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山志》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教授陳從景著,福州中衛百戶朱成克誠,進士廖伯、牛師冉、鄭亮汝明,儒士戴侃宏齡,釋性源,宣德甲寅仲春望日,同觞詠于此。
楷書,徑五寸,镌金剛迹東。
嘉靖壬戌年,水陸征倭有功,升授本衛所世襲千戶、曆任掌事五世孫男朱忠,萬曆丙申年仲春吉旦,重詠于此立。
楷書,三寸。
黃氏鱗次台後,山東西界于路,南接古寺,荒□□久。
大明正統乙醜仲冬,□□孫□追述祖□□,子濟公□進士□□□,先志□□□□□□□□□,詠□□□□□□□□□□□□真□□□□□□□□□□□藏玉且□□□好修,□□□□□□□□□雨,苔春老錦,□□□□□□□□重巨喬鐘□有自然,竹梧巢□黃世□。
楷書,镌天王嶺,以下漶漫不可識。
成化癸巳九月九日,都察院右都禦史緻仕林聰季聰、同福城耆英,廣東按察司副使張文從周,貴州按察司佥事李叔義文宜,光祿寺寺丞潘東孟陽,雲南布政左參議王英孟育,封戶部員外郎黃穉孟仁,溫州府知府邵銅振聲,撫州府同知丘鑒仕輝,臨川縣知縣姚洪志大,懷應府孟縣儒學教谕李忠思誠,登高至此。
楷書,徑五寸,镌金剛迹東。
緻仕佥事九十翁李叔誼,又偕緻仕吏部右侍郎王克複、翰林檢讨龔福、廣東右布政使謝瑀、按察副使翁晏、佥事陳廷玉、貴州右參政林迪、左參議鄧珙、鄒平、教谕王佐、合州同知高圭、蘇州府知府李廷美同遊,有明弘治壬子秋九月望後一日題刻。
癸醜秋又偕浙江左參議謝琚、蘇州府通判藍通重遊。
楷書,徑四寸,镌石天北。
正德已巳重九日,欽差巡按監察禦史屠奎、巡按監察禦史王注同登。
楷書,徑四寸,镌桃石。
烏石山高鎮大方,襟連瀛海□萦江。
勢鄰霄漢瞻依日,秀毓英豪左右邦。
清濁始分元有此,乾坤佳處不教雙。
磨崖欲寫無窮景,安得春容筆似扛。
正德癸酉八月朔旦公安鄒文盛識。
行書,徑二寸,镌鄰霄台旁。
正德戊寅九日,華亭周鵷文儀,昆山周震世亨,同登。
楷書,徑四寸,镌鄰宵台側。
烏石山或建祠宇,且樹木長盛,予患,言于當道。
未幾衛卒兩度亂,佥雲當毀祠伐木。
尋有咎予非是者,賦此用告諸後:“烏石分明是虎頭,虎頭昂聳豈良謀。
憑君莫究從前事,我為生靈獨隐憂。
”正德十四年春三月,煙霞病叟林廷玉書。
楷書,徑四寸,镌望潮峰側。
嘉靖乙酉,泾縣教谕橫州張玺,典閩藩文衡事竣,舊知縣丞陳明重九日速登烏石,偕鄉士夫雲岑陳烨、懷麓葉性、九竹郭辚紀遊。
楷書,徑三寸镌石天北。
石 天行書,徑一尺四寸,镌雙峰夢左。
嘉靖丁亥春,高禧、潘積中、謝宜相題。
隸書,四寸。
烏石峥嵘,祥地設天成位我客戾止,鵬,朝陽鳳鳴,顯。
行書,徑四寸,镌鴉浴池西。
嘉靖戊子仲春朔日,順天府尹、前福建布政司左布政使荷峰陳公祥,右參政北湖侯公位、左參議、松澗謝公顯,按察使佥事白湖曾公鵬,偕都阃苗公俊、康公英、徐公丙中并遊,勒石。
行書,二寸。
烏石餞東洲公聯句:瑤草真吾好,東洲□僑。
煙霞此地偏。
西□□乾。
日移千嶂動,東□□□。
城抱五雲連。
荔子丹成錦,□□□□。
蓮花白滿川。
那堪共□□,西□□□。
忽漫賦離筵。
嘉靖丙申夏五月廿有四日題。
草書,徑四寸,镌李石。
大明嘉靖三十七年戊午季冬十二月十又五日,監察禦史缙雲樊獻科,邀吏科左給事中宛豐郭汝霖來飲。
越三十九年庚申孟春正月初五日,汝霖又邀獻科來飲。
時汝霖以航海待渡,獻科按閩曆四載,冬将别去,山川不改,光景如梭,獻科因舒嘯記之。
草書,徑五寸,镌石天北。
隆慶六年長至後,桂林殷從儉,偕郡人羅一鷟、陳全之、張邦彥到此,行書,徑一尺,镌李石,督工官黃朝産刻石。
行書,三寸。
超遊九霄,行書,徑二尺,镌金剛迹東。
萬曆丁醜夏,三山張炜書。
行書,四寸。
萬曆甲午九月九日,中丞德清許孚遠,直指陳留劉芳譽,邀檢讨耀州王圖職、方華亭、方應選,同登烏石鄰霄台。
楷書,徑一尺二寸,镌桃石。
萬曆丙申四月念六日,經曆陳德言、照磨陳世芬、檢校張希載邀遊,睹先大夫遺迹,有感,遂成二律:“首夏移尊傍石台,萬家煙井望中開。
江分九曲通遙島,地擁三山接上台。
取醉便成河朔飲,裁詩誰負大夫才。
不堪苔藓埋遺迹,讀罷令人思轉哀。
”“烏石山頭一振衣,萬峰茜削映斜晖。
平崖吊古人何在,華表尋仙鶴未歸。
按節有聲傳父老,承家無計愧輕肥。
空餘此日思親淚,泣斷寒雲濕不飛。
”不肖男問辨百拜書。
楷書,徑三寸,镌石天北。
大明萬曆已亥清和既望,閩三司公宴于烏石山清虛亭,蟾魄當空,萬裡乙色,漁燈數點,隐約在望,前此胤此,多不得月,則茲宵信勝遊也。
時在館滇國朱運昌、憲長諸暨陳信學、大參豐城徐即登、憲副皖城汪道亨、南海金節、武林高從禮、都阃章貢陳大器,而勒石紀歲月者,則學使吳興沈儆炌也。
越六月,建南守道四明楊德政、巡道嚴陵鄧美政,入會城再宴于此。
楷書,徑三寸,镌金剛迹東。
清塵岩行書,徑一尺四寸,镌山上。
賜進士大夫龍國祿書,萬曆庚子三山晉安□□□□。
草書,三寸。
雲關幽鍵行書,徑一尺三寸,镌山麓。
萬曆庚子本省都司許國威為雲南鴉足山旭上人書。
行書,四寸。
大明萬曆二十有九載,歲在辛醜,同官于閩者休邑吳繼臣、太和楊寅賢、長洲徐淳友、旰江範煉、廣昌李可賢、琴川湯來召、保昌李潔、會稽葉靈祯、古歙汪道行、上幕盧邦俊、浈昌劉應魁十一人焉,于季秋九日相率效龍山故事,佥野服遊曲徑,逶迤入平林,鬥折而西上數百武,登鄰霄台之巅。
斯時也,氣佳景清,見群山疊翠,萬壑争流,風帆煙艇,雲霞掩映,真使人應接不暇,鹹忻然會心,浮大白而憩石上,恍不知其在人境也。
已而,蒼茫暮霭,起自四山,乃相為歎詠,荷月而歸,乃命工镌石以紀一時之勝雲。
楷書,徑四寸,镌放生地頂。
秋日登烏石山,宿絕塵禅房,與海澄諸子言别。
“半壁清虛證果因,白雲深鎖自無塵。
尤憐聚散孤峰外。
鶴影黃花處處新。
”萬曆辛醜九月望日,西粵龍國祿題。
楷書,徑五寸,镌望耕台石。
“壁立岩岩一片峰,銀鈎倒挂玉芙蓉。
居人何處窮遺墨。
薛老當年此寄蹤。
嘯詠祗留明月在,摩挲應被古苔封。
卻同姓氏緣非偶,異代風流得再逢。
”山居之暇,尋倒書“薛老峰”感賦。
時萬曆丁未秋,福唐薛夢雷。
楷書,徑五寸,镌天秀岩下。
薛君和招同林謹任、陳泰始、洪汝臣諸公集薛老莊分得東字:名園開宴集群公,河朔風流此日同。
檻外林光連百雉,天邊江影落雙虹。
峰傳薛老人何在,尊入平原酒不空。
莫向鄰霄台上望,煙塵今正起□東。
萬曆已未夏葉向高。
草書,徑四寸,镌天秀岩下。
元亭東壁俯江流,山郭周遭四望收。
蜃氣霧浮鲛室暝,濤聲風送海門秋。
尊前促膝傾千古,醉後遙心寄十洲。
久矣投簪今白發,欣逢明聖□優遊。
集薛老村分得秋字,林材。
楷書,徑三寸,镌天秀岩左。
按:林材,字謹任。
天地一聲鐘按:此為吳縣進士杜庠詩,今亡。
以下皆明刻,年月無考。
草樹迷濛謝豹啼,江山依舊世人非。
野翁識破塵寰事,一度來時一醉歸。
林廷玉書。
楷書,徑五寸,镌霹靂岩。
按:廷玉,侯官人,官都禦史。
冰 壺楷書,徑四尺,镌望潮峰側。
煙霞病叟書楷書,三寸。
按:煙霞病叟即林廷玉。
烏石在 黎公在楷書,陽文,徑四尺,镌幞頭石,今呼黎公崖。
按:此為嘉靖初镌,詳《古迹》。
龔用卿曾遊楷書,徑四寸,镌天香台旁。
按:用卿,侯官人,嘉靖丙戌狀元,官祭酒。
承帝曰:咨翼輔佐卿,洲渚與登鳥□之門,參身洪流而明發爾。
興久旅□家,宿嶽麓庭,智營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華嶽泰衡宗疏事裒,勞餘神禋,郁塞昏徙,南渎衍□,衣制食備,萬國其奠,竄舞蒸奔。
右岣嵝碑,嘉靖中禦史李元陽摹刻山南。
鐘山萃靈馬森,楷書,徑一尺,镌鐘邱園。
大明孫子長讀書處楷書,徑二尺,镌沖天台後。
雙峰夢楷書,一尺三寸,镌石天前。
邵嘉民謂賓書行書,一寸。
岩居川觀篆書,徑一尺镌福字坪西。
閩中邵嘉民題篆書,二寸。
石 團楷書,徑一尺,镌石。
居人謂賓志楷書,一寸。
松 嶺行書,徑一尺,镌石林。
許豸書行書,五寸。
荒畦随意構,爽頓開顔。
缺徑憑花補,回窗倩竹關。
煙容凝石淺,山色到門閑。
徙倚危闌畔,潮來浦幾灣。
許豸書。
草書,徑四寸,镌清泠台西南。
國 朝 百字碑,鄰霄亭圮垂百年,客夏震合力經營道山廢迹,以次修舉。
維時靖南王□殿下督撫。
二劉公奉皇帝命,休息吾民,比歲大稔,山海無事。
亭成,閩人樂之,爰紀厥事,磨文于岩,頌皇帝德,傳之後人,其永無斁。
康熙十有一年壬子春,内升前侍禦史郡人蕭震題。
八分書,徑九寸,镌石天頂。
三山成鼎峙,烏石最其巅。
海嶼千峰外,江濤半嶺前。
曉晴觀日湧,晚翠傍雲眠。
膏沐桑麻遍,春城萬縷煙。
康熙十一年壬子春日,蠡城王業衡題并書。
草書,徑五寸,镌金剛迹東。
登鄰霄亭聯句:“海色平于掌,天風浩浩來。
崇岡舒眺日,疑是望京台。
”其一。
“勝踞群峰上,磨岩紀璚煌。
不須銅作柱,海國有金湯。
”其二。
康熙壬子夏上谷劉鬥□□□書草書,徑八寸,镌金剛迹石側。
補 石行書,徑一尺二寸,镌鴉浴池旁。
秀水沈溥,字補石,同婺州傅願之侗遊此,遂以“補石”二字書石記勝。
康熙甲寅上巳。
行書,二寸。
欽命參贊軍機等事、都察院左都禦史加一級介山,兵部左侍郎加四級吳努春同遊人根德、登德、阿蘭太巴士,康熙丁巳歲孟春,至此遊覽,羅密書。
楷書,徑上寸,镌李石。
欽差赍禦書三言至閩,内閣撰文中書德其内遊此,康熙壬戌年中秋日題。
楷書,徑五寸,镌李石。
辰韓金鎮定一、鳳凰山安爾玺琮侯,奉天子命,從大将軍克平閩海,功成班師,行有日矣。
重九登鄰霄台,聯吟紀勝。
“六年建旆駐炎方,定一。
九日登高泛菊觞。
雁羽不驚秋色淡,琮侯。
魚書初靜陣雲黃。
台鄰霄漢瞻天近,定一。
望倚枌榆感路長。
銅柱昔賢嘉績在,琮侯。
龍山何獨擅詞場。
”定一。
康熙壬戌秋勒石。
楷書,徑三寸,镌鄰霄台側。
快 哉行書,徑一尺六寸,镌清泠台東。
康熙甲戌仲□□□高□□書。
草書,二寸。
“磴道斜分始及巅,台高憑眺拟飛仙。
煙生萬戶環山郭,翠插千峰接海天。
歸路愛穿松迳裡,勝遊須醉菊籬邊。
三秋好景惟重九,喜共群黎樂有年。
”丙申重九同人遊道山登沖天台之作,石沙木合。
楷書,徑寸許,镌沖天台後。
“是為登高始造巅,更聞此地可尋仙。
花迷曲徑疑無路,雲鎖飛梁别有天。
放眼直窮滄海外,置身如在碧霄邊。
時逢令節須行樂,肯把豪情讓少年。
”奉和原韻,東吳顧正陽。
楷書,徑二寸镌沖天台後。
“春風尋□碧山巅,高閣憑欄望九仙。
江雨欲晴雲□樹,海潮初至水連天。
石橋鶴去輕煙外,木末鴉歸返照邊。
登眺渾忘身是客,韶光仿佛永和年。
”關中酉山韓書。
楷書,徑二寸镌天台後。
“興酣曳杖翠微巅,快趁輕風似羽仙。
望眼橫令窮碧海,吟懷直欲逼青天。
山圍粉堞炊煙裡,錦綴丹楓落日邊。
無那黃花能笑客,蕭疏旅鬓又經年。
”奉和原韻,古吳廣成。
行書,徑二寸,镌沖天台後。
“登高深喜蹑崇巅,杖履叨陪說法仙。
應節菊花開滿地,及時雁字寫長天。
山峰屈突穿城裡,海水纡回到郭邊。
遙望四圍香稻稔,倉箱飽獲樂豐年。
”奉和原韻,鴛水徐清。
草書,徑二寸,镌沖天台後。
“石徑纡回更上巅,放懷憑眺恍如仙。
松濤淅瀝聯秋浦,雁影橫斜落遠天。
道到精微言豈盡,交逢知遇樂無邊。
茱萸醉把成嘉會,今日登高勝昔年。
”南昌劉宏璧奉和。
楷書,徑二寸,镌沖天台後,共兩處。
“屏除驺從陟峰巅,身立高台意欲仙。
五色糕供桑落酒,三神山接海門天。
無諸畫堞人煙外,召伯甘棠井裡邊。
政暇風流佳句在,摸岩吟誦自年年。
”南昌劉思遷恭和。
楷書,徑寸許,镌沖天台後。
丁酉春日遊道山,見壁間石大方伯原韻,“層樓高架道山巅,登眺恍逢姑射仙。
紫氣東來連海樹,白雲西望接江天。
松風細響鶴亭外,蔓草春深猿洞邊。
廿載飄零成底事,無如此處度流年。
”楷書,徑二寸,镌沖天台後。
“力疾來登百尺巅,手添檀炷禮真仙。
風搖曲檻疑無地,洞駕飛橋别有天。
煙景愛看三月侯,羽程催赴五雲邊。
何時重踏榕城路,肅侍喬椿祝大年。
”壬寅季春遊道山,恭次家大人原韻,長□石洙。
楷書,徑三寸,镌天台橋下。
瞻彼烏石,峨峨聳峙。
翠列諸峰,帶潆遠水。
鳳翥龍蟠,祥鐘百雉。
有閣在麓,春秋享祀。
作作有芒,奎光南指。
蹑根探窟,蟬聯鵲起。
蚌鹒屢易
楷書,徑五寸,镌金剛迹東。
嘉靖壬戌年,水陸征倭有功,升授本衛所世襲千戶、曆任掌事五世孫男朱忠,萬曆丙申年仲春吉旦,重詠于此立。
楷書,三寸。
黃氏鱗次台後,山東西界于路,南接古寺,荒□□久。
大明正統乙醜仲冬,□□孫□追述祖□□,子濟公□進士□□□,先志□□□□□□□□□,詠□□□□□□□□□□□□真□□□□□□□□□□□藏玉且□□□好修,□□□□□□□□□雨,苔春老錦,□□□□□□□□重巨喬鐘□有自然,竹梧巢□黃世□。
楷書,镌天王嶺,以下漶漫不可識。
成化癸巳九月九日,都察院右都禦史緻仕林聰季聰、同福城耆英,廣東按察司副使張文從周,貴州按察司佥事李叔義文宜,光祿寺寺丞潘東孟陽,雲南布政左參議王英孟育,封戶部員外郎黃穉孟仁,溫州府知府邵銅振聲,撫州府同知丘鑒仕輝,臨川縣知縣姚洪志大,懷應府孟縣儒學教谕李忠思誠,登高至此。
楷書,徑五寸,镌金剛迹東。
緻仕佥事九十翁李叔誼,又偕緻仕吏部右侍郎王克複、翰林檢讨龔福、廣東右布政使謝瑀、按察副使翁晏、佥事陳廷玉、貴州右參政林迪、左參議鄧珙、鄒平、教谕王佐、合州同知高圭、蘇州府知府李廷美同遊,有明弘治壬子秋九月望後一日題刻。
癸醜秋又偕浙江左參議謝琚、蘇州府通判藍通重遊。
楷書,徑四寸,镌石天北。
正德已巳重九日,欽差巡按監察禦史屠奎、巡按監察禦史王注同登。
楷書,徑四寸,镌桃石。
烏石山高鎮大方,襟連瀛海□萦江。
勢鄰霄漢瞻依日,秀毓英豪左右邦。
清濁始分元有此,乾坤佳處不教雙。
磨崖欲寫無窮景,安得春容筆似扛。
正德癸酉八月朔旦公安鄒文盛識。
行書,徑二寸,镌鄰霄台旁。
正德戊寅九日,華亭周鵷文儀,昆山周震世亨,同登。
楷書,徑四寸,镌鄰宵台側。
烏石山或建祠宇,且樹木長盛,予患,言于當道。
未幾衛卒兩度亂,佥雲當毀祠伐木。
尋有咎予非是者,賦此用告諸後:“烏石分明是虎頭,虎頭昂聳豈良謀。
憑君莫究從前事,我為生靈獨隐憂。
”正德十四年春三月,煙霞病叟林廷玉書。
楷書,徑四寸,镌望潮峰側。
嘉靖乙酉,泾縣教谕橫州張玺,典閩藩文衡事竣,舊知縣丞陳明重九日速登烏石,偕鄉士夫雲岑陳烨、懷麓葉性、九竹郭辚紀遊。
楷書,徑三寸镌石天北。
石 天行書,徑一尺四寸,镌雙峰夢左。
嘉靖丁亥春,高禧、潘積中、謝宜相題。
隸書,四寸。
烏石峥嵘,祥地設天成位我客戾止,鵬,朝陽鳳鳴,顯。
行書,徑四寸,镌鴉浴池西。
嘉靖戊子仲春朔日,順天府尹、前福建布政司左布政使荷峰陳公祥,右參政北湖侯公位、左參議、松澗謝公顯,按察使佥事白湖曾公鵬,偕都阃苗公俊、康公英、徐公丙中并遊,勒石。
行書,二寸。
烏石餞東洲公聯句:瑤草真吾好,東洲□僑。
煙霞此地偏。
西□□乾。
日移千嶂動,東□□□。
城抱五雲連。
荔子丹成錦,□□□□。
蓮花白滿川。
那堪共□□,西□□□。
忽漫賦離筵。
嘉靖丙申夏五月廿有四日題。
草書,徑四寸,镌李石。
大明嘉靖三十七年戊午季冬十二月十又五日,監察禦史缙雲樊獻科,邀吏科左給事中宛豐郭汝霖來飲。
越三十九年庚申孟春正月初五日,汝霖又邀獻科來飲。
時汝霖以航海待渡,獻科按閩曆四載,冬将别去,山川不改,光景如梭,獻科因舒嘯記之。
草書,徑五寸,镌石天北。
隆慶六年長至後,桂林殷從儉,偕郡人羅一鷟、陳全之、張邦彥到此,行書,徑一尺,镌李石,督工官黃朝産刻石。
行書,三寸。
超遊九霄,行書,徑二尺,镌金剛迹東。
萬曆丁醜夏,三山張炜書。
行書,四寸。
萬曆甲午九月九日,中丞德清許孚遠,直指陳留劉芳譽,邀檢讨耀州王圖職、方華亭、方應選,同登烏石鄰霄台。
楷書,徑一尺二寸,镌桃石。
萬曆丙申四月念六日,經曆陳德言、照磨陳世芬、檢校張希載邀遊,睹先大夫遺迹,有感,遂成二律:“首夏移尊傍石台,萬家煙井望中開。
江分九曲通遙島,地擁三山接上台。
取醉便成河朔飲,裁詩誰負大夫才。
不堪苔藓埋遺迹,讀罷令人思轉哀。
”“烏石山頭一振衣,萬峰茜削映斜晖。
平崖吊古人何在,華表尋仙鶴未歸。
按節有聲傳父老,承家無計愧輕肥。
空餘此日思親淚,泣斷寒雲濕不飛。
”不肖男問辨百拜書。
楷書,徑三寸,镌石天北。
大明萬曆已亥清和既望,閩三司公宴于烏石山清虛亭,蟾魄當空,萬裡乙色,漁燈數點,隐約在望,前此胤此,多不得月,則茲宵信勝遊也。
時在館滇國朱運昌、憲長諸暨陳信學、大參豐城徐即登、憲副皖城汪道亨、南海金節、武林高從禮、都阃章貢陳大器,而勒石紀歲月者,則學使吳興沈儆炌也。
越六月,建南守道四明楊德政、巡道嚴陵鄧美政,入會城再宴于此。
楷書,徑三寸,镌金剛迹東。
清塵岩行書,徑一尺四寸,镌山上。
賜進士大夫龍國祿書,萬曆庚子三山晉安□□□□。
草書,三寸。
雲關幽鍵行書,徑一尺三寸,镌山麓。
萬曆庚子本省都司許國威為雲南鴉足山旭上人書。
行書,四寸。
大明萬曆二十有九載,歲在辛醜,同官于閩者休邑吳繼臣、太和楊寅賢、長洲徐淳友、旰江範煉、廣昌李可賢、琴川湯來召、保昌李潔、會稽葉靈祯、古歙汪道行、上幕盧邦俊、浈昌劉應魁十一人焉,于季秋九日相率效龍山故事,佥野服遊曲徑,逶迤入平林,鬥折而西上數百武,登鄰霄台之巅。
斯時也,氣佳景清,見群山疊翠,萬壑争流,風帆煙艇,雲霞掩映,真使人應接不暇,鹹忻然會心,浮大白而憩石上,恍不知其在人境也。
已而,蒼茫暮霭,起自四山,乃相為歎詠,荷月而歸,乃命工镌石以紀一時之勝雲。
楷書,徑四寸,镌放生地頂。
秋日登烏石山,宿絕塵禅房,與海澄諸子言别。
“半壁清虛證果因,白雲深鎖自無塵。
尤憐聚散孤峰外。
鶴影黃花處處新。
”萬曆辛醜九月望日,西粵龍國祿題。
楷書,徑五寸,镌望耕台石。
“壁立岩岩一片峰,銀鈎倒挂玉芙蓉。
居人何處窮遺墨。
薛老當年此寄蹤。
嘯詠祗留明月在,摩挲應被古苔封。
卻同姓氏緣非偶,異代風流得再逢。
”山居之暇,尋倒書“薛老峰”感賦。
時萬曆丁未秋,福唐薛夢雷。
楷書,徑五寸,镌天秀岩下。
薛君和招同林謹任、陳泰始、洪汝臣諸公集薛老莊分得東字:名園開宴集群公,河朔風流此日同。
檻外林光連百雉,天邊江影落雙虹。
峰傳薛老人何在,尊入平原酒不空。
莫向鄰霄台上望,煙塵今正起□東。
萬曆已未夏葉向高。
草書,徑四寸,镌天秀岩下。
元亭東壁俯江流,山郭周遭四望收。
蜃氣霧浮鲛室暝,濤聲風送海門秋。
尊前促膝傾千古,醉後遙心寄十洲。
久矣投簪今白發,欣逢明聖□優遊。
集薛老村分得秋字,林材。
楷書,徑三寸,镌天秀岩左。
按:林材,字謹任。
天地一聲鐘按:此為吳縣進士杜庠詩,今亡。
以下皆明刻,年月無考。
草樹迷濛謝豹啼,江山依舊世人非。
野翁識破塵寰事,一度來時一醉歸。
林廷玉書。
楷書,徑五寸,镌霹靂岩。
按:廷玉,侯官人,官都禦史。
冰 壺楷書,徑四尺,镌望潮峰側。
煙霞病叟書楷書,三寸。
按:煙霞病叟即林廷玉。
烏石在 黎公在楷書,陽文,徑四尺,镌幞頭石,今呼黎公崖。
按:此為嘉靖初镌,詳《古迹》。
龔用卿曾遊楷書,徑四寸,镌天香台旁。
按:用卿,侯官人,嘉靖丙戌狀元,官祭酒。
承帝曰:咨翼輔佐卿,洲渚與登鳥□之門,參身洪流而明發爾。
興久旅□家,宿嶽麓庭,智營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華嶽泰衡宗疏事裒,勞餘神禋,郁塞昏徙,南渎衍□,衣制食備,萬國其奠,竄舞蒸奔。
右岣嵝碑,嘉靖中禦史李元陽摹刻山南。
鐘山萃靈馬森,楷書,徑一尺,镌鐘邱園。
大明孫子長讀書處楷書,徑二尺,镌沖天台後。
雙峰夢楷書,一尺三寸,镌石天前。
邵嘉民謂賓書行書,一寸。
岩居川觀篆書,徑一尺镌福字坪西。
閩中邵嘉民題篆書,二寸。
石 團楷書,徑一尺,镌石。
居人謂賓志楷書,一寸。
松 嶺行書,徑一尺,镌石林。
許豸書行書,五寸。
荒畦随意構,爽頓開顔。
缺徑憑花補,回窗倩竹關。
煙容凝石淺,山色到門閑。
徙倚危闌畔,潮來浦幾灣。
許豸書。
草書,徑四寸,镌清泠台西南。
國 朝 百字碑,鄰霄亭圮垂百年,客夏震合力經營道山廢迹,以次修舉。
維時靖南王□殿下督撫。
二劉公奉皇帝命,休息吾民,比歲大稔,山海無事。
亭成,閩人樂之,爰紀厥事,磨文于岩,頌皇帝德,傳之後人,其永無斁。
康熙十有一年壬子春,内升前侍禦史郡人蕭震題。
八分書,徑九寸,镌石天頂。
三山成鼎峙,烏石最其巅。
海嶼千峰外,江濤半嶺前。
曉晴觀日湧,晚翠傍雲眠。
膏沐桑麻遍,春城萬縷煙。
康熙十一年壬子春日,蠡城王業衡題并書。
草書,徑五寸,镌金剛迹東。
登鄰霄亭聯句:“海色平于掌,天風浩浩來。
崇岡舒眺日,疑是望京台。
”其一。
“勝踞群峰上,磨岩紀璚煌。
不須銅作柱,海國有金湯。
”其二。
康熙壬子夏上谷劉鬥□□□書草書,徑八寸,镌金剛迹石側。
補 石行書,徑一尺二寸,镌鴉浴池旁。
秀水沈溥,字補石,同婺州傅願之侗遊此,遂以“補石”二字書石記勝。
康熙甲寅上巳。
行書,二寸。
欽命參贊軍機等事、都察院左都禦史加一級介山,兵部左侍郎加四級吳努春同遊人根德、登德、阿蘭太巴士,康熙丁巳歲孟春,至此遊覽,羅密書。
楷書,徑上寸,镌李石。
欽差赍禦書三言至閩,内閣撰文中書德其内遊此,康熙壬戌年中秋日題。
楷書,徑五寸,镌李石。
辰韓金鎮定一、鳳凰山安爾玺琮侯,奉天子命,從大将軍克平閩海,功成班師,行有日矣。
重九登鄰霄台,聯吟紀勝。
“六年建旆駐炎方,定一。
九日登高泛菊觞。
雁羽不驚秋色淡,琮侯。
魚書初靜陣雲黃。
台鄰霄漢瞻天近,定一。
望倚枌榆感路長。
銅柱昔賢嘉績在,琮侯。
龍山何獨擅詞場。
”定一。
康熙壬戌秋勒石。
楷書,徑三寸,镌鄰霄台側。
快 哉行書,徑一尺六寸,镌清泠台東。
康熙甲戌仲□□□高□□書。
草書,二寸。
“磴道斜分始及巅,台高憑眺拟飛仙。
煙生萬戶環山郭,翠插千峰接海天。
歸路愛穿松迳裡,勝遊須醉菊籬邊。
三秋好景惟重九,喜共群黎樂有年。
”丙申重九同人遊道山登沖天台之作,石沙木合。
楷書,徑寸許,镌沖天台後。
“是為登高始造巅,更聞此地可尋仙。
花迷曲徑疑無路,雲鎖飛梁别有天。
放眼直窮滄海外,置身如在碧霄邊。
時逢令節須行樂,肯把豪情讓少年。
”奉和原韻,東吳顧正陽。
楷書,徑二寸镌沖天台後。
“春風尋□碧山巅,高閣憑欄望九仙。
江雨欲晴雲□樹,海潮初至水連天。
石橋鶴去輕煙外,木末鴉歸返照邊。
登眺渾忘身是客,韶光仿佛永和年。
”關中酉山韓書。
楷書,徑二寸镌天台後。
“興酣曳杖翠微巅,快趁輕風似羽仙。
望眼橫令窮碧海,吟懷直欲逼青天。
山圍粉堞炊煙裡,錦綴丹楓落日邊。
無那黃花能笑客,蕭疏旅鬓又經年。
”奉和原韻,古吳廣成。
行書,徑二寸,镌沖天台後。
“登高深喜蹑崇巅,杖履叨陪說法仙。
應節菊花開滿地,及時雁字寫長天。
山峰屈突穿城裡,海水纡回到郭邊。
遙望四圍香稻稔,倉箱飽獲樂豐年。
”奉和原韻,鴛水徐清。
草書,徑二寸,镌沖天台後。
“石徑纡回更上巅,放懷憑眺恍如仙。
松濤淅瀝聯秋浦,雁影橫斜落遠天。
道到精微言豈盡,交逢知遇樂無邊。
茱萸醉把成嘉會,今日登高勝昔年。
”南昌劉宏璧奉和。
楷書,徑二寸,镌沖天台後,共兩處。
“屏除驺從陟峰巅,身立高台意欲仙。
五色糕供桑落酒,三神山接海門天。
無諸畫堞人煙外,召伯甘棠井裡邊。
政暇風流佳句在,摸岩吟誦自年年。
”南昌劉思遷恭和。
楷書,徑寸許,镌沖天台後。
丁酉春日遊道山,見壁間石大方伯原韻,“層樓高架道山巅,登眺恍逢姑射仙。
紫氣東來連海樹,白雲西望接江天。
松風細響鶴亭外,蔓草春深猿洞邊。
廿載飄零成底事,無如此處度流年。
”楷書,徑二寸,镌沖天台後。
“力疾來登百尺巅,手添檀炷禮真仙。
風搖曲檻疑無地,洞駕飛橋别有天。
煙景愛看三月侯,羽程催赴五雲邊。
何時重踏榕城路,肅侍喬椿祝大年。
”壬寅季春遊道山,恭次家大人原韻,長□石洙。
楷書,徑三寸,镌天台橋下。
瞻彼烏石,峨峨聳峙。
翠列諸峰,帶潆遠水。
鳳翥龍蟠,祥鐘百雉。
有閣在麓,春秋享祀。
作作有芒,奎光南指。
蹑根探窟,蟬聯鵲起。
蚌鹒屢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