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熙熙乎擊壤康歌之世矣。
女不蠶織,以刺繡為能。
自十歲以上,教之女紅。
工巧者,自贍其口,尚有赢餘。
然雖工無益于世,曷若紡織之為有用乎(昔稱農不加糞、女不紡織,此自開辟之初言之。
近今生齒日繁,墳壤近硗,小民薙草糞垆,悉依古法行之;勤耘耨、浚溝洫,力耕不讓中土。
紡織之業,如嘉祥裡,村莊機抒聲聞。
篝燒掩映,童而習之;女子之嫁者,轉相傳授。
數年來,男耕女織,風丕變也)!凡流寓,客莊最多,漳、泉次之,興化、福州又次之。
初辟時,風最近古;先至者各主其本郡,後至之人不必赍糧也。
厥後乃有緣事波累,或久而反噬,以德為怨,于是有閉門相拒者。
然推解之誼,至今尚存裡闬也(惟市肆之間,漳、泉二郡常犄角不相下;官司化導之,不能止也)。
土著既鮮,流寓者無期、功強近之親,同鄉井如骨肉矣。
疾病相扶、死喪相助,棺斂埋葬,鄉裡皆躬親之。
貧無歸,則集衆捐囊襄事,雖悭者亦畏譏議。
詩雲:『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此風較内地猶厚。
人無貴賤,必華美其衣冠,色取極豔者。
靴韈恥以布,履用錦,稍敝即棄之。
下而肩輿隸卒,褲皆紗帛。
昔雷陽陳璸觀察台灣時,躬以節儉訓俗,衣惟布素、食無兼味,禁諸服飾奢侈者;積習已锢,亦未盡改。
宴客必豐,酒以鎮江、惠泉、紹興,殽罄山海;青蚨四千,粗置一席。
台屬物價之騰,甲于大下;于是有彼此相勝,一宴而數十金者。
觀察粱文科近為條約,非婚祭大慶,不得過五簋;為民節财之意厚矣(人情約則知檢、侈則傲放,大緻然也。
村野之家,日用食飲猶仔儉仆;城市紛華之地,矜炫耀以飾觀。
近年以來,生齒日繁,山窮樵采、澤竭罟網,物力甚诎,用度益肆。
儲無甔石,衣必绮纨;下至牛醫馬傭之輩、仆隸輿儓之賤,絲帛绫羅搖曳都市,古所謂服妖也。
計長久者,當早見而防維之。
記曰:『國奢示儉,尤在長民』。
加之意也)。
賭博一事,最為俗蠹。
豪家子弟,自附雄傑之劉毅、倜傥之表耽,百萬一擲,蕩産傾家。
其擅技操勝者,祇以供聲色、恣醉飽,同歸于盡。
至無賴之輩,袖挾锱兩,冀幸雉盧;墜落陷阱,釀為盜竊。
長子孫者,宜父戒而兄勉之;司風化者,幸留心焉。
婦女過從無肩輿,以傘蒙其首,衣服必麗、簪珥必飾;貧家亦然。
村落稍遠,則駕牛車以行。
歲時佛誕,相邀入寺焚香,雲以祈福。
台人雖貧,男不為奴、女不為婢;臧獲之輩,俱從内地來。
此亦風之不多觏者。
附錄 「舊志」:台郡,古荒服地。
所聚廬托處者,非有祖贻孫承,世其家業也,大抵漳、泉之人來居之。
此外,或自福興而至,或自惠、朝而來。
雖各循土風,而大端亦不甚遠焉。
兄弟患阋牆矣,台則同居常至閱世;葬地在必擇矣,台則親柩不緻久淹。
鄰裡诟谇,槟榔可以解粉;有無相通,傾囊亦所不惜。
至于平原沃野,有竹木果實之饒;濱海溪渠,萃魚鹽蜃蛤之利。
服賈則用舟楫,任載必需車牛。
農無火耕水耨之瘁,商有水纨氈裘之華。
歲不再收,濟以麻菽,家有隙地,并莳花蔬,則農之無遺力也;若夫巾帼之流,從容就義、白首完貞,所在多有,則女之能立節也。
乃淳未、樸未盡返者,何也?昔者岐、豐之地,文、武治之,而興讓畔之風;政、亥繼之,而為慘刻之習。
是移而易之,不在傷肌膚之效也。
夫服飾■〈攢,曰代貝〉侈、應酬豪華,全台之敝俗也。
鳳山自縣治北抵文賢裡等處,俗略與郡治同。
由縣治南至金荊潭一帶,稍近喬野;自淡水溪以南,則番漢雜居,而客人猶夥好事,輕生健訟樂鬥,所從來舊矣。
噫!衣食者,生民之大命也,而台俗宴會之設,動費中産。
即厮役牧豎,衣曳绮羅;雖販婦村姑,妝盈珠翠。
男不耕而食者有之,女不織而衣者有之。
積習不變,伊于胡底?雖冠婚喪祭,與内郡同,但缛節太煩而真實不足,浮費過盛而權輿難承。
孔子曰:『禮,與其奢也甯儉;喪,與其易也甯戚』。
信斯言也,将淳可盡還、樸可盡返,海外之治,蒸蒸近古矣。
民俗頗知好義,公事捐輸,争先恐後。
殷實慕善,輕赀中人,量力勉效。
此風自是近古。
至于惟正之供,粟米登場,課争上倉,催科不甚煩督責也。
台俗,女婢多過期不遣,深可憫恻。
獨不念陶靖節「此亦人子」之言乎?況阖門出入之間,或至敗壞家法,切宜戒之。
儀禮:知死者贈,知生者赙;若饋奠則從主人,未聞吊客有供饋奠之禮。
家禮奠用香燭酒果,已是随俗。
台人贈赙之義不講,反侈陳奠物;牡牢酒醴而外,羅列肴馔果蔬,或二、三十席。
剪紙為車馬、人物,将以鼓樂誼阗闾裡;生者滋擾,死者不甯,是何禮哉!故遇族黨戚友之喪,随分相助。
至于吊祭,則或用隻雞樽酒、或用脯羞果品,如俗所名馔盒者,亦無不可;以将其誠,而有合于朱子香燭酒果之禮。
如此行之,豈不兩得哉?至赙襚之禮,古有含襚赙赗:貝玉曰含、衣被曰襚、錢帛曰赙、車馬曰赗。
含、襚以送死,赙、赗以佐生,皆所以矜恤喪家,助其斂葬也;今人送紙錢焚為灰燼,何益喪家?不若複赙、赗之禮。
雖不必用珠、玉車馬,而金帛、錢榖之類,視其家之有無貧富、情之遠近厚薄,自片衣尺帛、百錢鬥粟以上,無不可行也。
台俗最樸厚:凡身有重喪,慶賀之禮皆廢;不得已往來親友家,俱用白衣冠。
蓋以誰無父母,原無一毫避忌之迹也。
台之居喪,朔、望哭奠,盡乎禮矣。
但惑于佛之說,七日成服,或擇日成之。
富家則每旬禮忏,或朔、望念佛。
三旬日名曰女婿旬,婿延僧道禮佛;其餘皆子嗣自延僧豎紙幡于門,一晝夜一幡,若九晝夜則九幡,名曰做功果、還庫錢(做功果之說,儒者弗道,時俗多行之。
然為報親,于理尚未礙。
至所謂開地獄、弄铙钹等名目,置親何地?亦近優劇。
明理者斷不宜效也)。
凡親喪,七日内即擇地蔔葬,殊少停柩。
葬期,妻女婦媳女戚無遠近必送盡哀,扶襯窀穸;鄉闾助工役,不傭雇。
尊富者祭奠酬謝如禮,而近繁缛;平民貧乏,唯戚屬薄奠、裡鄰走紙而已。
未百日,男不剃頭;未阕服,女不簪珥。
小祥内,朔、望朝夕追薦哭泣,貧富皆然。
此居喪之大概也。
俗尚演劇,凡寺廟佛誕,擇數人以主其事,名曰頭家;斂金于境内,演戲以慶。
鄉間亦然。
台俗尚王醮,三年一舉;此送瘟之義也。
附郭鄉村皆然。
境内之人,鸠金造木舟,設瘟王三座,紙為之。
延道士設醮,或二日夜、三日夜不等;總之,末日盛設筵席演劇,名曰請王。
執事俨恪,跪進酒食。
既畢,将王置船上,凡百食物器用财寶,無一不具,送船入水,順流揚帆以去。
或泊其岸,則其鄉多厲,必更禳之。
每一醮動費數百金,省亦近百焉。
雖窮鄉僻壤,莫敢恡者。
民間齋醮祈福,大約不離古傩。
近是,最慎重者曰王醮。
先造一船曰王船,設王三位(或曰一溫姓、一朱姓、一池姓),安置外方,迎至壇次。
齋醮之時,儀仗執事、器物筵品,極誠盡敬。
船中百凡齊備,器物窮工極朽,糜金錢四、五百兩,少亦二、三百兩。
醮畢、設享席演戲,送至水濱,任其飄去(紙船則送至水濱焚之)。
夫傩以逐疫,聖人不妨從衆。
至雲船泊其地,則其鄉必為厲,須建醮禳之;噫!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豈有至則為厲而更禳之理?且人亦何樂為不見益己而務贻禍于人之事耶?此理之不可信者也。
番社 平埔熟番(共八社。
按八社村居錯落,環植莿竹,周圍或數畝、或數十畝不等。
中為番厝,旁種果木、積貯廪囷,牛豕圈欄井井有條。
社之前後左右,即其田園,與漢人鄉井無異也):上淡水社(一名大木連,在縣南四十裡)、下淡水社(一名麻裡麻侖,在縣南四十裡)、阿猴社(在縣東南四十裡)、塔樓社(在縣東南五十裡)、武洛社(一名大澤機,在縣東南六十裡)、力力社(在縣南六十裡)、茄藤社(一名奢連,在縣南六十五裡)、放■〈纟索〉社(一名阿加,在縣南七十裡)。
山豬毛歸化生番(内附四社,共五社):山豬毛社、小毛孩社、萬裡笃社、山無侖社、加六堂社。
傀儡山歸化生番(共二十七社):八絲力社、礁老其難社、加少山社、加蚌社、加無朗社、施汝臘社、北葉安社(一名心武裡)、山裡留社、錫幹社、加走山社、拜律社、毛絲絲社、何律社、施率臘社、礁網易氏社、七腳亭社、加無朗社、加籠雅社、陳阿修社、礁朥加物社、益難社、加泵社、務朗逸社、陳阿難社、加者惹也社、勃朗錫幹社、望仔立社。
琅峤歸化生番(共十八社):琅峤社、貓仔社、紹貓厘社、豬朥束社(一名地藍松)、合蘭社、上哆啰快社、蚊率社、猴洞社、龜朥律社、貓籠逸社、貓裡毒社、滑思滑社、加錐來社、施那隔社、新蛲牡丹社、下哆啰快社、德社、栗留社。
卑南覓歸化生番(共六十五社):治本社、射馬幹社、呂加罔社、拔望社、百馬以力社、礁朥那狡社、裡踏裡社、八搭禮社、八絲閣社、老朗社(以上一十社在卑南覓西)、募陸社、大龜文社、悶悶社、裡立社、朝貓籬社、加那打難社、哆啰網曷氏社、嘪屢裡奶社、礁裡亡社、那作社、嗎朥的社、加留難社、龍鸾社、搭祺文社、■〈蟲間〉仔侖社、哆啰覓則社、屢們社、貓美葛社、大狡社、礁貓裡力社、搭琳搭琳社、大德訖社、射巳甯社、射臘眉社、朥北社、大闆陸社、柯末社、罔雅社、大裡力社、七腳亭社、大棗高社、朥哈社、■〈蟲間〉仔弼社、确隻零社、大烏萬社、(以上三十五社在卑商覓南)、本彎社、米箕社、新八裡罔社、舊八裡罔社、加裡房曷社、郎也郎社、幹也貓嗌社、須那載社、株嘪煙社、株粟社、窩律社、甘武突社、甕■〈纟索〉社、邦也遙社、丁也老社、礁朥社、加洛社、加那突社、巴鸠郁社、沙别社(以上二十社在卑南覓北)。
附錄 何喬遠「閩書」:東番夷不知所自始,居澎湖外洋海島中,起魍港、加老灣、打鼓嶼、小淡水、雙溪口、加裡林、沙巴裡、大幫坑,皆其居也。
斷續千餘裡,種類甚蕃,别為社。
社或千人、或五六百人,無酋長,雄者聽其号令;惟好勇喜鬥。
晝夜習走,足皮厚繭,履荊莿和平地,速不後奔馬。
有隙,鄰社興兵,期而後戰,相殺傷;次日即解怨,往來如初。
地多暖,無水田,治畬種術,禾熟拔其穗,粒非比中華稍長。
采苦草雜釀為酒,間有佳者。
男婦雜作,女常勞、男常逸。
有盜賊則嚴剔之,戮于社;夜門不閉,禾積場無敢竊者。
人精用镖,長五尺有咫。
山多鹿,冬時合圍捕之,獲若邱陵。
始皆聚居海濱;明嘉靖末,遭倭焚掠,乃避居山,始通中國。
漳泉人充龍、烈嶼諸灣,譯其語,與貿易;今則日盛。
沈文開「雜記」:台郡土番種類各異,有土産者、有自海舶颿來及宋時零丁洋之敗遁亡至此者。
聚衆以居,男女分配,故番語處處不同。
「稗海紀遊」:諸羅鳳山番,有土番、野番之别。
野番在深山中,疊嶂如屏,連峰插漢,深林密菁,仰不見天,棘刺藤羅,舉足觸礙;蓋自洪荒以來,斧斤所未入。
野番巢居穴處,血飲毛茹,種類實繁。
其升高陂巅,越菁度莽之捷,可以追驚猿、逐駭獸。
平地諸番恒畏之,無敢入其境。
客冬,有賴科者欲通山東土番,與七人為侶,晝伏夜行;從野番中越度萬山,竟達東面。
東番導遊各社,禾黍芃芃,比戶殷富。
謂苦野番間阻,不得與山西通,欲約西番夾擊之。
又曰:寄語長官,若能以乒相助,則山東萬人鑿山開道,東西一家,共輸貢賦,為天朝民矣。
有當事者能持其議,與東番約期夾擊,剿撫并施,烈澤焚山,夷其險阻;則數年後,未必不變荊棘為坦途而化盤瓠焚筰為良民也。
「東甯政事集」:土番非如雲、貴之貓獠猺獞,各分種類聚族而居者也。
社之大者不過一、二百丁,社之小者止有二、三十丁。
見在各社,有正副土官,以統攝番衆;然亦文項蒙頭,無分體統。
考其實,即内地裡長、保長之役耳。
「台海采風圖」:内山絕頂有社,名曰嘟嘓。
其番剪發,突睛大耳,狀甚惡。
足指如雞爪,上樹如猿猕,善射好殺。
無路可通,土人攀藤上下,與近番交易,一月一次,雖生番亦懾焉。
惟懼炮火,聞聲即跳遁。
「台海采風圖」:社番南弱于北。
南路内山邦尉等社兇番,常出殺掠。
通事憂之,常求北社每年二次差目番二人,名曰出海,帶器械、番衆至南社,谕令不得肆惡,違則剿之。
蓋南社被北社虔劉苦毒,故聞之奉令惟謹也。
「舊志」:由淡水再入深山,又有狀如猿猱,長僅三、四尺,語與外社不通,見人則升樹杪;人視之,則張弓相向。
「番俗雜記」:内山生番,野性難馴;焚廬殺人,視為故常。
其實,啟釁多由漢人。
如業主管事輩,利在開墾,不論生番熟番,越界侵占,不奪不餍;複勾引夥黨,入山搭寮,見番弋取鹿麂,往往竊為己有,以故多遭殺戮。
又或小民深入内山抽藤鋸闆,為其所害者亦有之。
康熙六十一年,官斯土者議:凡逼近生番處所,相去數十裡或十餘裡,豎石以限之,越入者有禁。
鳳山八社皆通傀儡生番,放■〈纟索〉社外之大武、力力、枋寮口、埔姜林、六根,茄藤社外之糞箕湖、東岸莊,力力社外之侖仔頂、四塊厝、加泵社口,下淡水社外之槟榔林莊、新東勢莊,上淡水社外之新槟榔林莊、抽仔林,阿猴社外之揭陽侖、柯柯林,搭樓社外之大武侖、内卓佳莊,武洛社外之大澤機溪口,俱立石為界。
自加六堂以上至琅峤,亦為嚴禁,不許透越。
「使槎錄」:雍正癸卯,心武裡女土官蘭雷為客民殺死,八歹社、加者膀眼社率領番衆數百,暗伏東勢莊,殺死客民三人,割頭顱以去。
文武宣示兵威,勒緝兇番,兩社遯逃,僅得二髑髅以歸。
維時附近生番,加走山社、礁網曷氏社、系率臘社、毛絲系社、望仔立社、加籠雅社、無朗逸社、山裡目社呈送番豕、卓戈紋、番藍,蓋願來歸化計七百餘口,各社歲輸鹿皮五張,不衣不褲,惟于私處以布圍繞,土官衣狀如毠■〈沙上毛下〉,風吹四肢畢露。
女不蠶織,以刺繡為能。
自十歲以上,教之女紅。
工巧者,自贍其口,尚有赢餘。
然雖工無益于世,曷若紡織之為有用乎(昔稱農不加糞、女不紡織,此自開辟之初言之。
近今生齒日繁,墳壤近硗,小民薙草糞垆,悉依古法行之;勤耘耨、浚溝洫,力耕不讓中土。
紡織之業,如嘉祥裡,村莊機抒聲聞。
篝燒掩映,童而習之;女子之嫁者,轉相傳授。
數年來,男耕女織,風丕變也)!凡流寓,客莊最多,漳、泉次之,興化、福州又次之。
初辟時,風最近古;先至者各主其本郡,後至之人不必赍糧也。
厥後乃有緣事波累,或久而反噬,以德為怨,于是有閉門相拒者。
然推解之誼,至今尚存裡闬也(惟市肆之間,漳、泉二郡常犄角不相下;官司化導之,不能止也)。
土著既鮮,流寓者無期、功強近之親,同鄉井如骨肉矣。
疾病相扶、死喪相助,棺斂埋葬,鄉裡皆躬親之。
貧無歸,則集衆捐囊襄事,雖悭者亦畏譏議。
詩雲:『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此風較内地猶厚。
人無貴賤,必華美其衣冠,色取極豔者。
靴韈恥以布,履用錦,稍敝即棄之。
下而肩輿隸卒,褲皆紗帛。
昔雷陽陳璸觀察台灣時,躬以節儉訓俗,衣惟布素、食無兼味,禁諸服飾奢侈者;積習已锢,亦未盡改。
宴客必豐,酒以鎮江、惠泉、紹興,殽罄山海;青蚨四千,粗置一席。
台屬物價之騰,甲于大下;于是有彼此相勝,一宴而數十金者。
觀察粱文科近為條約,非婚祭大慶,不得過五簋;為民節财之意厚矣(人情約則知檢、侈則傲放,大緻然也。
村野之家,日用食飲猶仔儉仆;城市紛華之地,矜炫耀以飾觀。
近年以來,生齒日繁,山窮樵采、澤竭罟網,物力甚诎,用度益肆。
儲無甔石,衣必绮纨;下至牛醫馬傭之輩、仆隸輿儓之賤,絲帛绫羅搖曳都市,古所謂服妖也。
計長久者,當早見而防維之。
記曰:『國奢示儉,尤在長民』。
加之意也)。
賭博一事,最為俗蠹。
豪家子弟,自附雄傑之劉毅、倜傥之表耽,百萬一擲,蕩産傾家。
其擅技操勝者,祇以供聲色、恣醉飽,同歸于盡。
至無賴之輩,袖挾锱兩,冀幸雉盧;墜落陷阱,釀為盜竊。
長子孫者,宜父戒而兄勉之;司風化者,幸留心焉。
婦女過從無肩輿,以傘蒙其首,衣服必麗、簪珥必飾;貧家亦然。
村落稍遠,則駕牛車以行。
歲時佛誕,相邀入寺焚香,雲以祈福。
台人雖貧,男不為奴、女不為婢;臧獲之輩,俱從内地來。
此亦風之不多觏者。
附錄 「舊志」:台郡,古荒服地。
所聚廬托處者,非有祖贻孫承,世其家業也,大抵漳、泉之人來居之。
此外,或自福興而至,或自惠、朝而來。
雖各循土風,而大端亦不甚遠焉。
兄弟患阋牆矣,台則同居常至閱世;葬地在必擇矣,台則親柩不緻久淹。
鄰裡诟谇,槟榔可以解粉;有無相通,傾囊亦所不惜。
至于平原沃野,有竹木果實之饒;濱海溪渠,萃魚鹽蜃蛤之利。
服賈則用舟楫,任載必需車牛。
農無火耕水耨之瘁,商有水纨氈裘之華。
歲不再收,濟以麻菽,家有隙地,并莳花蔬,則農之無遺力也;若夫巾帼之流,從容就義、白首完貞,所在多有,則女之能立節也。
乃淳未、樸未盡返者,何也?昔者岐、豐之地,文、武治之,而興讓畔之風;政、亥繼之,而為慘刻之習。
是移而易之,不在傷肌膚之效也。
夫服飾■〈攢,曰代貝〉侈、應酬豪華,全台之敝俗也。
鳳山自縣治北抵文賢裡等處,俗略與郡治同。
由縣治南至金荊潭一帶,稍近喬野;自淡水溪以南,則番漢雜居,而客人猶夥好事,輕生健訟樂鬥,所從來舊矣。
噫!衣食者,生民之大命也,而台俗宴會之設,動費中産。
即厮役牧豎,衣曳绮羅;雖販婦村姑,妝盈珠翠。
男不耕而食者有之,女不織而衣者有之。
積習不變,伊于胡底?雖冠婚喪祭,與内郡同,但缛節太煩而真實不足,浮費過盛而權輿難承。
孔子曰:『禮,與其奢也甯儉;喪,與其易也甯戚』。
信斯言也,将淳可盡還、樸可盡返,海外之治,蒸蒸近古矣。
民俗頗知好義,公事捐輸,争先恐後。
殷實慕善,輕赀中人,量力勉效。
此風自是近古。
至于惟正之供,粟米登場,課争上倉,催科不甚煩督責也。
台俗,女婢多過期不遣,深可憫恻。
獨不念陶靖節「此亦人子」之言乎?況阖門出入之間,或至敗壞家法,切宜戒之。
儀禮:知死者贈,知生者赙;若饋奠則從主人,未聞吊客有供饋奠之禮。
家禮奠用香燭酒果,已是随俗。
台人贈赙之義不講,反侈陳奠物;牡牢酒醴而外,羅列肴馔果蔬,或二、三十席。
剪紙為車馬、人物,将以鼓樂誼阗闾裡;生者滋擾,死者不甯,是何禮哉!故遇族黨戚友之喪,随分相助。
至于吊祭,則或用隻雞樽酒、或用脯羞果品,如俗所名馔盒者,亦無不可;以将其誠,而有合于朱子香燭酒果之禮。
如此行之,豈不兩得哉?至赙襚之禮,古有含襚赙赗:貝玉曰含、衣被曰襚、錢帛曰赙、車馬曰赗。
含、襚以送死,赙、赗以佐生,皆所以矜恤喪家,助其斂葬也;今人送紙錢焚為灰燼,何益喪家?不若複赙、赗之禮。
雖不必用珠、玉車馬,而金帛、錢榖之類,視其家之有無貧富、情之遠近厚薄,自片衣尺帛、百錢鬥粟以上,無不可行也。
台俗最樸厚:凡身有重喪,慶賀之禮皆廢;不得已往來親友家,俱用白衣冠。
蓋以誰無父母,原無一毫避忌之迹也。
台之居喪,朔、望哭奠,盡乎禮矣。
但惑于佛之說,七日成服,或擇日成之。
富家則每旬禮忏,或朔、望念佛。
三旬日名曰女婿旬,婿延僧道禮佛;其餘皆子嗣自延僧豎紙幡于門,一晝夜一幡,若九晝夜則九幡,名曰做功果、還庫錢(做功果之說,儒者弗道,時俗多行之。
然為報親,于理尚未礙。
至所謂開地獄、弄铙钹等名目,置親何地?亦近優劇。
明理者斷不宜效也)。
凡親喪,七日内即擇地蔔葬,殊少停柩。
葬期,妻女婦媳女戚無遠近必送盡哀,扶襯窀穸;鄉闾助工役,不傭雇。
尊富者祭奠酬謝如禮,而近繁缛;平民貧乏,唯戚屬薄奠、裡鄰走紙而已。
未百日,男不剃頭;未阕服,女不簪珥。
小祥内,朔、望朝夕追薦哭泣,貧富皆然。
此居喪之大概也。
俗尚演劇,凡寺廟佛誕,擇數人以主其事,名曰頭家;斂金于境内,演戲以慶。
鄉間亦然。
台俗尚王醮,三年一舉;此送瘟之義也。
附郭鄉村皆然。
境内之人,鸠金造木舟,設瘟王三座,紙為之。
延道士設醮,或二日夜、三日夜不等;總之,末日盛設筵席演劇,名曰請王。
執事俨恪,跪進酒食。
既畢,将王置船上,凡百食物器用财寶,無一不具,送船入水,順流揚帆以去。
或泊其岸,則其鄉多厲,必更禳之。
每一醮動費數百金,省亦近百焉。
雖窮鄉僻壤,莫敢恡者。
民間齋醮祈福,大約不離古傩。
近是,最慎重者曰王醮。
先造一船曰王船,設王三位(或曰一溫姓、一朱姓、一池姓),安置外方,迎至壇次。
齋醮之時,儀仗執事、器物筵品,極誠盡敬。
船中百凡齊備,器物窮工極朽,糜金錢四、五百兩,少亦二、三百兩。
醮畢、設享席演戲,送至水濱,任其飄去(紙船則送至水濱焚之)。
夫傩以逐疫,聖人不妨從衆。
至雲船泊其地,則其鄉必為厲,須建醮禳之;噫!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豈有至則為厲而更禳之理?且人亦何樂為不見益己而務贻禍于人之事耶?此理之不可信者也。
番社 平埔熟番(共八社。
按八社村居錯落,環植莿竹,周圍或數畝、或數十畝不等。
中為番厝,旁種果木、積貯廪囷,牛豕圈欄井井有條。
社之前後左右,即其田園,與漢人鄉井無異也):上淡水社(一名大木連,在縣南四十裡)、下淡水社(一名麻裡麻侖,在縣南四十裡)、阿猴社(在縣東南四十裡)、塔樓社(在縣東南五十裡)、武洛社(一名大澤機,在縣東南六十裡)、力力社(在縣南六十裡)、茄藤社(一名奢連,在縣南六十五裡)、放■〈纟索〉社(一名阿加,在縣南七十裡)。
山豬毛歸化生番(内附四社,共五社):山豬毛社、小毛孩社、萬裡笃社、山無侖社、加六堂社。
傀儡山歸化生番(共二十七社):八絲力社、礁老其難社、加少山社、加蚌社、加無朗社、施汝臘社、北葉安社(一名心武裡)、山裡留社、錫幹社、加走山社、拜律社、毛絲絲社、何律社、施率臘社、礁網易氏社、七腳亭社、加無朗社、加籠雅社、陳阿修社、礁朥加物社、益難社、加泵社、務朗逸社、陳阿難社、加者惹也社、勃朗錫幹社、望仔立社。
琅峤歸化生番(共十八社):琅峤社、貓仔社、紹貓厘社、豬朥束社(一名地藍松)、合蘭社、上哆啰快社、蚊率社、猴洞社、龜朥律社、貓籠逸社、貓裡毒社、滑思滑社、加錐來社、施那隔社、新蛲牡丹社、下哆啰快社、德社、栗留社。
卑南覓歸化生番(共六十五社):治本社、射馬幹社、呂加罔社、拔望社、百馬以力社、礁朥那狡社、裡踏裡社、八搭禮社、八絲閣社、老朗社(以上一十社在卑南覓西)、募陸社、大龜文社、悶悶社、裡立社、朝貓籬社、加那打難社、哆啰網曷氏社、嘪屢裡奶社、礁裡亡社、那作社、嗎朥的社、加留難社、龍鸾社、搭祺文社、■〈蟲間〉仔侖社、哆啰覓則社、屢們社、貓美葛社、大狡社、礁貓裡力社、搭琳搭琳社、大德訖社、射巳甯社、射臘眉社、朥北社、大闆陸社、柯末社、罔雅社、大裡力社、七腳亭社、大棗高社、朥哈社、■〈蟲間〉仔弼社、确隻零社、大烏萬社、(以上三十五社在卑商覓南)、本彎社、米箕社、新八裡罔社、舊八裡罔社、加裡房曷社、郎也郎社、幹也貓嗌社、須那載社、株嘪煙社、株粟社、窩律社、甘武突社、甕■〈纟索〉社、邦也遙社、丁也老社、礁朥社、加洛社、加那突社、巴鸠郁社、沙别社(以上二十社在卑南覓北)。
附錄 何喬遠「閩書」:東番夷不知所自始,居澎湖外洋海島中,起魍港、加老灣、打鼓嶼、小淡水、雙溪口、加裡林、沙巴裡、大幫坑,皆其居也。
斷續千餘裡,種類甚蕃,别為社。
社或千人、或五六百人,無酋長,雄者聽其号令;惟好勇喜鬥。
晝夜習走,足皮厚繭,履荊莿和平地,速不後奔馬。
有隙,鄰社興兵,期而後戰,相殺傷;次日即解怨,往來如初。
地多暖,無水田,治畬種術,禾熟拔其穗,粒非比中華稍長。
采苦草雜釀為酒,間有佳者。
男婦雜作,女常勞、男常逸。
有盜賊則嚴剔之,戮于社;夜門不閉,禾積場無敢竊者。
人精用镖,長五尺有咫。
山多鹿,冬時合圍捕之,獲若邱陵。
始皆聚居海濱;明嘉靖末,遭倭焚掠,乃避居山,始通中國。
漳泉人充龍、烈嶼諸灣,譯其語,與貿易;今則日盛。
沈文開「雜記」:台郡土番種類各異,有土産者、有自海舶颿來及宋時零丁洋之敗遁亡至此者。
聚衆以居,男女分配,故番語處處不同。
「稗海紀遊」:諸羅鳳山番,有土番、野番之别。
野番在深山中,疊嶂如屏,連峰插漢,深林密菁,仰不見天,棘刺藤羅,舉足觸礙;蓋自洪荒以來,斧斤所未入。
野番巢居穴處,血飲毛茹,種類實繁。
其升高陂巅,越菁度莽之捷,可以追驚猿、逐駭獸。
平地諸番恒畏之,無敢入其境。
客冬,有賴科者欲通山東土番,與七人為侶,晝伏夜行;從野番中越度萬山,竟達東面。
東番導遊各社,禾黍芃芃,比戶殷富。
謂苦野番間阻,不得與山西通,欲約西番夾擊之。
又曰:寄語長官,若能以乒相助,則山東萬人鑿山開道,東西一家,共輸貢賦,為天朝民矣。
有當事者能持其議,與東番約期夾擊,剿撫并施,烈澤焚山,夷其險阻;則數年後,未必不變荊棘為坦途而化盤瓠焚筰為良民也。
「東甯政事集」:土番非如雲、貴之貓獠猺獞,各分種類聚族而居者也。
社之大者不過一、二百丁,社之小者止有二、三十丁。
見在各社,有正副土官,以統攝番衆;然亦文項蒙頭,無分體統。
考其實,即内地裡長、保長之役耳。
「台海采風圖」:内山絕頂有社,名曰嘟嘓。
其番剪發,突睛大耳,狀甚惡。
足指如雞爪,上樹如猿猕,善射好殺。
無路可通,土人攀藤上下,與近番交易,一月一次,雖生番亦懾焉。
惟懼炮火,聞聲即跳遁。
「台海采風圖」:社番南弱于北。
南路内山邦尉等社兇番,常出殺掠。
通事憂之,常求北社每年二次差目番二人,名曰出海,帶器械、番衆至南社,谕令不得肆惡,違則剿之。
蓋南社被北社虔劉苦毒,故聞之奉令惟謹也。
「舊志」:由淡水再入深山,又有狀如猿猱,長僅三、四尺,語與外社不通,見人則升樹杪;人視之,則張弓相向。
「番俗雜記」:内山生番,野性難馴;焚廬殺人,視為故常。
其實,啟釁多由漢人。
如業主管事輩,利在開墾,不論生番熟番,越界侵占,不奪不餍;複勾引夥黨,入山搭寮,見番弋取鹿麂,往往竊為己有,以故多遭殺戮。
又或小民深入内山抽藤鋸闆,為其所害者亦有之。
康熙六十一年,官斯土者議:凡逼近生番處所,相去數十裡或十餘裡,豎石以限之,越入者有禁。
鳳山八社皆通傀儡生番,放■〈纟索〉社外之大武、力力、枋寮口、埔姜林、六根,茄藤社外之糞箕湖、東岸莊,力力社外之侖仔頂、四塊厝、加泵社口,下淡水社外之槟榔林莊、新東勢莊,上淡水社外之新槟榔林莊、抽仔林,阿猴社外之揭陽侖、柯柯林,搭樓社外之大武侖、内卓佳莊,武洛社外之大澤機溪口,俱立石為界。
自加六堂以上至琅峤,亦為嚴禁,不許透越。
「使槎錄」:雍正癸卯,心武裡女土官蘭雷為客民殺死,八歹社、加者膀眼社率領番衆數百,暗伏東勢莊,殺死客民三人,割頭顱以去。
文武宣示兵威,勒緝兇番,兩社遯逃,僅得二髑髅以歸。
維時附近生番,加走山社、礁網曷氏社、系率臘社、毛絲系社、望仔立社、加籠雅社、無朗逸社、山裡目社呈送番豕、卓戈紋、番藍,蓋願來歸化計七百餘口,各社歲輸鹿皮五張,不衣不褲,惟于私處以布圍繞,土官衣狀如毠■〈沙上毛下〉,風吹四肢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