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萬年、營曰統領。

    國朝定制:改縣曰鳳山,分營曰南路。

    然初底定,土地寥曠,文武職官多僑居府治。

    康熙六十年台匪竊發後,始奉文歸治)。

     附錄 「蓉洲文稿」:台灣海中番島,「名山藏」所謂乾坤東港華嚴婆娑洋世界,名為雞籠。

    考其源,則琉球之餘種,自哈喇分支;近通日本、遠接呂宋,控南澳、阻銅山,以澎湖為外援。

    明萬曆間,海寇顔思齊踞有其地,始稱台灣。

    思齊剽掠海上,倚為巢窟。

    台灣有中國民,自思齊始。

     「府舊志」:台灣古未隸中國版圖。

    明宣德間,太監王三保(「通志」作鄭和)舟下西洋,因風泊此。

    嘉靖四十二年,林道幹寇亂邊海,都督俞大猷遂道幹入台,偵知港道纡回,不敢進;留偏師駐澎,時哨鹿耳門外。

    道幹以台非久居所,遂恣殺土番,取膏血造舟,從安平鎮二鲲身隙間遁去占城(占城屬廣南,今尚有道幹遺種)。

    道幹既遁,澎之駐師亦罷;因設巡檢守之,尋裁。

    天啟元年,漢人顔思齊為東洋國甲螺(東洋即今日本,甲螺即頭目之類)引倭屯于台,鄭芝龍附之;尋棄去。

    久之,荷蘭紅毛舟遭飓風飄此,愛其地,借居于土番,不可;乃給之曰:『得一牛皮地足矣,多金不惜』。

    遂許之。

    紅毛剪牛皮如縷,周圍圈匝已數十丈,因築台灣城居之(今安平城)。

    已複築赤嵌樓與相望,設市于城外,而漳、泉之商賈集焉。

    國朝順治七年庚寅,甲螺郭懷一謀遂紅毛,事覺被戮。

    辛醜,鄭芝龍子成功自江南敗歸,其勢日蹙,孤軍廈門。

    适甲螺何斌負債逃廈,誘成功取台地。

    舟至鹿耳門,乘大霧骈進;荷蘭歸一王以死拒戰,成功告之曰:『此地先人故物,今珍寶聽而載歸,地仍還我』!荷蘭知不敵,乃遁去。

    成功遂入據之。

    改台灣為安平鎮、赤嵌為承天府,總名東都。

    設縣二:曰天興、曰萬年。

    成功死,子經嗣。

    改東都為東甯、二縣為二州;設安撫司三,南、北路、澎湖各一。

    康熙二十一年,福建總督姚啟聖用間諜陰散其黨,約僞賓客司傅為霖為内應,垂成事洩,為霖遇害。

    二十二年,水師提督施琅統舟師進征。

    六月,由銅山直抵澎湖八罩澳,取虎井、桶盤嶼,戒車士毋得妄殺。

    軍士苦水鹹,島岸突湧甘泉,遂無渴患。

    一戰而澎湖平,克塽震懾,遂籍府庫納地歸誠。

     「文獻通考」「流求記」:其略曰:流求國居海島,在泉州之東;有島曰澎湖,煙火相望,水行五日而至。

    土多山洞。

    男女皆纻繩纏發,從頂後盤繞至額。

    其男女用鳥羽為冠,裝以珠貝、飾以赤毛,形制不同。

    婦人以羅紋白布為帽,其形方正。

    織鬥镂皮,并雜毛以為衣,制裁不一。

    綴毛垂螺為飾,雜色相間,下垂小貝,其聲如佩。

    綴珰施钏,懸珠于頸。

    織藤為笠,飾以毛羽。

     有刀梢弓箭劍铍之屬;其處少鐵,刀皆薄小,多以骨角輔助之。

    編纻為甲,或用熊豹皮。

    好相攻擊,人皆骁健善走,難死耐創。

    諸洞各為部隊,不相救助。

    兩軍相當,勇者三五人出前跳噪,交言相罵,因相擊射。

    如其不勝,一軍皆走,遣人緻謝,即共和解,收取鬥死者聚食之。

    俗無文字,望月虧盈以紀時節、草木榮枯以為年歲。

    無君臣上下之節、拜伏之禮,父子同床而寝。

    男子拔去髭須,身上有毛處皆除去。

    婦人以墨黥手,為蟲蛇之文。

    嫁娶以酒肴、珠貝為聘;或男女相悅,便相匹偶。

    以木槽中曝海水為鹽、木汁為酢;米面為酒,其味甚薄。

    食皆用手,遇得異味,先進尊者。

    歌呼蹋蹄,一人唱,衆皆和,音頗哀怨。

    扶女子上膊,搖手而舞。

    其死者氣将絕,轝至庭前,親朋哭泣而吊。

    浴其屍,以布帛纏縛之,裹以葦席,襯土而殡,上不起墳。

    宜稻粱、禾黍、麻豆、赤豆、胡黑豆等。

    木有楓、栝、松、楩、楠、枌、梓、竹藤。

    果藥同于江表;風土氣候,與嶺南相類。

    俗事山海之神,祭以殽酒。

    戰鬥殺人,便将所殺人祭其神;或依茂樹起小屋、或懸髑髅于樹上,以箭射之。

    或累石系幡以為神主。

    王之所居,壁下多聚髑髅以為佳人間,門戶上必安獸骨角。

    隋大業元年,海帥河蠻等雲:每春秋二時,天清風靜,東望依稀,似有煙霧之氣,亦不知幾千裡。

    炀帝令羽騎尉朱寬入海求訪異俗,得河蠻言,遂與變俱往;同到琉求國,言語不通,掠一人而反。

    明年,令寬撫慰之,不從;寬取其布甲而歸。

    時倭國使來朝,見之曰:『此彜邪久國人所用』。

    帝遣武贲郎将陳棱等率兵自義安浮至高華嶼,又東行二日至鼋箸嶼,又一日便至琉球,不從;棱擊走之,進至其都,焚其宮室,掠其男女數千人,載軍實而還。

    自爾遂絕(義安,潮陽部也)。

    旁有毗舍耶國,言語不通,袒裸盱睢,殆非人類。

    宋淳熙間,其國之酋豪嘗率數百輩猝至泉之水澳圍頭等村,多所殺掠。

    喜鐵器及匙@,人閉戶則免,但取其門環而去。

    擲以匙箸,則俯拾之,可緩數步。

    官軍擒捕,見鐵騎競剜其甲,遂骈首就僇。

    臨敵用镖,镖以繩十餘丈為操縱,蓋愛其鐵不忍棄。

    不駕舟楫,惟以竹筏從事,可折疊如屏風;急則群舁之,浮水而逃。

    今按諸番俗,多與此相類。

    又郡之南路有小琉球山。

    今之琉球距此地甚遠,或元以前此地與澎湖共為一國,而與琉球同名,未可知也。

    附錄以備考。

     疆界 縣治,東至港西旗尾溪台灣縣界五十五裡(又東曆彌濃莊、中壇莊、龍肚莊各六十裡),西至打鼓山旗後港一十裡,南至枋寮口南勢埔八十五裡(極南至外山沙馬矶頭三百七十裡),北至二贊行溪台灣界五十裡;西北至長治裡海墘四十裡,西南至東港五十五裡,至茄藤、放索六十裡(至大昆麓十七裡,外生番界),東北至岡山溪台灣縣界四十裡,東南曆大澤機、槟榔林七十裡,至糞箕湖東岸七十裡。

    通縣東西廣六十五裡(「府志」作六十裡)、南北延袤四百四十五裡(「府志」作四百四十裡);距府治七十裡(按自縣至省會、京師,重洋遙隔,難計程期。

    且由澎、廈放洋,直達天津、錦、蓋,有在旬日間者;雖憑限一百一十日,未可以裡程計也)。

     附錄 按康熙五十三年,上命大人涉波濤、曆險阻,親按地形,勘定疆界,輿圖已登天府。

    雍正九年,奉文更定界限:鳳之安平鎮、土墼埕、依仁、永甯、新昌等地撥歸台邑,台之文賢裡歸鳳。

    自縣治而北,曆半屏莊、仁壽,維新至于文賢裡二層行溪五十裡(按此處台、鳳争界,乾隆二十八年台邑陶、鳳邑王會勘,南北仍以二層行溪為界;東西以新開港為界;西歸台管、港以東之草仔寮、朥裡塭各田園歸鳳,界限始定)。

    自縣治西北,曆仁壽、維新至長治裡四十裡(西南大海環繞)。

    正西至萬丹港七裡、至打鼓山岐後港十裡,外皆大海。

    西南曆大竹橋莊、鳳山莊至鹽水港海濱三十五裡(西皆大海)。

    又南曆西溪至港東之東港海口六十五裡(皆内為莊村、外為大海),為縣南内界。

    自縣治東北,曆半屏莊、觀音山莊至嘉祥裡、岡山溪四十裡(台、鳳交界)、至烏山一帶東北界限亦四十裡(外為傀儡山界)。

    縣治之東,曆赤山莊、觀音山至蘭波嶺交界四十裡(東方皆重山疊嶂,茂林峻嶺,又外為傀儡諸山)。

    又東至淡水溪四十裡,極東至港西裡旗尾溪交界五十五裡(外為南仔仙、東方木地方,近屬禁地)。

    又東曆彌濃山、中壇莊、龍肚莊各六十裡,為縣東界(外為奉禁生番界,各有石碑)。

    東南至溪亦四十裡、至山豬毛下淡水營六十裡,曆龜仔脰、阿茇泉、大澤矶等莊各六十裡,頗近番界,防衛宜嚴:此縣治東南内界也。

    縣南曆大竹橋、鳳山莊至淡水溪四十裡;過溪為港,東西村莊曆落,番社叢錯。

    又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