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山志》卷之七

關燈
慷慨激楚,一發之于詩,怆然有麥秀、黍離之遺音,當明之亡,逸民遺老,往往抱三闾之哀怨,禽啾蟲咽于空山窮巷之中,風雨江湖之上。

    論世者悲其志而不能廢其辭,故乾隆中,編四庫書,以張仁熙、徐振芳、韓純玉諸人之作并摭而錄之。

    在閩越,若福清林茂之,侯官許友、莆田餘懷,建甯丁之賢、朱國漢,閩縣徐延壽,長樂謝杲,與學稼,皆其倫也,不幸遺文零落,存者什一,故罕得進于石渠蘭台之府焉。

    學稼晚焚其少作,斷自順治丁酉始為《蘭雪軒集》三十卷,同裡黃晉良、高兆序之,然世無知者。

    康熙二十年重九,殁于懷慶僧舍,子起宗走數千裡,奉喪及遺書歸。

    久之,集為其裔稚女誤毀。

    嘉慶六年,縣進士陳種濂得其稿于京師,皆顧炎武、紀映鐘、陳日浴等論定者,進士從父庚煥複得其所缺逸詩數十篇,乃合錄以傳于世。

    又有《十六國年表并論》四卷備遺,《日錄群言彙鈔》君實,康熙六年自叙《群言彙鈔》雲:“為類四十有八,凡十餘萬言。

    ”蒼按:是書皆就子史中每事各摘數字,體例如子史精華,而又未注,今既有精華,此編為長物矣。

    四卷并亡。

    起宗,字蔚若,詩亦偉麗。

    《孫學稼傳》乃據《東越文苑後傳》增。

    光緒辛巳,蒼校刻唐常觀察《制诏集》、明崇安《三藍集》、侯官《傅木虛集》,借書于楊雪滄觀察,雪滄出陳太史壽祺所藏顧亭林《評點蘭雪軒》鈔本詩,雪滄又續得君實所撰《閩會小紀》百韻,囑為刊布。

    蒼按:《閩會小紀》詩乃孫蔚若為其父箋注,引用淹博,雪滄題曰:“此本乃高明經雲璈遊烏石山,得于字紙簏中,将付一炬,亟奪歸相示,黴爛已極,陳榖友茂才又為重鈔。

    ” 韓 錫 一名廷錫,字晉之,侯官人,萬曆末諸生,家貧,菽水不給,而臨财不苟得;膏火不具,而開卷必衣冠。

    治經研究,終始條理通貫而後置之。

    性至孝,執親之喪,苫塊粥,三年未嘗見齒。

    善古篆、隸書,終身不作行草。

    李員外作梅所藏《榕庵圖》,乃晉之死後,林孟采以晉之詩卷,囑林正則作水墨畫并圖韓像于後,其像白暫而微胡,精神耿耿,有陳磐生題跋曰:“韓晉之與林孟采為至交,韓純懿,林□□皆學為聖賢者也,晉之不祿,天下歎之,豈徒吾輩抱疼哉。

    孟采收其小篆,所與往還詩篇并楚詞,一紙成卷。

    林正則端圖其讀書榕庵以足之,孟采又繼以晉之小像,缱眷悲戀,無有窮已,死後交情,于斯可見,予得交晉之最早,其能嘿嘿乎,為作像贊,贊曰:”吾行天下,至孝笃學獨有韓生,生今往矣,而吾且老,使天下之士有如生者,安從見之,使天下之士無如生者,吾道衰矣。

    鳴呼,崇祯丙子大呆陳衎。

    ”築室烏石山北三榕樹中,名曰“榕庵”。

    諸書皆作二榕樹,林孟采《望榕庵》詩:“半世儒冠頭已白,三株榕樹葉猶青。

    ”與邑諸生林蕙讀書其間二十年,足迹不入城市。

    董侍郎應舉在太虛亭讀書時,時與往來,應舉出山,錫猶以書劄笃責行藝。

    嘗與閩縣李時成、鄧景卿、鄧壽朋、侯官齊莊輩結社鄰霄,皆一時名宿,陳兆藩、林蕙其殿也、鐘惺入閩,獨慕錫與齊莊。

    錫手自編其集曰《榕庵集》,餘甸為之傳。

    崇祯末卒,林孟采,順治已亥《哭晉之子觐侯》詩雲:“六歲喪所天。

    ”又雲:”而翁吾師友,訣别廾餘年。

    ”是晉之之卒當在崇祯中,惜蒼所藏《榕庵集》久遺,無所稽考。

    子觐侯,字中子,能詩,早卒。

    林孟采《哭韓觐侯》詩:“豪氣薄雲霄,風雅何翩翩。

    公卿視卮酒,肝膽如珠懸。

    壇坫樹中原,一叱旄頭搴。

    雄才忌露穎,促賦玉樓箋。

    ”其人品可知。

    按:晉之卒,孟采作詩憶之,詩曰:“耿介矢平生,皜潔若處子。

    結庵烏石隈,百丈榕陰裡。

    讀書鄙章句,經史領粵旨。

    述作陶謝風,元音追正绐。

    遊心及篆文,妙得六書理。

    笑口雖日開,嚴峻流能砥。

    羞顧鋤下金,厭曳侯門履。

    當塗求識面,掉頭掩雙耳。

    白眼傲風塵,閉戶乾坤迩。

    鐘公江漢來,相士獨與爾。

    空博身後名,磊落青衫死。

    予也奉教深,廾載連床幾。

    知音既邈然,揮铉難下指。

    回首疇昔歡,拔劍中霄起。

    ”語語皆實錄。

     許 豸 字玉史,《明詩綜》作“字玉斧”。

    侯官人,崇祯辛未進士,曆戶部郎,榷許墅關,築塘衛水,民德之。

    後擢甯紹道,殲海寇陳奇老等。

    轉浙江按察佥事,以參議改督本省學政,時有權珰鎮浙,士有迎珰者,豸立撻之。

    著有《春及堂詩》及《倉儲彙核膚籌》諸集。

    烏石山南石林為豸别業,豸子宰、賓孫遇,曾孫鼎,均,玄孫良臣、荩臣,讀書其中,宰邑諸生後改名友,字瓯香,師事會稽倪元璐,善書畫。

    秀水朱彜尊稱其詩不蹈襲前人,如俊鹘生駒,未可施以鞴,著有《許有介集》。

    按:《許有介集》刊本初署許宰名字,諸書所稱著有《米友堂集》,蒼未之見。

    林正青《瓣香堂詩話》雲:”瓯香以貴公子負重名,虞山錢牧齋最賞之,收入《吾炙集》,然予未見是集也。

    乾隆丙寅秋,在廣陵梅花書屋纂修《鹽法志》,得與吳門何子未同事。

    箧中有抄本,因借觀。

    虞山贈詩雲:“世亂才難盡,吾衰論自公。

    ”又雲:“數篇重咀嚼,不愧老夫知。

    ”其獎借者至矣。

    子未又雲:“此集未曾刻,殊可貴重,内收錄共二十六人,人各數首,獨有介采百餘篇焉。

    ”賓歲貢生,官禦史。

    友子遇,字不棄,一字真意,順治間,歲貢生,受詩于王士正,尤工絕句,知陳留縣,調長洲。

    許墅石塘為遇祖豸所築,遇醵金修至和塘,開馬踏荒地,夾馬築欄馬岡,以濟行旅,年七十,以勞卒于官,著有《紫藤花庵詩鈔》。

    皆七言絕句。

    遇子鼎、均,皆能詩,鼎字伯調,又字梅崖,雍正癸卯舉人,上虞遂昌知縣。

    有《梅崖集》、《少少集》、《剌桐城紀遊》,又與長樂陳學良遇外甥,著有《剌桐城紀遊詩》。

    合著《石林倡和》。

    鼎長子良臣,字思夔,雍正癸卯與鼎同鄉舉,知增城,民為立去思碑,升崖州知州。

    次子荩臣,字思進,康熙庚子舉人,上虞知縣。

    均字叔調,一字雪村,康熙戊戌進士,以庶吉士改吏部考功司,冰心鐵面,人不敢幹以私,前官餘甸亦慷慨任事,人有“閩中二考功”之稱,擢禮部郎中,以薦,出清查江南虧空錢糧,均分查楊州,不苛不縱,方以上績奏。

    俄卒于署,揚州守陳公宏謀為殡焉,複捐俸歸其喪。

    子王臣,字陶瓶,以孝友稱,乾隆五十七年,以七世同居,奏賜“海國醇風”額旌其闾。

    王臣子作屏,字畫山,乾隆癸醜進士,曲阜、廣甯知縣。

    均在官嚴正有重望,與人交,久要不忘,著有《雪村集》。

    國朝《全閩詩錄》、《東越文苑後傳》皆稱其著有《玉琴書屋詩鈔》。

     國 朝 林 蕙 字孟采,一字直哉,侯官諸生,《閩詩傳》:“侯官庠生”,他書作布衣,誤。

    早歲與邑諸生韓錫交厚,同讀書于烏石山陰之榕庵,錫笃行君子,與蕙終始無間言,錫與郡人李時同等結社鄰霄,蕙年少,特與焉,林先春兵部稱其詩溫厚和平,有陶韋之緻。

    蕙終身佩服錫之人品學問,蓋師事錫,而錫不敢以弟子禮之。

    錫沒後四十餘年,蕙自訂其集曰《讓竹亭》,乃取菖蒲拜竹之意。

    孟采懷晉之詩雲:“執志雖雲友,傳經實我師。

    ”崇祯末,錫卒,順治中,錫子觐侯亦夭,榕庵地屬他姓,蕙遂宅黃巷,其地與黃樓隔街,南北相向,中為讓竹亭廊介亭,半閣、玉磬齋,與張利民、齊莊、王子彪、陳兆藩、高兆輩歲時往來,唱和為樂。

    又素喜靜,釋子過從者二十餘,獨與城北二十裡石林僧青林、即如鑒,蕙贈青林詩有“吾師八十三,龐眉雪滿颠。

    坐撫十丈松,手植不記年。

    淨土課實收,永徹三昧禅。

    ”之句,俗侯官芋源人,塔在舍利壑。

    莆陽南山僧二勝、蕙詩《二勝和尚遍遊名山小憩雲門贈詩》雲:“高風千載峻,大道是誰肩。

    ”俗吳門人。

    福清靈石僧曹源曹源俗福清人,重興靈石,蕙贈詩雲:“廣長舌裡老婆心,豎義談宗徹古今。

    九疊峰前留雪霁,不教鐘磬藓紋侵。

    ”為禅悅之交,嘗自題“半僧圖小影”。

    康熙戊午,年七十六卒。

    蕙風骨姗姗,修眉玉貌,交友親摯,一往情深,莺花煙雨,非在至交,别館即在野寺衲床,其于世事蓋漠如也。

    嘗于初度題詩曰:“閉戶不知逢世術,出門強半過僧家。

    開襟桐下收寒影,種石階前度落花。

    ”其閑逸如此。

    韓錫卒後,榕庵凡五易主,至蕙子賓嘉、字松心。

    皦字竹筠。

    複得而修葺之。

    查慎行、朱彜尊、毛際可及四方名宿結轼入閩者多主焉,皦因緝衆作為《榕庵唱和編》,亦自名其集為《榕庵集》。

    皦子奇英、文英,皆讀書榕庵。

    奇英字玉山,詩見《榕庵唱和編》。

    文英字碧山,拔貢生,康熙丁卯,以五經欽賜順天舉人,五經中式例自文英始。

    戊辰成進士,選庶吉士,累遷禮部郎,出守保定,以艱歸。

    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