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淳臨安志卷之二十七

關燈
雲邊落夜月光從檻底看野色難藏千裡秀松風長占一軒寒老僧此處真佳隐應笑塵勞效小官○餘弼詩孤峰牢落幾何年台殿于今插半天已是精籃誇絕徼更将寶塔在危巅煙霞色任陰晴變鐘磬聲随上下傳珍重老僧無别境一生幽趣隻山川○富臨詩鑿石誅茅四十年棱層寶樹出諸天更逢地勝驚遊客不負身披壞衲田别郡坐看雲散後平湖下壓鳥飛前還知老令忘歸否為惜難移近縣廛】 石堆山 在縣東南五十裡 尖山 在縣東南六十裡 觸山 在縣東南六十二裡 盈山 在縣東南六十二裡 花山 在縣東南五十裡 菩提山 在縣東六十裡山有靈泉【詳見井門】 袁花山【上有小山】 在縣東六十裡 贊山 在縣東北七十裡 赭山 在縣西南四十五裡 岩門山 在縣西南四十裡 蜀山 在縣西南二十七裡隋書地理志雲鹽官縣有蜀山 雷山 在縣西南四十裡 昌化縣 唐山 在縣後高二十丈【為縣治主山】 青山 在縣前高二十丈 武隆山 在縣西北一裡高五十丈周回二十裡有晉葛洪煉丹井唐天後以山名應圖谶分紫溪縣别置武隆縣【沿革見郡縣表】 晚山 在縣西北十裡高一百四十丈周回三十裡晉許遊所居山下溪灘号許遊灘唐人詩葛井許灘今古傳遠遊嘗至于潛采藥遺迹為許遊觀其事甚明但今複号灘為洗耳灘又引巢父飲牛為侶号橋為白牛楹蓋因山遊二字音同而(言為)耳 箕山 在縣西北十裡神仙所隐 百丈山 在縣西二十裡高一千五百丈周回二十裡一名潛山吳興地志雲于潛西有潛山堯時洪水此山潛水中不沒者百丈因名焉山上有太公澤旁有王大伯鹽洞或見鹽數十袋曝于洞口就之不見始疑以為神仙山下兩石對峙高二三丈号秦王石其二峰并者号雙峰 柳相山 在縣南三十裡高一千八十丈周回一百三十裡東接紫溪縣南入分水縣 千頃山 參寥子有茲山嵯峨冠天半之句上廣千頃有龍潭蒲葦四密潭中魚金銀色禱雨辄應西有娑羅岩生娑羅花一株蔚然聳翠初夏開香聞數裡海棠瑞香黃菁遍生山麓 題詠【司馬槱詩瓊葉半開童女頰蕨芽初長小兒拳山中雲雨雖無味何似山河走暮煙一池春水應江潮中起沙鷗數尺高誰謂風雲遠朝巿亂山深處亦波濤欲為龍池遊束(哀去口改壯)戒蓐食雞鳴天未曙呼兒重蠟屐萦回溯寒溪确荦疲亂石迢迢萬丈嶺宛轉蒼龍脊山高吐朝氣恍不辨咫尺俯聽雷雨聲仰逐猿猱迹委蛇度花塢綠靜草可席喜如出籠檻身輕飛鳥擲不辭雙足繭遠探蛟龍客傳聞此山頂舊有滄海色爾來三十年潭湫變枯荻至今應江潮尚浮鷗鹭集至理竟未解對之空太息不如西湖遊揮篙泛瑤碧○吳珩詩松桧陰中六月清異花靈草不知名路從瓊液上前過人在水晶宮上行千尺翠岚分月色一軒寒籁動秋聲登臨不厭跻攀峻貪看雲從舄下生千頃山中月三黃頂上雲相看無一語今日喜逢君○淳熙十三年六月中使奉德壽宮命捕金銀魚新安胡□詩雲千頃山高六十裡上有寒潭清且泚神龍久向此中蟠作霖肯為蒼生起群魚從之時浮沈噞喁光彩歲月深自然形質異凡鬣或如美玉或如金或青或紅或閑色縱使丹青摸不得幾年潛伏少人知一旦聲名動京國皇家太平端好奇麟欲效瑞鳳欲儀白環銀甕争走獻豈得汝輩藏洿池深山大澤多遺寶纡餘卓荦皆娟好願移網罟聊一施嶄然頭角趨明時】 石室山 在縣南四十裡岩洞如室 銅杭山 在縣南五十裡東接分水南帶淳安西亘績溪其最高峰名銅坑窮絕處有龍池三草木蔭蔽龜蛇浮遊或雲氣籠罩必雨歲旱禱焉 福泉山 在縣西南五十裡神龍所居雲出其中則大雨 大明山 在縣西九十裡南接嚴州昔悟空禅師所隐今山下立慧照院 巾子山 在縣西北四十五裡 大鹄頭山 在縣西六十裡或以為山類鹄頭或以為鹄曾栖止得名勢淩霄漢人不可到惟采藥人結伴攜糧具火信宿上下其中坦平神仙所栖花果人不敢采有龍池闊三百畝四傍如葑田歲旱人攀緣禱雨其上