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山志》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崇極而圮。
榖旦于差,仍厥舊址。
丹雘梓材,各奏爾技。
匪雲壯觀,爰踵前美。
山靈呵護,自今以始。
星鬥文章,林瓊榜蕊。
于萬斯年,中天橫紫。
楷書,徑五寸,镌山北。
時乾隆已巳孟冬望日,王朝屏識。
楷書四寸。
山環水帶行書,徑二尺,镌鄰霄台旁。
乾隆辛巳,郡守李拔題行書,七寸。
道山真境楷書,徑一尺,镌山上。
乾隆壬午重陽,三韓馬負圖行書,二寸。
望耕台行書,徑一尺八寸,镌山上。
乾隆壬午,郡守李拔題行書,二寸。
鳳城西南,烏石巃嵸,仙蹤傑節,千載淩空,從我上遊,錢方伯。
廣外台。
陳鹾使。
公,退食之餘,振衣高峰,俯視一氣,豁目蕩胸,群山拔浪,遁藏蛟龍,治薄大荒。
時征金川屢捷。
萬國攸同,題名紀事,天海交風。
乾隆甲午九月,楷書,徑四寸,镌桃石。
知福州府事方體泰、知興化府事郭世勳、理事同知永全、糧捕通判謝維祺、同知知閩縣張朝缙、知侯官縣事張潤、知福甯府事徐元題石。
楷書,二寸。
乾隆四十有五年秋九月九日,提督、福建學政、翰林院編修、大興朱筠竹君,來登烏石山巅,觀李陽冰般若台題字及宋元諸刻石,武進陳宋賦秋士侍行,其冬十一月朔書磨勒崖上。
楷書,徑六寸,镌桃石。
餘北行有日矣,及門閩林君其晏以十一月二十八日邀餘為烏山之遊,置酒薛氏園亭,自其屋左竹徑折行上山,鑿石趺,頗僻隘,跬步盤躃而上,尋石大士亭,愒于木欄。
久之,東行,循崖而往,徑上俯臨石天,李陽冰般若台望望在其下,折登至桃石,觀九日題石刻成矣。
西上鴉浴池,一步險絕,池凹數寸,大旱不涸,靈山之腦,往往有之。
再西登鄰霄台,為斯山之巅,然望桃石更高,以桃石不可登,斯為巅矣。
自此東下,抵許氏濤園,長松古榕覆蓋奇石,宋元題刻自巅至此為最富,又東過天章台至道山亭,曾子固刻記已不可見,斯山所著名也。
觀蟠桃塢、沖天台、雀舌橋諸題。
南折下至道山觀啜茶,于金魚池上題池上壁而去,飲于薛氏之榭,及門武進陳宋賦侍行,同遊者閩何應舉、林開瓊、侯官林喬蔭、閩龔景瀚、長樂梁上國、閩林其英、周世德,乾隆四十有五年歲次庚子冬十有一月二十有八日,大興朱筠題記。
楷書,徑寸,镌金魚池石壁。
第一山房篆書,徑一尺三寸,镌鱗次台林材書。
隸書,徑三寸。
按:林材,嘉慶間,鱗次台居人,人多誤為明都禦史林謹任。
坐卧遊行書,徑五寸,镌山南。
道光元年建,已月結,夏日曉峰居士吳湛恩作行書,一寸。
道光紀元歲次辛巳重九,唐仲冕、陶山吳榮光、伯榮同登。
楷書,徑三寸,镌鄰霄台。
德 泉楷書,镌山上。
道光甲申僧□□□。
彭 石篆書,徑一尺,镌霹靂岩北。
筠川為蒹秋題行書,四寸,道光十三年镌。
詳《古迹》。
瀍 井篆書,徑一尺,镌山南麓井上。
筠川書行書,二寸,道光二十一年镌。
詳《古迹》。
道光壬寅秋朔,山志成,邑人郭柏蒼同劉永松、黃宗彜、弟柏芗會觞于此,永松書石。
篆書,徑一尺四寸,镌金剛迹東。
世事渾如一局棋,我來況是白頭時。
千年丘壑聊伴客,自笑還題石上詩。
光緒辛巳,蒹秋題《沁泉山館》詩,書镌光祿吟台石側。
光緒七年,邑人郭柏蒼隸書,徑五寸,镌閩山光祿吟台石南。
沁 泉篆書,徑五寸,镌閩山光祿吟台大潭下。
光緒辛巳但寤軒老人得泉于此。
隸書,二寸,光緒七年,邑人郭柏蒼镌,詳《古迹》,互見《志餘》。
古豐井篆書,徑七寸,镌閩山漾月池旁古方井上。
清 郎隸書,二寸,光緒七年,邑人郭柏蒼镌,詳《古迹》。
石 泉篆書,徑六寸,镌閩山南眺雨樓下井上。
蒼 作隸書,二寸,光緒七年邑人郭柏蒼镌,詳《古迹》。
隐 泉行書,徑五寸,镌閩山西秋翠院古井上。
辛已蒼書篆書,二寸,光緒七年,邑人郭柏蒼镌。
澤香古井行書,徑五寸,镌閩山光祿吟台南古井上。
光緒年柏蒼書篆書,二寸,光緒八年镌。
壬午蒹秋得法祥院石隸書,徑二寸,镌法祥院發食台石上,石置閩山西南秋翠院隐泉旁。
閩山保福寺石盆隸書,徑四寸,镌閩山西南光祿坊保福寺大飲盆上。
光緒八年,青郎記于日夕佳樓隸書,二寸,邑人郭柏蒼镌。
宋法祥院淅米盆篆書,徑三寸,镌閩山後方井營日夕佳樓前,法祥院石盆上。
土中得法祥院四石盆,光緒壬午郭蒹秋镌石。
隸書,二寸,光緒八年,邑人郭柏蒼镌。
其一即宜和六年石盆,詳《古迹》。
宋法祥院衲盆隸書,徑三寸,镌閩山南眺雨樓前,法祥院石盆上。
光緒癸未人日,夢鴦藤館主人蒹秋書。
行書,二寸,光緒九年邑人郭柏蒼镌。
閩縣葉大泳、陳懋侯、陳建侯、侯官劉大受于沁泉山館煎茶坐月澈曉,時光緒癸未初秋壬辰。
篆書,徑七寸,镌閩山光祿吟台前,沁泉大潭側。
癸未十一月丙戌夕,淡月疏星,與菉泉丈話别于閩山鶴磴荔陰中,可莊王仁堪題。
行書,徑六寸,镌光祿吟台前,大潭上。
繞閩山梅花十五樹,光緒甲申人日,閩縣郭媄宜,妹問琴、拾珠、問琴媳陳閨瑛,拾珠女陳閨瑜、閨琬、閨琛,猶女王珪如,侯官郭鳳楣、妹鳳楹,沁園主人葉叔豔,冒凍曆覽,圍爐談詩于柳湄小榭,夜分而罷。
拾珠識之。
篆書,徑八寸,镌閩山光祿吟台前大潭上。
郭媄宜,長泰教谕,閩縣陳為舟妻。
郭問琴,龍溪訓導,閩縣葉大泳妻。
郭拾珠,翰林院編修,四川學政,閩縣陳懋侯妻。
陳閨瑛,湖北武昌府,閩縣陳建侯女。
陳閨瑜、閨琬、閨琛、陳懋侯女。
王珪如,舉人王修文女。
郭鳳楣,侯官舉人劉大受妻。
鳳楹,河北道侯官郭溶女。
葉叔豔,翰林院侍讀、廣東學政、閩縣葉大焯女。
白海南浮青嶂外,烏山西望碧雲重。
草書,徑四寸,镌鴉浴池下。
按:二句見楊貞《鄰霄台》詩,以下皆國朝刻,年月無考。
貝子以三十六,身在平□,千方重刻石,□□下山去,□□天地□□□□士□□□。
楷書,徑二寸,镌石天東。
德 泉蕭震書,镌山南麓。
震,侯官人,官禦史。
胎 英蕭震,楷書,镌石天南。
飲 岚隸書,徑一尺五寸,镌清泠台西。
廣陵禹之鼎行書,二寸。
按:之鼎,字上吉,江都人,康熙中授鴻胪寺序班。
汲 雲行書,徑六寸,镌華嚴岩南。
有介書。
行書三寸。
吞 江行書,徑六寸,镌華嚴岩南,亦許友書。
半 泉隸書,徑一尺,镌清泠台西。
竹 垞,行書,徑一寸。
按:朱彜尊,字竹垞,秀水人。
二隐峰楷書,徑五寸,镌山北麓。
按:此系康熙間陳學孔書。
開封趙勝非奉使閩浙,癸巳季春二十九日登鄰霄,由沖天回,憩于道山,會稽石安素同來。
楷書,徑四寸,镌道山亭右。
趙榜眼讀書處隸書,徑一尺二寸,镌山北麓。
按:趙榜眼名晉,字柱國,閩縣人,康熙癸未及第。
“節當系頸肘桁楊,晝夜微吟欲斷腸。
蒙難以身嘗百苦,先生在嶽作《百苦吟》。
諸艱曆試佐三綱。
肯教河朔遭塗炭,願共鸱夷入海洋。
烏石山前增怅望,幾回灑淚代椒漿。
血染閩疆遍毒痛,孤臣失陷笑捐軀。
悔将心腹輕輸賊,為賊臣劉秉政所賣。
恨洩機關反被俘。
結義五人同畢命,幕客稽留山、林能任、王幼譽、沈天成等。
系囚三載少完膚。
可憐稿葬空陳迹,日夕山頭聽鹧鸪。
白馬陳師欲乞靈,相逢揮涕飲新亭。
見危緻命無旋踵,視死如歸樂就刑。
自信素絲曾未染,終令臣節有餘馨。
零丁大義誰知已,昨夜三山看落星。
威名草木已先知,其奈殘疆一木支。
身後褒忠原有錄,生前堕淚想遺碑。
鐘情不少勾留處,公撫浙時,題“勾留處”三字,于湖心亭。
絕命今成男子奇。
于嶽墳頭添石友,歸求大道有餘師。
”戊子仲夏登道山亭,瞻禮少保忠貞範公遺像,浙西後學顧永年拜稿。
草書,镌範公祠後,碑嵌壁。
春日遊道山聯句:“春社年年此日新,董馥齋。
高山仰止快同人。
舒理臣。
離奇景物岩前出,張子仁。
濃淡煙霞樹裡陳。
□□□。
綠酒樽中浮紫氣,碧仙閣上遠紅塵。
韓酉山。
城南城北連江水,雲去雲來護翠茵。
董馥齋。
花滿平原飛錦繡,莺呼垂柳動絲綸。
□□□。
下帷擁座論文靜,拔茹穿松坐嘯頻。
舒理臣。
最是泛遊饒勝□,并觀偕樂足芳辰。
張子仁。
舞雩歸詠和風暖,我輩何如點也真。
”董馥齋,楷書,徑寸許,镌沖天台後石壁,按:韓酉山名書。
疑 刻 霸 石楷書,徑五寸,镌石。
閩 山篆書,徑二尺,镌今玉尺山旁,篆書,四寸,署“雪樓程師孟書”。
《榕陰新檢》載“此為林南山僞刻”。
詳《志餘》。
鄰霄台楷書,徑三尺,镌石。
金剛迹楷書,徑三寸,镌鄰霄台東。
鴉浴池楷書,徑三寸,镌山上。
霹靂岩楷書,徑一尺五寸,镌山半,相傳宋程師孟書。
蟠桃塢楷書,徑二尺,镌道山亭右。
天章台篆書,徑二尺三寸,镌道山亭左。
望潮峰楷書,徑一尺四寸,镌天香台南。
天香台楷書,徑一尺五寸,镌望潮峰西。
降魔石楷書,徑五寸。
镌東峰岩。
舒嘯岩隸書,徑六寸。
镌小洞天左。
避俗岩篆書,徑一尺,镌小洞天右。
野 舟 為東泉題行書,二寸。
第一山摹米芾行書,字徑二尺,镌天王嶺。
米芾書行書,三寸。
蒙 泉楷書,徑□寸,镌山北麓。
沁洌泉隸書,徑六寸,镌山北。
用 岩行書,寸餘。
浣塵泉楷書,徑五寸,镌福字坪右。
墡泉井楷書,徑五寸,镌山西麓井上。
仙 床隸書,徑五寸,镌小洞天下。
環翠石隸書,徑一尺,镌山北。
秩山書隸書,二寸。
圓天石楷書,徑一尺,镌鄰霄台後。
醉薰台行書,徑一尺,镌山南麓。
□□四十三年甲□。
行書,三寸。
住提僧惠攝楷書,徑五寸,镌華嚴岩左,李陽冰《般若台記》下,蓋當時重修李篆時所勒,今拓《般若台記》者亦兼及之。
周明辨辛酉重修篆書,徑四寸,想亦重修李篆時所勒。
丁亥仲冬子西□□夢錫同來。
□書,徑□□,镌山上。
祖居山下自唐遷,故老相傳八百年。
但使兒孫能守分,不令滄海變桑田。
楷書,徑四寸,镌鱗次台側。
“蓬壺分得片雲奇,影出遙天海色移。
繞麓煙霞扶□□,當空日月落鴉池。
塵藏孤迳含幽邃,水抱諸峰入望微。
我欲登臨憑作賦,越王台古正凄其。
”西蜀内江王三錫。
草書,徑五寸,镌石天北。
“一别林泉十七秋,歸來剩得雪盈頭。
眼中看盡升沉事,總備青藤日醉遊。
”癸卯中秋。
行書,徑四寸,镌二隐堂後。
“一勺清泉一撮山,疏□草樹自回環。
夢中時化□□鶴,飛入長松不肯還。
”行書,徑三寸,镌二隐堂後。
“蔔宅山隈六世餘,儒風世守舊門闾。
開成三徑莳花木,待與兒孫好讀書。
”行書,徑二寸,镌二隐堂後。
“迢遞烏山景,巍峨自古今。
登臨一玩久,清趣滿胸襟。
”富峪李贊題。
楷書,徑二寸半,镌石天北。
傲首今依孤嶂伴,野心已被白雲留。
楷書,徑八寸,镌二隐堂後。
海闊天空楷書,徑一丈二尺,镌鄰霄台下。
禅關西景楷書,徑一尺二寸,镌鄰霄台後。
雲霤萬壑篆書,徑一尺四寸,镌二隐堂後。
風月吟台行書,徑二寸,镌二隐峰旁。
山水之間隸書,徑四寸,镌二隐堂後。
心月孤圓行書,徑五寸,镌清塵岩旁。
孤禅靜室行書,徑五寸,镌清塵岩旁。
第一奇峰楷書,徑一尺二寸,镌山麓。
山水清音楷書,徑一尺二寸,镌鄰霄台後。
介景亭楷書,徑一尺二寸,镌觀音岩西。
一局台篆書,徑二寸,镌天秀岩側。
羅浮嶺楷書,徑八寸,镌山上。
上池泉楷書,徑四寸,镌山麓。
虎 符楷書,徑九寸,镌霸石。
列 岫楷書,徑一尺,镌沖天台後。
石 丈隸書,徑八寸,镌榕樹坪。
辋 川楷書,徑一尺,镌金魚池石壁。
石 麟行書,徑八寸,镌桃石。
葉圭書。
行書,三寸。
豹 霧行書,徑一尺四寸,镌二隐峰旁。
片 石楷書,徑八寸,镌沖天台北。
玄 岩楷書,徑四寸,镌蟠桃塢。
雲 禅行書,徑四寸,镌清塵岩旁。
蒼 岩行書,徑二尺,镌山麓。
豹 園楷書,徑一尺五寸,镌山麓。
淨 岩行書,徑七寸,镌山麓。
染 月楷書,徑一尺一寸,镌山麓。
雲 岫楷書。
徑一尺,镌山上。
雲 窩草書,徑五寸,镌二隐峰旁。
岩 春楷書,徑一尺六寸,镌山上。
真 境楷書,徑一尺五寸,镌山北,餘字蝕入土中。
《烏石山志》卷之六終 于麓古天開園畫樓,開镌匠吳大擀
榖旦于差,仍厥舊址。
丹雘梓材,各奏爾技。
匪雲壯觀,爰踵前美。
山靈呵護,自今以始。
星鬥文章,林瓊榜蕊。
于萬斯年,中天橫紫。
楷書,徑五寸,镌山北。
時乾隆已巳孟冬望日,王朝屏識。
楷書四寸。
山環水帶行書,徑二尺,镌鄰霄台旁。
乾隆辛巳,郡守李拔題行書,七寸。
道山真境楷書,徑一尺,镌山上。
乾隆壬午重陽,三韓馬負圖行書,二寸。
望耕台行書,徑一尺八寸,镌山上。
乾隆壬午,郡守李拔題行書,二寸。
鳳城西南,烏石巃嵸,仙蹤傑節,千載淩空,從我上遊,錢方伯。
廣外台。
陳鹾使。
公,退食之餘,振衣高峰,俯視一氣,豁目蕩胸,群山拔浪,遁藏蛟龍,治薄大荒。
時征金川屢捷。
萬國攸同,題名紀事,天海交風。
乾隆甲午九月,楷書,徑四寸,镌桃石。
知福州府事方體泰、知興化府事郭世勳、理事同知永全、糧捕通判謝維祺、同知知閩縣張朝缙、知侯官縣事張潤、知福甯府事徐元題石。
楷書,二寸。
乾隆四十有五年秋九月九日,提督、福建學政、翰林院編修、大興朱筠竹君,來登烏石山巅,觀李陽冰般若台題字及宋元諸刻石,武進陳宋賦秋士侍行,其冬十一月朔書磨勒崖上。
楷書,徑六寸,镌桃石。
餘北行有日矣,及門閩林君其晏以十一月二十八日邀餘為烏山之遊,置酒薛氏園亭,自其屋左竹徑折行上山,鑿石趺,頗僻隘,跬步盤躃而上,尋石大士亭,愒于木欄。
久之,東行,循崖而往,徑上俯臨石天,李陽冰般若台望望在其下,折登至桃石,觀九日題石刻成矣。
西上鴉浴池,一步險絕,池凹數寸,大旱不涸,靈山之腦,往往有之。
再西登鄰霄台,為斯山之巅,然望桃石更高,以桃石不可登,斯為巅矣。
自此東下,抵許氏濤園,長松古榕覆蓋奇石,宋元題刻自巅至此為最富,又東過天章台至道山亭,曾子固刻記已不可見,斯山所著名也。
觀蟠桃塢、沖天台、雀舌橋諸題。
南折下至道山觀啜茶,于金魚池上題池上壁而去,飲于薛氏之榭,及門武進陳宋賦侍行,同遊者閩何應舉、林開瓊、侯官林喬蔭、閩龔景瀚、長樂梁上國、閩林其英、周世德,乾隆四十有五年歲次庚子冬十有一月二十有八日,大興朱筠題記。
楷書,徑寸,镌金魚池石壁。
第一山房篆書,徑一尺三寸,镌鱗次台林材書。
隸書,徑三寸。
按:林材,嘉慶間,鱗次台居人,人多誤為明都禦史林謹任。
坐卧遊行書,徑五寸,镌山南。
道光元年建,已月結,夏日曉峰居士吳湛恩作行書,一寸。
道光紀元歲次辛巳重九,唐仲冕、陶山吳榮光、伯榮同登。
楷書,徑三寸,镌鄰霄台。
德 泉楷書,镌山上。
道光甲申僧□□□。
彭 石篆書,徑一尺,镌霹靂岩北。
筠川為蒹秋題行書,四寸,道光十三年镌。
詳《古迹》。
瀍 井篆書,徑一尺,镌山南麓井上。
筠川書行書,二寸,道光二十一年镌。
詳《古迹》。
道光壬寅秋朔,山志成,邑人郭柏蒼同劉永松、黃宗彜、弟柏芗會觞于此,永松書石。
篆書,徑一尺四寸,镌金剛迹東。
世事渾如一局棋,我來況是白頭時。
千年丘壑聊伴客,自笑還題石上詩。
光緒辛巳,蒹秋題《沁泉山館》詩,書镌光祿吟台石側。
光緒七年,邑人郭柏蒼隸書,徑五寸,镌閩山光祿吟台石南。
沁 泉篆書,徑五寸,镌閩山光祿吟台大潭下。
光緒辛巳但寤軒老人得泉于此。
隸書,二寸,光緒七年,邑人郭柏蒼镌,詳《古迹》,互見《志餘》。
古豐井篆書,徑七寸,镌閩山漾月池旁古方井上。
清 郎隸書,二寸,光緒七年,邑人郭柏蒼镌,詳《古迹》。
石 泉篆書,徑六寸,镌閩山南眺雨樓下井上。
蒼 作隸書,二寸,光緒七年邑人郭柏蒼镌,詳《古迹》。
隐 泉行書,徑五寸,镌閩山西秋翠院古井上。
辛已蒼書篆書,二寸,光緒七年,邑人郭柏蒼镌。
澤香古井行書,徑五寸,镌閩山光祿吟台南古井上。
光緒年柏蒼書篆書,二寸,光緒八年镌。
壬午蒹秋得法祥院石隸書,徑二寸,镌法祥院發食台石上,石置閩山西南秋翠院隐泉旁。
閩山保福寺石盆隸書,徑四寸,镌閩山西南光祿坊保福寺大飲盆上。
光緒八年,青郎記于日夕佳樓隸書,二寸,邑人郭柏蒼镌。
宋法祥院淅米盆篆書,徑三寸,镌閩山後方井營日夕佳樓前,法祥院石盆上。
土中得法祥院四石盆,光緒壬午郭蒹秋镌石。
隸書,二寸,光緒八年,邑人郭柏蒼镌。
其一即宜和六年石盆,詳《古迹》。
宋法祥院衲盆隸書,徑三寸,镌閩山南眺雨樓前,法祥院石盆上。
光緒癸未人日,夢鴦藤館主人蒹秋書。
行書,二寸,光緒九年邑人郭柏蒼镌。
閩縣葉大泳、陳懋侯、陳建侯、侯官劉大受于沁泉山館煎茶坐月澈曉,時光緒癸未初秋壬辰。
篆書,徑七寸,镌閩山光祿吟台前,沁泉大潭側。
癸未十一月丙戌夕,淡月疏星,與菉泉丈話别于閩山鶴磴荔陰中,可莊王仁堪題。
行書,徑六寸,镌光祿吟台前,大潭上。
繞閩山梅花十五樹,光緒甲申人日,閩縣郭媄宜,妹問琴、拾珠、問琴媳陳閨瑛,拾珠女陳閨瑜、閨琬、閨琛,猶女王珪如,侯官郭鳳楣、妹鳳楹,沁園主人葉叔豔,冒凍曆覽,圍爐談詩于柳湄小榭,夜分而罷。
拾珠識之。
篆書,徑八寸,镌閩山光祿吟台前大潭上。
郭媄宜,長泰教谕,閩縣陳為舟妻。
郭問琴,龍溪訓導,閩縣葉大泳妻。
郭拾珠,翰林院編修,四川學政,閩縣陳懋侯妻。
陳閨瑛,湖北武昌府,閩縣陳建侯女。
陳閨瑜、閨琬、閨琛、陳懋侯女。
王珪如,舉人王修文女。
郭鳳楣,侯官舉人劉大受妻。
鳳楹,河北道侯官郭溶女。
葉叔豔,翰林院侍讀、廣東學政、閩縣葉大焯女。
白海南浮青嶂外,烏山西望碧雲重。
草書,徑四寸,镌鴉浴池下。
按:二句見楊貞《鄰霄台》詩,以下皆國朝刻,年月無考。
貝子以三十六,身在平□,千方重刻石,□□下山去,□□天地□□□□士□□□。
楷書,徑二寸,镌石天東。
德 泉蕭震書,镌山南麓。
震,侯官人,官禦史。
胎 英蕭震,楷書,镌石天南。
飲 岚隸書,徑一尺五寸,镌清泠台西。
廣陵禹之鼎行書,二寸。
按:之鼎,字上吉,江都人,康熙中授鴻胪寺序班。
汲 雲行書,徑六寸,镌華嚴岩南。
有介書。
行書三寸。
吞 江行書,徑六寸,镌華嚴岩南,亦許友書。
半 泉隸書,徑一尺,镌清泠台西。
竹 垞,行書,徑一寸。
按:朱彜尊,字竹垞,秀水人。
二隐峰楷書,徑五寸,镌山北麓。
按:此系康熙間陳學孔書。
開封趙勝非奉使閩浙,癸巳季春二十九日登鄰霄,由沖天回,憩于道山,會稽石安素同來。
楷書,徑四寸,镌道山亭右。
趙榜眼讀書處隸書,徑一尺二寸,镌山北麓。
按:趙榜眼名晉,字柱國,閩縣人,康熙癸未及第。
“節當系頸肘桁楊,晝夜微吟欲斷腸。
蒙難以身嘗百苦,先生在嶽作《百苦吟》。
諸艱曆試佐三綱。
肯教河朔遭塗炭,願共鸱夷入海洋。
烏石山前增怅望,幾回灑淚代椒漿。
血染閩疆遍毒痛,孤臣失陷笑捐軀。
悔将心腹輕輸賊,為賊臣劉秉政所賣。
恨洩機關反被俘。
結義五人同畢命,幕客稽留山、林能任、王幼譽、沈天成等。
系囚三載少完膚。
可憐稿葬空陳迹,日夕山頭聽鹧鸪。
白馬陳師欲乞靈,相逢揮涕飲新亭。
見危緻命無旋踵,視死如歸樂就刑。
自信素絲曾未染,終令臣節有餘馨。
零丁大義誰知已,昨夜三山看落星。
威名草木已先知,其奈殘疆一木支。
身後褒忠原有錄,生前堕淚想遺碑。
鐘情不少勾留處,公撫浙時,題“勾留處”三字,于湖心亭。
絕命今成男子奇。
于嶽墳頭添石友,歸求大道有餘師。
”戊子仲夏登道山亭,瞻禮少保忠貞範公遺像,浙西後學顧永年拜稿。
草書,镌範公祠後,碑嵌壁。
春日遊道山聯句:“春社年年此日新,董馥齋。
高山仰止快同人。
舒理臣。
離奇景物岩前出,張子仁。
濃淡煙霞樹裡陳。
□□□。
綠酒樽中浮紫氣,碧仙閣上遠紅塵。
韓酉山。
城南城北連江水,雲去雲來護翠茵。
董馥齋。
花滿平原飛錦繡,莺呼垂柳動絲綸。
□□□。
下帷擁座論文靜,拔茹穿松坐嘯頻。
舒理臣。
最是泛遊饒勝□,并觀偕樂足芳辰。
張子仁。
舞雩歸詠和風暖,我輩何如點也真。
”董馥齋,楷書,徑寸許,镌沖天台後石壁,按:韓酉山名書。
疑 刻 霸 石楷書,徑五寸,镌石。
閩 山篆書,徑二尺,镌今玉尺山旁,篆書,四寸,署“雪樓程師孟書”。
《榕陰新檢》載“此為林南山僞刻”。
詳《志餘》。
鄰霄台楷書,徑三尺,镌石。
金剛迹楷書,徑三寸,镌鄰霄台東。
鴉浴池楷書,徑三寸,镌山上。
霹靂岩楷書,徑一尺五寸,镌山半,相傳宋程師孟書。
蟠桃塢楷書,徑二尺,镌道山亭右。
天章台篆書,徑二尺三寸,镌道山亭左。
望潮峰楷書,徑一尺四寸,镌天香台南。
天香台楷書,徑一尺五寸,镌望潮峰西。
降魔石楷書,徑五寸。
镌東峰岩。
舒嘯岩隸書,徑六寸。
镌小洞天左。
避俗岩篆書,徑一尺,镌小洞天右。
野 舟 為東泉題行書,二寸。
第一山摹米芾行書,字徑二尺,镌天王嶺。
米芾書行書,三寸。
蒙 泉楷書,徑□寸,镌山北麓。
沁洌泉隸書,徑六寸,镌山北。
用 岩行書,寸餘。
浣塵泉楷書,徑五寸,镌福字坪右。
墡泉井楷書,徑五寸,镌山西麓井上。
仙 床隸書,徑五寸,镌小洞天下。
環翠石隸書,徑一尺,镌山北。
秩山書隸書,二寸。
圓天石楷書,徑一尺,镌鄰霄台後。
醉薰台行書,徑一尺,镌山南麓。
□□四十三年甲□。
行書,三寸。
住提僧惠攝楷書,徑五寸,镌華嚴岩左,李陽冰《般若台記》下,蓋當時重修李篆時所勒,今拓《般若台記》者亦兼及之。
周明辨辛酉重修篆書,徑四寸,想亦重修李篆時所勒。
丁亥仲冬子西□□夢錫同來。
□書,徑□□,镌山上。
祖居山下自唐遷,故老相傳八百年。
但使兒孫能守分,不令滄海變桑田。
楷書,徑四寸,镌鱗次台側。
“蓬壺分得片雲奇,影出遙天海色移。
繞麓煙霞扶□□,當空日月落鴉池。
塵藏孤迳含幽邃,水抱諸峰入望微。
我欲登臨憑作賦,越王台古正凄其。
”西蜀内江王三錫。
草書,徑五寸,镌石天北。
“一别林泉十七秋,歸來剩得雪盈頭。
眼中看盡升沉事,總備青藤日醉遊。
”癸卯中秋。
行書,徑四寸,镌二隐堂後。
“一勺清泉一撮山,疏□草樹自回環。
夢中時化□□鶴,飛入長松不肯還。
”行書,徑三寸,镌二隐堂後。
“蔔宅山隈六世餘,儒風世守舊門闾。
開成三徑莳花木,待與兒孫好讀書。
”行書,徑二寸,镌二隐堂後。
“迢遞烏山景,巍峨自古今。
登臨一玩久,清趣滿胸襟。
”富峪李贊題。
楷書,徑二寸半,镌石天北。
傲首今依孤嶂伴,野心已被白雲留。
楷書,徑八寸,镌二隐堂後。
海闊天空楷書,徑一丈二尺,镌鄰霄台下。
禅關西景楷書,徑一尺二寸,镌鄰霄台後。
雲霤萬壑篆書,徑一尺四寸,镌二隐堂後。
風月吟台行書,徑二寸,镌二隐峰旁。
山水之間隸書,徑四寸,镌二隐堂後。
心月孤圓行書,徑五寸,镌清塵岩旁。
孤禅靜室行書,徑五寸,镌清塵岩旁。
第一奇峰楷書,徑一尺二寸,镌山麓。
山水清音楷書,徑一尺二寸,镌鄰霄台後。
介景亭楷書,徑一尺二寸,镌觀音岩西。
一局台篆書,徑二寸,镌天秀岩側。
羅浮嶺楷書,徑八寸,镌山上。
上池泉楷書,徑四寸,镌山麓。
虎 符楷書,徑九寸,镌霸石。
列 岫楷書,徑一尺,镌沖天台後。
石 丈隸書,徑八寸,镌榕樹坪。
辋 川楷書,徑一尺,镌金魚池石壁。
石 麟行書,徑八寸,镌桃石。
葉圭書。
行書,三寸。
豹 霧行書,徑一尺四寸,镌二隐峰旁。
片 石楷書,徑八寸,镌沖天台北。
玄 岩楷書,徑四寸,镌蟠桃塢。
雲 禅行書,徑四寸,镌清塵岩旁。
蒼 岩行書,徑二尺,镌山麓。
豹 園楷書,徑一尺五寸,镌山麓。
淨 岩行書,徑七寸,镌山麓。
染 月楷書,徑一尺一寸,镌山麓。
雲 岫楷書。
徑一尺,镌山上。
雲 窩草書,徑五寸,镌二隐峰旁。
岩 春楷書,徑一尺六寸,镌山上。
真 境楷書,徑一尺五寸,镌山北,餘字蝕入土中。
《烏石山志》卷之六終 于麓古天開園畫樓,開镌匠吳大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