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淳臨安志卷之八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薪如水趨下而善不可勝用矣一家為善則一家安一鄉為善則一鄉化推而準之天下則很淩暴之風兇荒疵疠之應何從而有哉是則安樂之土已矣餘因潛之請也以是告于方來使知一念之微不可不慎其不可思議力可使利益及于無邊成就至于佛地而塗之人皆可以勉也營事僧曰可先義交道颙住持僧曰希表邑豪曰徐彥通佛殿費蓋無慮二萬缗雲】
常樂教寺
在縣南五十裡長安鄉舊名樂平建興二年佛圖澄建治平二年改今額元豐閑僧保元重建寺有圖澄井圖澄閣
廣福院
在縣南二裡【舊雲在縣南五十裡】朱梁太師吳敬忠舍地舊名國泰天福二年建熙甯中改壽聖紹興三十二年避
高宗皇帝殿名改今額舊有放生池有般若莊後因洪水沖蕩遂為寂照寺子院
崇壽院
在縣西二裡岝(上山下咢)山舊名興福紹興元年改今額有曠軒雙溪疊嶂跨虛亭開禧三年令王日益始刊錫額之敕于石
記文【令王日益跋敕額雲浮溪之漘有山曰岝(上山下咢)瑰石嵌岩拔地千仞缭徑危磴盤空百折椒有精廬缥缈雲木之表負陽崖結屋以淩空闊而納沆瀣是為曠軒轉而西則為雙溪疊嶂暇日領客登眺溪橋橫卧野木旁拱倒景流光下上相屬前峰後巘之奔伏遠洲近溆之分合霁日陰雲朝霞暮煙之開斂吞吐莫不盡于幾席之上窮天地之奇變遺氛埃之溷濁長嘯激烈谷應水湧因訪主僧宗照以山中勝事纚纚可聽至立剎之颠末則曰知其為崇壽而已他無考焉潛号山水邦而岝(上山下咢)為最管領勝概是剎居多固宜宏扁詳紀以聳秀偉傑特之觀顧缺不着得非時移事改漫漶而失其傳欤抑遊者徒耳目之玩隐者惟仁智之樂而不暇及欤退而求諸故府得天聖錫額之敕始以是山具飛來之體而微故因鹫峰之廢而起之端拜肅睹榮光晃蕩遺珠獲于赤水藏簡出于魯壁駭愕疑喜恐得之夢寐而不敢自必其真刊諸琬琰日星絢爛蓋欲侈熙朝之賜補曠世之阙而發山川之靈以慰凫鹥糜鹿之思也夫天地之于景物往往珍其勝而啬其全故名山佳剎清泉異石多在隐僻荒翳之境或得之近郊而奇觀又不能皆稱矣非托之名隽榮之錫命雖奇猶未重也岝山?咢去縣跬步截立溪流既已清曠絕特而玉局老仙之精爽複往來隐見于其間衆美畢具而寵額之錫猶晦而未彰意天鑒地秘果不以全予物而今盡得之要必有陰相之者故作而為之書】
接待普甯院
在縣西二裡岝(上山下咢)山下慶元三年令趙彥倓建嘉泰三年令晃百談祠昭應靈惠二龍君遷錢氏時古佛像嘉定十六年移請今額
記文【戴燧記遷釋迦像雲後二百七十五年當巨宋之嘉泰三年癸亥寺廢已久像亦随壞于是清豐晁百談宰邑政成适浮橋接待院開山沙門宗浩新作朝陽閣乃命加雅飾而遷焉肖形甚古觀者起敬鄮峰戴燧從旁歎曰吾佛以寂滅為樂諸有皆空有相無相若不足計然二百七十五年之閑世代人物之變何可勝道像廢複興非偶然者昔東坡居士與參寥道人徜徉西菩群山中其徒至今以為重而名永長存今接待古佛又托侯以不朽山高水長我侯盛名将與佛法俱無盡矣因喜而書之】
資聖院
在縣東十三裡豐國鄉舊名資福光啟三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有觀音像祈禱必應
布金院
在縣東二十裡豐國鄉舊名朱金幹甯三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廣覺禅院
在縣東二十五裡豐國鄉舊名落雲相傳俱胝道者落雲于此後清泰三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三學院
在縣南十五裡潛川鄉舊名三白光啟三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梵興院
在縣南二十裡潛川鄉舊名國興天福七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崇法院
在縣西南三十裡潛川鄉舊名崇福幹德五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悟真院
在縣南三十裡潛川鄉舊名白龍建隆二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福興禅院
在縣南五十裡潛川鄉馬頭山舊名慈雲天福七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廣慈院
在縣北四十裡惟新鄉天成二年有高僧建于滴翠峰下梵行精進誦蓮經有功行上有烏随之僧入滅烏亦随化故舊名烏息治平二年改今額有隐山堂
淨勝教院
在縣南六十裡長安鄉舊名靖山清泰二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西明空院
在縣西三十五裡波亭鄉舊名朱山大中五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妙樂院
在縣北十裡惟新鄉舊名安樂天福五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山有浮石
開化院
在縣北三十裡惟新鄉眉山絕頂之上
徽宗皇帝朝崇政殿說書豫章陳安節隐居于此紹興十八年陳與僧福瑛同立精藍初名澄鑒二十五年賜今額有陳公讀書堂基
普明院
在縣北三十裡嘉德鄉舊名普照幹化三年建治平二年改今額
北明空院
在縣北二十五裡嘉德鄉舊名興平文德五年建大中祥符二年改今額佛燈禅師昙印以說法被遇
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