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宦

關燈
陳劍唐大曆四年為刺史。

    先是,開元間置郡治新羅,凡兩遷東坊口。

    劍始至,聞鼓角聲堙郁不暢,進吏民問狀。

    曰:“不甯惟是。

    年谷不登,民多疾疫。

    ”劍曰:“治雖草創,堪數遷耶?”愕眙久之。

    乃更蔔西五裡卧龍山之陽曰白石村,疏其利病,請之朝而改築焉。

    距今五百餘載,城池官守雖有增益,而府治基址無改于舊,民皆德之。

    其名雖不載于史,長老相傳,與汀相為長久雲。

     劉岐大中初為刺使,距遷郡八十餘載。

    更創之初,庶事未備,岐乃築子城,創羅城敵樓。

    郡之壁壘于是乎具。

     王嗣宗太平興國六年來知州事。

    太宗嘗遣武卒察遠方事,有至汀者,嗣宗執而杖之,縛送阙下,因奏曰:“陛下不委任天下賢俊,而猥信此輩為耳目,竊為陛下不取。

    ”上大怒,遣使械嗣宗下吏削秩。

    既而怒解,嘉其直節,令遷其官。

    見宋《通鑒長篇》。

     陳軒字元輿,富沙人。

    元豐六年知州事。

    治尚簡靜,暇日與郡倅郭祥正登山臨水,觞詠酬酢百餘篇,邦人至今以為美談。

    山谷詩雲:“平生所聞陳汀州,蝗不入境屢豐收。

    ”其政可知矣!後官至龍圖閣學士。

     陳粹字伯光,福州莆田縣人。

    元符三年來治州事。

    始至郡,勸農桑,禁椎牛、博戲,嚴溺子令,皆因俗制弊。

    崇甯間,遷創學舍,奏圖為天下第三,賜書褒寵,卑以因任。

    自是民亦借留,由元符訖大觀凡九年,長老至今誦之。

     鄭強字南美,長樂人。

    紹興二年知州事。

    始至郡,視廟學荒圮,慨然有更築意。

    無何,會诏葺學宮,即日度地得蔔于州東,計雇慮材,不擾而集,周阿邃嚴,凡百具備。

    且市膏腴以增饩廪,擇師儒以嚴課程,自為之記,淳複其訓。

    于是升堂者數倍疇昔,人以不學為恥。

    越三年,登進士第者四人。

    後立祠稽古閣下,春秋釋菜惟謹,久而敬之。

     陳晔字日華,長樂人,古靈之後。

    慶元二年知州事。

    為治精明,百廢俱興。

    歲撥郡帑缗錢二百貫助學,又撥隸官田百畝為諸生廪饩,減坊戶口食鹽價以利細民。

    俗尚鬼信巫,甯化富民與祝史之奸者,托五顯神為奸利,誣民惑衆,侈立廟宇,至有婦人以裙襦畚土者。

    晔廉得之,竄祝史,杖首事者,毀其祠宇。

    郡人廣西帳幹吳雄,作《正俗論》二千餘言絕其事。

    民有疾,率舍醫而委命于巫,多緻夭折,乃大索境内妖怪左道之術,收其像符祝火之,痛加懲禁,流俗丕變。

    作義冢以掩遺骼,殡無所歸者以千數。

    越二政,弟暎繼出守,規而随之。

    捐閑帑以助學廪,蠲積捕以寬屬縣,凡營屋千餘間,甃清流路百四十餘裡。

    自晔創橋于南山高灘角上流,至暎方畢工,邦人以“棠□〔1〕”匾其橋,今名南阜。

    秩滿,皆除廣東憲,至今相傳為美談。

     李華字實夫,建安人,有才略。

    紹定間,磜寇猖獗,禁卒歡■〈口如〉,華以安豐倅護淮軍來攝州事。

    剿外寇、平内叛于不動聲色之頃。

    聞于朝,進三秩,除大府簿。

    積寶為亂,值歲饑,移粟給食,全活甚衆。

    續除直華文閣,因任郡。

    治卑陋,撤而新之,子來經營,成于不日。

    又念民力凋瘵,乃削苗斛鹽價,置均濟倉。

    邦人至今賴之。

    作堂曰“見思”,庵曰“景星”,皆以祠公。

    學宮亦有公像。

    近郡守周晉以私憾毀見思堂,移其像于光華亭,父老敢怨而不敢言,過故祠至有流涕者,可以見其感人之深。

    今郡見議别蔔地複見思堂,從民志也。

     郭祥正字功父,當塗人。

    家出于青山,一名謝公山,因号謝公山人。

    初,母夢太白而生。

    梅聖俞一見曰:“真太白後身。

    ”王荊公稱其詩豪邁精絕。

    熙甯間,仕至殿中丞,簽書保信軍節度判官。

    即挂冠,号醉吟先生。

    李伯時為之寫真,東坡作贊。

    時方強壯,諸公交薦于朝,尋通判于汀,與守陳公軒相歡莫逆。

    每于暇日,聯辔郊行,觞詠酬酢,逮今所傳詩猶百餘篇。

    繼攝漳州,忤部使者,陷以他獄,五年而後直。

    又号“漳南浪士”。

    稍遷朝奉郎、高要郡,複棄去,竟不出。

    有《青山集》行于世。

     陳吉老字子川,莆田人。

    紹興癸醜,以朝奉郎丞清流。

    越三年最聞,遷通判軍州事。

    贛寇闖郡境,吉老自将斬關破賊。

    長子希造,字賢,複善騎射。

    歲丁巳,自揚州錄參來侍下,值吉老以境内盜起,治兵于野。

    希造即橐鞬為先鋒,一歲兩捷。

    明年,胡保等寇武平,吉老捕之,遇于義竿口。

    希造又以鍪弧先登,追奔深入,矢盡道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