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山志》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伯、穎叔、淳祐甲辰日南至之九日,同來。
楷書,徑寸許,镌霹靂岩旁小石側。
石中題歲月,聊紀此時遊,寄語岩頭老,能令不朽不,呈和尚禅師,汴趙希道唯伯書。
行書,一寸。
淳祐丁未良月望後九日,止泓趙希衮偕客楊煥、鄭杲之、陳士挺、趙孟信來遊,子與谏、與革侍,住山紹潾。
隸書,徑六寸,镌天章台北。
淳祐十年秋先重陽十日,眉山史季溫與建、張毅然莆、趙時願會于道山亭,杯茶清話,不減登高之樂隸書徑五寸,镌霹靂岩下。
淳祐十年九月,柯山趙希浄、郃莆趙時願、林叢、桂衢徐士廉督浚河之役,凡八百三十丈,旬日竣事,會兩司屬僚觀焉。
是日,風高氣清,太守宴而衆賓歡,因識道山亭之石,八分書,徑三寸镌道山亭畔。
□事黃循父敬書。
八分二寸。
景定癸亥仲秋望天台陳傳□、陳□□、郡人林元、王剛中、陳□、鄭履正、王安□、住山師譁同來。
楷書,徑四寸,镌天章台北。
王镕、趙希、陳仁玉癸亥九日遊道山。
楷書,徑一尺五寸,镌桃石。
鹹淳天子親郊之歲,九江吳公實帥閩江,東西之仕于閩者趙若遂、範宜損、趙必岊、缪君寶、章魁、孫邵鬥、陳松,以正月癸卯會拜于道山堂,序列以齒。
楷書,徑五寸,镌霹靂岩下。
鹹淳丙寅孟陬六日,浙之東遊宦于閩者會拜道山,謹履端也,笾豆有楚,威儀孔時,宗藩主人揚觯語曰:“官無崇庳,各有職業,歲既更始,益懋爾圖,能無愧明德,新民之□,則豈但枌裡重,将為天下重,盍留氏名以觀厥後,可乎?”衆唯唯,遂以齒書。
天台趙希孟能、呂必延壽道、四明趙若惠君錫、金華唐爍潛父、杜潛叔起,永嘉黃禹錫元功、三衢徐汝乙伯東、天台張□□□、永嘉林镗夫聲遠、天台徐柏悅之、永嘉□□□□□括蒼鮑志及時中,永嘉蔡申顯伯、□□卿恕齋,吳公聞而緻饋,以光斯集。
楷書,徑四寸,镌霹靂岩下。
鹹淳三年春正月十有二日,繡衣使者永嘉陳淳祖唯道會浙東之仕于福唐者,序拜道山。
永嘉陳懋欽堯俞、金華唐爍潛父、四明趙若惠君錫、永嘉黃禹錫元功、三衢徐汝乙伯東、留夢發彥和、金華呂守之悅善、永嘉林镗夫聲遠、方槱良材、天台徐柏悅之、永嘉丁一鳳景陽、朱士可起予、陳子崇居廣、張公輔良弼、林潭叔源、括蒼劉夢龍夔友、會稽董回孫景淵、永嘉蔡申顯伯、連帥九江吳公以饋至。
楷書,徑四寸,镌道山亭北。
鹹淳戊辰正月六日,閩之同官池師曾、廖時修、林拱辰、趙崇錥、呂大奎、舒文舉、趙時锜、莊彌高、方景傳、夙師靖、陳舉龍、楊思謙、陳松、翁燧、真同祖、遊義遠序拜于道山亭。
時陽岩洪公帥鄉部以饋至。
約而不至者,黃裳、趙若□、林應龍、鄭文龍、謝舉。
楷書,徑四寸镌霹靂岩下。
鹹淳已巳正月七日,三山鄭文龍、建安舒文舉,廖時修、清源連端懋、三山趙崇錥、延平廖邦傑、清源劉缜、莆陽劉強甫、建安趙崇伳、□陽方景傳、建安夙師靖、三山□□、清源曾于善、莆陽趙若琮、清漳楊思謙序拜于道山堂,時陽岩先生洪公帥鄉部以饋來。
期不至者,清源趙崇郛、建安翁燧。
楷書,徑二寸镌霹靂岩下。
宿猿洞程師孟篆,徑二尺,镌豹頭山。
以下皆宋刻,年月無考。
長樂台程師孟楷書,镌千福院,今亡。
沖天台程師孟篆書,徑二尺四寸,镌東峰岩前。
道山亭程師孟篆書,徑二尺,镌蟠桃塢西。
以上四刻并不署書人姓氏。
舊志皆稱為程師孟書。
按:宿猿洞、沖天台、道山亭、閩山、詳下疑刻。
光祿吟台篆法尺寸皆同。
“閩山”二字似亦程公辟所書,若系唐天寶八載敕改烏石山為閩山時所刻,則“閩山”之上應加“敕”字,山上嗣聖中“敕華嚴院”四字其明證也。
鄭尚明同羽人佳妙□□□□試茶于三笑岩。
草書,徑四寸,镌清塵岩。
按:尚明、穆孫,鄭昂字。
石室清隐,楷書,徑一尺,镌今先賢石室池畔石上。
晦翁。
行書,一寸。
光風霁月,草書,徑八寸,嵌天王嶺道山祠。
晦翁。
草書,寸餘。
以上二刻當是淳熙間避僞學禁時所書。
福俗傳朱子書,楷書,高丈餘,镌觀音岩旁,有“開禧丁卯正月郡人張元簡”十一字,楷書,徑四寸。
修三禮處。
黃榦書,在山西麓,今亡。
客至不點茶,相看淡如水。
白雲深谷中,穩坐浮生裡。
此即安文頭陀磨崖詩,在南澗寺,今亡。
四明趙崇熙志道與天台于大任、仁叔楊景清、明叔□□、秦安道偕行,二子必□、必□、侍後,長子□□冠就,成口号□□□霹靂破岩□□□向道山□之上。
楷書,徑二寸,镌霹靂岩下。
元 歲元默敦牂中秋後之二日,閩省參政易陽焦公寬甫自清源歸觐,道福唐,又三日,宣慰秀岩石祥甫戴酒會于烏石之道山亭,申隐信、雲甫、省郎鎮陽毛漢卿、提舉東平古純甫、寓客南洲卞仲元、住山釋紹玉與焉。
時秋雨霁,金飚薦涼,秀壁蒼岩,雲煙晻霭,如助獻酬者,而衍波長陸、平疇遠水皆隐現吐吞于履舄之下,真奇觀也。
蓋自開辟,即有此山,閱幾千年而有今日,其可無以紀歲月,筆之者申隐雲甫,摹之石者釋紹玉也。
楷書,徑二寸,镌道山亭左。
“都會東南未可夷,衣冠文物見多儀。
儒風興盛猶唐館,霸氣沉雄入釣池。
海近重城朝日早,江圍平野暮潮遲。
道山亭迥斜陽晚,一片瑤镌晤語時。
”至元庚寅夏仲重午登道山亭,秋澗老人題,男公孺侍行,并士人劉三益。
楷書,徑三寸,镌蟠桃塢左。
雪岩總統沙羅巴、海岩總統苑吉祥、雪庵宗師李溥光,大德二年四月望同登絕頂。
楷書,徑五寸,镌石天上。
“城繞青山市繞河,市聲南北際山阿。
雲來雲去三晡雨,霜後霜前兩熟禾。
東郭農人報豐稔,西臯老子亦婆娑。
肩輿到處皆名刹,時與高人醉踏歌。
”大德二年立,秋日同雪岩總統飲烏石之道山亭,濟南趙文昌題,住山□烏石也□摹刻。
行書,徑三寸,镌石天上。
天曆己巳仲冬八日,括蒼林君則,偕建安張伯陽遊道山,子似祖侍書。
楷書,徑三寸,镌霹靂岩下。
至元後庚辰人日,建安張伯陽偕大名路仲□重遊,釋覺山。
楷書,徑六寸,镌霹靂岩下,餘字蝕入樹根。
至正三年癸未重九,福唐劉順老偕子德生、懋生、願生、恩生、志生,為大祖拂塵。
莆田鄭枃、永陽梁說同拜。
隸書,徑三寸,镌華嚴岩東。
趙州孟誠伯真、京口蔣天則、元用來遊閩中之烏石山,莆田鄭枃子經書石,廣信章容元度勒字。
隸書,徑六寸,镌石天北。
章容元度、鄭烨宗晦、鄭诜子釋、姜柏子貞、鄭畊子山,來觀“薛老峰”字隼尾法。
隸書,徑一尺五寸,镌金剛迹石。
中書省斷事官八都兒丁,令史王敬先,江南行台監察禦史安止善,書吏曹能之,福建閩海道廉訪副使馬合、麻德卿、索士岩,知事張允中,照磨王正已,同登道山,實至正丁亥冬季月乙酉日也。
楷書,徑三寸,镌道山亭右。
“追陪偶上道山亭,壘嶂層巒繞郡青。
子迪。
萬井人家鋪地錦,九衢樓閣畫帏屏。
元卿。
波搖海月添詩興,座引天風吹酒醒。
本初。
久立危欄頻北望,無邊秋色杳冥冥。
”文卿。
右憲使崞山僧家奴元卿公、佥憲奧魯赤文卿公、申屠駧子迪公、赫德爾本初公、暇日燕集聯句也。
譚忝備憲幕,重惟諸公皆文章名士,南北隔數千裡,同仕于閩,以道義相處,文字為娛,誠一時之佳會,因勒岩石以紀我元文物之盛雲。
至正九年八月望日,經曆趙譚識。
知事任允書、憲副朵兒隻班善卿公繼登斯亭,覽山川之勝概,睹群公之賦詠,曰:“此盛事也。
”遂題于後。
隸書,徑四寸,镌道山亭右。
至正十二年龍集壬辰九月九日,福建閩海道肅政廉訪使許從宣、佥憲普顔帖穆兒、郭興祖、乃馬歹,經曆王欽、知事彰□、照磨禾顔帖穆兒同登茲山,是日也,天宇泬霜風勁厲,感萬物之說□,思鷹隼之□擊,仰瞻宸極,對越甚迩,不徒升高望遠以為樂也。
遂命從事者題名勒石,以紀勝遊雲。
八分書,徑二寸,镌蟠桃塢西。
至正壬辰冬,餘以柏府之命如廣海,經三山,止神光寺。
明年正月朔,寇逼郡城。
是日,與廉使許希文共守南門,董督備禦,越二十六日,建、邵分憲佥事郭繼先率援兵南下,賊遂敗潰宵遁。
迄秋,餘自廣回,複假禅榻之寓者彌月,凡山川之形勝,民物之殷庶,無不在心目間也。
噫,人生等浮漚,世事如轉蓬,是以登茲山而增慨,撫故實而興嗟。
後之紀斯遊者,亦必覽是而有感焉。
至正十三年良月九日,前大興府尹、海道都漕運萬戶燕山李世安識,時侍行吏吳人葛思讓也。
楷書,徑二寸,镌天章台側。
至正庚子夏,南台群公會于道山亭,曆覽山川,興懷今古,刻石以紀歲月,都事王伯顔不花彥芳、監察禦史易普刺金、仲達鎖飛鵬、舉觀童用賓、通事蔔顔帖木兒仲賢、宣使孫士敏汝學、察史武征、文獻高仲彥實、王宜叔、宜楊、志希、尹幕史達蘭不花、元善。
四月二十又五日,監察禦史孔汭世川謹志。
楷書,徑四寸,镌道山亭右。
至正甲辰春二月乙未朔,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雪庭公遊道山,仲子嶽山、季子完澤鐵牧爾侍行。
公名燕赤不華,字子實,散□□氏屍灤陽,天台鄭守仁謹題,時住山釋宗廣刻石。
八分書,徑四寸,镌天香台西。
忠孝文武燕赤不華摹勒,镌天秀岩。
天秀岩楷書,徑一尺,雙峰夢下至正甲辰四月題。
楷書,五寸。
清泠台楷書,徑一尺,镌霹靂岩下。
《東壁亭記》,福城之三山,閩山其一,即烏石山也。
至正二十四年,平章政事燕赤不華摹勒皇太子所賜“忠孝文武”于石,亭是山之陽而建焉,名其亭曰“東壁”亭之西有岩,名曰“天秀”,又亭其椒曰“望海”。
“望海”之西又亭焉,曰“東升”。
“東升”之西台焉,曰“清泠”。
門其南曰“春明”、曰“天秀”者,狀其景之勝也。
曰“清泠”者,即其氣之肅也。
曰東、曰海、曰春,皆因儲皇之恩錫而起也,于是,山巅海隅煥焉若重光之照臨,莫不敬歎欽羨于仰瞻之下,不惟平章公忠孝文武之名可垂永遠。
凡宅于茲者,皆将以是自勉也,不可以不記。
朝散大夫、江西等處左右司郎中揭汯記并書。
楷書,徑二寸,镌天秀岩後。
至正二十四年,歲在甲辰,十一月,戶部員外郎張闾以董鹽筴至三山,翰林□國史院編修。
官□賢□□□□□□□,至十二月七日登道山亭,讀曾文定公記,飲霹靂岩畔,轉□□□,又飲焉。
又自觀音岩下,迳仁王寺東登東壁亭,伏觀福建行省平章燕赤不華公摹勒皇太子所賜“文武忠孝”四字,□□□□“望海”、“東升”二亭又飲焉。
日暮,乃□□□□□之會,可為千載之故□也。
從行者,戶部掾□□瑞□□□伯□□□□□□德山;記之者,□□行省□□□□□□。
楷書,徑寸許,镌天秀岩下。
至正甲辰冬,奉使閩省,丁醜月霁日,禮部員外郎傅好禮之綱、春官主事趙子希顔、都水少監楊有慶、自叔部史劉嚴彥、瞻宣使蔣仲臯、奏差郭義夫同登烏石山巅,遙望北阙于白雲之表,希顔書。
楷書,徑四寸,镌鄰霄台旁。
至正二十五年正月三日,戶部侍郎王叔璵、員外郎張闾伯、高留守、司經曆曹德輔、閩省檢校董公著同登,唐觀、李習從行。
隸書,徑五寸,镌天秀岩後。
□□□□□□畢,臣禮□□門,元□之仁,邦人德之□□紀績,□□□□難□此人,至元□□侯官率陳□□□石道。
楷書,徑四寸,镌幞頭石。
明嘉靖初磨镌“烏石在,黎公在”六大字。
按:元有兩至元。
以下皆元刻,年月無考。
字,六寸,镌天秀岩下。
副使側□書。
明 洪武已未孟冬既望,龍虎将軍、福建都指揮使、滁陽趙奉,資政大夫、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括蒼陳銘,通奉大夫、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左參政太原張機,安遠将軍、同知福建都指揮使司事祈陽王誠,同遊烏石山,登般若台,觀李陽冰篆,曆覽古迹苾蒭,釋德洽謹識,住山釋道啟刻石。
楷書,徑四寸,镌清泠台右。
洪武庚申中秋日,江右藍仲晦、黃尚父、冶城陳則誠、林子羽、林子山、臨川黃公遠、山之僧圓極、玩月于此。
八分書,徑三寸,镌李石。
洪武甲子秋九月九日,福建衛指揮使、昭勇将軍武昌吳邁,同昭勇将軍、福建都衛指揮使潇湘趙祥遊南山烏石,坐清泠台,時天門揭曉,海宇澄秋,望阙懷忠,後天下樂,悠然之趣得焉。
于是乎登。
偕行福州府都僧綱釋善旭識,台西講經論沙門德洽勒石。
楷書,徑六寸,镌清泠台上。
鱗次台,篆書,徑一尺,镌天王嶺。
建文元年,沈沂為黃濟書。
篆書,四寸。
貴州佥憲陳輝伯炜,雲南參議王善師舜,水部主事鄭文季友,南康太守劉麒伯祯,監察禦史羅澤宗本、林文秩禮亨、弟審理文稭嘉亨,選部主事洪英實夫,金部主事陳複鼎初,張衍理文,光祿署丞林生子儀,翰林修撰陳枨叔剛,刑科給事中姚銑孟聲、弟銴孟文,本府學
楷書,徑寸許,镌霹靂岩旁小石側。
石中題歲月,聊紀此時遊,寄語岩頭老,能令不朽不,呈和尚禅師,汴趙希道唯伯書。
行書,一寸。
淳祐丁未良月望後九日,止泓趙希衮偕客楊煥、鄭杲之、陳士挺、趙孟信來遊,子與谏、與革侍,住山紹潾。
隸書,徑六寸,镌天章台北。
淳祐十年秋先重陽十日,眉山史季溫與建、張毅然莆、趙時願會于道山亭,杯茶清話,不減登高之樂隸書徑五寸,镌霹靂岩下。
淳祐十年九月,柯山趙希浄、郃莆趙時願、林叢、桂衢徐士廉督浚河之役,凡八百三十丈,旬日竣事,會兩司屬僚觀焉。
是日,風高氣清,太守宴而衆賓歡,因識道山亭之石,八分書,徑三寸镌道山亭畔。
□事黃循父敬書。
八分二寸。
景定癸亥仲秋望天台陳傳□、陳□□、郡人林元、王剛中、陳□、鄭履正、王安□、住山師譁同來。
楷書,徑四寸,镌天章台北。
王镕、趙希、陳仁玉癸亥九日遊道山。
楷書,徑一尺五寸,镌桃石。
鹹淳天子親郊之歲,九江吳公實帥閩江,東西之仕于閩者趙若遂、範宜損、趙必岊、缪君寶、章魁、孫邵鬥、陳松,以正月癸卯會拜于道山堂,序列以齒。
楷書,徑五寸,镌霹靂岩下。
鹹淳丙寅孟陬六日,浙之東遊宦于閩者會拜道山,謹履端也,笾豆有楚,威儀孔時,宗藩主人揚觯語曰:“官無崇庳,各有職業,歲既更始,益懋爾圖,能無愧明德,新民之□,則豈但枌裡重,将為天下重,盍留氏名以觀厥後,可乎?”衆唯唯,遂以齒書。
天台趙希孟能、呂必延壽道、四明趙若惠君錫、金華唐爍潛父、杜潛叔起,永嘉黃禹錫元功、三衢徐汝乙伯東、天台張□□□、永嘉林镗夫聲遠、天台徐柏悅之、永嘉□□□□□括蒼鮑志及時中,永嘉蔡申顯伯、□□卿恕齋,吳公聞而緻饋,以光斯集。
楷書,徑四寸,镌霹靂岩下。
鹹淳三年春正月十有二日,繡衣使者永嘉陳淳祖唯道會浙東之仕于福唐者,序拜道山。
永嘉陳懋欽堯俞、金華唐爍潛父、四明趙若惠君錫、永嘉黃禹錫元功、三衢徐汝乙伯東、留夢發彥和、金華呂守之悅善、永嘉林镗夫聲遠、方槱良材、天台徐柏悅之、永嘉丁一鳳景陽、朱士可起予、陳子崇居廣、張公輔良弼、林潭叔源、括蒼劉夢龍夔友、會稽董回孫景淵、永嘉蔡申顯伯、連帥九江吳公以饋至。
楷書,徑四寸,镌道山亭北。
鹹淳戊辰正月六日,閩之同官池師曾、廖時修、林拱辰、趙崇錥、呂大奎、舒文舉、趙時锜、莊彌高、方景傳、夙師靖、陳舉龍、楊思謙、陳松、翁燧、真同祖、遊義遠序拜于道山亭。
時陽岩洪公帥鄉部以饋至。
約而不至者,黃裳、趙若□、林應龍、鄭文龍、謝舉。
楷書,徑四寸镌霹靂岩下。
鹹淳已巳正月七日,三山鄭文龍、建安舒文舉,廖時修、清源連端懋、三山趙崇錥、延平廖邦傑、清源劉缜、莆陽劉強甫、建安趙崇伳、□陽方景傳、建安夙師靖、三山□□、清源曾于善、莆陽趙若琮、清漳楊思謙序拜于道山堂,時陽岩先生洪公帥鄉部以饋來。
期不至者,清源趙崇郛、建安翁燧。
楷書,徑二寸镌霹靂岩下。
宿猿洞程師孟篆,徑二尺,镌豹頭山。
以下皆宋刻,年月無考。
長樂台程師孟楷書,镌千福院,今亡。
沖天台程師孟篆書,徑二尺四寸,镌東峰岩前。
道山亭程師孟篆書,徑二尺,镌蟠桃塢西。
以上四刻并不署書人姓氏。
舊志皆稱為程師孟書。
按:宿猿洞、沖天台、道山亭、閩山、詳下疑刻。
光祿吟台篆法尺寸皆同。
“閩山”二字似亦程公辟所書,若系唐天寶八載敕改烏石山為閩山時所刻,則“閩山”之上應加“敕”字,山上嗣聖中“敕華嚴院”四字其明證也。
鄭尚明同羽人佳妙□□□□試茶于三笑岩。
草書,徑四寸,镌清塵岩。
按:尚明、穆孫,鄭昂字。
石室清隐,楷書,徑一尺,镌今先賢石室池畔石上。
晦翁。
行書,一寸。
光風霁月,草書,徑八寸,嵌天王嶺道山祠。
晦翁。
草書,寸餘。
以上二刻當是淳熙間避僞學禁時所書。
福俗傳朱子書,楷書,高丈餘,镌觀音岩旁,有“開禧丁卯正月郡人張元簡”十一字,楷書,徑四寸。
修三禮處。
黃榦書,在山西麓,今亡。
客至不點茶,相看淡如水。
白雲深谷中,穩坐浮生裡。
此即安文頭陀磨崖詩,在南澗寺,今亡。
四明趙崇熙志道與天台于大任、仁叔楊景清、明叔□□、秦安道偕行,二子必□、必□、侍後,長子□□冠就,成口号□□□霹靂破岩□□□向道山□之上。
楷書,徑二寸,镌霹靂岩下。
元 歲元默敦牂中秋後之二日,閩省參政易陽焦公寬甫自清源歸觐,道福唐,又三日,宣慰秀岩石祥甫戴酒會于烏石之道山亭,申隐信、雲甫、省郎鎮陽毛漢卿、提舉東平古純甫、寓客南洲卞仲元、住山釋紹玉與焉。
時秋雨霁,金飚薦涼,秀壁蒼岩,雲煙晻霭,如助獻酬者,而衍波長陸、平疇遠水皆隐現吐吞于履舄之下,真奇觀也。
蓋自開辟,即有此山,閱幾千年而有今日,其可無以紀歲月,筆之者申隐雲甫,摹之石者釋紹玉也。
楷書,徑二寸,镌道山亭左。
“都會東南未可夷,衣冠文物見多儀。
儒風興盛猶唐館,霸氣沉雄入釣池。
海近重城朝日早,江圍平野暮潮遲。
道山亭迥斜陽晚,一片瑤镌晤語時。
”至元庚寅夏仲重午登道山亭,秋澗老人題,男公孺侍行,并士人劉三益。
楷書,徑三寸,镌蟠桃塢左。
雪岩總統沙羅巴、海岩總統苑吉祥、雪庵宗師李溥光,大德二年四月望同登絕頂。
楷書,徑五寸,镌石天上。
“城繞青山市繞河,市聲南北際山阿。
雲來雲去三晡雨,霜後霜前兩熟禾。
東郭農人報豐稔,西臯老子亦婆娑。
肩輿到處皆名刹,時與高人醉踏歌。
”大德二年立,秋日同雪岩總統飲烏石之道山亭,濟南趙文昌題,住山□烏石也□摹刻。
行書,徑三寸,镌石天上。
天曆己巳仲冬八日,括蒼林君則,偕建安張伯陽遊道山,子似祖侍書。
楷書,徑三寸,镌霹靂岩下。
至元後庚辰人日,建安張伯陽偕大名路仲□重遊,釋覺山。
楷書,徑六寸,镌霹靂岩下,餘字蝕入樹根。
至正三年癸未重九,福唐劉順老偕子德生、懋生、願生、恩生、志生,為大祖拂塵。
莆田鄭枃、永陽梁說同拜。
隸書,徑三寸,镌華嚴岩東。
趙州孟誠伯真、京口蔣天則、元用來遊閩中之烏石山,莆田鄭枃子經書石,廣信章容元度勒字。
隸書,徑六寸,镌石天北。
章容元度、鄭烨宗晦、鄭诜子釋、姜柏子貞、鄭畊子山,來觀“薛老峰”字隼尾法。
隸書,徑一尺五寸,镌金剛迹石。
中書省斷事官八都兒丁,令史王敬先,江南行台監察禦史安止善,書吏曹能之,福建閩海道廉訪副使馬合、麻德卿、索士岩,知事張允中,照磨王正已,同登道山,實至正丁亥冬季月乙酉日也。
楷書,徑三寸,镌道山亭右。
“追陪偶上道山亭,壘嶂層巒繞郡青。
子迪。
萬井人家鋪地錦,九衢樓閣畫帏屏。
元卿。
波搖海月添詩興,座引天風吹酒醒。
本初。
久立危欄頻北望,無邊秋色杳冥冥。
”文卿。
右憲使崞山僧家奴元卿公、佥憲奧魯赤文卿公、申屠駧子迪公、赫德爾本初公、暇日燕集聯句也。
譚忝備憲幕,重惟諸公皆文章名士,南北隔數千裡,同仕于閩,以道義相處,文字為娛,誠一時之佳會,因勒岩石以紀我元文物之盛雲。
至正九年八月望日,經曆趙譚識。
知事任允書、憲副朵兒隻班善卿公繼登斯亭,覽山川之勝概,睹群公之賦詠,曰:“此盛事也。
”遂題于後。
隸書,徑四寸,镌道山亭右。
至正十二年龍集壬辰九月九日,福建閩海道肅政廉訪使許從宣、佥憲普顔帖穆兒、郭興祖、乃馬歹,經曆王欽、知事彰□、照磨禾顔帖穆兒同登茲山,是日也,天宇泬霜風勁厲,感萬物之說□,思鷹隼之□擊,仰瞻宸極,對越甚迩,不徒升高望遠以為樂也。
遂命從事者題名勒石,以紀勝遊雲。
八分書,徑二寸,镌蟠桃塢西。
至正壬辰冬,餘以柏府之命如廣海,經三山,止神光寺。
明年正月朔,寇逼郡城。
是日,與廉使許希文共守南門,董督備禦,越二十六日,建、邵分憲佥事郭繼先率援兵南下,賊遂敗潰宵遁。
迄秋,餘自廣回,複假禅榻之寓者彌月,凡山川之形勝,民物之殷庶,無不在心目間也。
噫,人生等浮漚,世事如轉蓬,是以登茲山而增慨,撫故實而興嗟。
後之紀斯遊者,亦必覽是而有感焉。
至正十三年良月九日,前大興府尹、海道都漕運萬戶燕山李世安識,時侍行吏吳人葛思讓也。
楷書,徑二寸,镌天章台側。
至正庚子夏,南台群公會于道山亭,曆覽山川,興懷今古,刻石以紀歲月,都事王伯顔不花彥芳、監察禦史易普刺金、仲達鎖飛鵬、舉觀童用賓、通事蔔顔帖木兒仲賢、宣使孫士敏汝學、察史武征、文獻高仲彥實、王宜叔、宜楊、志希、尹幕史達蘭不花、元善。
四月二十又五日,監察禦史孔汭世川謹志。
楷書,徑四寸,镌道山亭右。
至正甲辰春二月乙未朔,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雪庭公遊道山,仲子嶽山、季子完澤鐵牧爾侍行。
公名燕赤不華,字子實,散□□氏屍灤陽,天台鄭守仁謹題,時住山釋宗廣刻石。
八分書,徑四寸,镌天香台西。
忠孝文武燕赤不華摹勒,镌天秀岩。
天秀岩楷書,徑一尺,雙峰夢下至正甲辰四月題。
楷書,五寸。
清泠台楷書,徑一尺,镌霹靂岩下。
《東壁亭記》,福城之三山,閩山其一,即烏石山也。
至正二十四年,平章政事燕赤不華摹勒皇太子所賜“忠孝文武”于石,亭是山之陽而建焉,名其亭曰“東壁”亭之西有岩,名曰“天秀”,又亭其椒曰“望海”。
“望海”之西又亭焉,曰“東升”。
“東升”之西台焉,曰“清泠”。
門其南曰“春明”、曰“天秀”者,狀其景之勝也。
曰“清泠”者,即其氣之肅也。
曰東、曰海、曰春,皆因儲皇之恩錫而起也,于是,山巅海隅煥焉若重光之照臨,莫不敬歎欽羨于仰瞻之下,不惟平章公忠孝文武之名可垂永遠。
凡宅于茲者,皆将以是自勉也,不可以不記。
朝散大夫、江西等處左右司郎中揭汯記并書。
楷書,徑二寸,镌天秀岩後。
至正二十四年,歲在甲辰,十一月,戶部員外郎張闾以董鹽筴至三山,翰林□國史院編修。
官□賢□□□□□□□,至十二月七日登道山亭,讀曾文定公記,飲霹靂岩畔,轉□□□,又飲焉。
又自觀音岩下,迳仁王寺東登東壁亭,伏觀福建行省平章燕赤不華公摹勒皇太子所賜“文武忠孝”四字,□□□□“望海”、“東升”二亭又飲焉。
日暮,乃□□□□□之會,可為千載之故□也。
從行者,戶部掾□□瑞□□□伯□□□□□□德山;記之者,□□行省□□□□□□。
楷書,徑寸許,镌天秀岩下。
至正甲辰冬,奉使閩省,丁醜月霁日,禮部員外郎傅好禮之綱、春官主事趙子希顔、都水少監楊有慶、自叔部史劉嚴彥、瞻宣使蔣仲臯、奏差郭義夫同登烏石山巅,遙望北阙于白雲之表,希顔書。
楷書,徑四寸,镌鄰霄台旁。
至正二十五年正月三日,戶部侍郎王叔璵、員外郎張闾伯、高留守、司經曆曹德輔、閩省檢校董公著同登,唐觀、李習從行。
隸書,徑五寸,镌天秀岩後。
□□□□□□畢,臣禮□□門,元□之仁,邦人德之□□紀績,□□□□難□此人,至元□□侯官率陳□□□石道。
楷書,徑四寸,镌幞頭石。
明嘉靖初磨镌“烏石在,黎公在”六大字。
按:元有兩至元。
以下皆元刻,年月無考。
字,六寸,镌天秀岩下。
副使側□書。
明 洪武已未孟冬既望,龍虎将軍、福建都指揮使、滁陽趙奉,資政大夫、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括蒼陳銘,通奉大夫、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左參政太原張機,安遠将軍、同知福建都指揮使司事祈陽王誠,同遊烏石山,登般若台,觀李陽冰篆,曆覽古迹苾蒭,釋德洽謹識,住山釋道啟刻石。
楷書,徑四寸,镌清泠台右。
洪武庚申中秋日,江右藍仲晦、黃尚父、冶城陳則誠、林子羽、林子山、臨川黃公遠、山之僧圓極、玩月于此。
八分書,徑三寸,镌李石。
洪武甲子秋九月九日,福建衛指揮使、昭勇将軍武昌吳邁,同昭勇将軍、福建都衛指揮使潇湘趙祥遊南山烏石,坐清泠台,時天門揭曉,海宇澄秋,望阙懷忠,後天下樂,悠然之趣得焉。
于是乎登。
偕行福州府都僧綱釋善旭識,台西講經論沙門德洽勒石。
楷書,徑六寸,镌清泠台上。
鱗次台,篆書,徑一尺,镌天王嶺。
建文元年,沈沂為黃濟書。
篆書,四寸。
貴州佥憲陳輝伯炜,雲南參議王善師舜,水部主事鄭文季友,南康太守劉麒伯祯,監察禦史羅澤宗本、林文秩禮亨、弟審理文稭嘉亨,選部主事洪英實夫,金部主事陳複鼎初,張衍理文,光祿署丞林生子儀,翰林修撰陳枨叔剛,刑科給事中姚銑孟聲、弟銴孟文,本府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