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旋馬,一失足便蹈不測。

    既造其巅,則南北諸峰,恍如圖畫。

    至夫長潭清瑩,發源于分水山,入岡山溪,同注于海。

    由羅漢内門,峰回路轉,眼界頓開,平疇數十裡;東則南仔仙山、東方木山,林深水秀、土沃泉流:雖未開之奧區,實此邦之奇勝也。

     縣治諸水,西南打鼓港,縣鎖鑰也;石門天開,巨靈擘畫。

    北流分支,纡回入治東南郭,外為硫磺港。

    南流分支為前鎮港,經鳳山莊之大林蒲,濑東鹽場在焉。

    再轉而南為鳳山港;自南而下至于西溪,受淡水溪之水彙為東港,入于海。

    内: 打鼓港,在興隆莊,縣西南七裡。

    巨石擘分水門,可通巨艦(别見「海防」)。

     硫磺港,在縣治南六裡。

    通潮汐,有渡。

    小船到此裝載。

     前鎮港,在縣南十五裡,海■〈氵義〉小港。

    由打鼓港入。

     鳳山港,在鳳山莊,縣南三十裡。

    上有橋梁。

    通潮流,小船不得到。

     西溪,在縣西南三十裡。

    源受淡水溪諸水,下注東港。

     東港,在縣西南六十五裡。

    西臨大海,港道甚闊,可通巨艦。

    有商船到此裝載米、豆貨物。

     縣西七裡許為萬丹港;沿而西北,分■〈氵義〉曰蛲港。

    轉入為彌陀港,通内溪水;再北為鲲身港,逶迤分支,通台之喜樹港及二層行溪,為縣北界。

     萬丹港,在縣西八裡。

    港道闊,通外海。

    南北小舟在此停泊貿易。

     蛲港,在仁壽裡,縣西二十裡,海■〈氵義〉彙入。

    有港稅,小舟在此裝載。

     彌陀港,在仁壽裡,縣西二十裡。

    海■〈氵義〉通潮流,有渡。

     二層行溪,在文賢裡,縣北六十裡。

    源出岡山,通依仁裡彙為此溪。

    舊有橋,今設渡。

    溪南屬鳳,溪北屬台。

     鲲身港,在縣北六十五裡,台、鳳分界。

    舊時連七鲲身,統系縣轄;雍正九年更定疆界,始割歸台邑。

     縣東北為岡山溪,流通二層行。

    又一支為濁水溪,通鲫魚潭入海。

    東為中沖崎溪,源通内山,經井水港回環數裡,亦入海。

    内: 岡山溪,在嘉祥裡,縣北三十五裡。

    源出大岡山西,流過依仁裡,通二層行溪,經長治裡合喜樹港入海。

     濁水溪,在嘉祥裡,縣東北三十裡。

    源出大滾水山;源濁,故溪流亦濁。

    西彙鲫魚潭,合彌陀港入海。

     鲫魚潭,縣東北三十裡。

    往郡大道。

    亦名二濫溝。

     中沖崎溪,在縣東十五裡。

    源出内山,通井水港。

     井水港,在半屏山莊,縣北八裡。

    春冬流淺,夏秋水滿。

     縣東之水為尖山溪,通彌濃溪;而台灣岐尾溪之水注焉。

    東南為大澤機北〔溪〕、西溪,西北合流經阿猴溪西流至于淡水溪,彙東港入于海。

    内: 尖山溪,在港西裡,縣東六十裡。

    源出内尖山,過彌濃溪,彙淡水溪,合流入海。

     大澤機北溪,在縣治東北四十五裡。

    源出大澤機内山,西南流至搭樓社與阿猴溪合。

     大澤機西溪,在港西裡,縣東北四十二裡。

    源出大澤機西南山,北過搭樓社東與北溪合。

     阿猴溪,在縣東四十裡。

    上受大澤機西、北二溪水,下注淡水溪,會流入海。

     淡水溪,在縣東南三十裡,經港東、西二裡與大澤機溪合,會冷水坑入海。

     東南之水支分派别,旁■〈氵義〉雜流,不可紀名。

    南為關帝港,東為茄藤港;二流合抱回環,注于鼈興港,而放■〈纟索〉溪之水入焉,歸于海。

    過此為巴六溪、大力溪、中港,下流同注淡水溪;又與冷水坑水會,合流數十裡,西出通于西溪歸于海。

     關帝港,在港東裡,縣東南五十裡。

    源出内山,合茄藤、鼈興、放■〈纟索〉等溪流,入于海。

    中多洲渚田園。

     茄藤港,在港東裡,縣東南四十五裡。

    水道深,小舟往來。

    中有汛防(别見「汛防」部)。

     鼈興港,在縣治東六十裡。

    海水流入,與諸溪會,為諸溪尾闾。

     放■〈纟索〉港,在港東裡,縣東南四十裡。

    淤泥小■〈氵義〉,水淺,舟楫不通。

     巴六溪,在港西裡,縣東南五十裡。

    源出山豬毛後山。

    下為淡水溪。

     力力溪,在港東裡,縣東南五十裡。

    源出東南大山,西流會東港入海(「舊志」載『春冬水淺,行人可渡;夏秋水漲,設竹筏濟人』)。

     中港,在港東裡,縣東南五十裡。

    徑赤山、上淡水等處。

    南受下淡水雜流入于海。

    冷水坑,在港西裡,縣東南四十五裡。

    又名冷山溝。

    淡水溪水會流于此。

     附錄 「諸羅縣志」:凡水皆東流,台海之水獨西,四邑攸同也。

    閩、粵間水源,自山彙流揚波,謂之溪;溪漸于海,潮汐應焉,謂之港;海汊無源,潮流而潴,随其所到以為遠近,亦謂之港。

     按邑治岐後港,在打鼓山後。

    四圍無捍蔽,南、北風俱不堪停泊。

    故巨艘商船至此,必入打鼓港内,方有澳泊之處,否則危道也。

    但涼傘礁當打鼓港門之中,風水相激,波花噴薄,尚可認識;若風恬浪靜,則全無所見,不知其為礁而避之也。

    非練熟舵師,不敢駕舟入港。

    至黃昏黑夜及風水不測,雖慣熟舵師,亦無施其巧矣。

    所以打鼓港不容巨艘出入,亦此邦扼要據險之區也。

     按邑治港口,哨船、大商船可至者,唯岐後、打鼓二港。

    然其當門有雞心礁,船依左右而進;稍左則有不測,亦稱險道。

    其餘如西溪、萬丹港、蛲港、東港、鲲身港、茄藤港、放■〈纟索〉港、大昆麓社寮港,後灣子二港、琅峤地方,隻容三闆頭、■〈舟彭〉仔、■〈舟古〉仔;至于枋寮、加六堂、謝必益、龜壁港、大繡房、魚房港,皆琅峤地方。

    小琉球唯小魚船來往,小商船亦罕至者。

     按邑治上遊地屬平衍,溪少塹深;時雨驟至,各循故道,不患橫溢。

    下遊地近内山,溪流淩雜,旁支錯出,夏秋淋潦,諸川漲溢彌漫,不可名狀,故常有沖陷田園諸事;經畫溝洫,亦亟務也。

     (附)海道 邑治至郡,自打鼓北至鹿耳門、七鲲身過彌陀、蛲港、喜樹仔港,水程三更。

    南至沙馬矶頭,過前鎮港、鳳山港、東港、中港、枋寮口、率罔溪,水程四更。

    至廈門,水程十二更,至省會,水程十五更。

    南至呂宋,水程六十四更(兩日夜可至);北至日本,水程七十餘更(各港形勢互見「兵防」。

    按「樵書」雲:六十裡為一更,又一日夜定為十更。

    定更之法,以焚香幾枝為度。

    船在大洋,風水有順逆、駕馳有遲速,水程難辨。

    以木片從船首置入海中,人自船首速行至尾,木片與人行齊至,則更數準。

    若人行至船尾,木片未至,為不及更;或木片反先人至,則為過更:均非更度也。

    舟子各洋胥有秘本,所以曆番夷絕島數旬不見山嶼,舟師知在何處,皆此法也。

    聞前明太監王三保傳授雲)。

     附錄 「使槎錄」:南路界盡沙馬矶頭,地脈直接呂宋。

    凡舟赴呂宋,必由此東放大洋;有澳名龜那秃,北風時大船可泊。

    沙馬矶頭之南行四更至紅頭嶼,皆生番聚處,不入版圖;地産銅,所用雜物皆銅器。

     「稗海紀遊」:海吼,小如擊花羫鼓,點點作撒豆聲;乍遠乍近,若斷若連。

    臨流聽之,有成連鼓琴之緻。

    大吼如萬馬奔騰、钲鼓響震、三峽崩流、萬鼎共沸,唯錢唐八月怒潮差可彷佛。

    餘常濡足海岸,俯瞰溟渤,而靜渌淵渟,會無波灂,不知聲之何從出。

    然遠海雲氣已漸興,而風雨不旋踵至矣。

    海上人習聞不怪,曰:『是雨征也』。

    若冬月吼,常不雨,多主風。

     按沙馬矶山在鳳南海口,高入霄漢。

    凡洋船往咬■〈口留〉吧、呂宋等俱見此山放洋,實外島出入标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