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山志》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文杏拔地生,出枝有條理。
色與秋衫同,形将車蓋比。
竹柏互蒼翠,丹楓間之美。
霜氣十月清,黃蝶落窗幾。
買山蔭已濃,築室高不已。
飾汝以為梁,庶免草堂鄙。
”《丁未竹醉乞竹于孟氏之亦園亭十年滿徑且及鄰園》詩:“亦園亭畔竹,乞栽烏山麓。
既無池與泉,何以暢蒼玉。
久已不得筍,忽然過鄰屋。
雷霆風雨互晦明,一夜槎枒滿山谷。
節目豈藉霜雪堅,氣勢甯因抑壓曲。
高情思向空中青,狂風不折暫起伏。
我生好靜苦見人,安得萬竿障俗目。
獨留此君在牆頭,日看青郎食無肉。
”《西窗設茶竈以槐樹三株蔭其上》詩:“西窗藉汝障炎天,日午蟬聲到枕前。
貪看青山剪高葉,獨留綠蔭護茶煙。
”《千葉桃花》詩:“種桃方幾春,滿園作春色。
得日紅爛漫,一雨開頃刻。
路人賞牆頭,夭夭亦奇特。
易花已可嗔,成陰不可息。
不解西王母,置之瑤池側。
”《浦尾官園移桧》詩:“先時種桧苦不長,桐孫蕉子争過牆。
年來滿院怪昏黑,遮蔽群木勢獨揚。
孤根定能裂山石,老幹直欲障東陽。
當其未得雨露力,憔悴足召刀斧折。
氣象蕭森應靈籁,萬室時受空中香。
頂高凡禽那得集,味嚴毒蟲胡敢傷。
薄植向榮在旦暮,嘉卉見節當風霜。
願君種樹休燥急,百年自有人乘涼。
”《井上雙梧》詩:“井上雙梧桐,意在高百尺。
上以栖鳳凰,下蔭幽人宅。
有時坐題詩,有時閑對奕。
日抱漢陰甕,泉眼暎清碧。
夏軒招遠涼,秋檻迎兔魄。
露下庭院靜,明星浸寒液。
百蟲感我心,微風吹我襟。
琴材取無日,雙鬓皓已侵。
物我同搖落,君聽井上吟。
”《草堂未成移梅十樹》詩:“一枝過牆香盈丈,十日草堂淨心想。
春花秋花開萬萬,素女幽人絕無黨。
獨有牡丹色相高,敢将富貴壓賢豪。
更有芙蕖水之涘,濯濯不受煙火牢。
此花風格亦神品,獨惜易逝如奔濤。
我生五十報初度,屈指已得萬人訃。
好事從來失轉瞬,美人終古傷遲暮。
梅乎梅乎爾何心,滿天風雪伴人吟。
”《丁巳鄂跗草堂》詩:“園林深鎖俗休疑,每值佳辰枕簟移。
雨後竹潛穿别徑,風前蟬愛唱高枝。
偶逢亂世愁何事,行樂中年悔已遲。
他日草堂又荒草,獨留老子數篇詩。
”又《辛未春晚鄂跗草堂》詩:“園林積雨消,風日過春朝。
柳絮晴方見,莺聲冷未調。
閑因近書史,老更愛漁樵。
終日門無客,誰堪作柬招。
”又《壬申秋夜鄂跗草堂》詩:“草堂梧竹尚成林,獨坐漸知秋氣深。
詩思俗情相俯仰,初燈新月各光陰。
長年閉戶青山在,一病經旬白發侵。
秉燭夜遊良有以,人間歲月本骎骎。
”又《再詠鄂跗草堂松梅》二詩:“草堂未築梅先移,庶免堂成删梅枝。
十株俯仰各有态,穿林照水靡不宜。
獨留西南看烏石,時對風雪開酒卮。
别來卅年更奇特,老幹着花寒有姿。
當年梅下看花客,墓草青青葬魂魄。
梅花枯菀君不聞,獨往獨來情脈脈。
松枝不多能漏月,孤根瘦削如鶴骨。
黃昏飽飯閉柴門,坐待涼風散白發。
一辭故山氣勢高。
即已俯視柳與桃。
祗今漸覺去人遠,百室隐隐聞寒濤。
從來種樹多癡漢,樹老人前何足歎。
三生樹下重結茅,手植依然供賞玩。
”又《甲戌自題烏園》詩:“無田且向草茅休,不仕居然湖海遊。
風月入詩多好語,鄉闾送老得前修。
終身愧說人情薄,一飯甯忘天贶優。
更藉殘年消悔吝,鬓邊歲月去何遒。
”又《丙子秋日題鄂跗草堂》詩:“百年忽忽果何為,萬事悠悠不擊思。
有酒卻添今昔感,無官可省去來詞。
高齋背郭秋先到,野徑無人竹自移。
堪笑閑遊将抵死,依然嬴得鬓如絲。
”又《丁醜鄂跗草堂夜坐》詩:“梁燕初歸新月明,草堂獨坐亦離情。
胸無物我天公泰,事有因緣妄念平。
倚枕每随啼鳥醒,挑燈不厭亂蛩鳴。
中原多難群公在,難得無聞老此生。
”又《已卯新晴鄂跗草堂書事》詩:“屋裡見青山,山光庭宇閑。
晴窗人意樂,高樹鳥聲閑。
午睡茶初碾,春寒草未删。
養慵聊度日,無術返衰顔。
” 沁泉山館 在玉尺山,即古閩山地,中有“閩山”見《石刻》。
二字,光祿吟台見《古迹》。
在焉。
光緒間邑人郭柏蒼建追昔亭,見《名勝》。
祀宋光祿卿知州事程師孟于岩間掘泉,名曰“沁泉山館”。
郭柏蒼《沁泉山館記》:“閩山為烏石山之支,俗呼‘玉尺山’者,特閩山之一石耳。
其石橫據光祿吟台前,亘三丈許,左昂聳者九尺,上镌‘南無阿彌陀佛’六字。
乾隆初,鹾商某以有佛号又壁立,當門鑿仆于地,二松絡石上,吟風對語,雜人聽聞,斫為薪,牆根竈腳皆磹石,其不中繩墨者,今從土中出之,羅為曲池。
《八閩通志》謂:閩山宋時即鏟削已盡,是則作俑不自鹾商始也。
蕭震作《劫石辯》,謂烏石之石,往往受劫。
予謂近人之物皆随人受劫,無足怪也。
丹荔綠槐為法祥院物,少時見其盤屈,近則寄生托根,喧賓奪主,幾不知其為槐與荔也。
其餘雜植乃二松斫後,如束薪塞罅,毫無畫意。
今倩倪元鎮作獅子林手筆,亦将無如之何。
辛巳秋于岩間掘泉,以之瀹茗,沁人心脾,适新構成,乃呼為‘沁泉山館’,蓋不欲其久以玉尺得名,其地與吟台南北相向。
東不及丈即危牆。
晨曦返景,郁入樹陰。
夜則列炬而行。
居人有見蛇、猬、狐、獺、白眚、黑怪、長人、矮鬼者,足迹不到,荒穢塞途,勿怪其互相驚訝,乃壞危牆,層累而畦町之,近沁泉,即名‘沁園’。
以山館東西相距六丈五尺之地,忽得方廣九丈之沁園,高下相接,以疏間密,東南之風月由遠空側入林巒,蕭散淡遠如畫。
老樹喜空闊,低枝下俯,新植欣欣上仰,與之離合作勢,其隙處則石鼓、東山、古嶺曆曆在牆頭,乃面東作追昔亭,祀程公辟,使賢守永享斯山香火。
惜法祥僧題石作台者,不知其名,無從陪祀。
前後三載,于泥中得發食台,并僧廚衲浣四石盆,有保福法祥等字,非劣惡即漫滅,皆磨硥而壽之以文,其在英達鋪者有宣和年号,摹刻其字于左宅,有九井、七井,皆靈脈。
汲石上者題為‘石泉’。
昔人署曰‘丹井’,不知何據。
沁園中泉脈豐旺,涔涔若溜者,即古方井,今雖題其名,究不知其初之何以名。
相傳豐井營,即以此井得名。
閩山且入阛阓,無怪此井之不得存于官道。
所稱鶴磴,乃道光庚戌夏日,林文忠公則徐在葉廉訪敬昌亭台放鶴之所,後人以重其人者紀其地。
吾知久之鶴磴将與吟台并傳為故事矣。
其他若台池、秋翠院、但寤軒、眺雨樓、霞端閣、夢鴦藤館、日夕佳樓、仿佛滄江亭,或因或革,環列西北,皆一時興趣所及。
其人可傳,一椽之小、将或存之,庸庸者泥古命名,文人又不與以題詠焉,得久有于世。
予老矣,東坡雲,‘東西兩無擇,緣盡我辄逝’。
以今日之我,乃複石上題詩,山中作記,若不欲其即自泯沒者,蓋欲使後之居人好事如我,為閩山作志,較諸我之掘泉治圃祀賢守,尤為韻事,安知今日一記不為之肇乎?時光緒癸未。
”郭柏蒼《沁泉山館》詩見石刻。
又《日夕佳樓》詩:“樓穿木杪見全城,遠嶺低江畫不成。
垂老得閑彌有味,俗人難近似無情。
風回虛閣琴心靜,月入寒窗酒夢清。
門外天涯遊興在,區區題石亦浮名。
”又《仿佛滄江亭》詩:“曲沼天寒魚可捎,庭柯葉落雀遷巢。
眼前物态無人管,弄得山翁睫不交。
”又《沁園三桂樹》詩:“輪囷桂樹十分秋,繞磴穿樓氣味幽。
隻許俗人仰天看,低枝删盡不須留。
”又《夢鴦藤館》詩:“雨餘萬綠壓柴扉,獨有孤藤瘦不肥。
春晝初長花滿地,夢醒殘淚濕生衣。
”又《自題但寤軒》詩:“短筇偶挂即高眠,不養金丹不學禅。
雨後聽莺雙耳淨,風前看燕一身便。
修書耽閣将垂老,題石匆忙動隔年。
面骨峥嵘吾不悔,看人白發亦歸田。
”又《秋翠院成》詩:“擁書擊劍不知貧,種樹栽花業又新。
鏡裡已無更老态,酒中尚有獨醒人。
幽居曆曆皆佳境,起早年年是晚春。
莫以荷鋤為易事,園丁須讓太平民。
”又《眺雨樓坐晚》詩:“月上千山靜,風來萬竹涼。
一襟對江海,百感集杯觞。
時事籌防急,微軀老病傷。
群公多勝算,草莽枉倉皇。
”又《霞端閣夜坐》詩:“新月騰騰促舉杯,霞端閣上獨徘徊。
芙蕖向露時欹側,蝙蝠迎蟲屢去來。
百感已随綠醑盡,一燈猶照碧開。
當年曾逐長安道,夜半輪蹄起細埃。
”又《台池》詩:“龜魚搖影上紗窗,梨柳争晴拱石矼。
半是天工半人力,雨前停步聽琤琮。
”又《眺雨樓最高台對月》詩:“那知衰朽又經秋,萬事騰騰不自由。
老去舊遊時入夢,閑來新月忽當頭。
園林得主多勝事,詩卷猶人足隐憂。
杯酒向空無一語,海天清碧入高樓。
”又《題沁園》詩:“密竹已成畝,疏籬自一村。
風光歸老樹,晴雨屬新園。
樂事泉盈缶,閑情月到門。
終當有衰朽,無客亦開尊。
”又《人日沁泉山館》詩:“隔歲園林今日開,殘梅片片落青苔。
新年默祝無他事,少雨多晴便舉杯。
”葉大泳《人日沁泉山館》詩:“東風吹雨淨吟台,天為吾曹霁色開。
如此園林真老福,幾家閨閣共清才。
梅花香尚禁寒在,柳線青猶待暖催。
我亦閩山舊地主,年年佳日許同來。
”陳懋侯《人日沁泉山館》詩:“海邦冬春交,朝夕異氣候。
夜半聞迅雷,曉起見遠岫。
柳眼帶條青,梅花壓枝瘦。
婦翁惜煙景,速客淩清晝。
詩題草堂新,宅蔔吟台舊。
嘉賓集靈辰,索句及孤陋。
岩草抽宿根,池泉滴夕溜。
園林衆鳥鳴,春色滿宇宙。
浮雲淨太空,坐攬閩山秀。
”劉大受《人日沁泉山館》詩:”元陰沍遒軒,萌陽載初轸。
指三枋罔愆,展七蓂攸準。
需雲搴夕城,離日麗晨畛。
林英漸敷夭,畦甲稍達尹。
郊遨騎并镳,巷話衣連袗。
園林媚春姿,招戒出新引。
紛羅始列筵,名勝鹹結靷。
幽光戀深叢,遐眺俯高楯。
傾岩生溫溫,窦乳融泯泯。
流寫感昔歡,談燕恣今。
廣席沾芳觞,洪奏聽懸虡。
群唱同和鸾,微音愧鼓黾。
良時悠哉遐,令德信無隕。
繁詞壽蒼辰,谷神頌元牝。
”陳郭拾珠《人日沁泉山館》詩:“楚北京華十五年,今朝又擘草堂箋。
許多煙景歸群彥,能使春光滿绮筵。
隔歲寒梅歌舫外,(池旁有岸舫,家君署曰‘仿佛滄江’。
)近人纖月酒杯前。
新詩一入待兒手,環繞樓台次第傳。
”女子陳閨瑜《人日沁泉山館》詩:“去年客成都,官舍閑如寺。
草堂隔數武,人日增鄉思。
今年宴名園,春色去年至。
泉脈暖初動,莺聲澀猶稚。
阿翁愛景光,折柬展春事。
古柳舒嫩黃,叢竹含新意。
樓台倚初月,燈燭遠明媚。
老幼無凡才,女曹各異緻。
吟壇許分席,此會良非易。
慚無詠絮才,群彥敢輕廁。
花時數經過,微吟易屢醉。
”女子陳閨琬《人日集沁泉山館》詩:“園林開初春,春到池邊柳。
草發去年叢,莺求今日友。
樓台出木末,鳥聲在戶牖。
群英叙景物,風月出慧口。
萬山殘雪消,青天落杯酒。
阿翁心想高,數語誰敢偶。
惜無城南作,堪繼昌黎後。
”女子陳閨琛《人日沁泉山館》詩:“春風隔歲入園林,對奕聽琴各賞心。
今日茗從山館啜,(新得沁泉。
)去年詩在草堂吟。
(随侍蜀中。
)柳迷高閣燈初上,酒滿華筵月未沈。
莫怅殘梅零落盡,梨花如雪又堪簪。
”女子郭鳳楹《人日沁泉山館分陽韻》詩:“阿翁終歲為花忙,隔歲春回促舉觞。
(入春已三侯。
)雨葉煙條皆綠遍,撩人不止柳絲黃。
雪散雲消纖月光,吟台人影雜衣香。
梅花委地梨花放,可有新詩寄草堂。
”郭葉叔滟《人日沁泉山館陪詠》詩:“一丘仍是舊時邱,(吟台舊屬外家。
)京洛歸來日屢遊。
萬裡春光林外得,七城晴色眼中收。
月穿畫舫洞開處,尊立吟台最上頭。
忽見毵毵池面柳,軟塵細雨憶皇州。
(家君在都下)。
”郭柏蒼《中秋夜眺雨樓看月》詩:“江風涼到白蘋洲,百裡青天朔雁遊。
獨夜有懷難見月,一身多病又逢秋。
片雲不許依翠黛,明鏡何煩照白頭。
老去繁華消歇盡,良辰相對更深愁。
”陳郭媄宜《中秋眺雨樓看月分三字韻》詩:“一鏡高懸雙塔南,樓台倒影印澄潭。
新泉古石自映帶,遠火寒山時兩三。
叢桂近人衣亦馥,涼風吹面酒微酣。
分來餅铒須詳味,中有百花露氣含。
”女子陳閨瑜《沁泉山館中秋夜》詩:“泉石池台處處幽,一輪高照便清秋。
江城海國明如晝,放卻愁懷且夜遊。
光祿吟魂不可招,空餘古月挂秋霄。
藤蘿石上分明甚,八百年前是宋朝。
”女子陳閨琬《霞端閣中秋看月》詩:“霞端閣接廣寒宮,玉宇瓊樓曲曲通。
山海争明消夜氣,鼓旗競秀麗晴空。
漓漓蓮沼疏星濕,飒飒楓林兩塔紅。
我有秋懷清到曉,滿身涼露桂香中。
”女子陳閨琛《霞端閣中秋看月》詩:“荔陰傑閣出霞端,霞未全消月已團。
同輩居然天上坐,群倫盡在鏡中看。
山河一色極于淨,星鬥無光寒不闌。
鄂渚蜀山秋色好,明年清夢又長安。
”劉郭鳳楣《仿佛滄江亭中秋》詩:“雙塔亭亭照翠螺,長空耿耿奪明河。
人間萬火燭不到,天上一輪光更多。
樹烏鴉驚皓魄,平池魚鳌蹴金波。
年年閣上團圞月,老叟孫曹共醉哦。
”女子郭鳳楹《霞端閣中秋夜月》詩:“閣與九霄鄰,空青不染塵。
秋高詩亦冷,山靜月相親。
江海遙同色,乾坤夜若晨。
任他明鏡照,詩思若為新。
”郭葉叔滟《霞端閣中秋月分陽韻》詩:“閣上開樽襟帶涼,客來月已擘江光。
湘簾不與蟾宮隔,石磴時聞桂子香。
衆樹分明成向背,群山相對各低昂。
露華滿面新詩就,此夜休将一醉償。
接席如聞露氣香,江天海宇共清涼。
朔南星鬥斜橫漢,左右樓台曲轉廊。
幾處新詞翻水調,有人仙樂度霓裳。
衡湘月色應如故,三世曾登翰墨場。
(太高祖、高祖曾典試楚南,本年家君又主考長沙,複有粵東督學之命)。
”郭柏蒼《九日日夕佳樓》詩:“少時載酒萬峰頭,晚歲題詩屋上樓。
滿地黃花欺老眼,壓肩白發負深秋。
海天相接作寒色,砧杵不聞無遠愁。
堪笑萸囊又藥裹,避災卻病兩悠悠。
”葉郭問琴《日夕佳樓九日》詩:“卷簾何處不開顔,三十六峰眼底攀。
鏡裡依然雙鬓菊,樓頭今是外家山。
(閩山亦予舊宅。
)雁來水國青天外,人在楓林夕照間。
但得年年同此日,茱萸随意绾低鬟。
”劉郭鳳楣《日夕佳樓九日》詩:“天放閩山入我家,春秋佳日詠煙霞。
台前落筆懷空壯,屋裡登高興不賒。
終古萸囊成底事,一尊桂醑即生涯。
杜鵑早遣殷仙喚,籬菊至今未作花。
”女子郭鳳楹《日夕佳樓九日》詩:“連宵微雨作新晴,此日登樓眼倍明。
山色一壺菊花酒,茶煙滿院石泉聲。
楓江日夕多帆影,海國天清惬雁情。
我已舉家岩壑上,煙雲深處看人行。
”女子王珪如《沁泉山館》詩:“泉韻響浪浪,心清境亦忘。
鳥啼醒酒夢,客至聽茶香。
别墅王摩诘,名園顧辟疆。
可能分一勺,為我潤詩腸。
”又《仿佛滄江亭》詩:“千峰競秀拱孤亭,極目飛鴻入窈冥。
絕好斜陽明滅裡,一峰紅襯一峰青。
眼底蒼茫萬象攢,三分雲樹二分山。
詩人自領滄洲趣,不在煙濤雪浪間。
”又《夢鴦藤館》詩:“精神海内魯靈光,七十年華鬓未霜。
卻有閑愁揮不去,蘅蕪香并紫藤香。
”又《但寤軒》詩:“瞌睡呂文穆,獨醒屈靈均。
睡者自渾噩,醒者徒苦辛。
夫惟閱世人,兼權得其真。
不醒亦不睡,但寤何通神。
軒中無一物,蒼然百石陳。
得自仇池穴,來從東海濱。
盆盎注寒水,細草冬無塵。
胸中有丘壑,生意日以新。
江河自形勢,五嶽分主賓。
以此歌槃澗,陶然懷葛民。
浮生若大夢,早念去來身。
”又《阿翁秋翠院成與諸妹同作》詩:“騷客易悲秋,結屋秋風裡。
霜氣肅亭臯,明漪清見底。
丹楓變高枝,黃菊霏嫩蕊。
時與素心人,商酌時光美。
一語惬高懷,萬事不足喜。
新詞各雅正,英媛敢臧否。
酒闌河漢傾,深院淨如水。
歸去同倚樓,相思詠蘭芷。
”又《眺雨樓》詩:“獨倚危欄思不禁,天風浩浩振塵襟。
登樓縱少仲宣感,作雨甯無傳說心。
撲地闾閻開罨畫,摩空桧柏暖層陰。
高歌願起骊龍聽,海峤雲霓歧望深。
”又《中秋霞端閣》詩:“我亦霞居子,餐霞許并肩。
地連星宿海,門啟月輪天。
雙塔排銀筍,三峰燦玉蓮。
題詩似咳唾,珠玉落樽前。
”葉陳閨瑛《沁泉山館元夕》詩:“元夕年年在醉鄉,今年元夕括詩囊。
高人久享名山福,小築新開曲水觞。
月入柳湄春煮茗,燈圍梨院夜添香。
從來愧說居王後,(王珪如每吟多冠群媛。
)甯有才堪玉尺量。
”女子陳閨琛《沁泉山館元夕》詩:“南方暖氣早,池水春已綠。
萍藻動遊鱗,三橋恣轉矚。
園花亦半開,鳴禽語相續。
月上吟台東,衆樹光如沃。
良辰樂有餘,詩思苦不足。
夜靜山館高,明星照殘燭。
”郭柏蒼《秋夜沁泉山館》詩:“晚風一徑入梧楸,庭院沉沉燈火幽。
幾夜寒蟲催短夢,百年舊事作新愁。
懷人不厭頻開箧,避俗居然簡出遊。
手把殘書伴寥寂,蕭蕭鬓發複何求。
”陳郭拾珠《光緒甲申人日姊氏及諸女輩閩山看梅圍爐譚詩于柳湄小榭,各于光祿吟台石畔題名,予為篆書八十一字,因紀以詩》:“天留片石傍吟台,聯袂題名破綠苔。
梅蕊隔年猶帶雪,爐香竟夕不成灰。
江湖作宦難聚首,(頻年随宦愈覺聚首之難。
)林壑逢春易舉杯。
共有篇詩随杖履,高堂懷抱為誰開家君七十猶強健。
”劉王珪如《人日陪遊閩山看梅勒石題名》詩:“聞道吟台集衆仙,瞠然敢着祖生鞭。
梅花猶帶殘冬雪,(春在人日後)竹徑新浮煮酒煙。
觞詠高懷遲姊妹,乾坤春色先林泉。
摩岩莫作尋常事,太守風流八百年。
”女子郭鳳楹《陪諸姑母遊沁園看梅題石》詩:“今年人日在春先,梅花怒放不用禱。
二十二樹向客寒,醉臉素心各懷抱。
風搖瘦影入澄潭,雪點繁枝對晴昊。
圍爐譚詩且徐徐,選石題名敢草草。
天留片石在閩山,造物何嘗靳所寶。
一俯一仰成古今,桃杏再來春已老。
惟有岩間九九題,(岩間題名八十一字。
)苔滿篆文不可掃。
當流連兮且流連,世間何物長美好。
薰籠香盡酒未醒,夜半綠樽須再倒。
”郭葉叔豔《人日陪群媛閩山看梅圍爐譚詩于柳湄小榭題石紀遊》詩:“草堂一度啟尊罍,新歲人看隔歲梅。
綠鬓相逢皆酒伴,青山晤對是詩媒。
冷香吹面春風轉,夜色開門鬥柄回。
千載後塵随十子,骈肩镌石上吟台。
”女子陳閨琛《人日随遊閩山看梅題名石上圍爐譚詩于柳湄小榭》詩:“台繞梅花冷,尊開竹葉新。
草堂多韻事,石壁幾才人。
緣許三生訂,詩從此夜神。
頻年随杖履,末座亦前因。
” 《烏石山志》卷之五終 于麓古天開圖畫樓,開镌匠吳大擀
色與秋衫同,形将車蓋比。
竹柏互蒼翠,丹楓間之美。
霜氣十月清,黃蝶落窗幾。
買山蔭已濃,築室高不已。
飾汝以為梁,庶免草堂鄙。
”《丁未竹醉乞竹于孟氏之亦園亭十年滿徑且及鄰園》詩:“亦園亭畔竹,乞栽烏山麓。
既無池與泉,何以暢蒼玉。
久已不得筍,忽然過鄰屋。
雷霆風雨互晦明,一夜槎枒滿山谷。
節目豈藉霜雪堅,氣勢甯因抑壓曲。
高情思向空中青,狂風不折暫起伏。
我生好靜苦見人,安得萬竿障俗目。
獨留此君在牆頭,日看青郎食無肉。
”《西窗設茶竈以槐樹三株蔭其上》詩:“西窗藉汝障炎天,日午蟬聲到枕前。
貪看青山剪高葉,獨留綠蔭護茶煙。
”《千葉桃花》詩:“種桃方幾春,滿園作春色。
得日紅爛漫,一雨開頃刻。
路人賞牆頭,夭夭亦奇特。
易花已可嗔,成陰不可息。
不解西王母,置之瑤池側。
”《浦尾官園移桧》詩:“先時種桧苦不長,桐孫蕉子争過牆。
年來滿院怪昏黑,遮蔽群木勢獨揚。
孤根定能裂山石,老幹直欲障東陽。
當其未得雨露力,憔悴足召刀斧折。
氣象蕭森應靈籁,萬室時受空中香。
頂高凡禽那得集,味嚴毒蟲胡敢傷。
薄植向榮在旦暮,嘉卉見節當風霜。
願君種樹休燥急,百年自有人乘涼。
”《井上雙梧》詩:“井上雙梧桐,意在高百尺。
上以栖鳳凰,下蔭幽人宅。
有時坐題詩,有時閑對奕。
日抱漢陰甕,泉眼暎清碧。
夏軒招遠涼,秋檻迎兔魄。
露下庭院靜,明星浸寒液。
百蟲感我心,微風吹我襟。
琴材取無日,雙鬓皓已侵。
物我同搖落,君聽井上吟。
”《草堂未成移梅十樹》詩:“一枝過牆香盈丈,十日草堂淨心想。
春花秋花開萬萬,素女幽人絕無黨。
獨有牡丹色相高,敢将富貴壓賢豪。
更有芙蕖水之涘,濯濯不受煙火牢。
此花風格亦神品,獨惜易逝如奔濤。
我生五十報初度,屈指已得萬人訃。
好事從來失轉瞬,美人終古傷遲暮。
梅乎梅乎爾何心,滿天風雪伴人吟。
”《丁巳鄂跗草堂》詩:“園林深鎖俗休疑,每值佳辰枕簟移。
雨後竹潛穿别徑,風前蟬愛唱高枝。
偶逢亂世愁何事,行樂中年悔已遲。
他日草堂又荒草,獨留老子數篇詩。
”又《辛未春晚鄂跗草堂》詩:“園林積雨消,風日過春朝。
柳絮晴方見,莺聲冷未調。
閑因近書史,老更愛漁樵。
終日門無客,誰堪作柬招。
”又《壬申秋夜鄂跗草堂》詩:“草堂梧竹尚成林,獨坐漸知秋氣深。
詩思俗情相俯仰,初燈新月各光陰。
長年閉戶青山在,一病經旬白發侵。
秉燭夜遊良有以,人間歲月本骎骎。
”又《再詠鄂跗草堂松梅》二詩:“草堂未築梅先移,庶免堂成删梅枝。
十株俯仰各有态,穿林照水靡不宜。
獨留西南看烏石,時對風雪開酒卮。
别來卅年更奇特,老幹着花寒有姿。
當年梅下看花客,墓草青青葬魂魄。
梅花枯菀君不聞,獨往獨來情脈脈。
松枝不多能漏月,孤根瘦削如鶴骨。
黃昏飽飯閉柴門,坐待涼風散白發。
一辭故山氣勢高。
即已俯視柳與桃。
祗今漸覺去人遠,百室隐隐聞寒濤。
從來種樹多癡漢,樹老人前何足歎。
三生樹下重結茅,手植依然供賞玩。
”又《甲戌自題烏園》詩:“無田且向草茅休,不仕居然湖海遊。
風月入詩多好語,鄉闾送老得前修。
終身愧說人情薄,一飯甯忘天贶優。
更藉殘年消悔吝,鬓邊歲月去何遒。
”又《丙子秋日題鄂跗草堂》詩:“百年忽忽果何為,萬事悠悠不擊思。
有酒卻添今昔感,無官可省去來詞。
高齋背郭秋先到,野徑無人竹自移。
堪笑閑遊将抵死,依然嬴得鬓如絲。
”又《丁醜鄂跗草堂夜坐》詩:“梁燕初歸新月明,草堂獨坐亦離情。
胸無物我天公泰,事有因緣妄念平。
倚枕每随啼鳥醒,挑燈不厭亂蛩鳴。
中原多難群公在,難得無聞老此生。
”又《已卯新晴鄂跗草堂書事》詩:“屋裡見青山,山光庭宇閑。
晴窗人意樂,高樹鳥聲閑。
午睡茶初碾,春寒草未删。
養慵聊度日,無術返衰顔。
” 沁泉山館 在玉尺山,即古閩山地,中有“閩山”見《石刻》。
二字,光祿吟台見《古迹》。
在焉。
光緒間邑人郭柏蒼建追昔亭,見《名勝》。
祀宋光祿卿知州事程師孟于岩間掘泉,名曰“沁泉山館”。
郭柏蒼《沁泉山館記》:“閩山為烏石山之支,俗呼‘玉尺山’者,特閩山之一石耳。
其石橫據光祿吟台前,亘三丈許,左昂聳者九尺,上镌‘南無阿彌陀佛’六字。
乾隆初,鹾商某以有佛号又壁立,當門鑿仆于地,二松絡石上,吟風對語,雜人聽聞,斫為薪,牆根竈腳皆磹石,其不中繩墨者,今從土中出之,羅為曲池。
《八閩通志》謂:閩山宋時即鏟削已盡,是則作俑不自鹾商始也。
蕭震作《劫石辯》,謂烏石之石,往往受劫。
予謂近人之物皆随人受劫,無足怪也。
丹荔綠槐為法祥院物,少時見其盤屈,近則寄生托根,喧賓奪主,幾不知其為槐與荔也。
其餘雜植乃二松斫後,如束薪塞罅,毫無畫意。
今倩倪元鎮作獅子林手筆,亦将無如之何。
辛巳秋于岩間掘泉,以之瀹茗,沁人心脾,适新構成,乃呼為‘沁泉山館’,蓋不欲其久以玉尺得名,其地與吟台南北相向。
東不及丈即危牆。
晨曦返景,郁入樹陰。
夜則列炬而行。
居人有見蛇、猬、狐、獺、白眚、黑怪、長人、矮鬼者,足迹不到,荒穢塞途,勿怪其互相驚訝,乃壞危牆,層累而畦町之,近沁泉,即名‘沁園’。
以山館東西相距六丈五尺之地,忽得方廣九丈之沁園,高下相接,以疏間密,東南之風月由遠空側入林巒,蕭散淡遠如畫。
老樹喜空闊,低枝下俯,新植欣欣上仰,與之離合作勢,其隙處則石鼓、東山、古嶺曆曆在牆頭,乃面東作追昔亭,祀程公辟,使賢守永享斯山香火。
惜法祥僧題石作台者,不知其名,無從陪祀。
前後三載,于泥中得發食台,并僧廚衲浣四石盆,有保福法祥等字,非劣惡即漫滅,皆磨硥而壽之以文,其在英達鋪者有宣和年号,摹刻其字于左宅,有九井、七井,皆靈脈。
汲石上者題為‘石泉’。
昔人署曰‘丹井’,不知何據。
沁園中泉脈豐旺,涔涔若溜者,即古方井,今雖題其名,究不知其初之何以名。
相傳豐井營,即以此井得名。
閩山且入阛阓,無怪此井之不得存于官道。
所稱鶴磴,乃道光庚戌夏日,林文忠公則徐在葉廉訪敬昌亭台放鶴之所,後人以重其人者紀其地。
吾知久之鶴磴将與吟台并傳為故事矣。
其他若台池、秋翠院、但寤軒、眺雨樓、霞端閣、夢鴦藤館、日夕佳樓、仿佛滄江亭,或因或革,環列西北,皆一時興趣所及。
其人可傳,一椽之小、将或存之,庸庸者泥古命名,文人又不與以題詠焉,得久有于世。
予老矣,東坡雲,‘東西兩無擇,緣盡我辄逝’。
以今日之我,乃複石上題詩,山中作記,若不欲其即自泯沒者,蓋欲使後之居人好事如我,為閩山作志,較諸我之掘泉治圃祀賢守,尤為韻事,安知今日一記不為之肇乎?時光緒癸未。
”郭柏蒼《沁泉山館》詩見石刻。
又《日夕佳樓》詩:“樓穿木杪見全城,遠嶺低江畫不成。
垂老得閑彌有味,俗人難近似無情。
風回虛閣琴心靜,月入寒窗酒夢清。
門外天涯遊興在,區區題石亦浮名。
”又《仿佛滄江亭》詩:“曲沼天寒魚可捎,庭柯葉落雀遷巢。
眼前物态無人管,弄得山翁睫不交。
”又《沁園三桂樹》詩:“輪囷桂樹十分秋,繞磴穿樓氣味幽。
隻許俗人仰天看,低枝删盡不須留。
”又《夢鴦藤館》詩:“雨餘萬綠壓柴扉,獨有孤藤瘦不肥。
春晝初長花滿地,夢醒殘淚濕生衣。
”又《自題但寤軒》詩:“短筇偶挂即高眠,不養金丹不學禅。
雨後聽莺雙耳淨,風前看燕一身便。
修書耽閣将垂老,題石匆忙動隔年。
面骨峥嵘吾不悔,看人白發亦歸田。
”又《秋翠院成》詩:“擁書擊劍不知貧,種樹栽花業又新。
鏡裡已無更老态,酒中尚有獨醒人。
幽居曆曆皆佳境,起早年年是晚春。
莫以荷鋤為易事,園丁須讓太平民。
”又《眺雨樓坐晚》詩:“月上千山靜,風來萬竹涼。
一襟對江海,百感集杯觞。
時事籌防急,微軀老病傷。
群公多勝算,草莽枉倉皇。
”又《霞端閣夜坐》詩:“新月騰騰促舉杯,霞端閣上獨徘徊。
芙蕖向露時欹側,蝙蝠迎蟲屢去來。
百感已随綠醑盡,一燈猶照碧開。
當年曾逐長安道,夜半輪蹄起細埃。
”又《台池》詩:“龜魚搖影上紗窗,梨柳争晴拱石矼。
半是天工半人力,雨前停步聽琤琮。
”又《眺雨樓最高台對月》詩:“那知衰朽又經秋,萬事騰騰不自由。
老去舊遊時入夢,閑來新月忽當頭。
園林得主多勝事,詩卷猶人足隐憂。
杯酒向空無一語,海天清碧入高樓。
”又《題沁園》詩:“密竹已成畝,疏籬自一村。
風光歸老樹,晴雨屬新園。
樂事泉盈缶,閑情月到門。
終當有衰朽,無客亦開尊。
”又《人日沁泉山館》詩:“隔歲園林今日開,殘梅片片落青苔。
新年默祝無他事,少雨多晴便舉杯。
”葉大泳《人日沁泉山館》詩:“東風吹雨淨吟台,天為吾曹霁色開。
如此園林真老福,幾家閨閣共清才。
梅花香尚禁寒在,柳線青猶待暖催。
我亦閩山舊地主,年年佳日許同來。
”陳懋侯《人日沁泉山館》詩:“海邦冬春交,朝夕異氣候。
夜半聞迅雷,曉起見遠岫。
柳眼帶條青,梅花壓枝瘦。
婦翁惜煙景,速客淩清晝。
詩題草堂新,宅蔔吟台舊。
嘉賓集靈辰,索句及孤陋。
岩草抽宿根,池泉滴夕溜。
園林衆鳥鳴,春色滿宇宙。
浮雲淨太空,坐攬閩山秀。
”劉大受《人日沁泉山館》詩:”元陰沍遒軒,萌陽載初轸。
指三枋罔愆,展七蓂攸準。
需雲搴夕城,離日麗晨畛。
林英漸敷夭,畦甲稍達尹。
郊遨騎并镳,巷話衣連袗。
園林媚春姿,招戒出新引。
紛羅始列筵,名勝鹹結靷。
幽光戀深叢,遐眺俯高楯。
傾岩生溫溫,窦乳融泯泯。
流寫感昔歡,談燕恣今。
廣席沾芳觞,洪奏聽懸虡。
群唱同和鸾,微音愧鼓黾。
良時悠哉遐,令德信無隕。
繁詞壽蒼辰,谷神頌元牝。
”陳郭拾珠《人日沁泉山館》詩:“楚北京華十五年,今朝又擘草堂箋。
許多煙景歸群彥,能使春光滿绮筵。
隔歲寒梅歌舫外,(池旁有岸舫,家君署曰‘仿佛滄江’。
)近人纖月酒杯前。
新詩一入待兒手,環繞樓台次第傳。
”女子陳閨瑜《人日沁泉山館》詩:“去年客成都,官舍閑如寺。
草堂隔數武,人日增鄉思。
今年宴名園,春色去年至。
泉脈暖初動,莺聲澀猶稚。
阿翁愛景光,折柬展春事。
古柳舒嫩黃,叢竹含新意。
樓台倚初月,燈燭遠明媚。
老幼無凡才,女曹各異緻。
吟壇許分席,此會良非易。
慚無詠絮才,群彥敢輕廁。
花時數經過,微吟易屢醉。
”女子陳閨琬《人日集沁泉山館》詩:“園林開初春,春到池邊柳。
草發去年叢,莺求今日友。
樓台出木末,鳥聲在戶牖。
群英叙景物,風月出慧口。
萬山殘雪消,青天落杯酒。
阿翁心想高,數語誰敢偶。
惜無城南作,堪繼昌黎後。
”女子陳閨琛《人日沁泉山館》詩:“春風隔歲入園林,對奕聽琴各賞心。
今日茗從山館啜,(新得沁泉。
)去年詩在草堂吟。
(随侍蜀中。
)柳迷高閣燈初上,酒滿華筵月未沈。
莫怅殘梅零落盡,梨花如雪又堪簪。
”女子郭鳳楹《人日沁泉山館分陽韻》詩:“阿翁終歲為花忙,隔歲春回促舉觞。
(入春已三侯。
)雨葉煙條皆綠遍,撩人不止柳絲黃。
雪散雲消纖月光,吟台人影雜衣香。
梅花委地梨花放,可有新詩寄草堂。
”郭葉叔滟《人日沁泉山館陪詠》詩:“一丘仍是舊時邱,(吟台舊屬外家。
)京洛歸來日屢遊。
萬裡春光林外得,七城晴色眼中收。
月穿畫舫洞開處,尊立吟台最上頭。
忽見毵毵池面柳,軟塵細雨憶皇州。
(家君在都下)。
”郭柏蒼《中秋夜眺雨樓看月》詩:“江風涼到白蘋洲,百裡青天朔雁遊。
獨夜有懷難見月,一身多病又逢秋。
片雲不許依翠黛,明鏡何煩照白頭。
老去繁華消歇盡,良辰相對更深愁。
”陳郭媄宜《中秋眺雨樓看月分三字韻》詩:“一鏡高懸雙塔南,樓台倒影印澄潭。
新泉古石自映帶,遠火寒山時兩三。
叢桂近人衣亦馥,涼風吹面酒微酣。
分來餅铒須詳味,中有百花露氣含。
”女子陳閨瑜《沁泉山館中秋夜》詩:“泉石池台處處幽,一輪高照便清秋。
江城海國明如晝,放卻愁懷且夜遊。
光祿吟魂不可招,空餘古月挂秋霄。
藤蘿石上分明甚,八百年前是宋朝。
”女子陳閨琬《霞端閣中秋看月》詩:“霞端閣接廣寒宮,玉宇瓊樓曲曲通。
山海争明消夜氣,鼓旗競秀麗晴空。
漓漓蓮沼疏星濕,飒飒楓林兩塔紅。
我有秋懷清到曉,滿身涼露桂香中。
”女子陳閨琛《霞端閣中秋看月》詩:“荔陰傑閣出霞端,霞未全消月已團。
同輩居然天上坐,群倫盡在鏡中看。
山河一色極于淨,星鬥無光寒不闌。
鄂渚蜀山秋色好,明年清夢又長安。
”劉郭鳳楣《仿佛滄江亭中秋》詩:“雙塔亭亭照翠螺,長空耿耿奪明河。
人間萬火燭不到,天上一輪光更多。
樹烏鴉驚皓魄,平池魚鳌蹴金波。
年年閣上團圞月,老叟孫曹共醉哦。
”女子郭鳳楹《霞端閣中秋夜月》詩:“閣與九霄鄰,空青不染塵。
秋高詩亦冷,山靜月相親。
江海遙同色,乾坤夜若晨。
任他明鏡照,詩思若為新。
”郭葉叔滟《霞端閣中秋月分陽韻》詩:“閣上開樽襟帶涼,客來月已擘江光。
湘簾不與蟾宮隔,石磴時聞桂子香。
衆樹分明成向背,群山相對各低昂。
露華滿面新詩就,此夜休将一醉償。
接席如聞露氣香,江天海宇共清涼。
朔南星鬥斜橫漢,左右樓台曲轉廊。
幾處新詞翻水調,有人仙樂度霓裳。
衡湘月色應如故,三世曾登翰墨場。
(太高祖、高祖曾典試楚南,本年家君又主考長沙,複有粵東督學之命)。
”郭柏蒼《九日日夕佳樓》詩:“少時載酒萬峰頭,晚歲題詩屋上樓。
滿地黃花欺老眼,壓肩白發負深秋。
海天相接作寒色,砧杵不聞無遠愁。
堪笑萸囊又藥裹,避災卻病兩悠悠。
”葉郭問琴《日夕佳樓九日》詩:“卷簾何處不開顔,三十六峰眼底攀。
鏡裡依然雙鬓菊,樓頭今是外家山。
(閩山亦予舊宅。
)雁來水國青天外,人在楓林夕照間。
但得年年同此日,茱萸随意绾低鬟。
”劉郭鳳楣《日夕佳樓九日》詩:“天放閩山入我家,春秋佳日詠煙霞。
台前落筆懷空壯,屋裡登高興不賒。
終古萸囊成底事,一尊桂醑即生涯。
杜鵑早遣殷仙喚,籬菊至今未作花。
”女子郭鳳楹《日夕佳樓九日》詩:“連宵微雨作新晴,此日登樓眼倍明。
山色一壺菊花酒,茶煙滿院石泉聲。
楓江日夕多帆影,海國天清惬雁情。
我已舉家岩壑上,煙雲深處看人行。
”女子王珪如《沁泉山館》詩:“泉韻響浪浪,心清境亦忘。
鳥啼醒酒夢,客至聽茶香。
别墅王摩诘,名園顧辟疆。
可能分一勺,為我潤詩腸。
”又《仿佛滄江亭》詩:“千峰競秀拱孤亭,極目飛鴻入窈冥。
絕好斜陽明滅裡,一峰紅襯一峰青。
眼底蒼茫萬象攢,三分雲樹二分山。
詩人自領滄洲趣,不在煙濤雪浪間。
”又《夢鴦藤館》詩:“精神海内魯靈光,七十年華鬓未霜。
卻有閑愁揮不去,蘅蕪香并紫藤香。
”又《但寤軒》詩:“瞌睡呂文穆,獨醒屈靈均。
睡者自渾噩,醒者徒苦辛。
夫惟閱世人,兼權得其真。
不醒亦不睡,但寤何通神。
軒中無一物,蒼然百石陳。
得自仇池穴,來從東海濱。
盆盎注寒水,細草冬無塵。
胸中有丘壑,生意日以新。
江河自形勢,五嶽分主賓。
以此歌槃澗,陶然懷葛民。
浮生若大夢,早念去來身。
”又《阿翁秋翠院成與諸妹同作》詩:“騷客易悲秋,結屋秋風裡。
霜氣肅亭臯,明漪清見底。
丹楓變高枝,黃菊霏嫩蕊。
時與素心人,商酌時光美。
一語惬高懷,萬事不足喜。
新詞各雅正,英媛敢臧否。
酒闌河漢傾,深院淨如水。
歸去同倚樓,相思詠蘭芷。
”又《眺雨樓》詩:“獨倚危欄思不禁,天風浩浩振塵襟。
登樓縱少仲宣感,作雨甯無傳說心。
撲地闾閻開罨畫,摩空桧柏暖層陰。
高歌願起骊龍聽,海峤雲霓歧望深。
”又《中秋霞端閣》詩:“我亦霞居子,餐霞許并肩。
地連星宿海,門啟月輪天。
雙塔排銀筍,三峰燦玉蓮。
題詩似咳唾,珠玉落樽前。
”葉陳閨瑛《沁泉山館元夕》詩:“元夕年年在醉鄉,今年元夕括詩囊。
高人久享名山福,小築新開曲水觞。
月入柳湄春煮茗,燈圍梨院夜添香。
從來愧說居王後,(王珪如每吟多冠群媛。
)甯有才堪玉尺量。
”女子陳閨琛《沁泉山館元夕》詩:“南方暖氣早,池水春已綠。
萍藻動遊鱗,三橋恣轉矚。
園花亦半開,鳴禽語相續。
月上吟台東,衆樹光如沃。
良辰樂有餘,詩思苦不足。
夜靜山館高,明星照殘燭。
”郭柏蒼《秋夜沁泉山館》詩:“晚風一徑入梧楸,庭院沉沉燈火幽。
幾夜寒蟲催短夢,百年舊事作新愁。
懷人不厭頻開箧,避俗居然簡出遊。
手把殘書伴寥寂,蕭蕭鬓發複何求。
”陳郭拾珠《光緒甲申人日姊氏及諸女輩閩山看梅圍爐譚詩于柳湄小榭,各于光祿吟台石畔題名,予為篆書八十一字,因紀以詩》:“天留片石傍吟台,聯袂題名破綠苔。
梅蕊隔年猶帶雪,爐香竟夕不成灰。
江湖作宦難聚首,(頻年随宦愈覺聚首之難。
)林壑逢春易舉杯。
共有篇詩随杖履,高堂懷抱為誰開家君七十猶強健。
”劉王珪如《人日陪遊閩山看梅勒石題名》詩:“聞道吟台集衆仙,瞠然敢着祖生鞭。
梅花猶帶殘冬雪,(春在人日後)竹徑新浮煮酒煙。
觞詠高懷遲姊妹,乾坤春色先林泉。
摩岩莫作尋常事,太守風流八百年。
”女子郭鳳楹《陪諸姑母遊沁園看梅題石》詩:“今年人日在春先,梅花怒放不用禱。
二十二樹向客寒,醉臉素心各懷抱。
風搖瘦影入澄潭,雪點繁枝對晴昊。
圍爐譚詩且徐徐,選石題名敢草草。
天留片石在閩山,造物何嘗靳所寶。
一俯一仰成古今,桃杏再來春已老。
惟有岩間九九題,(岩間題名八十一字。
)苔滿篆文不可掃。
當流連兮且流連,世間何物長美好。
薰籠香盡酒未醒,夜半綠樽須再倒。
”郭葉叔豔《人日陪群媛閩山看梅圍爐譚詩于柳湄小榭題石紀遊》詩:“草堂一度啟尊罍,新歲人看隔歲梅。
綠鬓相逢皆酒伴,青山晤對是詩媒。
冷香吹面春風轉,夜色開門鬥柄回。
千載後塵随十子,骈肩镌石上吟台。
”女子陳閨琛《人日随遊閩山看梅題名石上圍爐譚詩于柳湄小榭》詩:“台繞梅花冷,尊開竹葉新。
草堂多韻事,石壁幾才人。
緣許三生訂,詩從此夜神。
頻年随杖履,末座亦前因。
” 《烏石山志》卷之五終 于麓古天開圖畫樓,開镌匠吳大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