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

關燈
大千為囊。

    卧像出家,西峰參道,亦俗亦真,一體三寶。

    南安石窟,開甘露門,異類中住,無天中尊。

    彼逆我順,彼順我逆,過即追求,虛空烏集。

    驅使草木,教誨蛇虎,愁霖出日,枯旱下雨。

    無男得男,無女得女,法法如是,誰奪誰與?令若威怒,免我伽梨,既而釋之,遂終白衣。

    壽帽素履,發鬓皤皤,壽八十二,與世同波。

    窮崖草木,枯臘風雨,七閩香火,家以為祖。

    薩埵禦天,宋有萬姓,乃錫象服,名曰定應。

    ”山谷黃魯真雲:“石出山而潤自丘壑,松不春而骨立冰霜。

    今得雲門拄杖,打破鬼窟靈床。

    其石也将能萬裡出雲雨,其松也欲與三界作陰涼。

    此似昔人,非昔人也,山中故友任商量。

    ”熙甯八年,郡守許公嘗表禱雨,感應,诏賜号“定應”。

    崇甯三年,郡守陳公粹複表真相薦生白毫,加号“定光圓應”。

    紹興三年,虔寇猖獗,虔化宰劉僅乞靈于師,師于縣塔上放五色毫光,示現真相,賊遂潰。

    江西漕司以聞,紹興二年,嘉“普通”二字。

    乾道三年,又嘉“慈濟”,累封至八字大師。

    民依賴之,甚于慈父。

    自淳熙元年,郡守呂公翼之迎真相入州後庵,以便祈禱,從民請也。

    後均慶屢請還岩,郡不能奪,百夫輿至中途,莫能舉,遂留于州。

    紹定庚寅,磜寇挺起,幹犯州城,勢甚岌岌,師屢現顯。

    賊駐金泉寺,值大雨水不得渡,晨炊粒米迄不熟,賊衆饑困。

    及戰,師于雲表,見名旗,皆有草木風鶴之疑,遂驚愕奔潰,祈哀乞命。

    汀民更生,皆師力也。

    嘉熙四年,州人士列狀于郡,乞申奏賜州後庵額。

    有旨,賜額曰“定光院”。

    續又乞八字封号内易一“聖”字,仍改賜“通聖”。

    今為“定光圓應普慈通聖大師”。

    詳見《行實編》。

    定光,泉州人,姓鄭名自嚴。

    乾德二年,駐錫武平南安岩。

    淳化二年,别立草庵居之。

    景德初,遷南康郡盤古山。

    祥符四年,汀守趙遂良即州宅創後庵延師。

    至八年終于舊岩。

    見周必大《新創定光庵記》。

    定應大師,《鄞江集》雲:“初,波利尊者自西土來住盤石,即有谶曰:‘後五百歲,有白衣菩薩自南方來居此山。

    ’”即是定光佛也。

    至定光大師乃應谶。

     敕賜威濟靈應普惠妙顯大師葉姓,法名惠寬,甯化縣人。

    幼通悟,善根夙植,長得業于本郡開元寺,遍遊諸方,悟旨而返。

    州境山谷深窈,虎豹出沒為害。

    師以解脫慈悲力,為之訓飾柔服,衆異之,号伏虎禅師。

    南唐保大三年,憩于平原山麓,見左右有龜峰獅石,遂卓錫于此。

    蹑其巅,以開元錢已為開山兆。

    有樵者拾其一以歸,诘朝複返故所,耆老歡傳,鹹起敬慕。

    程力督工,為創庵,名曰“普護”。

    庵側一嶺刺天,号吊軍嶺,道過其上,苦渴水,師于盤石上頓錫出水,至今不竭。

    七年,汀苦旱,靡神不宗。

    郡将聞師道行,結壇于龍潭側,延師緻禱。

    師雲:“此方旱氣燔甚,實衆生罪業自速其辜,今當普為忏悔。

    七日不雨,願焚其軀。

    ”及期旱如故,師延跌坐,命厝火于薪。

    衆駭愕,火未及然,油雲四起,甘雨傾注。

    師曰:“未也,水流束薪乃已。

    ”未幾,果然。

    見聞贊歎。

    宋朝建隆三年九月十三日示寂,塑其壞身于庵,凡有所禱,應如響答。

    熙甯三年,郡列狀以聞,賜庵為“壽聖精舍”。

    延平之庵,白“油灘”、曰“小芹”、曰“白砂”。

    紹興七年,敕封“淨戒慈應大師”,時在汀者猶未封聖院。

    乾道三年,改賜“廣福”,師所經從辄成也。

    至十二年,乃賜号于汀曰“威濟”。

    乾道三年,加号“靈應”。

    淳熙十一年,複加“普惠”,皆以救旱功。

    自淳熙元年郡守迎均慶院定光真相入州後庵,複于廣福院迎師真相差肩為賓主,以便祈禱。

    紹定群寇犯城,多方保護,顯大威力,師與定光實相葉贊。

    嘉熙間,州人士列狀于郡,乞申奏加賜師号,複加“妙顯”,累封至八字,今為“威濟靈應普惠妙顯大師”。

     校注: 〔1〕“内求”疑為“内汞”。

    “内”即納。

     〔2〕“乾德二年屆丁”,“屆丁”應是“甲子”之誤。

     〔3〕原空一字,用以形容猴者。

     〔4〕“伊蒲供”又稱“伊蒲馔”,梵語,義為僧之齋供。

     〔5〕“僧臘”,為僧一年稱一臘。

     〔6〕上文《寺觀廣福院》記“以開元錢七為駐錫兆”,此處雲“以開元錢已為開山兆”,疑“已”為“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