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山志》卷之七
關燈
小
中
大
阕,補瓊州,俗多锢婢,及停柩不葬者,文英重懲之,風遂革。
海南士子艱于應試,歲當賓興,辄捐金買舟濟之。
後卒于瓊,瓊人祀之名宦。
文英生平崇尚正學,有孝行,丁内外艱,苫塊喪次,三年茹素,動止一禀家禮。
在部郎時,鄉人客京師,貧不能葬,死不能殡,皆傾襄助之,竭力歸其喪。
著有《碧山雜錄》、《所重錄》。
文英孫守鹿,乾隆壬申進士。
何 傅 字東山,福清人,精技勇,初受知福建部院某,時海氛未靖,大師出洋被圍,傅駕趕罾船救護,斬獲無算,部院上其功,授漢東副将,擢大同總兵。
會山東巨憝劉天成倡亂殺登州鎮臣,與吳三桂遙為聲勢,全齊震動。
傅陛見,調補登州鎮總兵,上密谕以急則激變叵測,緩則養禍益深。
傅恪遵谕旨,不動聲色,整頓營伍,佯為無意用兵者,賊悄懈,不為備。
一夕漏三下,傅遣親丁十餘人缒城出,抵賊麾下,擒天成,斬之,餘黨悉平,獻馘于朝,擢山東提督,調四川,疏請武職丁憂,朝論韪之,武職丁憂自傅始。
緻仕歸,以閩山光祿吟台為别墅,後卒于家,賜祭葬,閩山之地,扃鑰廢壞。
郭雍詩:“飛将老投戈,芳園擁绮羅。
葳蕤銀鎖合,疊遍雪兒歌。
客散高門暮,花愁野鳥過。
蕭條空大樹,煙雨蔓藤蘿。
歎息曾經地,依稀薜荔門。
荒榛埋虎豹,殘榭走雞豚。
倚檻層雲幻,吟詩野日昏。
孤情誰可問,空倒綠荷尊。
”蓋歎其地之盛衰也。
後何總兵勉繼傅入居閩山。
林 遜 字敏子,一字立軒,侯官人,康熙間,知達州,有惠政,晚歸于烏石山之西園構荔水莊。
按:遜卒于康熙四十一年。
二子侗、佶讀書其中。
侗,字同人,博涉經史,弱冠食饩于庠,随遜宦三秦,縱觀三輔,曆遊邊徼,走莊浪涼州間,金石碑刻考訂無遺,沿牒署尤溪教谕。
以二親垂老,絕意功名,居荔水莊,老屋荒池,以著述自娛,所著有《來齋選·古井野識塗·昭陵石迹考》一卷、《來齋金石考》三卷、《李忠定公年譜》、《久中樓集》、《荔水莊詩草》,卒年八十九,子在華,字渭雲,工詩律,分修省志,多所考訂。
著有《隋農遺鎬》。
佶,字吉人,受業于長洲汪琬,以拔貢入成均,受詩于新城王士正,時華亭王鴻緒總裁明史,延佶與鄞縣萬斯同商訂。
康熙已卯舉于鄉,以楷法精工,康熙三十八年。
特旨入直武英殿抄寫禦集五十一年,欽賜進士,佶名在第一,官内閣中書,分纂《詩經》及《子史精華》。
家多藏書,徐尚書刻《通志堂經解》、朱檢讨選《明詩綜》,皆就傳鈔。
著有《樸學齋詩》十卷、《樸學齋文》一卷,潘耒為之序,《樸學齋小記》一卷,其所著《焦山古鼎》、《甘泉宮瓦》詩各一卷,刻入《昭代叢書》。
子正青,字洙雲,侯官貢生,亦讀書荔水莊,後考職州,判刑部山西司,出理小海場鹽務,與許考功均、謝閣學道承、陳府尹治滋友善。
古梅、德泉皆吉人外甥,洙雲《瓣香堂詩話》:“康熙辛醜,自都将南回,謝子古梅到寓餞送,餘曰:‘丈夫非無淚,不灑别離筵。
’古梅遂以詩四首書箑送行。
今檢《古梅集》,隻存首章,曰:‘君有兩親在帝畿,望雲我亦夢慈闱。
與君同是未歸客,君即言歸不當歸。
’情文俱摯。
又記其次篇曰:‘安得中山千日酒,醒來恰好話相思。
’啟行日,古梅來送,自辰至午,不發一言。
及餘車行,歸餘寓,阖門大恸,至晚始歸。
”又雲:“雪村居士,餘石交也。
已酉春,在祠部,以餘名應舉,嗣清查于江南,薦墨未幹,玉樓賦召。
餘過揚州,有‘望雲我覺仙霞近,遺愛人思吏者賢。
’思親懷友不勝感慨之矣。
”著有《榕海舊聞》、《瓣香堂詩話》、《鹽法志》。
曾在廣陵梅花書院纂修《鹽法志》。
在衡、在峨字涪雲、《府志》稱其“博雅好古文詞,精書翰,弱冠與纂修欽定《古今圖書集成》,例叙知縣。
乾隆初元,再遊京師,大學士趙國麟目為國士,将特薦之,未上,國麟罷,遂歸寓胥江之闆橋,有小樓曰‘環翠’,日與編修邵泰、布衣李果文酒過從,或寫意作竹、石、花卉,尺楮寸缣,人争寶之。
著有《硯史》、《陶舫集》。
按:林洙雲題《硯史》,涪雲三弟少好弄筆硯,臨摹行楷數十行,興酣複作山水花鳥之狀,又時運刀如棉,宛然鐵畫。
予戲之曰:“子不力田矜潑墨,幾見策勳鐘鼎勒。
祗愁能事來相迫,費盡平生稽古力。
”今觀此冊,始信餘言不謬。
玉衡。
按:義井馬園山乃明太監養馬之地,吉人父子墓在道旁,上下七世族葬于此,即所謂北阡草廬也。
吉人有《北阡》、《草廬》二記。
又山後有藤澗,幽僻清奇,吉人有《藤澗泉石記》。
陳學孔 字集斯,一字紫山,康熙庚午舉人,官監察禦史,世居烏石山之舍人樓下。
宦歸,于屋後依山築二隐堂,镌“二隐峰”三字于石。
素善病,閉戶罕出,日以茶爐藥臼為事,與林豫吉、平遠社輩往來。
國初,名宿入閩者,如查慎行、朱彜尊輩皆與結納。
志稱其“才幹裕如,豐裁丕著,逍遙林泉,年七十餘卒。
”志載字集師,誤。
按:林松址集有《人日陳集斯山樓觀梅》詩:“花裹山樓對眼親,欹危行步轉憐春。
老多酒債空酬日,病少生涯早謝人。
仰石亞枝經雪壓,背泉古幹入年新。
漫将急管催吾醉,倚仗虛檐愛數巡。
” 張 遠 字超然,侯官人,父泰元,邑布衣,遠生三閱月而孤,生于順治戊子年閨四月。
母洪塘陳氏,授章句。
泰元所居烏石山即韓晉之先生之榕庵也。
遠築榕亭,讀書其中,按:超然于流寓懷古堂後成亭,亦名“榕亭”。
序曰:“吾家榕庵,在烏石山之麓,有亭曰‘榕亭’,榕陰覆之。
懷古堂後新亭成,而吾讀書其中,名之曰‘榕亭’,思故園也。
‘天涯故國一浮萍,莽莽乾坤兩草亭。
吾道豈真長避地,青山偏喜客居停。
晴霄風雨松當面,午夜龍蛇月在庭。
寄語榕庵休見笑,一般蒼翠覆疏棂。
”年二十餘,以海氛未靖,逆藩變亂,禦史周世科、張秉孝等率以箕斂科派為虐,戶有逋亡則瓜蔓及親黨。
遠母促遠作亡命計,走吳楚百粵,入贅于錢塘何氏。
間至西江,題詩滕王閣。
詩曰:”高閣東南此大觀,西山對面卧龍蟠。
豈無詞賦驚閻帥,已把文章讓子安。
人世百年風浩浩,長天終古水漫漫。
南州高士今誰是,有客斜陽獨倚欄。
”公三上滕王閣,皆有詩。
侍郎曹溶持節過而歎賞,招入芙蓉幕,所至為延譽,詩名遂振。
王士正、宋荦深器之,時與朱彜尊、查慎行、屈大均、魏禧、潘耒唱和。
耿變平,返裡,已越七年,母适殁。
公五古有人生一篇,述之甚詳。
既慕琴川虞山之勝,乃蔔宅焉。
康熙已卯科,年五十二,以上舍生領鄉試第一。
八月二十七日揭曉,遠宿洪塘妙峰寺,曉起題詩曰:“寺古僧逾老,寒濤自撞舂。
人皆蝸角競,吾在最高峰。
屋後松杉繞,門前澗壑重。
下方精舍近,忽送一聲鐘。
”果發解,晚得雲南祿豐知縣,卒于官。
遠嘗言:“閩自林子羽以平澹之詩鳴,宋嚴滄浪、明高廷禮又先後倡為盛中晚之說,習以成風。
至徐氏晉安風雅出,而閩詩衰矣。
後之作者,襲其膚淺浮泛之詞,如出一律,自束其性情,以步趨唐人之餘飨,其不振也宜哉。
”遠詩頓挫淋漓,不染閩派,有《無悶堂詩集》四十卷,文集一卷。
沈歸愚雲:“超然久困舉場,發解時,其年老,以老名士終,賢于方幹身後成名矣。
詩格大段疏朗,異于局束如轅下駒者。
” 謝道承 字又紹,一字古梅,又曰種芋山人,閩縣人。
幼孤力學,康熙庚子科,以上舍生舉鄉試第一,辛醜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
母林氏,州守遜女,侗、佶姐也。
雍正四年,道承以母老乞假侍養,鄭昌英雲:“古梅自翰林移疾歸裡,溫凊之餘,肆力于古名帖、金石,研摩不倦,工書法。
”築“一枝山房”于烏石山神光寺側,梅花數十株,率子弟讀書其中。
購屋于官賢坊,為其母築堂,曰“三知”。
于屋後穿池,手種二梅于池上,題曰“二梅亭”,制循陔圖以奉母。
與林正青、林在莪、許均、陳治滋、陳治溥、黃任往來唱和,家居十三年,母年八十四卒。
陳翰林懋侯家藏謝學士《循陔圖》,太夫人面如重棗,學士侍側,林洙雲題雲:“公寓梁家園,報至,哭不止,曰:‘母在,可以許人乎?’亟勸,乃試。
”大廷吳劍虹雲:“學士身長,左頰有三毫。
”服阕召見,授中允,晉侍讀,轉國子監祭酒,即移居監院,與生徒昕夕講習,崇正學,斥浮嚣,太學風氣為之一變。
遷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仍領祭酒。
乾隆六年七月,以勞卒于官。
道承善隸書,所作大字肖黃山谷,古文詞轶出流輩。
性耿介,不鹜聲譽,時漳浦蔡世遠、長洲徐葆元以文學有盛名,先後造谒,皆不報。
家居時,大學士趙國麟為福建巡撫,延修《
海南士子艱于應試,歲當賓興,辄捐金買舟濟之。
後卒于瓊,瓊人祀之名宦。
文英生平崇尚正學,有孝行,丁内外艱,苫塊喪次,三年茹素,動止一禀家禮。
在部郎時,鄉人客京師,貧不能葬,死不能殡,皆傾襄助之,竭力歸其喪。
著有《碧山雜錄》、《所重錄》。
文英孫守鹿,乾隆壬申進士。
何 傅 字東山,福清人,精技勇,初受知福建部院某,時海氛未靖,大師出洋被圍,傅駕趕罾船救護,斬獲無算,部院上其功,授漢東副将,擢大同總兵。
會山東巨憝劉天成倡亂殺登州鎮臣,與吳三桂遙為聲勢,全齊震動。
傅陛見,調補登州鎮總兵,上密谕以急則激變叵測,緩則養禍益深。
傅恪遵谕旨,不動聲色,整頓營伍,佯為無意用兵者,賊悄懈,不為備。
一夕漏三下,傅遣親丁十餘人缒城出,抵賊麾下,擒天成,斬之,餘黨悉平,獻馘于朝,擢山東提督,調四川,疏請武職丁憂,朝論韪之,武職丁憂自傅始。
緻仕歸,以閩山光祿吟台為别墅,後卒于家,賜祭葬,閩山之地,扃鑰廢壞。
郭雍詩:“飛将老投戈,芳園擁绮羅。
葳蕤銀鎖合,疊遍雪兒歌。
客散高門暮,花愁野鳥過。
蕭條空大樹,煙雨蔓藤蘿。
歎息曾經地,依稀薜荔門。
荒榛埋虎豹,殘榭走雞豚。
倚檻層雲幻,吟詩野日昏。
孤情誰可問,空倒綠荷尊。
”蓋歎其地之盛衰也。
後何總兵勉繼傅入居閩山。
林 遜 字敏子,一字立軒,侯官人,康熙間,知達州,有惠政,晚歸于烏石山之西園構荔水莊。
按:遜卒于康熙四十一年。
二子侗、佶讀書其中。
侗,字同人,博涉經史,弱冠食饩于庠,随遜宦三秦,縱觀三輔,曆遊邊徼,走莊浪涼州間,金石碑刻考訂無遺,沿牒署尤溪教谕。
以二親垂老,絕意功名,居荔水莊,老屋荒池,以著述自娛,所著有《來齋選·古井野識塗·昭陵石迹考》一卷、《來齋金石考》三卷、《李忠定公年譜》、《久中樓集》、《荔水莊詩草》,卒年八十九,子在華,字渭雲,工詩律,分修省志,多所考訂。
著有《隋農遺鎬》。
佶,字吉人,受業于長洲汪琬,以拔貢入成均,受詩于新城王士正,時華亭王鴻緒總裁明史,延佶與鄞縣萬斯同商訂。
康熙已卯舉于鄉,以楷法精工,康熙三十八年。
特旨入直武英殿抄寫禦集五十一年,欽賜進士,佶名在第一,官内閣中書,分纂《詩經》及《子史精華》。
家多藏書,徐尚書刻《通志堂經解》、朱檢讨選《明詩綜》,皆就傳鈔。
著有《樸學齋詩》十卷、《樸學齋文》一卷,潘耒為之序,《樸學齋小記》一卷,其所著《焦山古鼎》、《甘泉宮瓦》詩各一卷,刻入《昭代叢書》。
子正青,字洙雲,侯官貢生,亦讀書荔水莊,後考職州,判刑部山西司,出理小海場鹽務,與許考功均、謝閣學道承、陳府尹治滋友善。
古梅、德泉皆吉人外甥,洙雲《瓣香堂詩話》:“康熙辛醜,自都将南回,謝子古梅到寓餞送,餘曰:‘丈夫非無淚,不灑别離筵。
’古梅遂以詩四首書箑送行。
今檢《古梅集》,隻存首章,曰:‘君有兩親在帝畿,望雲我亦夢慈闱。
與君同是未歸客,君即言歸不當歸。
’情文俱摯。
又記其次篇曰:‘安得中山千日酒,醒來恰好話相思。
’啟行日,古梅來送,自辰至午,不發一言。
及餘車行,歸餘寓,阖門大恸,至晚始歸。
”又雲:“雪村居士,餘石交也。
已酉春,在祠部,以餘名應舉,嗣清查于江南,薦墨未幹,玉樓賦召。
餘過揚州,有‘望雲我覺仙霞近,遺愛人思吏者賢。
’思親懷友不勝感慨之矣。
”著有《榕海舊聞》、《瓣香堂詩話》、《鹽法志》。
曾在廣陵梅花書院纂修《鹽法志》。
在衡、在峨字涪雲、《府志》稱其“博雅好古文詞,精書翰,弱冠與纂修欽定《古今圖書集成》,例叙知縣。
乾隆初元,再遊京師,大學士趙國麟目為國士,将特薦之,未上,國麟罷,遂歸寓胥江之闆橋,有小樓曰‘環翠’,日與編修邵泰、布衣李果文酒過從,或寫意作竹、石、花卉,尺楮寸缣,人争寶之。
著有《硯史》、《陶舫集》。
按:林洙雲題《硯史》,涪雲三弟少好弄筆硯,臨摹行楷數十行,興酣複作山水花鳥之狀,又時運刀如棉,宛然鐵畫。
予戲之曰:“子不力田矜潑墨,幾見策勳鐘鼎勒。
祗愁能事來相迫,費盡平生稽古力。
”今觀此冊,始信餘言不謬。
玉衡。
按:義井馬園山乃明太監養馬之地,吉人父子墓在道旁,上下七世族葬于此,即所謂北阡草廬也。
吉人有《北阡》、《草廬》二記。
又山後有藤澗,幽僻清奇,吉人有《藤澗泉石記》。
陳學孔 字集斯,一字紫山,康熙庚午舉人,官監察禦史,世居烏石山之舍人樓下。
宦歸,于屋後依山築二隐堂,镌“二隐峰”三字于石。
素善病,閉戶罕出,日以茶爐藥臼為事,與林豫吉、平遠社輩往來。
國初,名宿入閩者,如查慎行、朱彜尊輩皆與結納。
志稱其“才幹裕如,豐裁丕著,逍遙林泉,年七十餘卒。
”志載字集師,誤。
按:林松址集有《人日陳集斯山樓觀梅》詩:“花裹山樓對眼親,欹危行步轉憐春。
老多酒債空酬日,病少生涯早謝人。
仰石亞枝經雪壓,背泉古幹入年新。
漫将急管催吾醉,倚仗虛檐愛數巡。
” 張 遠 字超然,侯官人,父泰元,邑布衣,遠生三閱月而孤,生于順治戊子年閨四月。
母洪塘陳氏,授章句。
泰元所居烏石山即韓晉之先生之榕庵也。
遠築榕亭,讀書其中,按:超然于流寓懷古堂後成亭,亦名“榕亭”。
序曰:“吾家榕庵,在烏石山之麓,有亭曰‘榕亭’,榕陰覆之。
懷古堂後新亭成,而吾讀書其中,名之曰‘榕亭’,思故園也。
‘天涯故國一浮萍,莽莽乾坤兩草亭。
吾道豈真長避地,青山偏喜客居停。
晴霄風雨松當面,午夜龍蛇月在庭。
寄語榕庵休見笑,一般蒼翠覆疏棂。
”年二十餘,以海氛未靖,逆藩變亂,禦史周世科、張秉孝等率以箕斂科派為虐,戶有逋亡則瓜蔓及親黨。
遠母促遠作亡命計,走吳楚百粵,入贅于錢塘何氏。
間至西江,題詩滕王閣。
詩曰:”高閣東南此大觀,西山對面卧龍蟠。
豈無詞賦驚閻帥,已把文章讓子安。
人世百年風浩浩,長天終古水漫漫。
南州高士今誰是,有客斜陽獨倚欄。
”公三上滕王閣,皆有詩。
侍郎曹溶持節過而歎賞,招入芙蓉幕,所至為延譽,詩名遂振。
王士正、宋荦深器之,時與朱彜尊、查慎行、屈大均、魏禧、潘耒唱和。
耿變平,返裡,已越七年,母适殁。
公五古有人生一篇,述之甚詳。
既慕琴川虞山之勝,乃蔔宅焉。
康熙已卯科,年五十二,以上舍生領鄉試第一。
八月二十七日揭曉,遠宿洪塘妙峰寺,曉起題詩曰:“寺古僧逾老,寒濤自撞舂。
人皆蝸角競,吾在最高峰。
屋後松杉繞,門前澗壑重。
下方精舍近,忽送一聲鐘。
”果發解,晚得雲南祿豐知縣,卒于官。
遠嘗言:“閩自林子羽以平澹之詩鳴,宋嚴滄浪、明高廷禮又先後倡為盛中晚之說,習以成風。
至徐氏晉安風雅出,而閩詩衰矣。
後之作者,襲其膚淺浮泛之詞,如出一律,自束其性情,以步趨唐人之餘飨,其不振也宜哉。
”遠詩頓挫淋漓,不染閩派,有《無悶堂詩集》四十卷,文集一卷。
沈歸愚雲:“超然久困舉場,發解時,其年老,以老名士終,賢于方幹身後成名矣。
詩格大段疏朗,異于局束如轅下駒者。
” 謝道承 字又紹,一字古梅,又曰種芋山人,閩縣人。
幼孤力學,康熙庚子科,以上舍生舉鄉試第一,辛醜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
母林氏,州守遜女,侗、佶姐也。
雍正四年,道承以母老乞假侍養,鄭昌英雲:“古梅自翰林移疾歸裡,溫凊之餘,肆力于古名帖、金石,研摩不倦,工書法。
”築“一枝山房”于烏石山神光寺側,梅花數十株,率子弟讀書其中。
購屋于官賢坊,為其母築堂,曰“三知”。
于屋後穿池,手種二梅于池上,題曰“二梅亭”,制循陔圖以奉母。
與林正青、林在莪、許均、陳治滋、陳治溥、黃任往來唱和,家居十三年,母年八十四卒。
陳翰林懋侯家藏謝學士《循陔圖》,太夫人面如重棗,學士侍側,林洙雲題雲:“公寓梁家園,報至,哭不止,曰:‘母在,可以許人乎?’亟勸,乃試。
”大廷吳劍虹雲:“學士身長,左頰有三毫。
”服阕召見,授中允,晉侍讀,轉國子監祭酒,即移居監院,與生徒昕夕講習,崇正學,斥浮嚣,太學風氣為之一變。
遷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仍領祭酒。
乾隆六年七月,以勞卒于官。
道承善隸書,所作大字肖黃山谷,古文詞轶出流輩。
性耿介,不鹜聲譽,時漳浦蔡世遠、長洲徐葆元以文學有盛名,先後造谒,皆不報。
家居時,大學士趙國麟為福建巡撫,延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