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淳臨安志卷之二十七

關燈
牖相值既坐山風飒然而至堂殿鈴铎皆鳴二三子相顧而驚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于時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視星鬥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閑竹數十竿相摩戛聲切切不已竹閑海(木?)森然如鬼魅離立突鬓之狀二三子又相顧魄動而不得寐遲明皆去既還家數日猶恍惚若有遇因追記之後不複到往往想見其事也】 烏伊山 在縣南五裡祥禽鄉高三百二十丈周八十五裡 百丈山 在縣南五裡太平鄉亦名卓筆峰 題詠【許廣淵詩片雲晴點墨滴露夜揮毫○許仲蔚詩雲雲葉閑鋪紙煙煤潤灑尖遠疑題塞鴈高欲篆秋蟾】 (山豪)山 亦名崤山在縣西二十裡新登鄉高二百五十丈周七十裡有洞穴深十丈水泓澄旱禱必應 三貝山 在縣東北二十裡昌東鄉高三百丈有水池半畝深三尺歲旱祈之應 天柱山 亦名皇甫真君山在縣西十裡七賢鄉地名裘塢唐大中閑歲旱農父汲水灌田遇一老人雲何不往此山下禱于獨角仙人言畢俓去農父追及于餘杭縣界遂口授醮謝名位曰皇甫真君也因名其山歲旱禱多應 仙坑山 在縣西二十裡七賢鄉晉鹹和中有七仙客圍碁石上因名山産茶其味特美鹹平元年有獵徒見白鶴三沖天而去石上有碁局未收及獵回不知所在 烏(山善)山 在縣西十五裡折桂鄉名苦竹上有龍井禱之應井旁有白鶴仙人祠 釋子山 在縣西北二十裡永昌鄉靈耀寺因以名山靈耀今為三學院 果園山 在縣西北一裡 黃山 在縣西二裡 雲山 在永昌鄉 巧(土冗)山 在七賢鄉 戴家山 在昌西鄉 鄭家山 在廣陵鄉 青巒山 在太平鄉有碧沼寺 成山 在新登鄉有寶乘寺 錦丘山 在縣西五十裡南新鄉 瑞應山 在縣西五十三裡南新鄉 三九山 在縣西五十一裡南新鄉 鴉栖山 在縣西五十裡南新鄉 牢山 在縣西六十三裡新安鄉 漁洲山 在縣西六十五裡南新鄉中有合龍池或曰合靈池岩上有三池深莫能測奇詭萬狀西又一池耆舊言其源與天目龍池通每歲旱禱雨者旁午于道廟在合龍池之前淳佑九年賜額曰靈惠 南山 在縣北三十裡廣陵鄉 題詠【許廣淵詩路入青山幾萬重前山行盡路還通小舟棹急岩溪水高柳絮飛堤岸風春物老時林遍綠晚煙收處日垂紅民居稀闊兼窮僻多使頑夫氣自雄注雲廣陵鄉之民于南新舊稱頑很○許仲蔚和雲青山疊疊水重重古道纔容匹馬通飛鳥自由啼晚照落花無着趁春風岩前積霭參差綠天末餘霞點綴紅一一廣陵如在眼詩壇誰敢較豪雄】 塔山 在縣□□□□□ 題詠【晁無咎塔山對雨詩山外圓天一鏡開山頭雲起似浮埃松吟竹舞水紋亂坐見溪南風雨來竹枝草履步蒼苔山上孤亭四牖開煙雨蒙蒙溪又急小蓬時轉碧灘來】 龍門山 在縣西七十五裡新安鄉上有龍池 鹽官縣 金牛山 在縣東八十三裡高三百丈周回一十九裡太平寰宇記昔吳楚閑金牛自毗陵奔此山而沒因名山側有洞或雲建炎初黃灣居民多避虜于此燭之深不可測好事者遊焉則有蛇怪 審山 在縣東北六十五裡高五十三丈周回七裡三百步漢審食其墓其閑故名有僧崇慧庵基土皆五色有僧智标塔秦王磨劍石有靈池水旱不盈涸 黃山 在縣西南四十裡一名越城山高五十丈周回六裡二百步其色黃故名 紫微山 在縣東北六十裡舊志雲唐紫微舍人劉禹錫作剌史行縣至是山望峽石湖因名今半山有碑镌紫微山三字【按禹錫未嘗為杭州剌史惟白居易裴夷直自中書舍人出守舊志誤也】 題詠【唐顧況詩家在雙峰蘭若邊數聲清磬發孤煙山連極浦鳥飛盡月上青林人未眠○楊璇詩野寺孤峰上危樓聳翠微卷簾滄海近洗砵白雲飛竹影臨經案松花點衲衣日斜登望處湖畔一僧歸又地勢連滄海山名号紫微景開僧坐久路僻客來稀峽影清相照河流石自圍塵喧都不到安得此忘歸○朱伯虎詩鑿石開山已幾年半天台殿聳危巒曉鐘聲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