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能清熱。
「台海采風圖」:荔枝,興化、漳浦産者為上。
台地率自海船攜來,一日夜可至,味香色猶不變。
孫元衡詩雲:『頗怪繁星谪軟塵,筠籠将出故鮮新。
味含仙意空南國,姿近天然是美人。
丹罽潛胎珠玓瓅,脂膚滿綻玉精神。
一時喚起狂奴興,萬事灰心渡海身』。
『不受鹽欺與蜜侵,騷人新摘自沈吟。
輕紅照肉白凝齒,芳氣襲魂寒沁心。
笑後左車生小愠(山谷題「楊妃病齒圖」:「多食側生,損其左車」),望中飛騎更相尋。
南楊麤醜北盧拙,回避頳珠出寶林』。
範浣浦詩雲:『绛羅衫子雪肌膚,一種香甜絕勝酥。
消渴液寒青玉髓,脫囊盤走水晶珠。
阿環風味差堪拟,盧橘芳名亦少殊。
飽啖拚教煙爨絕,不辭人喚作狂奴』。
『江家色綠宋家紅,曾識端明譜牒中。
到此得嘗過玉食(東坡荔枝詩:「玉食還莫數」),無勞想象判丹楓(錢牧齋詩:「吳侬難得到閩中,想象生風是捉風;脫略味香單說色,判他紅荔是丹楓」。
詩才漫說窮騷雅,興味猶應傲上公。
萬事灰心殊不惡(謂孫詩),隻愁海揚阻筠籠』。
「台灣志略」:番石榴,俗名莉子茇。
郊野遍生,花白頗香,實稍似榴。
雖非嘉品,台人亦食之。
味臭且澀,而番社則皆酷嘗焉。
「台灣志略」:番木爪,直上而無枝,高可二、三丈。
葉生枝杪;結實靠幹,墜于葉下。
或腌或蜜,皆可食。
樹木去皮腌食,更佳。
「赤嵌筆談」:木瓜樹幹亭亭,色青如銅。
每一枝一葉;葉似草麻,大者尺餘。
花白色,生杈桠間。
瓜凡五棱,無香味,居民用鹽漬以充蔬。
「諸羅縣志」:謂「毛詩」:「投我以木瓜」即此;殊非。
按:「果譜」:『木瓜一名楙,一名鐵腳梨。
樹叢,枝、葉俱如鐵腳海棠;葉光而厚。
春末花開,紅色微白。
實如小瓜,或似梨稍長;色黃如着粉,津潤不水者為木瓜』。
此地所産,與内地木瓜絕不類;豈可以稱為偶同,遂妄為引據乎。
「台海采風圖」:番姜,大本。
種自荷蘭。
開花白瓣;綠實尖長,熟時朱紅奪目。
中有子辛辣,番人帶殼啖之。
内地名番椒。
更有一種結實圓而微尖似柰,種出咬■〈口留〉吧;内地所無也。
「赤嵌筆談」:香橼,初夏即熟。
長似木瓜,上下微尖;拌蠟勻檀,較軟圓绉稍遜矣。
「稗海紀遊」:楊梅如豆,桃、李味澀,不足珍。
番石榴不種自生,臭不可耐,而味尤甚惡。
「府志」:六給谏「謝惠九頭柑」詩:『海壖殘臘試霜柑,纔挹清香興已酣。
采自千頭金顆重,攜來九瓣玉漿甘。
種傳瓯粵原無匹,宴飲華林舊賜三。
不是乘槎還行役,殊方佳味那能谙』! 莊副使「榕亭和韻」詩:『聽莺載酒美雙柑,歲暮分遺興倍酣。
紅出洞庭微帶澀,黃傳瓯粵尚輸甘。
橘中别種瓤餘九,海外嘗新歲已三。
怪底淮南移枳橘,羅浮真味可曾谙』? 沈文開「雜記」:番柑種自荷蘭;大于番橘,肉酸皮苦。
荷蘭人夏月飲水,必取此和鹽搗作酸漿入之。
多樹園中,樹與橘無異。
沈文開詩雲:『種出蠻方味作酸,熟來包燦小金丸;假如移向中原去,壓雪庭前亦可看』。
凡花之屬 梅、桂(邑所種者惟月桂,來自内地)、仙丹花(或謂之山丹)、美人蕉、交枝蓮(藤本。
花五瓣,白色;其莖互相萦繞。
午開、未謝)、兔絲(一名淩霄。
蔓生。
色鮮紅,朝開、暮謝)、蘭(自内地移來。
然皆蕙屬,非真蘭也)、樹蘭(樹高大。
有五葉、七葉二種)、雞爪蘭、鷹爪蘭(一名油蘭)、倒垂蘭、玉蘭(高華明媚,早春勝賞)、蓮花(花色或紅或白。
葉浮水上,翠厚而澤。
結子成房,與内地無異;但台無藕耳)、石榴(有百葉紅、白二種。
又有單葉結子者)、木槿(俗名水錦)、指甲花(「南方草木狀」雲:『樹高丈許,枝條柔弱。
葉如嫩榆,色白。
花細碎清香,搗其葉染指甲,同鳳仙)、山茶、洋茶(來自日本。
種類甚多)、紫荊(先花後葉,自下而上。
有朱、碧二種)、芙蓉(百葉而三醉者佳)、佛桑花(其單葉深紅者名照殿紅)、鳳仙花(一名金鳳。
有紅、白、碧等種)、老來嬌(一名雁來紅。
初生鮮色,至老色轉鮮紅可愛)、繡球花(蔓生。
施壁上,一簇數蕊;與内地異)、噴雪(「通志」:名潑雪)、鹿蔥(即金簪菜),月下香(葉似鹿蔥,花白。
夜開,有奇香;晝則斂,故名。
又名雪鴛鴦)、昙花、素馨(蔓生,。
花白而蕊小,清香異常。
又有黃色者,花小,而香亦稍遜)、夾竹桃(樹幹有節如竹、葉如桃,故名)、麗春花(種來自南國)、長春花(台人名為月花)、唐棣、葵花(又有蜀葵。
俗乎一丈紅)、莿桐(雲南稱為鹦哥花)、頳桐花(即龍船花。
又名百日紅)、班芝花(一作斑支)、水仙花、蓮花蕉(似蕉而小。
有紅、黃二種,四時不絕。
子堅黑,或作小念珠)、胭脂花(夏、秋開)、夜合(一名青裳,又名合歡)、貝多羅花(木本。
種自西洋)、玉樓春(即百葉黃栀。
花白色有香,而不結實)、玉芙蓉、海棠、紫薇(「舊志」樹無皮;爪其本,枝葉皆動。
「通志」曰「不耐癢花」是也』。
世人多以此為紫荊,誤矣)、薔薇、酴醾、金錢花(一名子午花,又名午時梅。
「比戶錄」雲:『來自毗戶沙圖』)、番蝴蝶(樹高盈丈。
花如蝶,有須,色中紅外黃;一莖可數十蕊。
四時常開,爛如簇錦)、金絲蝴蝶(花開黃瓣紅點,或展舒、或拳曲;有須似蝴蝶趁人之緻。
「華彜考」;謂之金莖花)、茉莉花(有百葉、單葉二種。
又有來自廣南者,名番茉莉;蕊大數倍)、月桃(又名虎子花)、含笑花、杜鵑(一名山踯躅)、莺爪花(初開時,青色不香;到晚時,轉黃色,香同菠蘿。
形似鷹爪)、七裡香(木本。
古雲芸香,俗名山柑)、瑞香、番瑞香(蔓生。
花微綠,一簇十餘蕊,香甚清遠。
夏月盛開。
一名夜來香)、雞冠花、錦竹(一名洛陽錦。
叢生,諸色俱備。
又有蕊旁如剪,名曰白剪絨)、鐵樹花、莿球花(土人謂之消息花。
又名牛角花)、菊花(紅、碧、黃、紫,種類不一。
有迎年菊,開與秋花無異;而更有萬壽菊,花黃似菊而耐久,自冬曆春鮮芳可愛)、千日紅(藤本。
紅莖,葉似金銀而末大且長。
花開深紅色,形若消息。
經久不凋)、蓼花(生水次;人家庭陰亦種之)、山栀子(花黃而香。
三、四月盛開。
花瓣六出)、桃花(又有名三月浪者,三月始開,更為可人。
其本皆自内地移植)、剪春羅(又名翠剪羅)、四英花(藤本。
春末開花。
瓣尖而白,味亦清馥)。
附錄 「台灣采風圖」:扶桑花一名佛桑。
「廣群芳譜」雲:『東海日出處有扶桑樹。
此花光豔照日,其葉如桑,因以比之;後訛為佛桑,乃木槿别種』。
又雲:『高四、五公尺,枝葉婆娑,葉深綠色,光而厚。
花有紅、黃、白三色;紅者尤貴,呼為朱槿』。
稽含「草木狀」雲:『扶桑花,深紅色,五出;大如蜀葵,重敷柔澤。
有蕊一條長如花,葉上綴金屑,日光所爍,疑若焰生。
一叢之上,日開數百朵。
朝開暮落,自五月始、至冬乃歇。
插樹即活』。
今台地有兩種,單葉者深紅,與「草木狀」所言同;其千葉者,所見有紅、黃二色,與「群芳譜」合。
範侍禦浣浦有二絕句雲:『祗是江鄉木槿花,千重照殿炫紅霞;生來不遇繁霜雪,秾豔經年向客誇』。
『桃腮杏臉襯朝霞,那信紅顔薄命嗟;兩樹新妝争睹勝,老夫無月不看花』。
「赤嵌集」:孫司馬元衡有「扶桑」詩雲:『燒空處處佛桑燃,寒暖花魂總放颠(四時常開)。
大海東頭當曉日,丹山腳下對晴煙。
眼明五月朱榴火,淚濺一春紅杜鵑。
粉白嫩黃相映發,遙情将向洛陽天』。
王漁洋先生雲:『餘使東澳,欲作佛桑詩而未果,祗得二句雲:『懷人二月小寒食,照眼一枝紅佛桑』。
見湘南詩,令我爽然自失』。
「台灣采風圖」:莿球花,本高數尺,有莿;土人植以為籬。
秋、冬閑,黃花如小鈴,細攢如絨。
每露氣晨流,芬香襲人。
結子如豆,有莢。
其葉秀整相次,根可染紅。
一名番蘇木。
「赤嵌集」:消息花,色黃,形如治耳器。
孫元衡「九日」詩雲:『黃菊難尋處士家,也無楓葉受霜華;海東秋思知多少,為問牆邊消息花』? 「諸羅志」:莿球花,身多莿,花黃色如菊而小。
台謂之消息花。
又名牛角花;以其莿相偶如牛角也。
「赤嵌集」:莿球花,千層大如菊。
孫元衡有詩雲:『名花聞道出南荒,親到南天聞妙香;弟是素馨兄是菊,淡煙如水月如霜』。
『隹人小立畫廊西,纨扇迎風手自攜。
雪瓤恐教蟬翼重,缦華應遣鳳頭低』。
『卻月盆中向晚芳,瑤台誰與散天香?殘魂清盡同禅寂,不覺瓊花在枕旁』。
「赤嵌筆談」:茉莉,最易栽植。
番茉莉較大,種自東埔寨來。
花徑寸,百餘瓣。
早晚街頭,有連十餘蕊簽成一枝、有連數十蕊為一串;買置林楊,殊有妙香。
「稗海紀遊」:番茉莉一花千瓣,望之似菊。
既放,可得三日觀,不似内地茉莉暮開、晨落;然香亦稍遜焉。
「稗海紀遊」:三友花,土稱番茉莉;又稱番栀子,或稱葉上花。
孫元衡有詩雲:『争迎春色耐秋寒,開向人間歲月寬。
嫩蕊淡煙籠木筆(蕊似木筆而小),細香清露滴金盤。
繡成翠葉為紋巧(葉有紋如繡),蒂并叢花當友看(一枝必三四朵,若相友雲)。
日日呼童階下掃,濃陰恰覆曲欄杆』。
「赤嵌集」:鐵樹花,狀如竹絲燈籠;廣張千瓣,瓣各一花。
孫元衡有詩雲:『黑入太陰根幹老,翠生鳳尾葉橫斜;紗籠瑣細玲珑雪,道是千花是一花』。
「赤嵌集」:午時梅,色紅,午開、子落。
孫元衡有詩雲:『葵葉梅英并可誇,枝枝绛雪受風斜;道人不許先天事,開落庭前子午花』。
「府舊志」:張司馬若霳「交枝蓮」詩:『産自污泥湼不缁,迎風承露号交枝;看他亦解相萦抱,底事依依在水湄』? 「赤集集」:金絲蝴蝶花,黃片紅點,拳曲多須,似蛱蝶趂人之緻。
孫元衡有詩雲:『流宕春光爛熳枝,翩翩似醉更疑癡,家家一樹錦蝴蝶,是夢是花人不知』。
「使槎錄一:昙花,一枝數十蕊,一蕊長六、七寸。
花六出,外紫、内白,頗似蓮香;亦有白色者。
摘置幾席間,經時略不損壞,花蕊仍然開放,是一異種。
葉叢生如帶,闊五寸許;傍生方筵着花,高五尺許,花色純紫。
法華寺有數本,僧家言是西方小種。
孫元衡有詩雲:『一叢優缽昙花好,移得西天小本來;日色煙光浮紫氣,淩空誰為築瑤台』? 「瀛壖百詠」:昙花,夏開。
張鹭洲詩雲:『采自猊床象座前,紫霞一片映青蓮;優昙不是人間種,色相應歸忉利天』。
「台海采風圖」:昙花,即優缽羅花。
草本。
種出西域。
有紫、白二種。
青葉叢生,或一年數花、或數年不花;懸莖包裹,狀若荷麻。
中攢十八朵,每一日開朵。
梵剎多植之,取十八羅漢之義也。
範浣浦侍禦有詩雲:『一莖數朵盡叢生,粉暈檀心畫不成。
靜态雪花堪比潔(其花六出),幽香蓮葉與同清(香似蓮。
已蠲秾豔消塵劫,應散諸天入梵聲。
傳是西方來小種,淨因我亦未忘情』。
「使槎錄」:番繡球,蔓生;葉厚可一錢。
花白色,底瓣似通草為之;心微紅而堅,明亮如礬。
孫元衡有「紅繡球」詩雲:『玲珑暖玉更施朱,錦繡成團綴幾株;绛雪即今零落盡,餘枝猶是小珊瑚』。
「台灣采風圖」:貝多羅花,木本。
種自西洋。
葉似枇杷,梵僧用以寫經。
枝皆三叉,花瓣六出,香似栀子。
台人但稱為番花,不知為貝多羅也。
範浣浦侍禦有詩雲:『已兼蝶粉與蜂黃,更裹依微紫绛囊(花外微紫,内色白,近心甚黃)。
葉似款冬棱較健(葉大而厚),花開盛夏氣微香。
一叢蓓蕾盈枝發,半卷婀娜小瓣長。
可是貝多真色相?閑書梵字午風涼』。
「瀛壖百詠」:張鹭洲「貝多羅花」詩雲:『奇英六出幹三叉,檐蔔香中嗅露華;曾識僧龛寫紅葉,而今始見貝多花」。
『使槎錄』:班支花,一作班枝;以枝上多苔文成鱗甲也。
較茶花尤大,色深黃;蓓蕾堅厚,結實如棉。
陳觀察子京雲:『即系木棉。
粵西花更大,色紅;為稍異耳』。
「台灣志略」:樹蘭,樹高大;花細碎如黍米,色黃。
一年數開。
種出暹羅者為暹蘭。
「使槎錄」:木蘭,花如粟,淡黃;芳似珠蘭。
本大者圍數尺,名樹蘭。
孫元衡有詩雲:『清芬殊絕世,不與衆芳同。
香溢珠蘭畹,黃先月桂叢。
交枝深照席,一夏兩溫風。
天意特相贈,憐餘大海東』。
「婆娑洋集」:台之草木,土人多以臆名之。
如梨子茇,檨子之屬,或無其解、或并無其字。
而士大夫之自中土至者,又率先存一索隐志怪之心,不深察物之情狀,雅意附會,真若琪樹之花可接而若木之枝可攀也。
餘閱「使槎錄」載:『木蘭花如粟,淡黃,芳似珠蘭,亦名樹蘭』。
考「群芳譜」:「木蘭一名木蓮,一名黃心,其香如蘭,其狀如蓮。
白氏「長慶集」雲:「木蘭身如青楊,有白紋,葉如桂而厚大,無脊。
花似辛夷,内白外紫」』。
則與「使槎錄」所雲「花如粟,淡黃」者迥異矣。
蓋樹蘭又一種。
餘所見者,花細碎如黍米,正與「使槎錄」同;而不得謂之木蘭也。
及「使槎錄」載貝多羅花雲:『大如酒杯,瓣皆左紐,白色;近蕊則黃』。
「采風圖」考雲:『花外微紫,内白,近心甚黃。
土人但稱為番花,不知為貝多羅也』。
考「拾遺記」:『貝多葉長一尺五、六寸,闊五寸;形如琵琶而厚大』。
「寰宇志」:『貝多結實如椰子』。
今所見番花,葉酷似琵琶;其長與闊皆不及「拾遺記」之半;且有花無實,其非貝多明甚。
而所雲花大如酒杯,則木蘭似之辛夷也;所雲外微紫内白,則木蘭之内白外紫也。
餘細察其幹有斑痕如眼,則木蘭之如青楊有白紋也;試截其枝中有黃暈,則木蘭之一名黃心也。
至葉如桂而厚大,則更無可疑矣。
然則樹蘭非木蘭也、番花非貝多也。
既真知其為木蘭矣,不可不紀之以歌:『詩人賦物善言理,不似庭前格竹子;當知多識即是學,廢目任耳非為美。
我來蓬瀛大海東,探奇直欲窮蒼穹;周诹詢度百不厭,肯教過眼煙雲空?采輯「郡志」二十卷,遺書掇拾行将遍;猶慚臆斷恐失真,訂誤考疑敢雲倦!貝多羅花詩已訛,琵琶形似終如何?就中無實難僞托,佛經欲寫空槎那。
因閱「長慶」忽頓悟,辛夷恍與木蘭遇。
内白外紫狀如蓮,點點青楊蟲食蠹。
昔人幾度上芳舟,不識征帆逐遠遊。
今日模糊纔認得,新翻樂府卻風流(詞有「木蘭花慢」)』。
「台灣志略」:雞爪蘭,亦名賽蘭,如金粟。
開于夏、秋之間。
王敬美曰:『賽蘭蔓生、樹蘭木本,其香皆與蘭同』。
「使槎錄」:鷹爪蘭,一名油蘭花。
似蘭無心,香味滞膩,嗅之令人作惡。
結子如棗,一叢二十餘枚,攢簇如桃,名鷹爪桃。
「台海采風圖」:鷹爪蘭,蔓生。
葉似桂花;瓣或五、六、八、九不等,有兩層,以下承補上之缺處。
香味甚濃郁。
子如青果,數十枚相疊相比。
成圃入土種之,暹久始發芽。
折其枝插地,亦可活。
「台海采風圖」:水仙花,歲底盛開。
一本五、六莖,一莖可十餘蕊,鮮芳絕論。
廣東市上标寫「台灣水仙花頭」,其實非台産也,皆海船自漳州及蘇州轉售者。
蘇州種,不及漳州肥大。
範浣浦有詩雲:『霓裳翠袖剪吳绫,煙霧輕籠弱不勝。
綽有風神淩海峤,憐他冷豔斵春水。
銀盤皎潔還疑雪,金醆嬌娆好試燈。
拟與梅花同配食,水仙王殿最相應』。
「府舊志」:六給練居魯「水仙花」詩:『淩波仙子世同稱,瓊島芳姿未敢憑。
香與春風相應接,神将秋水共清澄。
玻璃案上金千點,玳瑁筵前玉幾層!不許纖塵侵皓素,檀心夜月一壺冰』。
「台海采風圖」:美人蕉,花紅、黃二種;紅者尤鮮芳可愛,四時不絕。
有高丈餘者。
子堅黑,或作小念珠。
孫元衡有「黃美人蕉」詩雲:『美人名自香山贈,珍重叢生琥珀芽;纔省漢家宮樣好,淡煙斜月見新花』。
「台海采風圖」:蕉有芭蕉、金蕉。
芭蕉不結子。
金蕉花如蓮,色紫不鮮;每花結子一梳,名蕉果。
「赤嵌集」:月下香,葉似鹿蔥。
其花白,夜有奇香;晝則斂。
孫元衡有詩雲:『夜引清芬暗裡來,素花隐約傍莓苔;貪迎月露飄香滿,更領蟾蜍死魄開』。
「赤嵌集」:迎年菊,與秋花無異。
惟紫色一種,開曆冬、春,故曰迎年。
孫元衡有詩雲:『寒花老圃結綢缪,翠扇金莖紫焰浮:酒借朱萸迎柏葉,詩将秋思赴春愁』。
「瀛壖百詠」:張鹭洲侍禦有詩雲:『少寒多燠不霜天,木葉長青花久妍;真個四時皆是夏,荷花過臘菊迎年』。
「赤嵌筆談」:台地少寒多燠,花開無節;惟菊至冬乃盛,開至二月。
蘇子瞻在海南,以十一月之望與客泛菊,作重九會;有雲:『嶺南地暖,百卉造作無時,而菊獨後開。
考其理,菊性介烈,不與百卉并盛衰也』。
「婆娑洋集」:範浣浦有「元旦後四日,莊副使齋頭見菊花」詩雲:『迎年何事更争新?怪底真成海外春。
花曆三時如熱客,蓂開五落俨浮塵。
幽姿豈必誇顔色,豔景難教信隐淪。
輸與寒梅仍應候,孤芳不肯早呈身』。
「廣群芳譜」:莿桐,葉如梧桐。
其花附幹而生,側敷如掌,形若金鳳。
枝幹有莿,花色深紅。
稽含「草木狀」雲:『九真有莿桐,布葉繁密。
三月開花,赤色照映。
三、五房凋,則三、五房複發』。
陳翥「桐譜」雲:莿桐生山谷中,文理細緊,而性喜折裂。
體有巨莿如欓樹,其實如楓』。
「台海采風圖」:土人相傳:辛醜之變,莿桐無一着花。
「廣群芳譜」:頳桐,身青,葉圓大而長,高三、四尺,便有花;成朵而繁,紅色如火,為夏秋榮觀。
「南方草木狀」:頳桐,自初夏生至秋,蓋草也。
葉如桐,其花連枝,萼皆深紅色,俗呼貞桐花。
「台海采風圖」:頳桐,本高不盈丈。
葉似桐花,紅如火,一穗數十朵;五月開最盛。
土人于競渡時,必采數枝供瓶案;故俗又名龍船花。
開至九月方止。
結子色藍,子老而花瓣尚未凋。
「府舊志」:六給練居魯有「頳桐花」詩:『枝柔葉厚碧痕濃,色豔還看花發重。
朱萼臨風迷紫蝶,丹須和露抱黃蜂。
剪殘紅錦枝頭見,敲碎瑚珊月下逢。
好是年年誇競渡,鮮妍如火映魚龍』。
「台灣志略」:含笑花,五瓣,淡黃色。
鷹爪花,青色,形如鷹爪;與含笑花俱香同菠蘿。
「台海采風圖」:仙丹花,色紅;一朵包百蕊,似繡球花,無香。
自四月開,至八月爛熳如霞彩。
種自粵東潮州之仙丹山;世傳昔有黃氏女經過,遺落鬓插紅瓣,後滿山皆發此花,故名。
「台灣志略」:獻歲菊,立春始開;其性尤殊凡菊。
「台灣采風圖」:七裡香,木本。
一名山柑花。
叢生如柑,葉似珠蘭。
花五瓣色白,香氣濃郁可越數十武。
六月結實大如豆,末尖先綠而後紅,一枝排比數十如排珠。
能辟煙瘴;所種之地蠅蚋不生。
台産也。
「府舊志」:六給練居魯「七裡香」詩:『雪魄水姿淡淡妝,送春時節弄芬芳。
着花仍止三回笑,惹袖猶餘半日香。
竟使青蠅垂翅避,不教昏瘴逐風狂。
靈均莫漫悲蘭,正色宜令幽谷藏』。
「婆娑洋集」:範浣浦有「七裡香詩」:『翠蓋團團密葉藏,繁花如雪殢幽芳。
分明天上三珠樹,散作人間七裡香。
丹桂婆娑猶入俗,繡球攢簇太郎當。
何如瓊島嫣然秀,采掇還傳辟瘴方』。
「婆娑洋集」:考「廣群芳譜」:『山礬一名玚花,一名春桂,一名七裡香』。
按「高齋詩話」雲:唐人題「唐昌觀玉蕊花」詩雲:『一樹珑松玉刻成,飄廊點地色輕輕』。
今玚花,即玉蕊花也。
「春明退朝錄」雲:『瓊花一名玉蕊,蔡寬夫詩話雲:「玉蕊,即楊州後土祠瓊花』。
由三家之言推之,似山礬即瓊花矣。
故鄭興裔有「瓊花辨」、周必大有「玉蕊辨證」,幾若聚訟。
即七裡香之果為山礬,亦微與「木草」異。
要之,皆不必有意牽合也。
因宴花下,為賦六絕句『唐昌玉蕊無蹤迹,後土瓊花再難見;官閣獨餘春桂影,婆娑長得月中看』。
小葉荼蘼一丈餘,花開五出襲瓊琚;生憐青瑣無消息,難覓吹箫紫鳳車』。
『瑤台原不在人間,素豔何來綠玉鬟?長見蕊珠宮裡雪,口緣地迎補陀山』。
『聚仙也合依稀似,玉質秾香總不同。
欲向通明上封事,彈文先斥妒花風』。
『幸留七裡香名在,認取山礬為寫真;寄語世人休聚訟,冰姿原不藉前塵』。
『瀛壖合是洞仙家,宴賞貪看玉樹花;賦罷新詩消受得,春風何處七香車』? 沈文開「雜記」:素馨,台産;藤與花、葉頗相似,多在各社竹叢中或樹下陰密處。
藤蔓竹木,花潔白如雪;二、三月間開,香氣清幽飛越,色不變黃。
四月而歇,不似廣、閩所植每月常開也。
「諸羅縣志」:月桃,葉似蓮蕉。
花黃白色,倒垂,香而濁;一莖可數十蕊。
台産,五月始開。
端午日取其葉以為角黍,摘花插小兒髻上,又名虎子花。
「瀛壖百詠」:蓮蕉花出蕉心,狀如荷,鮮芳可愛,經月不謝。
張鹭洲詩雲:『亭亭清影綠天居,扇暑招涼好讀書。
怪底彈文出修竹,美人顔色勝芙蕖』。
「台海采風圖」:蓮蕉似美人蕉,而花之大數倍,絕如蓮。
其花從葉中抽出,無莖。
花之杪微綠,似葉雲。
粵中有之。
範浣浦有二絕句雲:『奇花多變态,顔色紅于火;風物類海南,不似莺花妥』。
『已長葉中花,更生花上葉;我欲剝蕉
「台海采風圖」:荔枝,興化、漳浦産者為上。
台地率自海船攜來,一日夜可至,味香色猶不變。
孫元衡詩雲:『頗怪繁星谪軟塵,筠籠将出故鮮新。
味含仙意空南國,姿近天然是美人。
丹罽潛胎珠玓瓅,脂膚滿綻玉精神。
一時喚起狂奴興,萬事灰心渡海身』。
『不受鹽欺與蜜侵,騷人新摘自沈吟。
輕紅照肉白凝齒,芳氣襲魂寒沁心。
笑後左車生小愠(山谷題「楊妃病齒圖」:「多食側生,損其左車」),望中飛騎更相尋。
南楊麤醜北盧拙,回避頳珠出寶林』。
範浣浦詩雲:『绛羅衫子雪肌膚,一種香甜絕勝酥。
消渴液寒青玉髓,脫囊盤走水晶珠。
阿環風味差堪拟,盧橘芳名亦少殊。
飽啖拚教煙爨絕,不辭人喚作狂奴』。
『江家色綠宋家紅,曾識端明譜牒中。
到此得嘗過玉食(東坡荔枝詩:「玉食還莫數」),無勞想象判丹楓(錢牧齋詩:「吳侬難得到閩中,想象生風是捉風;脫略味香單說色,判他紅荔是丹楓」。
詩才漫說窮騷雅,興味猶應傲上公。
萬事灰心殊不惡(謂孫詩),隻愁海揚阻筠籠』。
「台灣志略」:番石榴,俗名莉子茇。
郊野遍生,花白頗香,實稍似榴。
雖非嘉品,台人亦食之。
味臭且澀,而番社則皆酷嘗焉。
「台灣志略」:番木爪,直上而無枝,高可二、三丈。
葉生枝杪;結實靠幹,墜于葉下。
或腌或蜜,皆可食。
樹木去皮腌食,更佳。
「赤嵌筆談」:木瓜樹幹亭亭,色青如銅。
每一枝一葉;葉似草麻,大者尺餘。
花白色,生杈桠間。
瓜凡五棱,無香味,居民用鹽漬以充蔬。
「諸羅縣志」:謂「毛詩」:「投我以木瓜」即此;殊非。
按:「果譜」:『木瓜一名楙,一名鐵腳梨。
樹叢,枝、葉俱如鐵腳海棠;葉光而厚。
春末花開,紅色微白。
實如小瓜,或似梨稍長;色黃如着粉,津潤不水者為木瓜』。
此地所産,與内地木瓜絕不類;豈可以稱為偶同,遂妄為引據乎。
「台海采風圖」:番姜,大本。
種自荷蘭。
開花白瓣;綠實尖長,熟時朱紅奪目。
中有子辛辣,番人帶殼啖之。
内地名番椒。
更有一種結實圓而微尖似柰,種出咬■〈口留〉吧;内地所無也。
「赤嵌筆談」:香橼,初夏即熟。
長似木瓜,上下微尖;拌蠟勻檀,較軟圓绉稍遜矣。
「稗海紀遊」:楊梅如豆,桃、李味澀,不足珍。
番石榴不種自生,臭不可耐,而味尤甚惡。
「府志」:六給谏「謝惠九頭柑」詩:『海壖殘臘試霜柑,纔挹清香興已酣。
采自千頭金顆重,攜來九瓣玉漿甘。
種傳瓯粵原無匹,宴飲華林舊賜三。
不是乘槎還行役,殊方佳味那能谙』! 莊副使「榕亭和韻」詩:『聽莺載酒美雙柑,歲暮分遺興倍酣。
紅出洞庭微帶澀,黃傳瓯粵尚輸甘。
橘中别種瓤餘九,海外嘗新歲已三。
怪底淮南移枳橘,羅浮真味可曾谙』? 沈文開「雜記」:番柑種自荷蘭;大于番橘,肉酸皮苦。
荷蘭人夏月飲水,必取此和鹽搗作酸漿入之。
多樹園中,樹與橘無異。
沈文開詩雲:『種出蠻方味作酸,熟來包燦小金丸;假如移向中原去,壓雪庭前亦可看』。
凡花之屬 梅、桂(邑所種者惟月桂,來自内地)、仙丹花(或謂之山丹)、美人蕉、交枝蓮(藤本。
花五瓣,白色;其莖互相萦繞。
午開、未謝)、兔絲(一名淩霄。
蔓生。
色鮮紅,朝開、暮謝)、蘭(自内地移來。
然皆蕙屬,非真蘭也)、樹蘭(樹高大。
有五葉、七葉二種)、雞爪蘭、鷹爪蘭(一名油蘭)、倒垂蘭、玉蘭(高華明媚,早春勝賞)、蓮花(花色或紅或白。
葉浮水上,翠厚而澤。
結子成房,與内地無異;但台無藕耳)、石榴(有百葉紅、白二種。
又有單葉結子者)、木槿(俗名水錦)、指甲花(「南方草木狀」雲:『樹高丈許,枝條柔弱。
葉如嫩榆,色白。
花細碎清香,搗其葉染指甲,同鳳仙)、山茶、洋茶(來自日本。
種類甚多)、紫荊(先花後葉,自下而上。
有朱、碧二種)、芙蓉(百葉而三醉者佳)、佛桑花(其單葉深紅者名照殿紅)、鳳仙花(一名金鳳。
有紅、白、碧等種)、老來嬌(一名雁來紅。
初生鮮色,至老色轉鮮紅可愛)、繡球花(蔓生。
施壁上,一簇數蕊;與内地異)、噴雪(「通志」:名潑雪)、鹿蔥(即金簪菜),月下香(葉似鹿蔥,花白。
夜開,有奇香;晝則斂,故名。
又名雪鴛鴦)、昙花、素馨(蔓生,。
花白而蕊小,清香異常。
又有黃色者,花小,而香亦稍遜)、夾竹桃(樹幹有節如竹、葉如桃,故名)、麗春花(種來自南國)、長春花(台人名為月花)、唐棣、葵花(又有蜀葵。
俗乎一丈紅)、莿桐(雲南稱為鹦哥花)、頳桐花(即龍船花。
又名百日紅)、班芝花(一作斑支)、水仙花、蓮花蕉(似蕉而小。
有紅、黃二種,四時不絕。
子堅黑,或作小念珠)、胭脂花(夏、秋開)、夜合(一名青裳,又名合歡)、貝多羅花(木本。
種自西洋)、玉樓春(即百葉黃栀。
花白色有香,而不結實)、玉芙蓉、海棠、紫薇(「舊志」樹無皮;爪其本,枝葉皆動。
「通志」曰「不耐癢花」是也』。
世人多以此為紫荊,誤矣)、薔薇、酴醾、金錢花(一名子午花,又名午時梅。
「比戶錄」雲:『來自毗戶沙圖』)、番蝴蝶(樹高盈丈。
花如蝶,有須,色中紅外黃;一莖可數十蕊。
四時常開,爛如簇錦)、金絲蝴蝶(花開黃瓣紅點,或展舒、或拳曲;有須似蝴蝶趁人之緻。
「華彜考」;謂之金莖花)、茉莉花(有百葉、單葉二種。
又有來自廣南者,名番茉莉;蕊大數倍)、月桃(又名虎子花)、含笑花、杜鵑(一名山踯躅)、莺爪花(初開時,青色不香;到晚時,轉黃色,香同菠蘿。
形似鷹爪)、七裡香(木本。
古雲芸香,俗名山柑)、瑞香、番瑞香(蔓生。
花微綠,一簇十餘蕊,香甚清遠。
夏月盛開。
一名夜來香)、雞冠花、錦竹(一名洛陽錦。
叢生,諸色俱備。
又有蕊旁如剪,名曰白剪絨)、鐵樹花、莿球花(土人謂之消息花。
又名牛角花)、菊花(紅、碧、黃、紫,種類不一。
有迎年菊,開與秋花無異;而更有萬壽菊,花黃似菊而耐久,自冬曆春鮮芳可愛)、千日紅(藤本。
紅莖,葉似金銀而末大且長。
花開深紅色,形若消息。
經久不凋)、蓼花(生水次;人家庭陰亦種之)、山栀子(花黃而香。
三、四月盛開。
花瓣六出)、桃花(又有名三月浪者,三月始開,更為可人。
其本皆自内地移植)、剪春羅(又名翠剪羅)、四英花(藤本。
春末開花。
瓣尖而白,味亦清馥)。
附錄 「台灣采風圖」:扶桑花一名佛桑。
「廣群芳譜」雲:『東海日出處有扶桑樹。
此花光豔照日,其葉如桑,因以比之;後訛為佛桑,乃木槿别種』。
又雲:『高四、五公尺,枝葉婆娑,葉深綠色,光而厚。
花有紅、黃、白三色;紅者尤貴,呼為朱槿』。
稽含「草木狀」雲:『扶桑花,深紅色,五出;大如蜀葵,重敷柔澤。
有蕊一條長如花,葉上綴金屑,日光所爍,疑若焰生。
一叢之上,日開數百朵。
朝開暮落,自五月始、至冬乃歇。
插樹即活』。
今台地有兩種,單葉者深紅,與「草木狀」所言同;其千葉者,所見有紅、黃二色,與「群芳譜」合。
範侍禦浣浦有二絕句雲:『祗是江鄉木槿花,千重照殿炫紅霞;生來不遇繁霜雪,秾豔經年向客誇』。
『桃腮杏臉襯朝霞,那信紅顔薄命嗟;兩樹新妝争睹勝,老夫無月不看花』。
「赤嵌集」:孫司馬元衡有「扶桑」詩雲:『燒空處處佛桑燃,寒暖花魂總放颠(四時常開)。
大海東頭當曉日,丹山腳下對晴煙。
眼明五月朱榴火,淚濺一春紅杜鵑。
粉白嫩黃相映發,遙情将向洛陽天』。
王漁洋先生雲:『餘使東澳,欲作佛桑詩而未果,祗得二句雲:『懷人二月小寒食,照眼一枝紅佛桑』。
見湘南詩,令我爽然自失』。
「台灣采風圖」:莿球花,本高數尺,有莿;土人植以為籬。
秋、冬閑,黃花如小鈴,細攢如絨。
每露氣晨流,芬香襲人。
結子如豆,有莢。
其葉秀整相次,根可染紅。
一名番蘇木。
「赤嵌集」:消息花,色黃,形如治耳器。
孫元衡「九日」詩雲:『黃菊難尋處士家,也無楓葉受霜華;海東秋思知多少,為問牆邊消息花』? 「諸羅志」:莿球花,身多莿,花黃色如菊而小。
台謂之消息花。
又名牛角花;以其莿相偶如牛角也。
「赤嵌集」:莿球花,千層大如菊。
孫元衡有詩雲:『名花聞道出南荒,親到南天聞妙香;弟是素馨兄是菊,淡煙如水月如霜』。
『隹人小立畫廊西,纨扇迎風手自攜。
雪瓤恐教蟬翼重,缦華應遣鳳頭低』。
『卻月盆中向晚芳,瑤台誰與散天香?殘魂清盡同禅寂,不覺瓊花在枕旁』。
「赤嵌筆談」:茉莉,最易栽植。
番茉莉較大,種自東埔寨來。
花徑寸,百餘瓣。
早晚街頭,有連十餘蕊簽成一枝、有連數十蕊為一串;買置林楊,殊有妙香。
「稗海紀遊」:番茉莉一花千瓣,望之似菊。
既放,可得三日觀,不似内地茉莉暮開、晨落;然香亦稍遜焉。
「稗海紀遊」:三友花,土稱番茉莉;又稱番栀子,或稱葉上花。
孫元衡有詩雲:『争迎春色耐秋寒,開向人間歲月寬。
嫩蕊淡煙籠木筆(蕊似木筆而小),細香清露滴金盤。
繡成翠葉為紋巧(葉有紋如繡),蒂并叢花當友看(一枝必三四朵,若相友雲)。
日日呼童階下掃,濃陰恰覆曲欄杆』。
「赤嵌集」:鐵樹花,狀如竹絲燈籠;廣張千瓣,瓣各一花。
孫元衡有詩雲:『黑入太陰根幹老,翠生鳳尾葉橫斜;紗籠瑣細玲珑雪,道是千花是一花』。
「赤嵌集」:午時梅,色紅,午開、子落。
孫元衡有詩雲:『葵葉梅英并可誇,枝枝绛雪受風斜;道人不許先天事,開落庭前子午花』。
「府舊志」:張司馬若霳「交枝蓮」詩:『産自污泥湼不缁,迎風承露号交枝;看他亦解相萦抱,底事依依在水湄』? 「赤集集」:金絲蝴蝶花,黃片紅點,拳曲多須,似蛱蝶趂人之緻。
孫元衡有詩雲:『流宕春光爛熳枝,翩翩似醉更疑癡,家家一樹錦蝴蝶,是夢是花人不知』。
「使槎錄一:昙花,一枝數十蕊,一蕊長六、七寸。
花六出,外紫、内白,頗似蓮香;亦有白色者。
摘置幾席間,經時略不損壞,花蕊仍然開放,是一異種。
葉叢生如帶,闊五寸許;傍生方筵着花,高五尺許,花色純紫。
法華寺有數本,僧家言是西方小種。
孫元衡有詩雲:『一叢優缽昙花好,移得西天小本來;日色煙光浮紫氣,淩空誰為築瑤台』? 「瀛壖百詠」:昙花,夏開。
張鹭洲詩雲:『采自猊床象座前,紫霞一片映青蓮;優昙不是人間種,色相應歸忉利天』。
「台海采風圖」:昙花,即優缽羅花。
草本。
種出西域。
有紫、白二種。
青葉叢生,或一年數花、或數年不花;懸莖包裹,狀若荷麻。
中攢十八朵,每一日開朵。
梵剎多植之,取十八羅漢之義也。
範浣浦侍禦有詩雲:『一莖數朵盡叢生,粉暈檀心畫不成。
靜态雪花堪比潔(其花六出),幽香蓮葉與同清(香似蓮。
已蠲秾豔消塵劫,應散諸天入梵聲。
傳是西方來小種,淨因我亦未忘情』。
「使槎錄」:番繡球,蔓生;葉厚可一錢。
花白色,底瓣似通草為之;心微紅而堅,明亮如礬。
孫元衡有「紅繡球」詩雲:『玲珑暖玉更施朱,錦繡成團綴幾株;绛雪即今零落盡,餘枝猶是小珊瑚』。
「台灣采風圖」:貝多羅花,木本。
種自西洋。
葉似枇杷,梵僧用以寫經。
枝皆三叉,花瓣六出,香似栀子。
台人但稱為番花,不知為貝多羅也。
範浣浦侍禦有詩雲:『已兼蝶粉與蜂黃,更裹依微紫绛囊(花外微紫,内色白,近心甚黃)。
葉似款冬棱較健(葉大而厚),花開盛夏氣微香。
一叢蓓蕾盈枝發,半卷婀娜小瓣長。
可是貝多真色相?閑書梵字午風涼』。
「瀛壖百詠」:張鹭洲「貝多羅花」詩雲:『奇英六出幹三叉,檐蔔香中嗅露華;曾識僧龛寫紅葉,而今始見貝多花」。
『使槎錄』:班支花,一作班枝;以枝上多苔文成鱗甲也。
較茶花尤大,色深黃;蓓蕾堅厚,結實如棉。
陳觀察子京雲:『即系木棉。
粵西花更大,色紅;為稍異耳』。
「台灣志略」:樹蘭,樹高大;花細碎如黍米,色黃。
一年數開。
種出暹羅者為暹蘭。
「使槎錄」:木蘭,花如粟,淡黃;芳似珠蘭。
本大者圍數尺,名樹蘭。
孫元衡有詩雲:『清芬殊絕世,不與衆芳同。
香溢珠蘭畹,黃先月桂叢。
交枝深照席,一夏兩溫風。
天意特相贈,憐餘大海東』。
「婆娑洋集」:台之草木,土人多以臆名之。
如梨子茇,檨子之屬,或無其解、或并無其字。
而士大夫之自中土至者,又率先存一索隐志怪之心,不深察物之情狀,雅意附會,真若琪樹之花可接而若木之枝可攀也。
餘閱「使槎錄」載:『木蘭花如粟,淡黃,芳似珠蘭,亦名樹蘭』。
考「群芳譜」:「木蘭一名木蓮,一名黃心,其香如蘭,其狀如蓮。
白氏「長慶集」雲:「木蘭身如青楊,有白紋,葉如桂而厚大,無脊。
花似辛夷,内白外紫」』。
則與「使槎錄」所雲「花如粟,淡黃」者迥異矣。
蓋樹蘭又一種。
餘所見者,花細碎如黍米,正與「使槎錄」同;而不得謂之木蘭也。
及「使槎錄」載貝多羅花雲:『大如酒杯,瓣皆左紐,白色;近蕊則黃』。
「采風圖」考雲:『花外微紫,内白,近心甚黃。
土人但稱為番花,不知為貝多羅也』。
考「拾遺記」:『貝多葉長一尺五、六寸,闊五寸;形如琵琶而厚大』。
「寰宇志」:『貝多結實如椰子』。
今所見番花,葉酷似琵琶;其長與闊皆不及「拾遺記」之半;且有花無實,其非貝多明甚。
而所雲花大如酒杯,則木蘭似之辛夷也;所雲外微紫内白,則木蘭之内白外紫也。
餘細察其幹有斑痕如眼,則木蘭之如青楊有白紋也;試截其枝中有黃暈,則木蘭之一名黃心也。
至葉如桂而厚大,則更無可疑矣。
然則樹蘭非木蘭也、番花非貝多也。
既真知其為木蘭矣,不可不紀之以歌:『詩人賦物善言理,不似庭前格竹子;當知多識即是學,廢目任耳非為美。
我來蓬瀛大海東,探奇直欲窮蒼穹;周诹詢度百不厭,肯教過眼煙雲空?采輯「郡志」二十卷,遺書掇拾行将遍;猶慚臆斷恐失真,訂誤考疑敢雲倦!貝多羅花詩已訛,琵琶形似終如何?就中無實難僞托,佛經欲寫空槎那。
因閱「長慶」忽頓悟,辛夷恍與木蘭遇。
内白外紫狀如蓮,點點青楊蟲食蠹。
昔人幾度上芳舟,不識征帆逐遠遊。
今日模糊纔認得,新翻樂府卻風流(詞有「木蘭花慢」)』。
「台灣志略」:雞爪蘭,亦名賽蘭,如金粟。
開于夏、秋之間。
王敬美曰:『賽蘭蔓生、樹蘭木本,其香皆與蘭同』。
「使槎錄」:鷹爪蘭,一名油蘭花。
似蘭無心,香味滞膩,嗅之令人作惡。
結子如棗,一叢二十餘枚,攢簇如桃,名鷹爪桃。
「台海采風圖」:鷹爪蘭,蔓生。
葉似桂花;瓣或五、六、八、九不等,有兩層,以下承補上之缺處。
香味甚濃郁。
子如青果,數十枚相疊相比。
成圃入土種之,暹久始發芽。
折其枝插地,亦可活。
「台海采風圖」:水仙花,歲底盛開。
一本五、六莖,一莖可十餘蕊,鮮芳絕論。
廣東市上标寫「台灣水仙花頭」,其實非台産也,皆海船自漳州及蘇州轉售者。
蘇州種,不及漳州肥大。
範浣浦有詩雲:『霓裳翠袖剪吳绫,煙霧輕籠弱不勝。
綽有風神淩海峤,憐他冷豔斵春水。
銀盤皎潔還疑雪,金醆嬌娆好試燈。
拟與梅花同配食,水仙王殿最相應』。
「府舊志」:六給練居魯「水仙花」詩:『淩波仙子世同稱,瓊島芳姿未敢憑。
香與春風相應接,神将秋水共清澄。
玻璃案上金千點,玳瑁筵前玉幾層!不許纖塵侵皓素,檀心夜月一壺冰』。
「台海采風圖」:美人蕉,花紅、黃二種;紅者尤鮮芳可愛,四時不絕。
有高丈餘者。
子堅黑,或作小念珠。
孫元衡有「黃美人蕉」詩雲:『美人名自香山贈,珍重叢生琥珀芽;纔省漢家宮樣好,淡煙斜月見新花』。
「台海采風圖」:蕉有芭蕉、金蕉。
芭蕉不結子。
金蕉花如蓮,色紫不鮮;每花結子一梳,名蕉果。
「赤嵌集」:月下香,葉似鹿蔥。
其花白,夜有奇香;晝則斂。
孫元衡有詩雲:『夜引清芬暗裡來,素花隐約傍莓苔;貪迎月露飄香滿,更領蟾蜍死魄開』。
「赤嵌集」:迎年菊,與秋花無異。
惟紫色一種,開曆冬、春,故曰迎年。
孫元衡有詩雲:『寒花老圃結綢缪,翠扇金莖紫焰浮:酒借朱萸迎柏葉,詩将秋思赴春愁』。
「瀛壖百詠」:張鹭洲侍禦有詩雲:『少寒多燠不霜天,木葉長青花久妍;真個四時皆是夏,荷花過臘菊迎年』。
「赤嵌筆談」:台地少寒多燠,花開無節;惟菊至冬乃盛,開至二月。
蘇子瞻在海南,以十一月之望與客泛菊,作重九會;有雲:『嶺南地暖,百卉造作無時,而菊獨後開。
考其理,菊性介烈,不與百卉并盛衰也』。
「婆娑洋集」:範浣浦有「元旦後四日,莊副使齋頭見菊花」詩雲:『迎年何事更争新?怪底真成海外春。
花曆三時如熱客,蓂開五落俨浮塵。
幽姿豈必誇顔色,豔景難教信隐淪。
輸與寒梅仍應候,孤芳不肯早呈身』。
「廣群芳譜」:莿桐,葉如梧桐。
其花附幹而生,側敷如掌,形若金鳳。
枝幹有莿,花色深紅。
稽含「草木狀」雲:『九真有莿桐,布葉繁密。
三月開花,赤色照映。
三、五房凋,則三、五房複發』。
陳翥「桐譜」雲:莿桐生山谷中,文理細緊,而性喜折裂。
體有巨莿如欓樹,其實如楓』。
「台海采風圖」:土人相傳:辛醜之變,莿桐無一着花。
「廣群芳譜」:頳桐,身青,葉圓大而長,高三、四尺,便有花;成朵而繁,紅色如火,為夏秋榮觀。
「南方草木狀」:頳桐,自初夏生至秋,蓋草也。
葉如桐,其花連枝,萼皆深紅色,俗呼貞桐花。
「台海采風圖」:頳桐,本高不盈丈。
葉似桐花,紅如火,一穗數十朵;五月開最盛。
土人于競渡時,必采數枝供瓶案;故俗又名龍船花。
開至九月方止。
結子色藍,子老而花瓣尚未凋。
「府舊志」:六給練居魯有「頳桐花」詩:『枝柔葉厚碧痕濃,色豔還看花發重。
朱萼臨風迷紫蝶,丹須和露抱黃蜂。
剪殘紅錦枝頭見,敲碎瑚珊月下逢。
好是年年誇競渡,鮮妍如火映魚龍』。
「台灣志略」:含笑花,五瓣,淡黃色。
鷹爪花,青色,形如鷹爪;與含笑花俱香同菠蘿。
「台海采風圖」:仙丹花,色紅;一朵包百蕊,似繡球花,無香。
自四月開,至八月爛熳如霞彩。
種自粵東潮州之仙丹山;世傳昔有黃氏女經過,遺落鬓插紅瓣,後滿山皆發此花,故名。
「台灣志略」:獻歲菊,立春始開;其性尤殊凡菊。
「台灣采風圖」:七裡香,木本。
一名山柑花。
叢生如柑,葉似珠蘭。
花五瓣色白,香氣濃郁可越數十武。
六月結實大如豆,末尖先綠而後紅,一枝排比數十如排珠。
能辟煙瘴;所種之地蠅蚋不生。
台産也。
「府舊志」:六給練居魯「七裡香」詩:『雪魄水姿淡淡妝,送春時節弄芬芳。
着花仍止三回笑,惹袖猶餘半日香。
竟使青蠅垂翅避,不教昏瘴逐風狂。
靈均莫漫悲蘭,正色宜令幽谷藏』。
「婆娑洋集」:範浣浦有「七裡香詩」:『翠蓋團團密葉藏,繁花如雪殢幽芳。
分明天上三珠樹,散作人間七裡香。
丹桂婆娑猶入俗,繡球攢簇太郎當。
何如瓊島嫣然秀,采掇還傳辟瘴方』。
「婆娑洋集」:考「廣群芳譜」:『山礬一名玚花,一名春桂,一名七裡香』。
按「高齋詩話」雲:唐人題「唐昌觀玉蕊花」詩雲:『一樹珑松玉刻成,飄廊點地色輕輕』。
今玚花,即玉蕊花也。
「春明退朝錄」雲:『瓊花一名玉蕊,蔡寬夫詩話雲:「玉蕊,即楊州後土祠瓊花』。
由三家之言推之,似山礬即瓊花矣。
故鄭興裔有「瓊花辨」、周必大有「玉蕊辨證」,幾若聚訟。
即七裡香之果為山礬,亦微與「木草」異。
要之,皆不必有意牽合也。
因宴花下,為賦六絕句『唐昌玉蕊無蹤迹,後土瓊花再難見;官閣獨餘春桂影,婆娑長得月中看』。
小葉荼蘼一丈餘,花開五出襲瓊琚;生憐青瑣無消息,難覓吹箫紫鳳車』。
『瑤台原不在人間,素豔何來綠玉鬟?長見蕊珠宮裡雪,口緣地迎補陀山』。
『聚仙也合依稀似,玉質秾香總不同。
欲向通明上封事,彈文先斥妒花風』。
『幸留七裡香名在,認取山礬為寫真;寄語世人休聚訟,冰姿原不藉前塵』。
『瀛壖合是洞仙家,宴賞貪看玉樹花;賦罷新詩消受得,春風何處七香車』? 沈文開「雜記」:素馨,台産;藤與花、葉頗相似,多在各社竹叢中或樹下陰密處。
藤蔓竹木,花潔白如雪;二、三月間開,香氣清幽飛越,色不變黃。
四月而歇,不似廣、閩所植每月常開也。
「諸羅縣志」:月桃,葉似蓮蕉。
花黃白色,倒垂,香而濁;一莖可數十蕊。
台産,五月始開。
端午日取其葉以為角黍,摘花插小兒髻上,又名虎子花。
「瀛壖百詠」:蓮蕉花出蕉心,狀如荷,鮮芳可愛,經月不謝。
張鹭洲詩雲:『亭亭清影綠天居,扇暑招涼好讀書。
怪底彈文出修竹,美人顔色勝芙蕖』。
「台海采風圖」:蓮蕉似美人蕉,而花之大數倍,絕如蓮。
其花從葉中抽出,無莖。
花之杪微綠,似葉雲。
粵中有之。
範浣浦有二絕句雲:『奇花多變态,顔色紅于火;風物類海南,不似莺花妥』。
『已長葉中花,更生花上葉;我欲剝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