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山志》卷之七

關燈
通志》。

    國麟入相,累薦其賢,是以再官翰林,即被峻擢。

    道承未嘗執門下士禮,國麟益重之。

    著有《漢魏碑刻紀存》,郡人馮缙梓以行世,有《二梅亭集》、《小蘭陔集》。

    弟道亮,字又秉,雍正已酉舉人。

    子璈,字征雲,乾隆戊辰進士,官戶部主事;璟,字征宋,乾隆戊午舉人,皆有父風。

     林枝春 字繼仁,号青圃,閩縣濂浦入,明季遷省城。

    高祖香粟公,始居烏石山北麓,名為磴園;祖湛,順治丁酉副貢生,耿逆之亂,開幕延才士,湛以疾辭,著《水晶宮賦》以剌耿,康熙丁卯舉于鄉。

    枝春晢面方頤,十歲喪父,性孝友,母命依舅氏鄭宮谕開極,受其教養,幾及十年,登雍正癸卯科考,授中書,選直軍機處。

    乾隆丁巳成進士,以第二人及第,授編修,再與順天鄉試分校官。

    乞假歸。

    複得磴園祖居,修為支祠,營就軒、東軒,與諸壻子侄載酒題詠。

    枝春督學河南偃師、商城、武陟及各州縣,凡有三教堂者,五百九十餘處,皆以孔子與道釋雜祀,枝春奏禁,旨允行。

    後督學江西,懸楹帖曰:“不看文章雙眼瞎,若貪名利兩兒亡。

    ”朱竹君稱其與諸生為條畫指授,出之以誠;而士化之。

    官至通政司副使,年五十餘移疾歸,掌教鳌峰書院,于鑒亭方池南建振衣亭,告谕生童,作迩言四則,曰“認真”,曰“崇實”,曰“心得”,曰“安分”,語皆精切。

    居鄉不與當軸晉接。

    義開沙合河,當軸從之,其《禁巫鬼議》、《論三山風氣書》、《議速葬書》,皆有關于人心風俗。

    年六十四,卒于家,生于康熙已卯,卒于乾隆壬午。

    入祀鳌峰書院名師祠。

    子儀鳳,乾隆癸酉舉人,令浙江;一彪,乾隆丙子舉人,繁昌令,刻其所著《青圃文鈔》四卷、《青圃詩鈔》四卷。

     何 勉 字尚敏,侯官人,少倜傥有大志,學書不得意,改就行伍。

    康熙五十八年,侯官土寇薛彥文嘯聚後洋,勉計擒之,授把總。

    是冬,浦城山寇竊發,總督令勉剿之,勉以單騎僞為行旅,直至賊巢,得其實,檄附近營将一鼓平之,擒賊首江一清等,授千總。

    六十年,台灣匪寇朱一貴作亂,勉在行間。

    台灣平,餘孽竄入山谷,大軍不能深入,勉奉檄往,出奇制勝,搜擒餘黨。

    制府上其功,奉旨褒嘉,賞給拖沙喇哈番,準襲兩代,以守備用,尋升台灣北路參将。

    時水沙營等社恃險不納饷,奉檄讨之,軍從竹腳寮正路抵水裡湖,勉率奇兵二百,由北投社冒險潛師襲其後,擒首惡骨宗父子及麻著等,其二十五社盡服,輸社饷,計歸順四千四十五名。

    班師回,與水裡湖師會,全台以安,升湖廣洞庭協副将。

    貴州逆苗不法,勉乘霧而進,用火攻法,苗大潰,戰功第一,升雲南鶴慶總兵,調廣東左翼,又調台灣鎮挂印總兵,曆鎮十年,清操自持。

    以目疾乞休,居閩山之光祿吟台,卒葬北門竹柄山。

     葉觀國 字家光,一字毅庵,高祖起寰,明季由福清海頭徙居閩縣。

    觀國以乾隆辛酉拔貢生,舉丁卯鄉試,辛未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癸酉科典河南鄉試,丙子科典湖北鄉試使,旋至真定府,即奉命督學雲南,庚辰科典湖南鄉試,壬午科充順天鄉試分校,是年十月又奉命督學廣西。

    任滿,丁外艱歸裡,服阕入都補官教習、庶吉士,充日講起居注官。

    辛卯科典雲南鄉試,壬辰科充會試分校。

    四十年假歸,主講泉州清源書院者四年。

    四十四年冬,入都供職,四十五年,擢翰林院侍讀學士,遷詹事府少詹事、辛醜科武會試總裁,癸卯科典四川鄉試,即于闱中奉命督學安徽。

    五十三年秋,扈跸木蘭。

    觀國所至,操守清嚴,鑒别精審,上以品學兼優,命入直尚書房,以勤慎疊叨賞赉,并蒙召入重華宮賜宴和詩。

    年七十以足疾乞歸,其七十初度詩曰:“紗廚秉鑒三千士,繡扆依光四十春。

    ”乃實錄也。

    構第一山鱗次台别墅,葺為雙榕書屋。

    按:宮詹初居通津街,後移芙蓉園,宋儒劉砥、劉砺故宅,晚居文儒坊北,即綠筠書屋也,有《綠筠書屋詩鈔》。

    卒年七十三。

    生于康熙五十九年,卒于乾隆五十七年。

    子申蕃,乾隆丙子優貢生;申棻,嘉慶壬戌進士,知連山縣;申蔚,嘉慶甲子優貢生,泉州府學訓導;申藹,乾隆乙卯舉人,知無錫縣,入祀鄉賢;申苞,嘉慶戊午舉人,知廣東西甯等縣;申萬,嘉慶乙醜進士,翰林院檢讨,癸酉科典湖南鄉試,京畿道監察禦史、高廉兵備道;申芗,嘉慶已巳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河南府知府,任河陝汝道。

    申萬子敬昌,字芸卿,嘉慶已卯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吏部文選司郎中,湖北鹽法武昌道,任湖北按察使司、布政使司,道光間入居玉尺山。

    子雲滋,字惠宇,道光甲辰舉人,于屋後築頤園。

    雲滋子大同、同治乙醜進士,知番禺縣。

    大湜、由拔貢生中式,同治庚午科舉人,内閣中書。

    大泳、光緒丙子科舉人,永安、龍溪等學訓導。

    大堉、由拔貢生中式,同治壬戊恩科舉人。

    大焯、同治戊辰科進士,翰林院編修。

    翰林院侍讀學士,同治甲戌科充會試分校,光緒丙子科典湖北鄉試,壬午科典湖南鄉試,即于闱中奉命督學廣東。

    大涵,光緒丙戌科進士,工部都水司主事。

    讀書其中。

    觀國七子科甲,曾孫雲滋又六子科甲,裡黨鹹謂觀國曆官清廉之報。

     陳登龍 字壽朋,一字秋坪,其先金陵人也,明季始遷閩中,籍閩縣。

    高祖丹赤,順治辛卯舉人也,曆溫處道,耿變殉難,谥忠毅。

    曾祖一夔,以難蔭授夔州知府。

    登龍七歲而孤,母黃氏剪彩為生,撫登龍以立。

    登龍勤苦力學,涉躐典籍,能古文詞,旁及琴棋書畫,乾隆甲午舉于鄉,大挑一等,署天全州。

    天全州即大金川,地歸化新,未立學,登龍捐廉俸,請于大府,奏準設學,創文廟,建和州書院,以勘斷明确,人呼陳青天,立祠祀之。

    調青神縣,署裡塘同知,調雅安州,部推遷安陸府同知,以赴任稽遲,詣京師候選,授建昌捕盜同知,丁内艱歸,囊橐蕭然,主講泉州清源書院者三年,以疾歸于烏石山麓李園裡舊宅,築雲凹水曲山房,授徒自給,諸生學畫者多遊其門,年七十四卒。

    生于乾隆壬戌正月初八,卒于嘉慶乙亥三月初四。

    著《出塞錄》一卷、《裡塘志略》二卷、《蜀水考》二卷、《天全聞見記》四卷、《讀禮餘篇》二卷、《秋坪詩存》十四卷。

    事迹詳《東越文苑後傳》。

    《東粵文苑後傳》載“雜著四卷。

    ” 林春溥 号鑒塘,父兆泰,乾隆已亥舉人,春溥,其三子也。

    長春海,乾隆乙卯舉人;次春溶,道光乙未進士,知黟縣。

    嘉慶壬戌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乞假歸,于烏石山麓居宅中作竹柏山房,閉戶著書,不聞外事,當軸延主鳌峰書院講席,非院士不晉接,誨諸生本經史,一字之訛必求根據。

    鹹豐壬戌重宴瓊林,旨賞四品銜,卒年八十七,入祀鳌峰書院名師祠。

    子懋勳,道光丙申恩科進士,禮部精膳司主事;懋烈,道光甲午舉人,國子監助教,懋傑,名諸生,皆讀書竹柏山房。

    春溥著有《開辟傳疑》二卷、《古史紀年》十四卷、《古史考年異同表》二卷、《武王克殷日記》一卷、《滅國五十考》一卷、《春秋經傳比事》二十二卷、《戰國紀年》六卷、《竹書紀年補證》四卷、《孔孟年表》二卷、《孔子世家補訂》一卷、《孟子列傳纂》一卷、《孟子外書補證》一卷、《四書拾遺》五卷、《古書拾遺》四卷、《開卷偶得》十卷、《論世約編》七卷、《閑居雜錄》二卷。

     李彥章 字蘭卿,侯官人,世居烏石山洋尾園,其地即王應時之西園、林遜之荔水莊也。

    彥章,嘉慶戊辰年十五舉于鄉,辛未登進士,授内閣中書,入軍機,由内閣侍讀典江西鄉試,出任廣西思恩府,創陽明書院,辟西邕書院,設義學,興水利,凡營建書舍,勘丈院田,皆旦夕躬親,權慶遠,治如思恩,修慶遠府學、宜山縣學,複宋黃文節公龍溪書堂,署廣西鹽法道,任江西吉安府,升江蘇常鎮通海河務道兼督揚榷,升山東鹽運司,未莅任,卒于揚州官廨,粵西請以名宦入祀。

    卒年四十四歲。

    彥章曆官,務為實效,不求虛名,所至訪求名賢祠宇、古迹名勝,遇有碑刻,靡不周覽考證。

    唐《廖州智城洞碑》乃韋敬一稱頌韋敬辨之文,《廣西志》誤指為韋厥碑。

    《輿地碑記》、《名勝志》又指為韋敬辨所撰。

    彥章親至碑下,椎榻全文,跋入文集。

    宋張南軒《宜州新學碑記》裂為九段,掩入土中,彥章為嵌立大成門下。

    著有《榕園文鈔》六卷、《詩鈔》十六卷。

    兄彥彬,道光癸未進士,官刑部郎,博雅多文。

    彥彬兄弟以所居有六塘之勝,乃于春晖草廬傍結石畫園,近水看山樓,廣收書史、名墨、佳畫,與家人名輩歲時品評,觞詠為樂。

     《烏石山志》卷之七終 于麓古天開圖畫樓,開镌匠吳大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