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山志》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臨竹塢,移塌向松門。
井冽泉花散,風輕鳥毳翻。
市人鴉鵲遠,清書不聞喧。
傍屋石嶙峋,雙榕與結鄰。
憑高舒望眼,孤坐稱閑身。
谷雨藏深翠,秋雲散素鱗。
暄寒憑節物,俯仰得吾真。
頹懶老翁為,吟成付小兒。
呼童攜酒去,問字抱書随。
徑帶綿芊草,檐垂宛轉枝。
願言謝逋客,泉石足幽期。
荒梗耐梳爬,丘園别一家。
隔牆通美蔭,旁架列疏花。
入馔惟燒筍,揮鋤學種瓜。
依然衡宇下。
不是卧煙霞。
露晞莎徑軟,雲過石林寬。
但惜榆枋力,誰言松桂寒。
吟成香一炷,睡美日三竿。
自喜蝸牛宅,吾鄉得所安。
”又《秋夕娛石山房小酌》詩:“長林淅淅散秋煙,修竹離離覆夕筵。
坐對廣庭山月皎,攜來紅酒海鱗鮮。
簾栊霜蕊香初泛,關塞征鴻影自聯。
何必春園桃李夜,詩成便作畫圖傳。
娛石便為娛老計,就軒堪對就閑身。
亭前風月雙清夜,座上觥籌一氣人。
冰玉自慚霜鬓短,芝蘭還喜紫茸新。
漫言絲竹東山興,可似當筵笑語真”。
又《就軒》詩:“結屋在山阿,茆檐拂叢條。
雖微絕澗幽,頗謝塵嚣擾。
舊圃蕪旋鋤,虛堂肅以窈。
南榮抱層岡,古道出林杪。
日斜人影長,谷轉鳥聲小。
遊心無隔閡。
騁目快遐渺。
靜意寄絲桐,天際飛鴻矯。
”又《數日深諸婿攜酒馔至就軒偕弟諸子侄同酌》詩:“玉壺香氣到茅茨,豈是玄亭問字奇。
石徑苔痕深不掃,竹林屐齒遠相随。
素風但愛親情迩,鄉味惟應久客知。
鲈鲙蓴絲今在眼,季鷹休怅得歸遲。
風景山亭入半秋,白雲幽石意悠悠。
任從岸帻忘拘束,但得持螯便拍浮。
露葉光流飛水鏡,塔鈴聲轉閃燈毬。
興來自遣芳樽倒,底用花枝當酒籌。
”又《東軒移植木芙蓉》詩:“就軒開牖成三楹,自占東橺安竹幾。
畫幀生憎沒骨圖,揮毫欲乞澄心紙。
長愁小圃少芳菲,覓得名花終日喜。
呼童土更培基,根深岩直泥盆比。
粉牆綠藓境幽閑,位置佳人應在此。
笑依簾幕鬥清妍,肯傍籬藩等凡鄙。
夜來微雨朝日晴,已看濯濯臨風起。
紅蕉結瓣漫相矜,綠條抽苞差足齒。
愛君本是拒霜姿,每曆蕭晨心不恥。
閑情略與剔蒙茸,一一輕明足條理。
直教紅蕊爛雲霞,豈逐春華豔桃李。
由來遇合匪人為,花神雖巧憑天使。
異時憔悴伴荒榛,轉盼吹噓成妍美。
鶴林一霎強安排,何異青泥封石髓。
更開小沼注山泉,看取秋花照秋水。
”又《娛石東軒》詩:“一月東軒一事無,朝看山色暮攜壺。
逍遙樂志仲公理,豪健詩情高達夫。
雨後秋花還的,燈前細字任模糊。
欲呼石丈臨三徑,石不能言我自娛。
” 陳州守宅 在李園裡。
國朝乾隆間陳州守登龍詳《人物》居之。
其地面山,州守罷官,作雲凹水曲山房,與諸名輩論詩習畫于此。
國朝陳登龍《秋日閑居》詩:“結廬在道山,芳草長過尺。
胡為謝人事,用以适吾适。
秋煙未作雲,秋雨欲成滴。
偃仰步修廊,微吟忘旦夕。
我讀養生書,道在全其天。
沿流未溯源,得末斯忘颠。
乃知仁者靜,萬物皆自然。
出處苟不慎,何以繩吾愆。
蹤迹寄四方,風物頗靜領。
勿嗤容膝居,阗寂宜抱影。
琴韻閟低牆,嘯聲出高嶺。
風雨在吾廬,銷盡繁華境。
庭前有時花,葳蕤暎茵席。
菲菲露幽香,淡淡呈古色。
常恐秋風來,一朝謝紅碧。
人生無常住,倏如駒過隙。
達人期寡過,君子貴務本。
泛濫苟不防,誠恐溢高堰。
培植苟不周,誠恐敗九畹。
修德在及時,斯語超然遠。
短檠處一室,夜中息萬籁。
因寂坐思喧,此境吾頗愛。
紛華視倍歆,雅樂聞生怠。
領取各不同,令人生感喟。
”又《雲凹水曲山房坐雨懷甘生》:“(甘生丁生錞習畫于此。
)山房坐對雨纖纖,物外逍遙意亦恬。
豈有文心追太始,漫言詩境入華嚴。
小池新漲泉聲活,仄徑微寒草色添。
隻為朔風吹不斷,草堂終日未開簾。
僻處惟吟陋室銘,莫教認作草玄亭。
門臨荔水三篙綠,地占烏山一角青。
小飲未能浮白堕,養生聊學讀黃庭。
有時雨過蒼苔淨,松下閑行拾鶴翎。
新春鎮日聽淋浪,辜負看花對月觞。
靜裡嘯歌還澹蕩,貧中意味亦深長。
宅鄰杜甫當東瀁,人許彭宣入後堂。
千古風流誰可繼,年年韻事坐聊床。
百川學海盡流東,青勝于藍仗染工。
吾道不離倫理内,遊心時寄畫圖中。
不貪地少金銀氣,多病躬叨服食功。
須識達人無物累,天真時葆萬緣空。
”又《山房秋日漫興用杜甫江村韻》詩:“面城成小築,猶未入山深。
已遂閑居志,難忘招隐心。
鷗盟欣可蔔,松契喜相尋。
廾載名場溷,安知尚有今。
自我歸林後,逍遙已七年。
浮沈嗟宦海,慚愧飲貪泉。
朝食午猶缺,晨衣夜更穿。
何如丘壑好,随意适吾天。
山痕照檻碧,桕葉出牆紅。
秋色千章木,琴心萬壑風。
鏡湖歸賀監,西塞泛漁翁。
領得古人意,方知樂在中。
三迳蒿萊辟,同岑合異苔。
攜樽招老友,問字萃群才。
不許病貧困,因茲懷抱開。
回思署齋裡,曾有幾人來。
颠連病已愈,此後是餘生。
行樂竹林靜,窺籬菊蕊榮。
曠觀欣有得,多事是浮名。
須把寸陰惜,閑居最物情。
” 竹柏山房 在山麓懷德坊。
嘉慶間林翰林春溥詳《人物》。
著書處也。
本翰林父兆泰字宗期,乾隆己亥舉人。
孝廉舊宅,陳州守登龍為編修篆書題“竹柏山房”四字。
國朝林春溥《自序竹柏山房》:“竹柏山房者,嘉慶癸酉先舅氏秋坪公所題,予舊居齋額也。
公所居距予居不一裡,暇辄與先君子相過從,談道講藝無虛日。
予以齋名為請,公曰:”左太沖詩‘峭菁青蔥間,竹柏得其真’子庭前有竹有柏,可以名齋矣,為篆書‘竹柏山房’以賜。
” 玉尺山房 在玉尺山旁。
嘉慶初,何總兵勉居之,後屬齊知府鲲字澄潇,嘉慶辛酉翰林,冊封琉球,著有《琉球國志》、《東瀛百詠》。
道光二十年歸葉鹽道敬昌,敬昌子雲滋作頤園。
俱附《葉觀國傳》。
同治間為李員外作梅宅,作梅得閩山保福寺飲盆,樹二石于盆中,作贊記之。
國朝葉敬昌《閩山記》:“閩會城有三山,諺稱‘三山藏,三山現,三山不可見’者,以三山之脈絡蜿蜒起伏成為九山也。
三山者,烏石山、越王山、九仙山,分而為羅山、冶山、閩山,則其藏者。
又分而為靈山、芝山、鐘山,則其隐隐不可見者。
三山,烏石山為最奇,閩山其支也。
唐天寶八載,敕改烏石山為閩山,閩山之名緣此,始有巨篆‘閩山’二字徑尺許,不知為誰氏之筆。
其地唐時為閩山保福寺,宋初更為法祥院,建隆三年镌觀音像,有石刻雲‘寺雖新号,山則舊名。
’熙甯初,郡守光祿卿程師孟遊此,僧為題“光祿吟台”于石。
按:師孟,字公辟,吳人,知福州,築子城、治河隍,建學舍,治行為東南最,政暇,于附郭山川遊覽,多題詠。
嘗稱閩山可比道家蓬萊、方丈、瀛洲,遂名之為道山。
構亭于巅,曰‘道山亭’,南豐曾鞏記之。
其遊閩山詩雲:‘永日清陰喜獨來,野僧題石作詠台。
無詩可比顔光祿,每憶登臨卻自回。
’數百年來,地以人重,淪為民居,猶以‘光祿’名坊,今雖山石鏟削殆盡,而巨阜巍然。
阜前綿亘數石,中有曲石如尺,俗又呼為玉尺山。
山背有窪,清泉注焉。
明嘉靖時屬林南山農部有台。
崇祯時孫子長提學昌裔居之。
國朝為何尚敏總戎勉别業,後輾轉數主,歸于齊北瀛太守鲲數先生,皆時聞人,不忝為茲山主。
道光庚子,餘從齊氏得之,清曠幽折,允稱勝區,相傳山澗泉聲泠泠然,與天半松濤上下相答。
乾隆初為不解事者所廢。
噫,山靈笑客矣,略亭其緣起,拟輯前人題詠勒諸石,至吟台隸書公辟行款年号之真赝。
明徐山人《榕陰新檢》詳之,不複辯。
”李作梅《閩山隸書松化盆池贊并序》:“餘家玉尺山岩石多品,辛未得松化二,聳然盈丈,高者仰而卑者随,年久蒼翠,入座郭子青郎特加歎賞,囑曰‘石得字乃壽’。
光緒戊寅,餘始磨砻盆池而為贊曰:‘前者尊,後者蹲。
相從不背,俨然弟昆。
長蔭草樹,日伴琹樽。
秋寒而瘦,春潤而溫。
龍鱗宛在,濤聲如存。
變化氣質,得此高渾。
以汝之壽,留與兒孫。
’”郭柏蒼《玉尺山房》詩:“玉尺低分一壑泉,吟台高瞰七城煙。
烏山受脈深藏屋,叢樹出枝斜向天。
花影月明來枕畔,鳥聲風暖到筵前。
猶嫌百度經過少,可許偷閑飽晝眠。
” 紅雨山房 在山之東舒嘯岩左。
其地屬彌陀寺,烏白兩塔平立窗棂間,磴下绯桃俯仰。
道光間邑人黃熥字肖岩,後改名宗彜,著有《閩方言古音考》、《婆梭詞》等書。
郭柏蒼嘗居之,柏蒼輯《烏石山志》于此。
鹹豐間改山房為山樓。
郭柏蒼《紅雨山房記》:“烏石山之彌陀寺,門與霸石接,入寺三十武,有石陡峭而虎顧,即舒嘯岩,側結二屋,本僧舍也。
楹各方廣丈許,鬥垣而檻于東向,屏九仙,對雙塔,俯視左右,了無雜木,惟桃多且盛,風來片片入幾席間,餘因取長吉‘桃花亂落如紅雨’句,名曰‘紅雨山房。
’寺僅一僧,日閑遊,夜酣睡,以寺托黃郭二凡子,晨鐘暮鼓皆吾事矣。
門以幾叩為戒,謝俗客,兼以習靜,修理古書者處外院,司啟閉汲泉瀹茗以待客。
夏仲溪漲成災,骨董字畫古硯壽山石美不勝收,鬻此質彼為書賈作居停。
李君作霖工篆石,其父振濤茂才學于十硯翁,以山房之勝,攜鎚鑿消夏。
呂西村、林瘦雲、吳小溪日以黃子環印譜與李君相質證,時亦偶作一二石以酬答東道。
仆人鄭佛荷擔遊山從者。
偶山人寄塵,僧鏡妙、慎修、鳳超、羽人鐘戒、吉永。
予與肖岩辄為賓主,酒米之外,無一葷品,故其事可久。
九年中,負書卷不負風月,每與客石欄夜坐,七城阒然,兩三星火,閃閃樹罅,寒雞一聲,萬感并集,此時上下千古在杯茗中,此境可述而不可問。
客散,予與肖岩不交一語,各坐卧各讀作。
予憶肖岩詩有‘起剔殘燈讀班馬,從無一語及旁人,’此境又可述而不可問。
黃先生铨将令三水,囑作記,為遊山之前導,因删前記,胪列近事,冀其來遊也。
道光甲午。
趙在田《乙未初春蒹秋賢友屬書高達夫還山吟再訪紅雨山房》詩:“從來風雅屬城南,(明袁表、韓延錫及國朝光祿社均在烏石山。
)老健猶能訪再三。
世上閑情惟蠟屐,山中佳話又榕庵。
壓龛貝葉供晨課,(黃郭二生恒代僧課誦。
)一樹梅花伴夜談。
(觀音院岩上老梅。
)難得搜羅共今古,千年秘本箧中探。
”黃铨《紅雨山房》詩:“幾樹松聲作翠濤,一行山影襯绯桃。
與僧對奕蘭房靜,留客調琴石磴高。
小隐不妨近城市,清談時覺入風騷。
主人白闆長年迥,可許花晨更載醪。
”《呂世宜同黃子河清飲紅雨山房》詩:“山門獨早曙,翠竹不知秋。
一徑行蹤古,數聲鳥語幽。
能詩多勝事,镌石附名流。
(予閑為諸君镌篆隸。
)作客還觞客,長年無客愁。
”何冠英《正月十七同陳達夫宿紅雨山房》詩:“夢繞桃千樹,山圍寺幾重。
城寒時擊柝,窗曙尚聞鐘。
宿酒香薰枕,殘棋局在胸。
白雲留客宿,一夕亦高蹤。
”劉永松《雨後過紅雨山房》詩:“曉起過山寺,癡岚襯日光。
江流天外渺,樹色雨中涼。
分水通苔徑,移樽傍石床。
桃花雖有主,今日伴劉郎。
”蔡征藩《紅雨山房花朝》詩:“七城曉日燦桃花,爛醉未醒月又斜。
春色那能長海國,客情容易各天涯。
莫将襟抱酬宦況,忍使文章負歲華。
正是高人能觞客,何妨修禊亦山家。
”僧鳳超《宿紅雨山房》詩:“山月寒近郭,霜鐘曙到窗。
雲遊幾短鬓,詩思尚殘釭。
結伴僧休笑,偷閑佛所。
明朝歸廢寺,(時主淨慈。
)瞻禮理經幢。
”黃熥《辛卯正月四日大雪與蒹秋同詠》詩:“階前青草點白玉,簾外飛花撲紅燭。
夜窗琴書了可數,曉起惟有竹尚綠。
招朋沽酒看遙山,蠟屐僵頑不着足。
萬竈無煙鳥不啼,一樹梅花伴芳躅。
世間龌龊頓消除,獨有娟潔在心曲。
與君禱祀古佛前,山房三日見朝旭。
”郭柏蒼《紅雨山房同戴芷農舍弟合亭看月》詩:“夜色簾前近,開簾望若何。
霭深山月暗,潮上水燈多。
人語出林樾,鐘聲隔市河。
石欄清不寐,片影過藤蘿。
”又《紅雨山房獨坐》詩:“梅逢冷眼初破蕊,山為閑情日送青。
曉起鼓鐘清課罷,微風吹展未翻經。
”又《戊戌山房待黃肖岩》詩:“三日柴門已不開,晚花坐看落莓苔。
忽聞風送煙中語,知有人從岩下來。
” 鄂跗草堂 在山北麓水部林公祠右。
其地本順治間蔣提督廢祠,道光二十七年邑人郭柏蒼、林瀍字洛西,号非衣子,著有《秋來堂集》、《蠖宦雜著》等書。
築為草堂,移梅十本,種竹千竿,繞堂為“烏園”,雜植花卉,間以松桧桃杏。
瀍兄熙、号井窗子,著有《井窗子集》、《中山雜詠》等書。
渠樛、字蔚南,以字行,著有《漱芳居士集》。
柏蒼弟柏芗、侄式昌時為文酒之會。
國朝李惺《過鄂跗草堂》詩:“西川領僧道,來看武夷山。
野客偶攜酒,高人時閉關。
園吞烏石影,梅展雪天顔。
蓬鬓難言别,詩成淚已潸。
”葉敬昌《社集鄂跗草堂看梅花》詩:“閩山深處是吾家,山石微凹亦種花。
不若名園解幽逸,株株梅影上窗紗。
柴門不厭對層巒,竹葉梅花特地寒。
我有吟台傍阛阓,烏山山色許同看。
”許冠瀛《社集鄂跗草堂看梅》詩:“看竹曾山館,(郭氏種蕉山館在于麓。
)尋梅又草堂。
粉牆低見影,雪室靜聞香。
人瘦幾如鶴,詩寒别有腸。
化身甯千億,吾欲老斯鄉。
”黃紹芳《正月四日社集鄂跗草堂看梅》詩:“十樹老梅如宿士,風骨姗姗難臧否。
穿林磴各自幽,高者倚樓低映水。
寂寂深院靜相對,矯矯過牆不可迩。
綠萼一枝伴殘雪,素女淡妝差可拟。
主人胸中丘壑多,未築園林先有指。
孤山處士乃前身,主人與花同後死。
愧我寒瘦不如花,主人許我與花齒。
”孟際元《話别鄂跗草堂》詩:“羨君結構似山家,日日山堂看晚霞。
皓月當空宜有酒,幽蘭在谷不須花。
攜書倚樹忘身世,蹑屐尋僧問歲華。
愧我園亭長鎖鑰,(予家亦園亭。
)白頭草草又天涯。
”何則賢《過鄂跗草堂》詩:“幾度還鸱過草堂,荔陰槐蔭特清涼。
泉煎苦茗杯全綠,徑辟幽蘭草亦香。
攬勝兼能圖要隘,(郭子遊覽必記形勢)修書不厭雜丹黃。
(展卷皆丹黃斑駁。
)何須佳樹殊方覓,韡韡棣華壓衆芳。
”劉志璟《宿鄂跗草堂》詩:“小邑溪山屢馬蹄,白雲今又伴幽栖。
風吹灌木禽方落,草長苔階蝶翅低。
燈火靜中聞寤語,園林曲處見留題。
柴門野徑連烏石,領客同登省杖藜。
”林直《丁未冬移梅贈鄂跗草堂》詩:“數年相見東牆下,月夜清吟半為君。
移植烏園雖得地,卻憐詩思與平分。
”又《飲鄂跗草堂》詩:“為有探幽興,頻生物外心。
藤蘿随處密,桂柏隔牆陰。
山近雲依戶,庭空月在林。
往來稽阮輩,談笑日相尋。
”井窗子林熙《鄂跗草堂》詩:“磴古梅為主,園幽竹結鄰。
小詩酬佳節,杯茗對閑身。
時事看人變,生機應候新。
柴門山翠底,雞犬亦無塵。
”漱芳居士《鄂跗草堂》詩:“鳥啼庭院間,茶熟醉夢醒。
尋詩時獨行,踏破蒼苔徑。
”林瀍《鄂跗草堂獨宿》詩:“酒醒寒漏永,獨宿樹閑房。
燈燼蟲近戶,夢回月到床。
窮居秋易老,孤枕夜偏長。
起坐忽不适,愁心滿草堂。
”又《鄂跗草堂飲酒題壁》詩:“白日去何速,滄海屢欲更。
一醉成大夢,醒來如再生。
高堂置酒列賓客,吹竽擊築複鳴筝。
吳妃捧觞來勸醉,越女更把金樽傾。
凝眸獻靥獨眷注,為我年少冠群英,欲飲還辭辭不得,轉覺悽恻移我情。
我生常苦短,性命一何輕,感此窮達理,但醉無複醒。
及時不努力,白發空伶俜。
年年寒食一杯酒,長使夜台不分明。
天不能為我惜容顔,世又多陷害之機關。
死生無可悅心志,魂夢念之淚潸潸。
古人曠達豈輸我,每以富貴易安閑。
況我少年不得志,空山白日自往還。
伏枥悲鳴望道路,那能馳騁于其間。
何如消此杯中物,陶然一醉頹玉山。
入我腹者為我有,附于身者良非久。
令聞廣譽不可希,枌榆那能顧蒲柳。
文章問世何足異,伎倆欺人猶可醜。
俗眼豈辨玉和石,高情不放月與酒。
但取其樂莫畏死,我以此言告良友。
昔人豪飲不可數,傳者惟有白與伶。
千年一去長寂寞,令人對酒懷其名。
參商相出沒,寒暑兩變更。
我感前人後感我,前後代謝豈殊情。
早知至理無虛僞,胡為奔走勞其生。
萬錢買醉莫辭貧,人壽那得如彭铿。
窮冬白屋無人來,庭前一樹梅花開。
(園有老梅十樹。
)對之如何不酩酊,歲月将與花同摧。
老母憐我病,勸我勿貪杯。
山妻恒解意,得得藏舊醅。
天寒聚骨肉,歲晚複徘徊。
家室之間有樂地,一任門徑長蒿萊。
”又《鳥園閑詠》詩:“不覺柳條變,漸憐庭草生。
風前看去燕,雨後聽啼莺。
酒熟遊懷動,燈殘曉夢清。
芳菲幸未歇,試遂馬蹄輕。
晝永棋聲靜,重簾院落深。
桐高酣午夢,荔熟伴閑吟。
卷幔霞生壁,移床月照琴。
微風吹散暑,荷氣上衣襟。
閉戶疑風雨,下潛落葉平。
忽聞鴉雀噪,方喜夕陽晴。
雁過山容澹,魚潛水氣清。
菊花猶未老,籬畔日閑行。
爐火寒能到,盤裾坐冷齋。
朔風連雨重,暮雪得晴佳。
濁酒貧難卻,敝裘暖不乖。
尚憐城市熱,梅下足陶懷。
”又《烏園寒食》詩:“烏園冷節雨霏霏,十日閑愁掩竹扉。
壓架琴書披拂遍,到門裙屐往來稀。
殘杯飲罷庭花落,午夢回時燕子歸。
惟有春寒辭不得,山妻為補舊時衣。
”僧德明《題福州烏麓鄂跗草堂壁上》詩:“短發重栽苦未能,野山踏遍兩行滕。
梅邊詩句随人詠,尚有微名不是僧。
野寺荒山了此身,晨鐘暮鼓最欺人。
草堂茶果随時便,一縷分甘亦夙因。
”郭柏蒼《丁未築鄂跗草堂成》詩:“先與柴門十樹梅,雜花新竹恣栽培。
從今節序無虛擲,時對青山一舉杯。
”又《癸醜憶鄂跗草堂諸子》詩:“春事草堂幽,朝朝憶舊遊。
園花相映發,山鳥獨來休。
宿雨桐先洗,清明菊可抽。
行車已在野,詩酒莫深愁。
”又《癸醜鄂跗草堂》詩:“一舸到故鄉,殘春亦不妨。
雨扶病竹翠,風反落花香。
啼鳥窺人倦,窠蜂避竈忙。
江湖今莽莽,何處續黃粱。
”又《丙辰鄂跗草堂九詠蓮宅山移松》詩:“人生無百年,種松苦難大。
碌碌已白頭,停停正翠蓋。
何如老龍鱗,坐待發天籁。
屈爾山中姿,鑿我竹間地。
與柏相俯仰,各遂隆寒志。
不必念山中,野人爨蒼翠。
”《丁香樹下》詩:“二月名花素女妝,易開易落斷人腸。
風過葉底霏霏散,日上枝頭點點香。
永榭髻鬟何淡宕,一登盆盎便頹唐。
門前未結相思恨,珍重根株護草堂。
”《文杏合圍,園所昔有,秋老黃甚》詩:“
井冽泉花散,風輕鳥毳翻。
市人鴉鵲遠,清書不聞喧。
傍屋石嶙峋,雙榕與結鄰。
憑高舒望眼,孤坐稱閑身。
谷雨藏深翠,秋雲散素鱗。
暄寒憑節物,俯仰得吾真。
頹懶老翁為,吟成付小兒。
呼童攜酒去,問字抱書随。
徑帶綿芊草,檐垂宛轉枝。
願言謝逋客,泉石足幽期。
荒梗耐梳爬,丘園别一家。
隔牆通美蔭,旁架列疏花。
入馔惟燒筍,揮鋤學種瓜。
依然衡宇下。
不是卧煙霞。
露晞莎徑軟,雲過石林寬。
但惜榆枋力,誰言松桂寒。
吟成香一炷,睡美日三竿。
自喜蝸牛宅,吾鄉得所安。
”又《秋夕娛石山房小酌》詩:“長林淅淅散秋煙,修竹離離覆夕筵。
坐對廣庭山月皎,攜來紅酒海鱗鮮。
簾栊霜蕊香初泛,關塞征鴻影自聯。
何必春園桃李夜,詩成便作畫圖傳。
娛石便為娛老計,就軒堪對就閑身。
亭前風月雙清夜,座上觥籌一氣人。
冰玉自慚霜鬓短,芝蘭還喜紫茸新。
漫言絲竹東山興,可似當筵笑語真”。
又《就軒》詩:“結屋在山阿,茆檐拂叢條。
雖微絕澗幽,頗謝塵嚣擾。
舊圃蕪旋鋤,虛堂肅以窈。
南榮抱層岡,古道出林杪。
日斜人影長,谷轉鳥聲小。
遊心無隔閡。
騁目快遐渺。
靜意寄絲桐,天際飛鴻矯。
”又《數日深諸婿攜酒馔至就軒偕弟諸子侄同酌》詩:“玉壺香氣到茅茨,豈是玄亭問字奇。
石徑苔痕深不掃,竹林屐齒遠相随。
素風但愛親情迩,鄉味惟應久客知。
鲈鲙蓴絲今在眼,季鷹休怅得歸遲。
風景山亭入半秋,白雲幽石意悠悠。
任從岸帻忘拘束,但得持螯便拍浮。
露葉光流飛水鏡,塔鈴聲轉閃燈毬。
興來自遣芳樽倒,底用花枝當酒籌。
”又《東軒移植木芙蓉》詩:“就軒開牖成三楹,自占東橺安竹幾。
畫幀生憎沒骨圖,揮毫欲乞澄心紙。
長愁小圃少芳菲,覓得名花終日喜。
呼童土更培基,根深岩直泥盆比。
粉牆綠藓境幽閑,位置佳人應在此。
笑依簾幕鬥清妍,肯傍籬藩等凡鄙。
夜來微雨朝日晴,已看濯濯臨風起。
紅蕉結瓣漫相矜,綠條抽苞差足齒。
愛君本是拒霜姿,每曆蕭晨心不恥。
閑情略與剔蒙茸,一一輕明足條理。
直教紅蕊爛雲霞,豈逐春華豔桃李。
由來遇合匪人為,花神雖巧憑天使。
異時憔悴伴荒榛,轉盼吹噓成妍美。
鶴林一霎強安排,何異青泥封石髓。
更開小沼注山泉,看取秋花照秋水。
”又《娛石東軒》詩:“一月東軒一事無,朝看山色暮攜壺。
逍遙樂志仲公理,豪健詩情高達夫。
雨後秋花還的,燈前細字任模糊。
欲呼石丈臨三徑,石不能言我自娛。
” 陳州守宅 在李園裡。
國朝乾隆間陳州守登龍詳《人物》居之。
其地面山,州守罷官,作雲凹水曲山房,與諸名輩論詩習畫于此。
國朝陳登龍《秋日閑居》詩:“結廬在道山,芳草長過尺。
胡為謝人事,用以适吾适。
秋煙未作雲,秋雨欲成滴。
偃仰步修廊,微吟忘旦夕。
我讀養生書,道在全其天。
沿流未溯源,得末斯忘颠。
乃知仁者靜,萬物皆自然。
出處苟不慎,何以繩吾愆。
蹤迹寄四方,風物頗靜領。
勿嗤容膝居,阗寂宜抱影。
琴韻閟低牆,嘯聲出高嶺。
風雨在吾廬,銷盡繁華境。
庭前有時花,葳蕤暎茵席。
菲菲露幽香,淡淡呈古色。
常恐秋風來,一朝謝紅碧。
人生無常住,倏如駒過隙。
達人期寡過,君子貴務本。
泛濫苟不防,誠恐溢高堰。
培植苟不周,誠恐敗九畹。
修德在及時,斯語超然遠。
短檠處一室,夜中息萬籁。
因寂坐思喧,此境吾頗愛。
紛華視倍歆,雅樂聞生怠。
領取各不同,令人生感喟。
”又《雲凹水曲山房坐雨懷甘生》:“(甘生丁生錞習畫于此。
)山房坐對雨纖纖,物外逍遙意亦恬。
豈有文心追太始,漫言詩境入華嚴。
小池新漲泉聲活,仄徑微寒草色添。
隻為朔風吹不斷,草堂終日未開簾。
僻處惟吟陋室銘,莫教認作草玄亭。
門臨荔水三篙綠,地占烏山一角青。
小飲未能浮白堕,養生聊學讀黃庭。
有時雨過蒼苔淨,松下閑行拾鶴翎。
新春鎮日聽淋浪,辜負看花對月觞。
靜裡嘯歌還澹蕩,貧中意味亦深長。
宅鄰杜甫當東瀁,人許彭宣入後堂。
千古風流誰可繼,年年韻事坐聊床。
百川學海盡流東,青勝于藍仗染工。
吾道不離倫理内,遊心時寄畫圖中。
不貪地少金銀氣,多病躬叨服食功。
須識達人無物累,天真時葆萬緣空。
”又《山房秋日漫興用杜甫江村韻》詩:“面城成小築,猶未入山深。
已遂閑居志,難忘招隐心。
鷗盟欣可蔔,松契喜相尋。
廾載名場溷,安知尚有今。
自我歸林後,逍遙已七年。
浮沈嗟宦海,慚愧飲貪泉。
朝食午猶缺,晨衣夜更穿。
何如丘壑好,随意适吾天。
山痕照檻碧,桕葉出牆紅。
秋色千章木,琴心萬壑風。
鏡湖歸賀監,西塞泛漁翁。
領得古人意,方知樂在中。
三迳蒿萊辟,同岑合異苔。
攜樽招老友,問字萃群才。
不許病貧困,因茲懷抱開。
回思署齋裡,曾有幾人來。
颠連病已愈,此後是餘生。
行樂竹林靜,窺籬菊蕊榮。
曠觀欣有得,多事是浮名。
須把寸陰惜,閑居最物情。
” 竹柏山房 在山麓懷德坊。
嘉慶間林翰林春溥詳《人物》。
著書處也。
本翰林父兆泰字宗期,乾隆己亥舉人。
孝廉舊宅,陳州守登龍為編修篆書題“竹柏山房”四字。
國朝林春溥《自序竹柏山房》:“竹柏山房者,嘉慶癸酉先舅氏秋坪公所題,予舊居齋額也。
公所居距予居不一裡,暇辄與先君子相過從,談道講藝無虛日。
予以齋名為請,公曰:”左太沖詩‘峭菁青蔥間,竹柏得其真’子庭前有竹有柏,可以名齋矣,為篆書‘竹柏山房’以賜。
” 玉尺山房 在玉尺山旁。
嘉慶初,何總兵勉居之,後屬齊知府鲲字澄潇,嘉慶辛酉翰林,冊封琉球,著有《琉球國志》、《東瀛百詠》。
道光二十年歸葉鹽道敬昌,敬昌子雲滋作頤園。
俱附《葉觀國傳》。
同治間為李員外作梅宅,作梅得閩山保福寺飲盆,樹二石于盆中,作贊記之。
國朝葉敬昌《閩山記》:“閩會城有三山,諺稱‘三山藏,三山現,三山不可見’者,以三山之脈絡蜿蜒起伏成為九山也。
三山者,烏石山、越王山、九仙山,分而為羅山、冶山、閩山,則其藏者。
又分而為靈山、芝山、鐘山,則其隐隐不可見者。
三山,烏石山為最奇,閩山其支也。
唐天寶八載,敕改烏石山為閩山,閩山之名緣此,始有巨篆‘閩山’二字徑尺許,不知為誰氏之筆。
其地唐時為閩山保福寺,宋初更為法祥院,建隆三年镌觀音像,有石刻雲‘寺雖新号,山則舊名。
’熙甯初,郡守光祿卿程師孟遊此,僧為題“光祿吟台”于石。
按:師孟,字公辟,吳人,知福州,築子城、治河隍,建學舍,治行為東南最,政暇,于附郭山川遊覽,多題詠。
嘗稱閩山可比道家蓬萊、方丈、瀛洲,遂名之為道山。
構亭于巅,曰‘道山亭’,南豐曾鞏記之。
其遊閩山詩雲:‘永日清陰喜獨來,野僧題石作詠台。
無詩可比顔光祿,每憶登臨卻自回。
’數百年來,地以人重,淪為民居,猶以‘光祿’名坊,今雖山石鏟削殆盡,而巨阜巍然。
阜前綿亘數石,中有曲石如尺,俗又呼為玉尺山。
山背有窪,清泉注焉。
明嘉靖時屬林南山農部有台。
崇祯時孫子長提學昌裔居之。
國朝為何尚敏總戎勉别業,後輾轉數主,歸于齊北瀛太守鲲數先生,皆時聞人,不忝為茲山主。
道光庚子,餘從齊氏得之,清曠幽折,允稱勝區,相傳山澗泉聲泠泠然,與天半松濤上下相答。
乾隆初為不解事者所廢。
噫,山靈笑客矣,略亭其緣起,拟輯前人題詠勒諸石,至吟台隸書公辟行款年号之真赝。
明徐山人《榕陰新檢》詳之,不複辯。
”李作梅《閩山隸書松化盆池贊并序》:“餘家玉尺山岩石多品,辛未得松化二,聳然盈丈,高者仰而卑者随,年久蒼翠,入座郭子青郎特加歎賞,囑曰‘石得字乃壽’。
光緒戊寅,餘始磨砻盆池而為贊曰:‘前者尊,後者蹲。
相從不背,俨然弟昆。
長蔭草樹,日伴琹樽。
秋寒而瘦,春潤而溫。
龍鱗宛在,濤聲如存。
變化氣質,得此高渾。
以汝之壽,留與兒孫。
’”郭柏蒼《玉尺山房》詩:“玉尺低分一壑泉,吟台高瞰七城煙。
烏山受脈深藏屋,叢樹出枝斜向天。
花影月明來枕畔,鳥聲風暖到筵前。
猶嫌百度經過少,可許偷閑飽晝眠。
” 紅雨山房 在山之東舒嘯岩左。
其地屬彌陀寺,烏白兩塔平立窗棂間,磴下绯桃俯仰。
道光間邑人黃熥字肖岩,後改名宗彜,著有《閩方言古音考》、《婆梭詞》等書。
郭柏蒼嘗居之,柏蒼輯《烏石山志》于此。
鹹豐間改山房為山樓。
郭柏蒼《紅雨山房記》:“烏石山之彌陀寺,門與霸石接,入寺三十武,有石陡峭而虎顧,即舒嘯岩,側結二屋,本僧舍也。
楹各方廣丈許,鬥垣而檻于東向,屏九仙,對雙塔,俯視左右,了無雜木,惟桃多且盛,風來片片入幾席間,餘因取長吉‘桃花亂落如紅雨’句,名曰‘紅雨山房。
’寺僅一僧,日閑遊,夜酣睡,以寺托黃郭二凡子,晨鐘暮鼓皆吾事矣。
門以幾叩為戒,謝俗客,兼以習靜,修理古書者處外院,司啟閉汲泉瀹茗以待客。
夏仲溪漲成災,骨董字畫古硯壽山石美不勝收,鬻此質彼為書賈作居停。
李君作霖工篆石,其父振濤茂才學于十硯翁,以山房之勝,攜鎚鑿消夏。
呂西村、林瘦雲、吳小溪日以黃子環印譜與李君相質證,時亦偶作一二石以酬答東道。
仆人鄭佛荷擔遊山從者。
偶山人寄塵,僧鏡妙、慎修、鳳超、羽人鐘戒、吉永。
予與肖岩辄為賓主,酒米之外,無一葷品,故其事可久。
九年中,負書卷不負風月,每與客石欄夜坐,七城阒然,兩三星火,閃閃樹罅,寒雞一聲,萬感并集,此時上下千古在杯茗中,此境可述而不可問。
客散,予與肖岩不交一語,各坐卧各讀作。
予憶肖岩詩有‘起剔殘燈讀班馬,從無一語及旁人,’此境又可述而不可問。
黃先生铨将令三水,囑作記,為遊山之前導,因删前記,胪列近事,冀其來遊也。
道光甲午。
趙在田《乙未初春蒹秋賢友屬書高達夫還山吟再訪紅雨山房》詩:“從來風雅屬城南,(明袁表、韓延錫及國朝光祿社均在烏石山。
)老健猶能訪再三。
世上閑情惟蠟屐,山中佳話又榕庵。
壓龛貝葉供晨課,(黃郭二生恒代僧課誦。
)一樹梅花伴夜談。
(觀音院岩上老梅。
)難得搜羅共今古,千年秘本箧中探。
”黃铨《紅雨山房》詩:“幾樹松聲作翠濤,一行山影襯绯桃。
與僧對奕蘭房靜,留客調琴石磴高。
小隐不妨近城市,清談時覺入風騷。
主人白闆長年迥,可許花晨更載醪。
”《呂世宜同黃子河清飲紅雨山房》詩:“山門獨早曙,翠竹不知秋。
一徑行蹤古,數聲鳥語幽。
能詩多勝事,镌石附名流。
(予閑為諸君镌篆隸。
)作客還觞客,長年無客愁。
”何冠英《正月十七同陳達夫宿紅雨山房》詩:“夢繞桃千樹,山圍寺幾重。
城寒時擊柝,窗曙尚聞鐘。
宿酒香薰枕,殘棋局在胸。
白雲留客宿,一夕亦高蹤。
”劉永松《雨後過紅雨山房》詩:“曉起過山寺,癡岚襯日光。
江流天外渺,樹色雨中涼。
分水通苔徑,移樽傍石床。
桃花雖有主,今日伴劉郎。
”蔡征藩《紅雨山房花朝》詩:“七城曉日燦桃花,爛醉未醒月又斜。
春色那能長海國,客情容易各天涯。
莫将襟抱酬宦況,忍使文章負歲華。
正是高人能觞客,何妨修禊亦山家。
”僧鳳超《宿紅雨山房》詩:“山月寒近郭,霜鐘曙到窗。
雲遊幾短鬓,詩思尚殘釭。
結伴僧休笑,偷閑佛所。
明朝歸廢寺,(時主淨慈。
)瞻禮理經幢。
”黃熥《辛卯正月四日大雪與蒹秋同詠》詩:“階前青草點白玉,簾外飛花撲紅燭。
夜窗琴書了可數,曉起惟有竹尚綠。
招朋沽酒看遙山,蠟屐僵頑不着足。
萬竈無煙鳥不啼,一樹梅花伴芳躅。
世間龌龊頓消除,獨有娟潔在心曲。
與君禱祀古佛前,山房三日見朝旭。
”郭柏蒼《紅雨山房同戴芷農舍弟合亭看月》詩:“夜色簾前近,開簾望若何。
霭深山月暗,潮上水燈多。
人語出林樾,鐘聲隔市河。
石欄清不寐,片影過藤蘿。
”又《紅雨山房獨坐》詩:“梅逢冷眼初破蕊,山為閑情日送青。
曉起鼓鐘清課罷,微風吹展未翻經。
”又《戊戌山房待黃肖岩》詩:“三日柴門已不開,晚花坐看落莓苔。
忽聞風送煙中語,知有人從岩下來。
” 鄂跗草堂 在山北麓水部林公祠右。
其地本順治間蔣提督廢祠,道光二十七年邑人郭柏蒼、林瀍字洛西,号非衣子,著有《秋來堂集》、《蠖宦雜著》等書。
築為草堂,移梅十本,種竹千竿,繞堂為“烏園”,雜植花卉,間以松桧桃杏。
瀍兄熙、号井窗子,著有《井窗子集》、《中山雜詠》等書。
渠樛、字蔚南,以字行,著有《漱芳居士集》。
柏蒼弟柏芗、侄式昌時為文酒之會。
國朝李惺《過鄂跗草堂》詩:“西川領僧道,來看武夷山。
野客偶攜酒,高人時閉關。
園吞烏石影,梅展雪天顔。
蓬鬓難言别,詩成淚已潸。
”葉敬昌《社集鄂跗草堂看梅花》詩:“閩山深處是吾家,山石微凹亦種花。
不若名園解幽逸,株株梅影上窗紗。
柴門不厭對層巒,竹葉梅花特地寒。
我有吟台傍阛阓,烏山山色許同看。
”許冠瀛《社集鄂跗草堂看梅》詩:“看竹曾山館,(郭氏種蕉山館在于麓。
)尋梅又草堂。
粉牆低見影,雪室靜聞香。
人瘦幾如鶴,詩寒别有腸。
化身甯千億,吾欲老斯鄉。
”黃紹芳《正月四日社集鄂跗草堂看梅》詩:“十樹老梅如宿士,風骨姗姗難臧否。
穿林磴各自幽,高者倚樓低映水。
寂寂深院靜相對,矯矯過牆不可迩。
綠萼一枝伴殘雪,素女淡妝差可拟。
主人胸中丘壑多,未築園林先有指。
孤山處士乃前身,主人與花同後死。
愧我寒瘦不如花,主人許我與花齒。
”孟際元《話别鄂跗草堂》詩:“羨君結構似山家,日日山堂看晚霞。
皓月當空宜有酒,幽蘭在谷不須花。
攜書倚樹忘身世,蹑屐尋僧問歲華。
愧我園亭長鎖鑰,(予家亦園亭。
)白頭草草又天涯。
”何則賢《過鄂跗草堂》詩:“幾度還鸱過草堂,荔陰槐蔭特清涼。
泉煎苦茗杯全綠,徑辟幽蘭草亦香。
攬勝兼能圖要隘,(郭子遊覽必記形勢)修書不厭雜丹黃。
(展卷皆丹黃斑駁。
)何須佳樹殊方覓,韡韡棣華壓衆芳。
”劉志璟《宿鄂跗草堂》詩:“小邑溪山屢馬蹄,白雲今又伴幽栖。
風吹灌木禽方落,草長苔階蝶翅低。
燈火靜中聞寤語,園林曲處見留題。
柴門野徑連烏石,領客同登省杖藜。
”林直《丁未冬移梅贈鄂跗草堂》詩:“數年相見東牆下,月夜清吟半為君。
移植烏園雖得地,卻憐詩思與平分。
”又《飲鄂跗草堂》詩:“為有探幽興,頻生物外心。
藤蘿随處密,桂柏隔牆陰。
山近雲依戶,庭空月在林。
往來稽阮輩,談笑日相尋。
”井窗子林熙《鄂跗草堂》詩:“磴古梅為主,園幽竹結鄰。
小詩酬佳節,杯茗對閑身。
時事看人變,生機應候新。
柴門山翠底,雞犬亦無塵。
”漱芳居士《鄂跗草堂》詩:“鳥啼庭院間,茶熟醉夢醒。
尋詩時獨行,踏破蒼苔徑。
”林瀍《鄂跗草堂獨宿》詩:“酒醒寒漏永,獨宿樹閑房。
燈燼蟲近戶,夢回月到床。
窮居秋易老,孤枕夜偏長。
起坐忽不适,愁心滿草堂。
”又《鄂跗草堂飲酒題壁》詩:“白日去何速,滄海屢欲更。
一醉成大夢,醒來如再生。
高堂置酒列賓客,吹竽擊築複鳴筝。
吳妃捧觞來勸醉,越女更把金樽傾。
凝眸獻靥獨眷注,為我年少冠群英,欲飲還辭辭不得,轉覺悽恻移我情。
我生常苦短,性命一何輕,感此窮達理,但醉無複醒。
及時不努力,白發空伶俜。
年年寒食一杯酒,長使夜台不分明。
天不能為我惜容顔,世又多陷害之機關。
死生無可悅心志,魂夢念之淚潸潸。
古人曠達豈輸我,每以富貴易安閑。
況我少年不得志,空山白日自往還。
伏枥悲鳴望道路,那能馳騁于其間。
何如消此杯中物,陶然一醉頹玉山。
入我腹者為我有,附于身者良非久。
令聞廣譽不可希,枌榆那能顧蒲柳。
文章問世何足異,伎倆欺人猶可醜。
俗眼豈辨玉和石,高情不放月與酒。
但取其樂莫畏死,我以此言告良友。
昔人豪飲不可數,傳者惟有白與伶。
千年一去長寂寞,令人對酒懷其名。
參商相出沒,寒暑兩變更。
我感前人後感我,前後代謝豈殊情。
早知至理無虛僞,胡為奔走勞其生。
萬錢買醉莫辭貧,人壽那得如彭铿。
窮冬白屋無人來,庭前一樹梅花開。
(園有老梅十樹。
)對之如何不酩酊,歲月将與花同摧。
老母憐我病,勸我勿貪杯。
山妻恒解意,得得藏舊醅。
天寒聚骨肉,歲晚複徘徊。
家室之間有樂地,一任門徑長蒿萊。
”又《鳥園閑詠》詩:“不覺柳條變,漸憐庭草生。
風前看去燕,雨後聽啼莺。
酒熟遊懷動,燈殘曉夢清。
芳菲幸未歇,試遂馬蹄輕。
晝永棋聲靜,重簾院落深。
桐高酣午夢,荔熟伴閑吟。
卷幔霞生壁,移床月照琴。
微風吹散暑,荷氣上衣襟。
閉戶疑風雨,下潛落葉平。
忽聞鴉雀噪,方喜夕陽晴。
雁過山容澹,魚潛水氣清。
菊花猶未老,籬畔日閑行。
爐火寒能到,盤裾坐冷齋。
朔風連雨重,暮雪得晴佳。
濁酒貧難卻,敝裘暖不乖。
尚憐城市熱,梅下足陶懷。
”又《烏園寒食》詩:“烏園冷節雨霏霏,十日閑愁掩竹扉。
壓架琴書披拂遍,到門裙屐往來稀。
殘杯飲罷庭花落,午夢回時燕子歸。
惟有春寒辭不得,山妻為補舊時衣。
”僧德明《題福州烏麓鄂跗草堂壁上》詩:“短發重栽苦未能,野山踏遍兩行滕。
梅邊詩句随人詠,尚有微名不是僧。
野寺荒山了此身,晨鐘暮鼓最欺人。
草堂茶果随時便,一縷分甘亦夙因。
”郭柏蒼《丁未築鄂跗草堂成》詩:“先與柴門十樹梅,雜花新竹恣栽培。
從今節序無虛擲,時對青山一舉杯。
”又《癸醜憶鄂跗草堂諸子》詩:“春事草堂幽,朝朝憶舊遊。
園花相映發,山鳥獨來休。
宿雨桐先洗,清明菊可抽。
行車已在野,詩酒莫深愁。
”又《癸醜鄂跗草堂》詩:“一舸到故鄉,殘春亦不妨。
雨扶病竹翠,風反落花香。
啼鳥窺人倦,窠蜂避竈忙。
江湖今莽莽,何處續黃粱。
”又《丙辰鄂跗草堂九詠蓮宅山移松》詩:“人生無百年,種松苦難大。
碌碌已白頭,停停正翠蓋。
何如老龍鱗,坐待發天籁。
屈爾山中姿,鑿我竹間地。
與柏相俯仰,各遂隆寒志。
不必念山中,野人爨蒼翠。
”《丁香樹下》詩:“二月名花素女妝,易開易落斷人腸。
風過葉底霏霏散,日上枝頭點點香。
永榭髻鬟何淡宕,一登盆盎便頹唐。
門前未結相思恨,珍重根株護草堂。
”《文杏合圍,園所昔有,秋老黃甚》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