钺疏曰:“看得前項套虜擁衆拆牆,進入延綏地方,志欲向東,先行奔西。
既而迂繞東入琵琶等城,随遣輕騎侵擾固原邊境。
蓋欲緩我延綏地方不及為備,牽制固原兵馬不能應援。
蹤迹詭秘,向往難測。
今雖被官軍設伏沖擊,斬獲首級九十五顆,奪獲戰馬一百四十一匹。
及照延綏總兵官武振親臨本鎮地方調度兵馬,并遊擊将軍彭英、參将周倫料敵設伏,以寡擊衆,酉虜頗挫。
請先以禮獎犒,用示激勸,仍俟巡按禦史查勘,至日照例升擢。
”禦史黎貫、給事管律疏曰:“三邊地方虜勢猖獗,必須耆德重望諸練邊務,如緻仕大學士楊一清,久住奉省,總制軍務,威名素著。
要将本官查照古昔大臣,出将入相
京運民運之糧銀拖欠數多,修邊買馬之勞費徵派未息,甚至月糧布花經年不得關支。
祗因貧苦之極,遂萌悖逆之謀,将巡撫重臣殺害。
雖其逆理戕上,自取極刑,而饑寒困迫亦當轸念。
且延綏巡撫姚镆奏要修理邊牆;甯夏巡撫王時中奏要招募軍士,用銀不下十萬,俱未給發。
所據見差巡視經略李越奏讨糧饷馬價銀兩,殊不可缺。
請行太仆寺常盈庫及敕戶部于内府抄銀并太倉收貯銀兩俱如數給發,以救三邊倒懸之苦,用舒皇上西顧之慮。
所屬應解各邊民運糧料本色折色及布花一應拖欠侵盜之數,一并查究,督發施行。
其戶部并本部累次解去糧料馬價銀兩支銷出入的确數目,行李越逐一清查明白。
甘肅見監并未獲人犯仍咨行巡按禦史從公勘問,查議明白,奏請。
”上乃命動支内府并太倉銀兩各十萬兩,前去支用馬價。
太仆寺動支十萬兩。
甘肅勘問罪人、各邊清查錢糧等項事情,俱依拟行。
新任巡撫陳九疇着上緊去。
禦史王應鵬疏曰:“朝廷之所恃以控制海内者惟威與福耳。
威福不行,則朝廷不尊,不尊則人心不葺。
于是有畔渙不軌者,無忌而肆行矣。
今天下承平日久,言治者每病其恩之多、威之不足也。
近見甘肅都禦史許銘被旗軍殺死,何以有此?往年閩阃作亂,其禍起于鎮守太監羅鑰,未幾鑰亦不免。
蓋亂不可啟,禍不可長,可以犯彼則可以犯此矣。
固理勢之必至也,李隆等獨不鑒欤!《易》曰:‘履霜堅冰。
’至若今日之事,則可以言冰不可以言霜矣。
切恐天下之強軍捍卒聞而效尤,斯不為之寒心耶!” 兵科都給事中許複禮疏曰:“唐臣兵部侍郎許孟容上憲宗之言曰:‘自古未有大臣橫死路隅而盜不獲者,此朝廷之辱也。
’宋太宗亦謂宰臣曰:‘五代諸侯跋扈,有枉法殺人者,朝廷置而不問,姑息當如是耶!’我國家自正德以來,政教号令不大行于天下,而姑息苟且之政足以廢法度而攵綱常。
況甘肅窮荒極鄙之隅,亦常有需求征調之擾,人心玩揭,思變久矣。
請以往事陳之:昔年都禦史才寬被害不明,竟未查究;都禦史安惟學被亂軍殺死,未正典刑;”都禦史屈銳被軍衆因禁,亦未伸法。
至于福建效尤福州衛,則擁入布政司打碎屏風,要将布政伍符殺害;郡武衛則群呼攘鬧,将教谕洪鼐捉鎖遂行;建甯衛則将通判張鴻亂打辱罵;宣府則于三堂教場演武,傳示呐喊,無一人應之,幾至成變。
此皆以缺糧為由,倡亂梗化,目中已無法度矣。
而地方之官常隐忍而不報,朝廷之上每每視為泛常。
但以招撫為名,反加酬勞之典,養其騙橫狂悖之氣,良可慨也。
故曰封建非能弱周,周自弱也;藩鎮非能亡唐,唐白亡也。
臣等讀董文忠、李隆等章奏,反覆玩味,事有可疑。
都禦史、太監、總兵号稱三堂,同功一體之人也。
古稱将相調和,則士豫附。
今都堂受害,而太監、總兵安全無恙,有是理乎?為各官者正宜引罪自責,以俟朝廷之處分為當。
且羅織事端,妄行參效,欲脫己罪而歸咎于人,末複稱變亂已平,内患已弭,誇張自是,不以為罪,而反以為功。
蓋謂天高可欺,誠誣罔也。
伏望痛懲往事之愆,大奮乾剛之斷。
乞敕該部議處選差三法司堂上官各一員,前去甘州地方從公查勘,追究根由,細分等第,奏請處治。
以剪削渠魁,屈此群醜,以伸朝廷之法,以洩九原之冤。
六月二十六日,達賊一萬七千餘騎自平涼府一帶泾河、陽保二州原擁進。
塵土蔽天,直抵窯店等處地方紮營。
三日至七月朔起營,通共五日聯接老營五十餘裡,四散鎖牽漢人指引掏挖搶殺。
陝西巡按俞茂堅疏稱:“甯夏中路住紮小鹽池參将楊義、陝西住紮固原衛總兵官劉淮膽喪魄奪,百千生靈被其糜爛而官軍不聞有一矢之或遺,此其故何哉?實由虧折官軍,難于回護,則各将之罪難逃。
殺搶人民,難以查考,則各将之罪易掩。
故為将者每每坐視,甯殺萬姓,不折一軍。
夫民以供軍,而民反為軍而死。
軍以衛民,而軍卻倚将而生。
吾民何辜,一至此極!乞敕将楊義等提問如律。
” 禦史黎貫等疏稱:“陝西總兵官劉淮、延綏副總兵朱銮、甯夏副總兵劉玉、甯夏遊擊周尚文、固原遊擊陶文喪師辱國,巡撫陝西都禦史王羽、鎮守陝西太監晏宏、總制陝西、延甯、甘肅侍郎李钺覆将敗軍。
乞敕兵部議拟,即将失事将官劉淮、神揖等拿解來京,從重治罪。
王羽、晏宏取回究治。
李钺亦乞降敕嚴加戒責,令其戴罪備禦。
”或者又謂:“臨敵易将,兵家所忌,隻宜姑記其罪。
然趙用廉頗而易之以趙括則敗;秦用王羽而易之以白起則勝。
蓋臨敵易将顧所易何如耳!”上诏:“這套賊為患,先因守土官員調度失宜,堤備不謹,彼此推托,節次誤事。
朝廷特簡素有才望大臣前去總制軍務,各該鎮巡等官不行協謀共濟,合兵追剿,以緻虜寇深入,肆行殺掠。
本當拿解來京,從重治罪,但有事之際,劉玉、朱銮、神揖、周尚文、陶文、時陳,且着戴罪殺賊。
着巡按禦史查勘有無後功,并各官失事情罪,明白奏來定奪。
各該巡撫鎮守宮都着從實回将話來。
劉淮革回原衛,帶俸還。
寫敕與李钺,着展布四體,加意規畫,先事如何遏截,臨事如何追剿,查照你部裡節次題奉事宜,議撥方略,處置停當,嚴督各屬同心戮力,以責後效。
再有互相觀望阻壞軍情的,指實奏來處治。
” 五月,大同鎮城軍士因出教場演試武藝,各軍慮恐生疏比較,張的祥等遂以邊糧修邊為詞,哄然呐喊。
回到四牌樓将賣米蔣彪等在市糧米或搶或撤,擁衆到于巡撫門首。
時都禦史楊志學因病不曾開門,各軍呐喊嗔言,不與主張及不讨糧,将告示牌面打毀。
又到管糧郎中巡按禦史門首,因見各官閉門,将門前照壁折取磚瓦抛打門外,排栅告示牌面俱各打毀。
提督侍郎臧鳳上其事。
上诏:“張的祥等驕縱狂悖,漸不可長。
著臧鳳再審為首及情重的,即于軍前斬首示衆。
為從的調發極邊衛分常川哨守。
其餘旗軍人還出榜曉谕,令各安心護守城池,再有違犯,不饒。
鎮巡官節制欠嚴,張欽簡閱欠處,本當究問,且都饒這遭。
” 禦史俞集疏曰:“宣府乃京師巨蔽,大同亦西藩。
先帝往來巡幸,而江彬諸黨席寵怙權,頤指撫臣殆若下吏,下之人見甯呆輩忍恥屈辱,遂有輕亵撫臣之心,滋寝成俗。
雖有巡撫都禦史如楊志學之鎮靜養士,李铎之振起頹弊,風猶未殄。
伏望特降中敕,得以專斷外阃。
人或幹紀,許以軍法從事。
使人皆知撫臣之威,凜然有不可犯。
朝廷之勢,隐然日益以尊,豈非所以奸宄之心乎!兩鎮頻歲荒歉,而權家勢要耗損邊儲,軍士衣糧虧欠,未支者約有數十餘萬之多。
伏望轸恤窮軍,誕敷渥澤。
舊欠者将臣等查出銀兩照數追補,新支者悉得以按月關給,無令乏匮。
否則宣大之患不在夷虜之遠,而在鎮城之近矣。
宣府地方有屯田團種地畝等,糧歲不下十餘萬石。
有椿朋尖丁團種馬價等銀,歲不下五萬兩。
郎中總糧儲,分巡理刑名,固未遑于催督也。
例該屬之都司。
往者甯杲侵漁數多,悉焚都司案卷,以緻漫無稽考,侵克蠹費。
伏望該部議處,添設分守參議一員,專以督司各項出納,庶事體歸一。
宣府一鎮分東西南北中五路,大同一鎮分東西中三路,其土:馬之供應,錢谷之出入,責皆萃于郎中也。
迩來拘于資格,往往多不得人。
且以正德年來郎中觀之,宣府僅有解經一人操守,深為可稱人才,誠為難得。
今後差遣總理母得拘泥常資,郎中乏人,即于員外内選差,員外乏人,即于主事内委用。
取其操履清修,而不在年限之深淺。
求其才識端敏,而不在爵序之崇卑可也。
” 老營堡地方舊規,遊擊将軍俱在本堡住紮。
窦钅訇畏懼邊境,擅自呈請回關,扇搖各軍。
後在教場操練,有管隊步軍四千餘人執旗,齊聲說稱先年拖欠月糧通未補給,去年五月至今,雖每月阙支銀陸錢,米價騰貴,止買米三鬥,父母妻子不能相顧。
一齊擁入,要赴巡撫衙門訴告。
鎮守山西太監張景昌、提督都禦史胡錠各參稱:“窦钅訇回家旬餘,各軍未應便迫于饑苦,當放軍點卯之際,即為下操潰亂之舉,縱軍虜掠,事殊狂悖。
夫指缺糧為由,倡亂脅逼之事,其來已久。
自福建軍士打入布政司,要将伍符殺害,七衛同風相繼而起。
在先朝姑示薄罰,未及議處,是以前日又有甘州之變。
甘州殺害撫臣,宜早正典刑,以輯人心,迄今未見歸結。
是以前日宣府、大同又有擁衆呐喊,打毀公廨之變。
宣大未久,而此又繼之。
識治體者豈不寒心!”上命窦钅訇革任,提問為首人犯,體勘情罪。
上請定奪。
八月二十四日,三山堡境外達賊約有五萬前到本堡西安等墩掏開邊牆七處,陸續行走徑往甯夏地方去訖。
總制侍郎李钺疏曰:“看得前項套虜擁衆拆牆,進入延綏地方,志欲向東,先行奔西。
既而迂繞東入琵琶等城,随遣輕騎侵擾固原邊境。
蓋欲緩我延綏地方不及為備,牽制固原兵馬不能應援。
蹤迹詭秘,向往難測。
今雖被官軍設伏沖擊,斬獲首級九十五顆,奪獲戰馬一百四十一匹。
及照延綏總兵官武振親臨本鎮地方調度兵馬,并遊擊将軍彭英、參将周倫料敵設伏,以寡擊衆,酉虜頗挫。
請先以禮獎犒,用示激勸,仍俟巡按禦史查勘,至日照例升擢。
”禦史黎貫、給事管律疏曰:“三邊地方虜勢猖獗,必須耆德重望諸練邊務,如緻仕大學士楊一清,久住奉省,總制軍務,威名素著。
要将本官查照古昔大臣,出将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